高三数学选择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内容摘要:
断形式出现的题目,其原理是 “ 结论若在某种特殊情况下 不真,则它在一般情况下也不真 ” ,利用 “ 小题小做 ” 或 “ 小题巧做 ” 的解题策略. 例 6 已知 A 、 B 、 C 、 D 是抛物线 y2= 8 x 上的点, F 是抛物线 的焦点,且 FA→+ F B→+ F C→+ F D→= 0 ,则 | FA→|+ | F B→|+ | F C→|+ | F D→|的值为 ( ) A . 2 B . 4 C . 8 D . 16 解析 取特殊位置, AB , CD 为抛物线的通径, 显然 FA→+ F B→+ F C→+ F D→= 0 , 则 | FA→|+ |F B→|+ |F C→|+ |F D→|= 4 p = 16 ,故选 D. D 探究提高 本题直接求解较难,利用特殊位置法,则简便易行.利用特殊检验法的关键是所选特例要符合条件. 变式训练 6 已知 P 、 Q 是椭圆 3 x2+ 5 y2= 1 上满足 ∠ P O Q = 90176。 的两个动点,则1OP2 +1OQ2 等于 ( ) A . 34 B . 8 C.815 D.34225 解析 取两特殊点 P (33 , 0) 、 Q (0 ,55 ) 即两个端点,则1OP 2+1OQ 2= 3 + 5 = 8. 故选 B. B 例 7 数列 { a n } 成等比数列的充要条件是 ( ) A . a n + 1 = a n q ( q 为常数 ) B . a2n + 1 = a n a n + 2 ≠ 0 C . a n = a 1 qn - 1( q 为常数 ) D . a n + 1 = a n a n + 2 解析 考查特殊数列 0,0 , „ , 0 , „ , 不是等比数列,但此数列显然适合 A , C , D 项. 故选 B. B 探究提高 判断一个数列是否为等比数列的基本方法是定义法,也就是看a n + 1a n是否为常数,但应注意检验一个数列为等比数列的必要条件是否成立. 变式训练 7 已知等差数列 { a n } 的前 n 项和为 S n ,若a 2 na n= 4 n - 12 n - 1,则S 2 nS n的值为 ( ) A . 2 B . 3 C . 4 D . 8 解析 方法一 ( 特殊值检验法 ) 取 n = 1 ,得a2a1=31, ∴a1+ a2a1=41= 4 , 于是,当 n = 1 时,S2 nSn=S2S1=a1+ a2a1= 4. 方法二 ( 特殊式检验法 ) 注意到a2 nan=4 n - 12 n - 1=2 2 n - 12 n - 1,取 an= 2 n - 1 , S2 nSn=1 + ( 4 n - 1 )22 n1 + ( 2 n - 1 )2 n= 4. 方法三 ( 直接求解法 ) 由a2 nan=4 n - 12 n - 1,得a2 n- anan=2 n2 n - 1, 即ndan=2 n2 n - 1, ∴ an=d ( 2 n - 1 )2, 于是 ,S2 nSn=a1+ a2 n22 na1+ an2 n= 2a1+ a2 na1+ an = 2d2+d2( 4 n - 1 )d2+d2( 2 n - 1 )= 4. 答案 C 题型五 筛选法 数学选择题的解题本质就是去伪存真,舍弃不符合题目 要求的选项,找到符合题意的正确结论.筛选法 ( 又叫排 除法 ) 就是通过观察分析或推理运算各项提供的信息或通 过特例,对于错误的选项,逐一剔除,从而获得正确的 结论. 例 8 方程 ax 2 + 2 x + 1 = 0 至少有一个负根的充要条件是 ( ) A . 0 a ≤ 1 B . a 1 C . a ≤ 1 D . 0 a ≤ 1 或 a 0 解析 当 a = 0 时, x =-12,故排除 A 、 D. 当 a = 1 时, x =- 1 ,排除 B. 故选 C. 探究提高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值对选项进行排除是解决本题的关键.对 “ 至少有一个负根 ” 的充要条件取值进行验证要比直接运算方便、易行.不但缩短时间,同时提高解题效率. C 变式训练 8 已知函数 f ( x ) = mx2+ ( m - 3) x + 1 的图象与 x 轴 的交点至少有一个在原点右侧,则实数 m 的取值范围是 ( ) A . ( 0,1) B . ( 0,1] C . ( - ∞ , 1) D . ( - ∞ , 1] 解析 令 m = 0 ,由 f ( x ) = 0 得 x =13 适合,排除 A 、 B. 令 m = 1 ,由 f ( x ) = 0 得: x = 1 适合,排除 C. D 题型六 估算法 由于选择题提供了唯一正确的选择支,解答又无需过 程.因此,有些题目,不必进行准确的计算 ,只需对其数值 特点和取值界限作出适当的估计,便能作出正确的判断, 这就是估算法.估算法往往可以减少运算量,但是加强了 思维的层次. 例 9 若 A 为不等式组 x ≤ 0y ≥ 0y - x ≤ 2表示的平面区域,则当 a 从 - 2 连续变化到 1 时,动直线 x + y = a 扫过 A 中的那部分区域 的面积为 ( ) A.34 B . 1 C.74 D . 2 解析 如图知区域的面积是 △ O A B 去掉一个小直角三角形.阴影部分面积比 1 大,比 S △ O A B =12 2 2 = 2 小,故选C 项. 答案 C 探究提高 “ 估算法 ” 的关键是应该确定结果所在的大致范围,否则 “ 估算 ” 就没有意义.本题的关键在所求值应该比△ A O B。高三数学选择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相关推荐
放一个强磁铁,各以速度 V相向运动,两磁体间的相互作用力对 A车做 功 , 两磁体间的相互作用力对 B车做 功 N N S S A B V V 负 负 若用手按住 B车,则相互作用力对 A 车做负功,对 B车不做 功 汽车的两种加速问题 由公式 P=Fv和 Ff=ma知,由于 P恒定,随着 v的增大,F必将减小, a也必将减小, 汽车做加速度不断减小的加速运动 ,直到 F=f, a=0,这时
同 射性不是来自核外的电子,而是来自原子核。 原子核放出粒子后 ,会变成新的原子核 原子核的衰变 定义: 原子核由于放出某种粒子而转变为新核的变化叫做原子核的 衰变 . 衰变遵循的规律: 电荷数守恒 和 质量数守恒 U238在 衰变时产生的钍 234也具有放射性,放出 离子后变为(镤)Pa234 衰变 问题: 原子核发生衰变时为什么总伴随有 γ射线的辐射, γ射线是如何产生的。 核反应:
轨道越高,运行一周需 要的时间会长一些。 4π 2 r 3 T = G M 轨道越高,运行频率会 低一些。 4π 2 r 3 f = G M 对于近地卫星, r ≈ R地, 此时的运行速度最大: G M地 即: V = R地 = = km/s Tmin = 分钟 第一宇宙速度 运行速度 轨道越高,需要的运行 角速度相应应小一些。 G M ω = r 3 宇宙速度均指在地球上发射时相对地球的 发
0 1 2 3 4 5 6 7 16 进制 8 9 A B C D E F 10 进制 8 9 10 11 12 13 14 15 ∵ A B=110, 110247。 16=6余 14 ∴ A B=6E A B=______. (A) 6E (B) 72 (C) 5F (D) B0 例 2 对任意函数 f(x),x∈ D, 可按图示构造一个数 列发生器 , 其工作原理如下: ① 输入数据
• π 22=242π,所以恰在离三个顶点距离都大于 2的地方的概率为 选 D. 121224 2 π π= = 124 12P ,• 直接求阴影部分的面积比较困难,因此转化为求三部分扇形面积,体现“正难则反”的化归与转化思想;紧接着,求三部分扇形面积时,考虑扇形的半径均为 2,且所对应的圆心角的和为 π,刚好可组成半圆,基于此,利用“补形”思想方法,这都是解题常用的策略,需要加强训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