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备考会议内容摘要:
能源安全与粮食安全 、 自然灾害问题 ( 台风和重庆干旱 ) 、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问题 , 和谐社会和节约型社会 ( 2020年中国城市规划年 ,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 ) , 科学发展观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 旅游素质提升 /文化旅游 ) 焦点地区或时政热点; ( 东北亚 , 环渤海综合经济圈 ,以武汉为中心的中部经济圈 , 成渝经济圈 ( 长江经济带 ) , 泛珠三角区域 、 港澳台湾问题 、 北欧 ) 我国的经济建设与国际关系; ( 资源的跨地区调配( 中国的能源问题 ) 、 交通运输 ( 六次提速 、 城际快列 ) 、 中法 、 中俄关系 、 拉美问题 ) 高考试题开放性和创新性的问题 ( 1)选材更加贴近社会和关注实际,努力做到材料和信息的开放。 ( 2)表现在思路的开放上,重点考查考生的思维过程和方法。 ( 3)表现在情感态度方面,体现了新课程标准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要求。 主要表现 注重积累、发展和协作 考前提示学生 (通览全卷 先易后难 ——读懂题意 ——看清图示 ——注意联系 ——准确表述 ——调整心态 ——健康迎考) (善于积累 \借鉴 \吸收精华 ) 六、展望 ① ③强调理论联系实际,考查实际应用能力。 ⑧贴近现实生活,富有时代气息。 (一)试题形式方面(文综) 三个学科分值保持稳定 主、客观题分值比例保持稳定 学科内综合与跨学科综合比例稳定,跨学科综合比例或许增加 试卷长度保持不变,题量将因题而异 继续寻求学科难度差异来均衡。 (二)组题形式方面 继续沿用以问题为中心的专题形式 背景材料的选取原则: 贴近学生,不在经验层面设障碍,突出考查深度思考; 反映社会生活,揭示社会生活中的矛盾; 地方性特色会有所体现。 跨学科综合仍然是共一个主题,分学科组织材料、设置问题、组织答案。 今年可能有两个方面的变化 分学科探究会体现一定的逻辑关联性,多角度、多层次的探究形成整体或序列,变 “ 硬拼 ” 为 “ 软拼 ” ; 材料与设问将依据逻辑关系逐步给出,材料和设问的关联更直接,因而设问的指向更明确,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三)地理命题趋势 分数、题型、难度和思路保持稳定 (地理学科难度可能会增加 ) 考试大纲与 2020年基本相同 试题新颖,突出能力尤其是提取信息和表达信息的能力,体现公平性 考主干知识,兼顾基础,引导教学导向 突出地理学的学科特色(空间、区域、综合、技能、思维能力、价值观 ) 体现学科价值,突出学科的研究方法和学科发展,联系实际,关注时代问题 体现新课程的思想,支持课改 祝新春快乐。 : 158730056 联系 : 13367139494 学什么 ? ① 考试大纲及考纲说明 ②教学大纲 ③课程标准 ④近五年高考题 ⑤试题评价报告 …… 怎样学 ? ① “纲题对照”:考纲、教学大纲与示例题对照研究。 ②“纲本对照”:考纲、教纲与课本进行对照研究。 ③“纲标对照”:考纲、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对照研究。 ④ “ 纲评对照 ” :考纲、教学大纲与评价报告对照研究。 学两纲 “两题 ” 是指高考题和训练题。 ①历年高考试题 综合研究,找特征。 ②近三年文综高考题 重点研究,找趋势。 ③相同考点的试题 对比研究,找变化。 ④不同区域的试题 分类研究、找差别。 ⑤全国各地调研考试题 集中研究,找信息。 ⑥当年命制的文综试题 整体研究、找共性。 研两题 空间定位 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要求 获取试题提供的地理信息,理解试题要求以及考查意图 (审题 ) 呈现方式 : 文字信息、图像信息、表格信息等 特点 : (1)提供教材之外的信息。 (2)多以图表的形式提供信息。 (3)信息的情境化。 (4)提供信息的不完整性。 (5)提供组合信息。 (6)逐步给出信息。 2.提炼地理信息的有效内容和价值,并对其进行分析与整合 首先 ,需要对所学的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地理规律和地理过程等有较为深刻的理解,并能熟练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培养认识它们与地理信息之间关系的敏感性。 第二,需要掌握地理内容的知识结构。 内化了的、清晰的地理知识结构,是对地理信息进行提炼、分析与整合的前提。 在试题提供的各种地理信息中,只有在地理知识结构的框架下,才可能提炼出哪些是重要的、关键的信息,也才能分析地理信息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加以整合。 第三,需要把握各部分地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地理知识一般可分为自然地理知识 (地球运动、天气与气候、水文、地质地貌、植被土壤等 )、人文地理知识 (农业、工业、交通、人口、城市、文化、旅游等 )和区域地理知识 (中国地理、世界地理等 )。 这些地理知识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认识到这种内在联系,可以由某方面地理知识而推知其他方面的地理知识。 例如,一定的气候条件决定于其在地球上所处的位置,并且会形成相应的水文、地貌、植被、土壤,进而对农业生产和一些人文现象产生影响;气候条件及其与其他地理条件综合作用和影响的特点,在地表分布于一定的区域范围。 所以,把握地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有利于建立地理知识网络。 3. 组织和应用相关学科的信息 , 形成综合性的信息解读 第一 , 时间的视角。 第二 , 发展变化的视角。 第三 , 辩证的视角。 第四 , 动态的视角。 《 真腊风土记 》 (元)记载:①自温州开船,西南行,历闽、广海外诸州港口,过七洲洋,经交趾洋到占城。 又自占城顺风可半月到真腊;②真腊四时常如五六月天,不识霜雪,半年有雨,半年绝无;③信教者削发穿黄,偏袒右肩,其下系黄布裙,跣足。 古人在一篇游记中写道:“登高南望,俯视太行诸山,晴岚可爱。 北顾但寒沙衰草 ……” 所示的平原地区在 20世纪 60年代频发沙尘暴,因沙尘中含有较多的盐尘,该地区的沙尘暴被称为 “ 白风暴 ”。 对流层中的上升气流会使飞行中的飞机颠簸。 导致对流层气流上升的原因是:上层实际气温低于理论气温 (按垂直递减率计算的气温 )。 一艘由太平洋驶向大西洋的船经过 P地(图中左上角)时,一名中国船员拍摄到海上落日景观,洗印出的照片上显示拍照时间为 9 时 0 分 0 秒(北京时间)。 据此判断下列各题。 假定世界各金融市场均在当地上午 9时开市,下午 5时闭市。 如果某投资者上午 9时在法兰克福(东经 )市场买进欧元, 12小时后欧元上涨,投资者想尽快卖出欧元,选择的金融市场应位于: 显性和隐性 思维的有序思维的敏感 思维的连续 思维的开放 如何使学生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 ( 1) 平时加强训练 , 增加学生思考的机会。 ( 2) 增强学生对信息材料的处理分析能力和知识的应用能力 , 问题设置应该有弹性。 教师在指导学生复习时 , 应有意识地收集有关教学信息材料 (特别是图像信息 ),加强学生对信息材料的提取 、 分析 、 评判能力的培养 ,逐步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分析方法。 ( 3)注意进行从多个角度分析同一问题方面的训练,尤其要重视新情景条件下以中心问题的形式设计情境、编制试题,进行多角度分析的对应训练。 ( 1) 认真审题 , 弄清题意。 ——做什么。 ( 2) 理清思路 , 确定答题的范围 、 重点和层次 , ——怎么答。 ( 3) 要结合题目材料做答案。 ——哪个学科的知识回答。 ( 4) 看各小题的配分 , 答案要切合采分点。 ——答多少。 ( 5) 答案要点化简洁 , 综合题适应展开。 解题思路和步骤 有效提取信息 完善解题思维过程 清晰表达 解题环节 考点内容 ——题型化 典型例题 ——方法化 重要方法 ——步骤化 地理备课及备考素材 初、高中现行教材;相应配套的地图册; 初、高中新课标教材;相应配套的地图册; 单科、综合科 《 考试大纲 》 /考试大纲的说明 /试题分析 /《 高考地理测量理论与实践 》 /近年高考总结评价报告; 初、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近五年的高考卷;近年成人高考试题; 大学地理新教材 《 中国考试 》 和几本地理专业杂志 命题专家编的 《 地理教育测量与评价 》《 中外地理测试 》 等。 地理空间想象能力。 学会想象 , 在头脑中构建自转公转模型。 绘图 、 判读和计算能力。 能够利用地球半径 、 大圆周长、 自转公转周期等地球基本数据判断计。高三地理备考会议
相关推荐
_________________,该面以上 C代表 ________,该面以下 E代表 ________。 (3)图中 F处,地震波 A完全 ________,地震波 B速度 ______并继续往深处传播。 这说明 F面以上的 E物质状态为 ________态,以下的 G物质状态为________态, F面是 ________面。 (4)C层主要由 ________组成, G层叫
气体聚集在地球周围,形成了大气层 高频考点讲练 解析: (1)地球的普通性在于其所处的位置和特征与其他行星相似,特殊性在于其有高级智慧生命存在。 (2)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可以分为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内部条件主要包括适宜的温度、厚厚的大气、充足的水源等,外部条件主要包括稳定的太阳辐射和安全的运行轨道等。 答案: (1)C (2)B 高频考点讲练 1.影响太阳辐射分布的因素 高频考点讲练 影响因素
,就业机会多,生活环境质量高于发展中国家。 发展中国家有众多素质较高,渴望更高经济收入、优越生活环境的公民被吸引而迁移到发达国家。 • 【 答案 】 (1)A (2)C • 若分析导致人口迁移的因素,往往需多方面、多角度的进行分析,这些因素主要包括经济、政治、自然生态环境的变化、宗教、社会变革、个人动机和需求等。 但确定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时,需要针对材料中的信息,对众多的影响因素进行筛选
④ 继承了德国军国主义传统。 俾斯麦 铁血宰相 返回 18651871年德意志的统一 1864普奥对丹麦 1866普奥战争 1870普法战争 返回 ① 皇帝掌握国家大权。 确立:德意志帝国宪法的颁布( 1871) ( 1)内容: 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统帅。 有权任免官员、召集和解散议会和决定对外政策等。 联邦议会由各邦代表组成。 帝国议会由成年男子选举产生,作用很小
政治 破旧立新 组建御亲兵, 废藩置县 废封建身份制度,士民平等,取消武士特权 派遣使节团学习资义制度 5个“了” 1871年日本使节赴欧美进行了为期 1年10个月的考察 政府扶植和保护大资本家 是日本资义发展的一大特点 经济: 废除领主土地所有制 (资本积累) 殖产兴业 ( 引进西技,发展资义 ) 日本资义薄弱( 原因 ) ‖ 官营企业-模范工厂-劝业政策 ‖ 处理官营企业和大力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