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日本明治维新内容摘要:
政治 破旧立新 组建御亲兵, 废藩置县 废封建身份制度,士民平等,取消武士特权 派遣使节团学习资义制度 5个“了” 1871年日本使节赴欧美进行了为期 1年10个月的考察 政府扶植和保护大资本家 是日本资义发展的一大特点 经济: 废除领主土地所有制 (资本积累) 殖产兴业 ( 引进西技,发展资义 ) 日本资义薄弱( 原因 ) ‖ 官营企业-模范工厂-劝业政策 ‖ 处理官营企业和大力扶持,保护私人资义 ( 优惠转让大资本家 ) 明治维新时期的日本纺纱厂 军事 富国强兵 实行义务兵役制,强化武士道 (侵略扩张) 培养军事人才,设立军事大学 改革军事机构 扶植军事工业 建立近代警察制度 摆脱了民族危机,实现了民族独立 近代日本海军 1872年日本政府发布告谕, “ 苟有国则有兵备,有兵备则人民不得不各就其役。 ” 这最能说明 A.日本实行征兵制 B.日本实行募兵制 C.日本以武士道精神来教育熏染军队 D.日本积极准备对外扩张 A 思想 文化 文明开化 用西方文化改造封建文化 A、教育改革 (整顿机构,颁布法令,建立近代学校体制,培养人才,推行军国主义教育) B、成立团体,传播启蒙思想 (明六社) C、生活习俗提倡西化 明治维新时期学校教学情景 4、明治维新的意义 ( 如何评价 ) 性质: 天皇为首的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积极: 走上资义道路,亚洲强国 摆脱了民族危机 局限: 封建残余 (如天皇制,地主土地所有制) 军国主义 ——侵略扩张 1868年 4月 6日,明治天皇在 《 御笔信 》 中郑重宣布:“经营天下,安抚汝等亿兆,欲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 ” 日本从 1890年就拿出 60%的国家财政 ,建立和发展近代化的海陆军。 1892年明治天皇又决定每年从宫廷经费中拨出 30万日元 ,再从百官的薪金中抽出十分之一 ,补充造船费用。 ———摘自 《 中国近代史 》 以上思考:材料说明什么问题。 1889年的 《 大日本帝国宪法 》规定 :“大日本帝国由万世一系之天皇统治”。 天皇“可发敕令代替法律”,“任命文武官员”。 “天皇行宣战、讲和及缔结各种条约”。 所有公民的权利和自由“在战时或国家发生事变情况下,不得妨碍天皇施行大权”。 —— 《 大日本帝国宪法 》 选摘 思考:这些条款说明了什么问题。 【 重难点分析 】 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 方法 】 分析改革成败的原因要四看: ⑴看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或趋势; ⑵看当时新旧势力的力量对比; ⑶看改革的政策措施是否正确; ⑷看改革者的素质如何。 此外,世界近现代史上的改革还要看国际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封建专制统治相对薄弱,使得倒幕派的力量迅速壮大,倒幕派掌握较大的实力,终于推翻了腐朽的幕府统治 历史潮流 力量对比 政策措施 改革者素质 国际环境 倒幕派建立新政权后,大刀阔斧地实施了全面的、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 列强集中力量侵略中国,客观上使日本发展资义有一个相对宽松的国际环境 19C中,日本资义有了相当的发展 1、明治政府成立之初,殖产兴业的重点是 A、兴办军事工业和重工业 B、发展交通运输业 C、创办国营企业 D、推动民间企业的发展 A 2、日本的明治维新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其主要依据是: A.改革建立了民主共和制度 B.资产阶级是改革的领导者 C.改革废除了封建身份制度 D.改革发展了资本主义工商业 D 3、日本明治维新成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主导因素是 A.天皇权力至高无上,支持革新力量进行改革 B.倒幕派掌握政权,力。高三历史日本明治维新
相关推荐
④ 继承了德国军国主义传统。 俾斯麦 铁血宰相 返回 18651871年德意志的统一 1864普奥对丹麦 1866普奥战争 1870普法战争 返回 ① 皇帝掌握国家大权。 确立:德意志帝国宪法的颁布( 1871) ( 1)内容: 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统帅。 有权任免官员、召集和解散议会和决定对外政策等。 联邦议会由各邦代表组成。 帝国议会由成年男子选举产生,作用很小
,就业机会多,生活环境质量高于发展中国家。 发展中国家有众多素质较高,渴望更高经济收入、优越生活环境的公民被吸引而迁移到发达国家。 • 【 答案 】 (1)A (2)C • 若分析导致人口迁移的因素,往往需多方面、多角度的进行分析,这些因素主要包括经济、政治、自然生态环境的变化、宗教、社会变革、个人动机和需求等。 但确定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时,需要针对材料中的信息,对众多的影响因素进行筛选
江 文家市 三湾 永新 秋收起义和向井冈山进军图 长沙 长沙 进攻长沙失败 文家市决策 三湾改编 到达井冈山 进攻城市 转向农村 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形成 揭开序幕 点燃星火 星火燎原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八七会议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巩固 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形成 南昌汉口 井冈山 瑞金 城市 农村 革命重心转移 一系列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先后建立 结合所学地理知识
社会主义。 1.阅读材料 文明之所以进,其原因不一端,而思想自由,其总因也。 欧洲之所以有今日,皆由十四五世纪时,古学复兴,脱教会之樊篱,一洗思想界之奴性,其进步乃沛乎莫能御 …… 我中国学界之光明,人物之伟大,莫盛于战国,盖思想自由之明效也 …… 呜呼,居今日诸学日新、思潮横溢之时代,而犹以保教为尊孔子,斯亦不可以已乎 ! ———梁启超: 《 保教非所以尊孔论 》 (1902年 )
中,崇拜孔孟者有 218人,占三分之二强,颜渊、王阳明、朱熹、程颐等儒家人物也都有人崇拜。 古代知名的谋士也有诸葛亮、苏秦、张仪、张良、萧何等上榜。 材料二 1924年,北京大学校庆 25周年纪念的一份民意测验中,题为“你心目中国内或世界大人物,是哪位。 ”结果如下: 姓名 票数 姓名 票数 姓名 票数 姓名 票数 姓名 票数 姓名 票数 孙文 473 陈独秀 173 蔡元培 153 段祺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