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内容摘要:
中,崇拜孔孟者有 218人,占三分之二强,颜渊、王阳明、朱熹、程颐等儒家人物也都有人崇拜。 古代知名的谋士也有诸葛亮、苏秦、张仪、张良、萧何等上榜。 材料二 1924年,北京大学校庆 25周年纪念的一份民意测验中,题为“你心目中国内或世界大人物,是哪位。 ”结果如下: 姓名 票数 姓名 票数 姓名 票数 姓名 票数 姓名 票数 姓名 票数 孙文 473 陈独秀 173 蔡元培 153 段祺瑞 45 胡适 45 梁启超 29 吴佩孚 27 李大钊 25 章太炎 10 冯玉祥 7 袁世凯 5 康有为 3 黎元洪 1 孔子 1 庄周 1 诸葛亮 1 曾国藩 1 汉武帝 1 设问:从材料一到材料二反映了新文化运动前后 青年人的思想 发生了怎么样的变化。 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主要史实;知道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感受先进中国人传播马克思主义并勇于实践的精神。 结合“专题小结”,并联系 “中国民主革命”的有关内容,探讨先进中国人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新思潮的竞起”一目和“问题与主义的论战”、“关于社会主义的论战”等知识点为课外阅读内容。 “马克思主义产生于欧洲,开始在欧洲走路,走得比较慢。 那时我们中国除极少数留学生以外,一般人就不知道,我也不知道世界上有马克思其人, ...... 以前有人 如梁启超、朱执信 , 也曾提过一下马克思主义。 ......不过 以前在中国并没有人真正知道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 ” —— 毛泽东( ) 思考:请大家阅读 材料 与 教材 内容思考 ( 1) 在 19世纪末 20世纪初的中国有哪些人开始提马克思主义。 ( 2) 为什么在这个时期马克思主义开始被提及。 ( 3) 毛泽东说 在中国并没有人真正知道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这种情况什么时候有所改变。 “ 麦喀士 (马克思 ),日尔曼人,社会主义之泰斗也 ” “ 今之德国,有最占优势之二思想,一曰麦喀士之社会主义,二曰居志埃(尼采)之个人主义。 麦喀士谓: 今日社会之弊,大多数之弱者为少数之强者所压服。 ” —— 《 新民丛报 》 1902年 梁启超 朱执信 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鼓励激进革命青年 朱执信写 《 德意志革命家小传 》 ,并发表在 1906年初的 《 民报 》 上。 文中在记述马克思和恩格斯生平时,第一次介绍了 《 共产党宣言 》 的写作背景、中心思想和历史意义,并逐句翻译了 《 共产党宣言 》 第二章中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十项要求,还作了解释。 1875年在成都创办尊经书院 , 四川大学前身 1897年盛宣怀在上海创办的南洋公学。高三历史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相关推荐
社会主义。 1.阅读材料 文明之所以进,其原因不一端,而思想自由,其总因也。 欧洲之所以有今日,皆由十四五世纪时,古学复兴,脱教会之樊篱,一洗思想界之奴性,其进步乃沛乎莫能御 …… 我中国学界之光明,人物之伟大,莫盛于战国,盖思想自由之明效也 …… 呜呼,居今日诸学日新、思潮横溢之时代,而犹以保教为尊孔子,斯亦不可以已乎 ! ———梁启超: 《 保教非所以尊孔论 》 (1902年 )
江 文家市 三湾 永新 秋收起义和向井冈山进军图 长沙 长沙 进攻长沙失败 文家市决策 三湾改编 到达井冈山 进攻城市 转向农村 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形成 揭开序幕 点燃星火 星火燎原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八七会议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巩固 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形成 南昌汉口 井冈山 瑞金 城市 农村 革命重心转移 一系列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先后建立 结合所学地理知识
政治 破旧立新 组建御亲兵, 废藩置县 废封建身份制度,士民平等,取消武士特权 派遣使节团学习资义制度 5个“了” 1871年日本使节赴欧美进行了为期 1年10个月的考察 政府扶植和保护大资本家 是日本资义发展的一大特点 经济: 废除领主土地所有制 (资本积累) 殖产兴业 ( 引进西技,发展资义 ) 日本资义薄弱( 原因 ) ‖ 官营企业-模范工厂-劝业政策 ‖ 处理官营企业和大力扶持
,美蒋“守江谋和”的图谋终成泡影。 4.南京国民政府的覆灭。 4月 21日,人民解放军 百万雄师分中、东、西三路突破国民党长江防线,23日占领南京,统治中国 22年的国民政府覆灭了。 此后,人民解放军继续向东南、中南、西北、西南进军,追歼残敌。 到 9月底,除台湾与沿海岛屿和西南以及广东、广西部分地区外,全国绝大部分地区获得解放,摧毁了国民党各级反动政权,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考点
义。 新三民主义 同中共民主革命纲领基本一致,事实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大会同意共产党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意义: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着国共合作的形成。 国共合作的形成 北伐战争的经过和大革命的结果 • ( 1)北伐战争: • 背景:国共合作后,全国范围开展了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运动(五卅运动);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建立国民革命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