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内容摘要:

中,崇拜孔孟者有 218人,占三分之二强,颜渊、王阳明、朱熹、程颐等儒家人物也都有人崇拜。 古代知名的谋士也有诸葛亮、苏秦、张仪、张良、萧何等上榜。 材料二 1924年,北京大学校庆 25周年纪念的一份民意测验中,题为“你心目中国内或世界大人物,是哪位。 ”结果如下: 姓名 票数 姓名 票数 姓名 票数 姓名 票数 姓名 票数 姓名 票数 孙文 473 陈独秀 173 蔡元培 153 段祺瑞 45 胡适 45 梁启超 29 吴佩孚 27 李大钊 25 章太炎 10 冯玉祥 7 袁世凯 5 康有为 3 黎元洪 1 孔子 1 庄周 1 诸葛亮 1 曾国藩 1 汉武帝 1 设问:从材料一到材料二反映了新文化运动前后 青年人的思想 发生了怎么样的变化。 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主要史实;知道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感受先进中国人传播马克思主义并勇于实践的精神。 结合“专题小结”,并联系 “中国民主革命”的有关内容,探讨先进中国人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新思潮的竞起”一目和“问题与主义的论战”、“关于社会主义的论战”等知识点为课外阅读内容。 “马克思主义产生于欧洲,开始在欧洲走路,走得比较慢。 那时我们中国除极少数留学生以外,一般人就不知道,我也不知道世界上有马克思其人, ...... 以前有人 如梁启超、朱执信 , 也曾提过一下马克思主义。 ......不过 以前在中国并没有人真正知道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 ” —— 毛泽东( ) 思考:请大家阅读 材料 与 教材 内容思考 ( 1) 在 19世纪末 20世纪初的中国有哪些人开始提马克思主义。 ( 2) 为什么在这个时期马克思主义开始被提及。 ( 3) 毛泽东说 在中国并没有人真正知道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这种情况什么时候有所改变。 “ 麦喀士 (马克思 ),日尔曼人,社会主义之泰斗也 ” “ 今之德国,有最占优势之二思想,一曰麦喀士之社会主义,二曰居志埃(尼采)之个人主义。 麦喀士谓: 今日社会之弊,大多数之弱者为少数之强者所压服。 ” —— 《 新民丛报 》 1902年 梁启超 朱执信 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鼓励激进革命青年 朱执信写 《 德意志革命家小传 》 ,并发表在 1906年初的 《 民报 》 上。 文中在记述马克思和恩格斯生平时,第一次介绍了 《 共产党宣言 》 的写作背景、中心思想和历史意义,并逐句翻译了 《 共产党宣言 》 第二章中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十项要求,还作了解释。 1875年在成都创办尊经书院 , 四川大学前身 1897年盛宣怀在上海创办的南洋公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