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内容摘要:
施,因卫国战争爆发而被打断 ⑴ 工业化 斯大林指出:“工业化的中心、工业化的基础,就是 发展重工业 (燃料、金属等等 ),归根到底,就是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发展本国的机器制 造业”。 优先发展重工业 ④ 特点 : 帝国主义的包围;重工业基础相对薄弱 ① 背景: ② 过程: 工业发展的需要;粮食供应的困难;斯大林的决策 逐步集体化 → 全盘集体化 → 在全盘集体化基础上消灭富农 ⑵ 农业全盘集体化 ③ 特点: 全盘集体化 机械化强制性、追求高积累 农民在集体农庄用餐 集体农庄化 农业全盘集体化中的拖拉机 材料 1:”目前集体农庄运动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新现象就是农民已经不象以前那样一批一批地加入,而是整村、整乡、甚至整个专区地加入。 —— 斯大林 《 大转变的一年 》 ( 1929年 11月) 材料 2:据统计,在苏联农村中,从 1929年 7月到1930年 7月,牛减少了 32%,马减少了 13%,猪减少了 33%,羊减少了 26%。 结合材料一回答,为什么会出现材料二中的现象,会产生什么严重后果。 我们该如何评价农业集体化。 由于有强迫农民加入集体农庄的。高三历史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相关推荐
义。 新三民主义 同中共民主革命纲领基本一致,事实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大会同意共产党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意义: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着国共合作的形成。 国共合作的形成 北伐战争的经过和大革命的结果 • ( 1)北伐战争: • 背景:国共合作后,全国范围开展了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运动(五卅运动);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建立国民革命军
,美蒋“守江谋和”的图谋终成泡影。 4.南京国民政府的覆灭。 4月 21日,人民解放军 百万雄师分中、东、西三路突破国民党长江防线,23日占领南京,统治中国 22年的国民政府覆灭了。 此后,人民解放军继续向东南、中南、西北、西南进军,追歼残敌。 到 9月底,除台湾与沿海岛屿和西南以及广东、广西部分地区外,全国绝大部分地区获得解放,摧毁了国民党各级反动政权,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考点
法古 ” 三 .富国 .强兵 .集权:商鞅变法的内容 领域 措施 (内容 ) 经济 (以农求富 ) 军事 .政治 (强兵 .集权 ) 思想文化 社会风俗 ⑴ 废除 井田制 ,承认土地私有 ,允许土地买卖⑵重农抑商 ,奖励耕织 ⑶统一度量衡 ⑴ 奖励军功 ,实行二十等爵制 ,严禁私斗 ⑵废除世卿世禄制 ,鼓励贵族建立军功 ⑶建立户籍制度 ,制定连坐法 ⑷普遍推行县制 ,国君直接任命县令
绍彼 得格勒武装起义的简 单情况。 阿芙乐尔号巡洋舰 列宁指挥起义 工兵攻打冬宫 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的内容和意义如何。 内容 《 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 》 《
中央采取措施大力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地方势力,基本解决地方对中央的威胁。 西汉前期,丞相位尊权重,礼遇殊隆。 丞相进见,皇帝要起座;丞相生病,皇帝要亲临问候。 皇帝的诏命,丞相认为不妥的,可以据理力争,也可以拒绝执行。 吕后曾想封吕氏兄弟为王,丞相王陵就当面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