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硝酸复习内容摘要:
溶解;同时要 注意运用差量法、守恒法、离子方程式法 (从离子反应角度认识反应 的本质 )。 (2)NO3- 的检验:将待测溶液浓缩后加入铜片和浓硫酸观察,若有红 棕色气体生成,则原溶液中含 NO3-。 主观题 以考查硝酸性质探究、与其它 N的化合物或其它元 素化合物知识相联系进行综合推断等内容为主。 【 考题二 】 (2020 北京理综, 28)某学习小组探究浓、稀硝酸氧化性的 相对强弱,按下图装置进行实验 (夹持仪器已略去 )。 实验表明浓硝 酸能将 NO氧化成 NO2,而稀硝酸不能氧化 NO。 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浓硝酸的氧化性强于稀硝酸。 可选药品 :浓硝酸、 3 mol/L稀硝酸、蒸馏水、浓硫酸、氢氧化钠溶 液及二氧化碳 已知 :氢氧化钠溶液不与 NO反应,能与 NO2反应。 2NO2+ 2NaOH NaNO3+ NaNO2+ H2O (1)实验应避免有害气体排放到空气中。 装置③、④、⑥中盛放的药 品依次是 3 mol/L稀硝酸、浓硝酸、氢氧化钠溶液。 (2)滴加浓硝酸之前的操作是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加入药品,打开弹 簧夹后通入 CO2一段时间,关闭弹簧夹,将装置⑤中导管末端伸入倒 置的烧瓶内。 (3)装置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u+ 4HNO3(浓 ) Cu(NO3)2+ 2NO2↑+ 2H2O。 (4)装置②的作用是 将 NO2转化为 NO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NO2+ H2O 2HNO3+ NO, (5)该小组得出的结论所依据的实验现象是 装置③中液面上方气体仍为 无色,装置④中液面上方气体由无色变为红棕色。 (6)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发现装置①中溶液呈绿色,而不显蓝色。 甲 同学认为是该溶液中硝酸铜的质量分数较高所致,而乙同学认为是 该溶液中溶解了生成的气体。 同学们分别设计了以下 4个实验来判断 两种看法是否正确。 这些方案中可行的是 (选填序号字母 ) acd。 ,观察颜色变化 ,观察颜色变化 ,观察颜色变化 ,观察颜色变 化 思路点拨 : 本题主要考查 HNO3的性质、化学实验设计和评价的能力。 (1)根据装置特点和实验目的,装置⑤收集 NO,装置⑥中盛放 NaOH溶液 吸收 NO2,因为要验证稀硝酸不能氧化 NO,所以装置③中应该盛放稀硝 酸。 (2)由于装置中残存的空气能氧化 NO而对实验产生干扰,所以滴加浓硝 酸之前需要通入一段时间 CO2赶走装置中的空气,同时也需将装置⑤中 导管末端伸入倒置的烧瓶内防止反应产生的 NO气体逸出。 (3)Cu与浓 HNO3反应生成 Cu(NO3) NO H2O: Cu+ 4HNO3(浓 ) Cu(NO3)2+ 2NO2↑ + 2H2O。 (4)装置②中盛放蒸馏水,使 NO2与 H2O反应生成 NO: 3NO2+ H2O 2HNO3+ NO。 (5)NO通过稀 HNO3溶液后,若无红棕色 NO2产生,说明稀 HNO3不能氧化 NO,所以盛放稀 HNO3装置③的液面上方没有颜色变化即可说明之。 装 置④中盛放的是浓 HNO3,若浓 HNO3能氧化 NO则装置④液面的上方会产 生红棕色气体。 (6)要证明是 Cu(NO3)2浓度过高或是溶解了 NO2导致装置①中溶液呈绿 色,可设计将溶解的 NO2赶走 (a、 c方案 )再观察颜色变化,也可在 Cu(NO3)2浓溶液中通入 NO2进行比较观察反应后的颜色变化 (d方案 ), 确定是否是因溶有 NO2引起的。 方案 b中由于 Cu(NO3)2和溶解在其中的 NO2浓度均可发生变化,无法确定是哪一种因素引起的。 高分解密 设计出浓硝酸能将 NO氧化而稀硝酸不能将 NO氧化的方案的关键是怎样 得到 NO,因为 NO遇空气迅速反应生成 NO2;本题中是利用 NO2可与水反 应生成 NO来巧妙设计的且在 CO2氛围中;要注意运用题干中给出的一 套仪器,显然从①中逸出的是 NO2,从②中逸出的一定是 NO,那么就 可以推出②瓶中盛放的是水。 实验方法的设计与物质的性质和实验目 的密不可分,对物质性质及常见实验操作方法的积累是设计出正确实 验方案的基本保证。 规律支持 酸的氧化性与酸的强氧化性的区别 酸的氧化性一般是指酸电离出的 H+表现出来的,反应时有氢气生 成;而酸的强氧化性是由酸分子表现出来的,反应时其中。高三化学硝酸复习
相关推荐
2O; Ca2++CO32− CaCO3↓,Mg2++CO32− MgCO3↓; D中 的 SO32−具有较强的还原性 , 过氧化钠会将其氧化成 SO42−。 典例精析 【 例 1】 在溶液中加入足量的 Na2O2后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 +、 Ba2+ 、 Cl− 、 NO3− + 、 AlO2− 、 Cl− 、 SO42− + 、 Mg2+ 、 NO3− 、 HCO3− + 、
, 阴极聚积 ,理由 是。 例题 3. 带负电荷的胶粒(粒子陶土) 带正电荷的胶粒( Fe2O3) 含有杂质的陶土和水形成了胶体,利用电泳将 陶土和杂质分离除杂 例题 4:已知土壤胶体中的粒子带 负 电荷,又有很大的表面积,因而具有选择吸附能力。 有下列阴阳离子, NH4+、 K+、 H+、 NOH2PO4 、 PO43 ,哪些易被吸附。 在土壤里施用含氮量相同的下列肥料,肥效较差的是
阳极 : 4OH → 2H2O+O2 ↑ + 4e 阴极 : 4H ++ 4e → 2H2 ↑ 变大 变 大 加 H2O NaOH溶液 2H2O 2H2 ↑ + O2 ↑ 电解 实例 电极反应 浓度 PH值 复原 HCl 溶液 阳极: 2Cl2 e =Cl2↑ 阴极: 2H+ + 2e=H2↓ 减小 增大 HCl 2 HCl H2 ↑ +Cl2↑ 电解 阳极 C 阴极 C 氯气 氢 气 盐酸
交界处有一狭长山谷,每当牧民和牲畜进入后, 风和日丽的晴天顷刻间电闪雷鸣,狂风大作,人畜往往遭雷击 倒下。 奇怪的是这里的牧草茂盛,四季常青,被当地牧民称为“ 魔鬼谷 ”。 你能用化学方程式及必要的文字叙述解释 “ 魔鬼谷 ” 牧草茂盛、四季常青的原因吗 ? 1.一氧化氮( NO) ( 1)物理性质 常温下为 无色、无味的气味 , 不溶于水。 在大气中达到一定浓度时 有毒 ,
选项中 m、 n均为正整数 )。 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 ) A.若 X(OH)n为强碱,则 Y(OH)n也一定为强碱 B.若 HnXOm为强酸,则 X的氢化物溶于水一定显酸性 C.若 X元素形成的单质是 X2,则 Y元素形成的单质一定是 Y2 D.若 Y的最高正价为 +m,则 X的最高正价一定为 +m 易错分析 : 不能利用 X、 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推出 X、 Y属 于同主族的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