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物质的量浓度及溶液的配制复习内容摘要:
A. 1处 B. 2处 C. 3处 D. 4处 解析: ①处应左物右码,此时只称了 g Na2CO3,由此可见该同学 要配制 250 mL mol/L的 Na2CO3溶液,那么②处用 100 mL水溶解, 水偏多;⑤处读数时应平视;应选用 250 mL容量瓶。 答案: D 变式练习 客观题 考查物质的量浓度、溶解度、溶质质量分数之间的换算或 溶液配制中的托盘天平的使用、容量瓶的使用、配制步骤 中的某个细节操作等知识时,往往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 考题一 】 (2020河南省实验中学 6月模拟 )下表为四种溶液的溶质质 量分数和物质的量浓度的数值 溶质 KOH HNO3 CH3COOH HCl 溶质质量分数 w(%) 56 63 60 物质的量浓度c(mol/L) 根据表中数据判断上述四种溶液中的密度最小的是 ( ) B. HNO3 C. CH3COOH D. NaOH 审题视点: 溶液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质质量分数相互换算时必须用到溶液的密度这一物理量 (ρ),由于 w和 c均与 V无关,可以假设溶液均为 1 L进行计算。 思路点拨 :从物质的量浓度或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入手思考,列式为 c= 1 ρ w/M 1或 w= ,将两式整理均可得 ,代入数据计算。 wcMpp1Mc1标准答案 : C 方法归纳 溶液浓度、溶解度等计算过程或换算过程中要牢牢抓住概念进行求解,不要死记硬背公式,同时还要注意单位的应用。 主观题 溶液的配制问题一般渗透到综合定量实验题中考查。 【 考题二 】 (2020湛江市模拟三 )某化学兴趣小组测定某 Fe2(SO4)3样品 (只含少量 FeCl2杂质 )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按以下实验步骤进行操 作: ① 称取 a g样品,置于烧杯中; ②加入 50 mL mol/L稀硫酸和一定量的蒸馏水,使样品溶解,然后准确配制成 mL溶液; ③量取 mL步骤②中配得的溶液,置于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氯水,使反应完全; ④加入过量氨水,充分搅拌,使沉淀完全; ⑤过滤,洗涤沉淀; ⑥ 将沉淀转移到某容器内,加热、搅拌,直到固体由红褐色全部变为红棕色后,在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后,称量; ⑦ …… 请根据上面叙述,回答: ( 1)上图所示仪器中,本实验步骤①②③中必须用到的仪器有 E和________(填字母 )。 CFG 请根据上面叙述,回答: (1)上图所示仪器中,本实验步骤①②③中必须用到的仪器有 E和________(填字母 )。 (2)步骤②中:配制 50 mL, mol/L稀 H2SO4需要 98%(密度 g/cm3)的浓 H2SO4体积为 ________mL,量取该体积的浓 H2SO4用到量筒规格是 ________。 (3)样品中的杂质 Fe2+ 有较强的还原性,完成并配平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Fe2+ + ClO2+ Fe3+ + Cl- + H2O 从理论上分析,上述实验中若将氯水改为 ClO2时,对实验结果造成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影响” ),等物质的量的 ClO2与Cl2的氧化效率之比为 ________。 CFG 10 mL 5 1 4 H+ 5 1 2 不影响 5: 2 (4)第⑥步的操作中,将沉淀物转移到 ________(填仪器名称 )中加热,冷却到室温,称量其质量为 m1 g,再次加热并冷却至室温称量其质量为 m2 g,若 m1与 m2差值较大,接下来的操作应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步骤⑥不在干燥器中冷却,则测定的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会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影响” );若容器质量是 W1 g,最终容器和固体的总质量是 W2 g,则样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列出算式,不需化简 )。 坩埚 继续加热,放置干燥器中冷却,称量,至最后两次称得的质量差不超过 g (或恒量 )为止。 偏大 思路点拨 : 本题属于综合性很强的实验习题,主要涉及溶液的配制、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实验操作的设计、实验误差的分析、有关计算,较难。 结合实验步骤选择合适的实验仪器;利用配制前后硫酸的物质的量相等计算出浓硫酸的体积,从而可确定量筒的规格;分析化合价。高三化学物质的量浓度及溶液的配制复习
相关推荐
选项中 m、 n均为正整数 )。 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 ) A.若 X(OH)n为强碱,则 Y(OH)n也一定为强碱 B.若 HnXOm为强酸,则 X的氢化物溶于水一定显酸性 C.若 X元素形成的单质是 X2,则 Y元素形成的单质一定是 Y2 D.若 Y的最高正价为 +m,则 X的最高正价一定为 +m 易错分析 : 不能利用 X、 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推出 X、 Y属 于同主族的元素
交界处有一狭长山谷,每当牧民和牲畜进入后, 风和日丽的晴天顷刻间电闪雷鸣,狂风大作,人畜往往遭雷击 倒下。 奇怪的是这里的牧草茂盛,四季常青,被当地牧民称为“ 魔鬼谷 ”。 你能用化学方程式及必要的文字叙述解释 “ 魔鬼谷 ” 牧草茂盛、四季常青的原因吗 ? 1.一氧化氮( NO) ( 1)物理性质 常温下为 无色、无味的气味 , 不溶于水。 在大气中达到一定浓度时 有毒 ,
阳极 : 4OH → 2H2O+O2 ↑ + 4e 阴极 : 4H ++ 4e → 2H2 ↑ 变大 变 大 加 H2O NaOH溶液 2H2O 2H2 ↑ + O2 ↑ 电解 实例 电极反应 浓度 PH值 复原 HCl 溶液 阳极: 2Cl2 e =Cl2↑ 阴极: 2H+ + 2e=H2↓ 减小 增大 HCl 2 HCl H2 ↑ +Cl2↑ 电解 阳极 C 阴极 C 氯气 氢 气 盐酸
气 (H O2)、天然气 (主含 CH4) 、水煤气 (CO、 H2) 、裂解气 (乙烯、丙烯、丁二烯 ) 、液化石油气 (丙烷、丁烷、丙烯、丁烯 ) 、低热值气(CO、 H N2)、中热值气 (CO、 H CH4)、高热值气( CH4) 常见的液相混合物: 盐酸、浓硫酸、水玻璃、福尔马林、溶液、胶体、浊液、油 (矿物油:石油,动物油,植物油 ) 、 氨水、氯水、王水、双氧水,天然水、硬水、软水
)与c(OH- )的乘积是一个常数 , 称为水的离子积常数 , 简称为水的离子积 , 用 KW表示 , 即KW= c(H+ )c(OH- ),25℃ 时 , • c(H+ )= c(OH- )= 10- 7 molL- 1, 则 25℃时 KW= 1 10- 14 mol2L- 2, KW与温度有关 ,因为水的电离过程是吸
加盐酸,沉淀不消失,一 定有 SO C.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 纸变蓝,一定有 NH D.加入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盐酸白色沉淀消失,一定 有 Ba2+ 23234 考点 1 离子的检验方法 解析 : 加入稀盐酸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不一定是 CO2,有可能是 SO2,即溶液中可能存在 SO 或 HSO ,况且即使产生 的是 C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