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数学直线和平面平行内容摘要:
定定理:转化为判定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分别平行于另一个平面.客观题中,也可直接利用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线分别平行于另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线来证明两平面平行. (3 ) 利用面面平行的传递性: α ∥ βγ ∥ β⇒α ∥ γ . (4 ) 利用线面垂直的性质: α ⊥ lβ ⊥ l⇒ α ∥ β . 1 .如图所示,在正方体ABCD — A 1 B 1 C 1 D 1 中,其棱长为 1. 求证:平面 AB 1 C ∥ 平面A 1 C 1 D ; 【证明】 方法一 :连结 AC , AB1, A1C1, C1D 得 平面 AB1C , A1C1D , AA1綊 BB1BB1綊 CC1⇒ AA1綊 CC1⇒ 四边形 AA1C1C 为平行四边形 ⇒ AC ∥ A1C1 ⇒ AC ∥ 平面 A1C1D同理 AB1∥ 平面 A1C1DAC ∩ AB1= A⇒ 平面 AB1C ∥ 平面 A1C1D1. 方法二 :如图易知 AA1和 CC1确定一个平面AC1,于是 平面 AC1∩ 平面 A1C1= A1C1平面 AC1∩ 平面 AC = AC平面 A1C1∥ 平面 AC⇒ A1C1∥ AC ⇒ A1 C 1 ∥ 平面 AB 1 C同理 A 1 D ∥ 平面 AB 1 CA 1 C 1 ∩ A 1 D = A 1⇒ 平面 AB 1 C ∥ 平面 A 1 C 1 D . 方法三: 如图连结 BD BD . AC ⊥ BDD1D ⊥ 平面 AC⇒ BD1⊥ AC同理 B1D ⊥ AB1AC ∩ AB1= A⇒ BD1⊥ 平面 AB1C同理 B1D ⊥ 平面 A1C1D⇒ 平面 AB1C ∥ 平面 A1C1D . 两平面平行的性质 • 已知,平面 α∥ 平面 β, AB、 CD夹在α、 β之间, A、 C∈ α, B、 D∈ β, E、F分别为 AB、 CD的中点, • 求证: EF∥ α, EF∥ β. • 【 思路点拨 】 通过作辅助平面,利用面面平行得到线线平行,再证线面平行. 【证明】 当 AB 和 CD 共面时,经过 AB 、CD 的平面与 α 、 β 分别交于 AC 、 BD . ∵ α ∥ β , ∴ AC ∥ BD . 又 ∵ AE = EB , CF = FD , ∴ EF ∥ AC . ∵ AC ⊂ α , EF ⊄ α , ∴ EF ∥ α , 同理 EF ∥ β . 当 AB 和 CD 异面时,如图在 CD 与 E 所确定的平面内,过点 E 作 C ′ D ′∥ CD 与 α 、β 分别交于点 C ′ 、 D ′ . 经过相交直线 AB 和 C ′ D ′ 作平面分别交α 、 β 于 AC ′ 、 BD ′ . ∵ α ∥ β , ∴ AC ′∥ BD ′ ,又 AE = EB , ∴ C ′ E = ED ′ . ∵ C ′ D ′∥ CD , ∴ 经过 C ′ D ′ 和 CD 作平面与 α 、 β 分别交于 C ′ C 和 D ′ D . ∵ α ∥ β , ∴ C ′ C ∥ D ′ D . 在平面四边形 C ′ D ′ DC 中, ∵ C ′ E = ED ′ , CF = FD , ∴ EF ∥ D ′ D . ∵ D ′ D ⊂ β , EF ⊄ β , ∴ EF ∥ β ,同理 EF ∥ α . • 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同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一样,体现了转化与化归的思想.三种平行关系如图 • 性质过程的转化实施,关键是作辅助平面,通过作辅助平面得到交线,就可把面面平行化为线面平行并进而化为线线平行,注意作平面时要有确定平面的依据. • 2.如图所示,平面 α∥ 平面 β,点 A∈ α, C∈ α,点B∈ β, D∈ β,点 E, F分别在线段 AB, CD上,且AE∶ EB= CF∶ FD. • (1)求证: EF∥ β;。高三数学直线和平面平行
相关推荐
an=2 an=64 将①代入 Sn= ,得 q= , 由 an=a1qn1,得 n=6. 将②代入 Sn= ,得 q=2, 由 an=a1qn1,得 n=6. 解方程组 解得 ① 或 ② , 11na a qq1211na a qq点评点评 (1)对于 “ 知三求二 ” 问题 , 通常是利用通项公式与前 n项公式列方程组求解 ,但有时计算过程较繁杂 .若注意运用等比数列的性质解题
1 2 3 4 5 6 7 8 O ( 3) 频率 1 2 3 4 5 6 7 8 O ( 4) 51. 49xs==52. 83xs==例 2 甲、乙两人同时生产内径为 零件,为了对两人的生产质量进行评比,从他们生产的零件中各随机抽取 20件,量得其内径尺寸如下(单位: mm): 甲 : 乙: 从生产零件内径的尺寸看,谁生产的零件质量较高。 2 5 . 4 0 1x 187。 甲 2 5 .
如果、)对于集合( 身的子集,即)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3的真子集哪些是它}的所有子集,并指出、写出集合{ 例 ba . 个个个个其中正确的有,则若集;空集是任何集合的真子子休;任何集合至少有两个空集没有子集;、下列命题:..D C B A) (AA( 4 )( 3 )( 2 )( 1 )11 } ,2x3y|y){ ( x ,B2 } ,x3y|y){ ( x
y轴的垂线的垂足 所以 |x| |y|=k 即 x y= k 证明 : (1) 由求解过程知,曲线上点的坐标都是方程的解 . (2)设 是方程 x y= k的解,则 = k 即 =k 而 |x1| ,|y1| 是点 M到 y轴, x轴的距离, 所以 到这两条直线的距离之积是常数 k
垂直于极轴的直线极坐标方程。 例 2: 求圆心在 C(r,0),半径为 r的圆的极坐标方程 解:如图所示, |OP|= |OA|cos∠ POA 所以 所求圆的极坐标方程为 ρ= 2rcosθ 设 P( ρ,θ) 为圆上任意一点,由于 OP⊥ AP 即 ρ= 2rcosθ |OA|=2r, ∠ POA= θ则 变式训练 2: 求圆心在 C( r,π/2), 半径为 r的圆的极坐标方程 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