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大模板支撑体系方案内容摘要:
轴线角点斜向往 ○b 交 ○16 轴线角点进行,两立面方向搭设同时进行。 搭设高度每 6 米为一施工段和验收段,每段搭设完成后在其架子顶面满铺脚手板,作为上层架子搭设的平台,搭设完后在将平台脚手板卸下。 、立杆间距、水平杆步距搭设尺寸:报告厅、音乐厅钢筋混凝土桁架结构梁底布置两根、间距为 300mm,主台部分井字梁底两立杆间距为 200mm,梁底两立杆外侧托梁立杆间距为 600mm;次梁底布置一根立杆,该立杆两侧托梁立杆间距为 600mm,水平纵向 (梁跨度方向)间距为 600mm。 板底立杆水平纵横向间距为 600*600mm。 扫地杆距垫板面 200mm,所有梁板下水平杆步距均为900mm。 、剪刀撑的安装与设置:架体周围竖向剪刀撑由下至上连续布置,相互剪刀撑之间不留设空挡, 报告厅架体内竖向剪刀撑从两边框架柱开始沿桁架梁跨度方向(横向)按立杆、水平剪刀撑撑平面分部尺寸图设置一道由下至上的竖向连续式剪刀撑,宽度为 6米,并在剪刀撑部位的竖直方向顶部、中间和扫地杆处各设置一道水平剪刀撑,在纵横两方向相邻竖向剪刀撑之间设置连续式 “之 ”字斜撑。 音乐厅架体内竖向剪刀撑从两边框架柱开始沿桁架梁跨度方向(横向)每隔,宽度为 6米,并在剪刀撑部位的竖直方向顶部、中间和扫地杆处各设置一道水平剪刀撑,在纵横两方向相邻竖向剪刀撑之间设置连续式 “之 ”字斜撑。 剪刀撑与地面间水平夹角控制在 45~60176。 之间,斜杆的连接采用搭接,搭接长度不小于 1000mm,设置 3个旋转扣件。 剪刀撑斜杆与立杆进行连接,底部斜杆的下端应置于垫板上并抵紧,严禁悬空或松动。 、连墙件的安装与设置:竖向设置间距架体周围框架柱、剪力 墙从底层地面竖直 第 12 页 共 66 页 贵州财经大学花溪新校区会堂建筑工程高大模板支撑体系专项施工方案 向上每隔 ;水平向设置间距沿架体周围与每根框架柱抱柱固结,具体按照本方案。 (后附连接点平面布置图 4) 、扫地杆的设置:在立杆距地面 200mm处沿纵横向设置扫地杆,扫地杆为纵下横上。 1)根据层高选择立杆,并配以可调顶托来调节高度,水平杆必须扣接在立杆上,不得相互扣接,扣件螺帽一定要拧紧。 每个扣件的拧紧力矩都要控制在。 立杆竖接和水平杆横接一定要采用直角扣件,保证竖向传力和水平观感。 2)支撑安装完成后,应认真检查支架是否牢固,发现问题,立即整改。 ( 1)脚手架搭设质量标准 . 、混凝土的浇筑与养护 在本工程中混凝土的浇筑必须充分考虑相关活荷载和恒活载对支撑架的影响,因此在进行该部位混凝土浇筑时,对混凝土的浇筑顺序及方法、投入设备、劳动力数量、混凝土在板面上的堆积高度控制、混凝土浇筑完后的养护和增加荷载时,支撑架的监测情况及浇筑过程中遇停电的应急处理等必须作详细的处 理措施如下: 、混凝土的浇筑顺序及方法:为减小高大模板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水平应力和竖向应力对支撑架稳定性的影响,采用先浇筑架体周围钢筋混凝土框架柱、剪力墙至梁底下 100mm位置,待竖向构件(柱、剪力墙)混凝土强度达到 70%(分别做 3天、 7天、 14天同条件试压块共三组,待试压块分别达到前述时间后送样,并出具试验报告作为水平梁板构件混凝土开盘鉴定申请浇筑的依据),使其竖向构件具有一定的刚度和强度后在浇筑水平横向构件,同时也保证了水平、竖向连接件牢固,先梁后板的顺序进行浇筑,对截面高度大于等于 600mm的梁采用分层浇筑振捣,分层浇筑振捣必须保证上下层混凝土接触面粘接强度,上层混凝土必须在下层混凝土终凝前进行浇筑,如果所浇筑混凝土工作面大来不及二层混凝土浇筑时,在下层混凝土终凝前采取二次振捣法浇筑,可以缓解其凝固时间,同时可以增加其混凝土强度。 第 13 页 共 66 页 贵州财经大学花溪新校区会堂建筑工程高大模板支撑体系专项施工方案 保证架体受力均匀,梁的浇筑顺序采用分层浇筑、用两台汽车泵从支座位置向梁跨中对称进行浇筑振捣。 对 120mm 厚板的浇筑顺序采取一次成型, 纵向分块对称浇筑振捣,纵向两侧向中间靠拢,避免其它影响因素造成施工缝的增加,对每一块板从板的长度方向一侧向另一侧进行(后附混凝土浇筑顺序平面图 5)。 对钢筋混凝土桁架梁部分,采用三次成型,分别为:先浇筑桁架下弦梁、再浇筑斜撑梁、最后浇筑桁架上弦梁。 注意:在浇筑高大模板水平梁构件前,必须对架体周围框架柱、剪力墙先浇筑的混凝土顶面松动混凝土、砂石剔除,提前 24小时用海绵浸水放于该顶面保湿,让其处于保湿状态,在浇筑梁时在取除,并涂刷素水泥浆一道。 在架体周围框架柱支模时,在梁底端 100mm位置预留约 100*100mm洞口,方便在支设梁模产生的垃圾和柱顶面松动混凝土、砂石剔除后清除。 混凝土浇筑前,应提前 5小时做好用电照明及其相应准备工作,各班组必须服从项目部的统一安排和部署,浇筑的前一天在集中进行一次口头交底工作。 浇筑时,其余各工班必须安排 2~5人进行值班,以便检查和处理各自工种中出现的质量安全问题,由项目总工牵头、相应质检、安全、施工等技术人员亲临现场值班,指导施工。 、投入设备、劳动力数量:该分部进行浇筑时,采用两台汽车泵、两根振捣泵对称浇筑。 投入劳动力为 10~15人,对讲机三对,小型 柴油发电机一台。 、混凝土在板面上堆积高度控制:在浇筑板面上混凝土堆积高度不允许超过 250mm,同时混凝土泵送管出口距浇筑板面高度不允许超过 250mm,避免浇筑过程中所输出的混凝土产生较大的冲击荷载。 现场混凝土浇筑班长用对讲机和汽车泵机械控制人员进行联络,同时对汽车泵混凝土出口段软管安排 2人用纯索进行牵引,使其输出混凝土分散均匀。 、浇筑过程中遇停电的处理措施:项目专门预备一台小型柴油发电机,配备专职电工现场值班,遇到突发性停电状况时,便于现场照明及振动泵用电的接入。 浇筑 混凝土前,电工必须做好照明灯具、电线的准备工作及发电机的完好状况进行检查。 、混凝水平、竖向构件的养护:对与梁板交接处部分的竖向框架柱、剪力墙模板不予以拆除,保持其梁、板、柱模板的整体性。 其余拆模除后立即用塑料薄膜包裹进行养护,水平构件梁板表面在浇筑完混凝土后随即用塑料薄膜进行保水养护,由于是冬季寒冷季节,受季节性施工的影响,还必须在薄膜上表面铺盖两层麻布,必要情况铺盖一层棉褥。 第 14 页 共 66 页 贵州财经大学花溪新校区会堂建筑工程高大模板支撑体系 专项施工方案 、混凝土浇筑前后气温监测:浇筑混凝土前,必须提前购买两支室外温度计挂于办公室门口,排专人进行温度监测和记录,使其随时了解气温情况,为混凝土的浇筑与养护做好相应材料准备工作。 、浇筑混凝土前,要求施工员提前两天将所需混凝土量计算好后上报计划,与商混公司联系,说明浇筑时间、地点、工程量及强度等级等。 、模板的安装 、梁底模及侧模均采用 18㎜胶合板,梁底模铺设在木方横楞上,横楞两头搁置在顶托梁上。 、楼板模采用 18 ㎜胶合板, 板底横楞采用 50179。 100 ㎜木方,顶托梁采用钢管。 、模板的安装顺序如下: 支撑架顶托 梁底模梁侧模钢管架顶托横楞 楼板底模 、梁模板的安装 1)先在柱上弹出轴线、梁位置线和水平控制标高线,按设计标高调整支撑架可调顶托的标高,将其调至预定的高度,然后在可调顶托的托板上安放钢管。 固定钢管后在其上安装梁底龙骨。 龙骨安装完成后,用胶合板安装梁底模板,并拉线找平。 对跨度不小于 4米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其模板应按设计要求起拱;本工程设计无具体要求,且跨度多为 18m及以上 ,起拱 高度宜为跨度的 3/1000。 主、次梁交接时,先主梁起拱,后次梁起拱。 梁底模安装后,再安装侧模、压脚板及斜撑。 2)为了防止梁身不平直、梁底不平及下挠、断面尺寸不够、起拱高度不够、梁侧模爆模、局部模板嵌入柱梁间,拆除困难的现象,采取如下措施: A.支模应遵守侧模包底模的原则,梁模与柱模连接处,下料尺寸一般应略为缩短。高大模板支撑体系方案
相关推荐
分析,建筑结构学报, 3. FEA of shear wall with frame column at the longitudinal direction of the main factory building of a largescale plant,建筑结构学报, 4.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seismic behavior for the energy
5)土钉钢筋宜为Ⅱ级以上变形钢筋,钢筋直径在 16~32mm 之间,常用25mm;钻孔直径一般为 70~120mm,常用 100mm。 ( 6)注浆材料宜用 1: 水泥浆,强度等级不宜低于 M10,可加入各种外加剂。 ( 7)喷射混凝土面层厚度一般为 80~200mm,常用 100mm,喷射混凝土强度不宜小于 C15。 面层中宜配置直径 6~10mm的钢筋网,间距宜为 150~300mm。 (
结构中应用最早且较为普通的一种施工方法。 具有结构整体性好、抗震能力强、用钢量较少等优点。 ① 钢筋工程全现浇框架结构的钢筋工程施工 是混凝土工程中重要的施工过程。 除采用一般传统的搭接绑扎和手工电弧焊的方法以外,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竖向大直径的钢筋连接必须采用更好的方式方法以满足需要。 目前已推广应用电渣压力焊、气压焊以及钢筋机械连接等新技术方法。 ② 混凝土工程高层建筑混凝土的施工
室的研究人员近期对青霉素发酵罐的接种工艺进行了改进,打破了种罐种子液接种控制在 1O%~ 15%的传统,接入 2O%的种罐种子液和 10%的发酵至 6O 小 时的前期发酵凌,使总接种量达到 3O%,大幅提高了青霉素的生产效率。 研究表明,混合接种两种种源,其中种罐种子液的接种量为 2O%,60 小时左右的前期发酵液的接种量为 10%,总接种量为 30%;优化发酵前期工艺,调整起始补糖率为 %
,促进现代产业融合发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经济发展“二次腾飞”。 —— 坚持创新发展,深化改革开放。 把创新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转变的根本动力,推进科技创 新、体制创新、管理创新,在战略 性 新兴产业和蓝色经济发展上取得突破。 全面实施综合配套改革,加快建设创新型 城市示范区。 —— 坚持生态理念,实现低碳发展。 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