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描写方法例说(苏教版)内容摘要:

叶围绕着,交辉中竟有滞人的意味。 这时不知是‘ 花 ’ 可怜,还是 ‘ 红 ’ 可怜,我心中所起的爱的感觉,很模糊而浓烈 …… (冰心 《 往事(二) 》 ) ( 1)请阅读上面文段,说说它的描写具有什么特点,使语段生动形象 运用了具有感情色彩的描写 作者写石竹花,是从 感觉的角度 描绘的, “ 红得异样的可怜 ”“ 滞人的意味 ” ,都是从感觉上说的。 描写带上了感情的色彩,即使不是作为抒情的工具,这种文字也比较生动感人 示例: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 (施耐庵 《 水浒传 》 ) 时间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 从篷隙里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点活气。 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 (鲁迅 《 故乡 》 ) 以上两段既没运用修辞手法也无作者的感情因素,但读来却依然生动感人。 因它简捷地反映了事物的特征。 历来被评论家视为 不同凡响的精彩描绘 ,都是不作任何修饰渲染的直来直去的文字。 虽然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绮丽的修饰,没有比兴的手法,但大雪漫天飞舞的气势和 “ 故乡 ” 的空旷、荒凉、寂寥却如画面般展现在我们眼前。 烘托描写 烘托也是中国传统的画技名称,在画那些浅色东西时,往往用水墨或淡彩加以渲染,使物体明显突现出来,这便是烘云托月之法。 把这种技法用在描写上,通过对彼事物的描写达到表现此事物的目的,就是烘托描写 ( 2)分析下列描写如何运用烘托的,它有什么效果。 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脱不出鹅黄的底子,似乎太淡了。 我又曾见过杭州虎跑寺近旁高峻而深密的 ‘ 绿壁’ ,丛叠着无穷的草与绿叶,那似乎又太浓了。 其余呢,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又太暗了。 作者要表现的是梅雨潭水特有的那种神异难言,令人惊诧的 “ 绿 ” ,这种抽象的事物是难以通过直接描写表现的。 作者通过对大家所熟知的其他色彩的描写,烘托出梅雨潭的绿明暗适度、浓淡相宜,绿得恰到好处,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