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生物分子组成和基本结构内容摘要:
粒体 ④细胞 溶胶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解析 ATP的生成在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场所是 叶绿体类囊体膜)和呼吸作用(场所是细胞溶胶和线 粒体),叶绿体基质是光合作用碳反应的场所,碳反 应过程消耗 ATP。 C 16.( 09福州质检)若如图表示植物细胞渗透作用的图解,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活的、成熟的植物细胞能 发生渗透失水或吸水 >乙时,细胞发生渗透 失水,当溶液浓度乙>甲时,细胞发生渗透吸水 =乙时,细胞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不发 生渗透作用 解析 渗透作用是水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当溶液浓度 甲 =乙时,水分子仍可进行扩散,所以发生渗透作用。 外 界 溶 液 甲 原 生 质 层 细 胞 液 乙 ← — — → D 17.( 09浙江六校联考)下列各项生理活动中,不需要 高尔基体参与的是 ( ) 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过程 B细胞产生抗体的过程 ,从肝脏中运 出去 解析 蓝藻属于原核细胞,没有高尔基体。 A 、 高尔基体和线粒体都有关 ( ) ① DNA聚合酶 ②胰岛素 ③抗体 ④性激素 ⑤肠肽酶 ⑥呼吸氧化酶 ⑦血红蛋白 ⑧血浆蛋白 A.①②⑤⑦ B.③④⑥⑦ C.②③⑤⑧ D.①⑤⑥⑧ 解析 解答此题需从如下几方面入手分析:首先,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高尔基体与细胞分泌物的形成有关,因此这种物质应是一种分泌蛋白;第二,分析题中的 DNA聚合酶、呼吸氧化酶和血红蛋白虽是蛋白质,但不分泌到细胞外去,而性激素虽是分泌物但它是脂质不是蛋白质;只有胰岛素、抗体、肠肽酶和血浆蛋白是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上合成,经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处理分泌到细胞外的蛋白质,整个过程需线粒体提供能量。 C 19. 下列关于细胞器的叙述,正确的一组是( ①线粒体 ②叶绿体 ③高尔基体 ⑤内质网 ( 1 ( 2 ( 3 ( 4)含 RNA A.( 1)、( 3) B.( 1)、( 4 C.( 2)、( 3) D.( 2)、( 4) 解析 各种细胞器中都含有蛋白质;能复制的细胞 器有①②⑥;含单层膜的细胞器为③⑤,①②为双 层膜,④⑥无膜结构;含 RNA的细胞器为①②④。 A 20.( 09临沂质检)下列有关细胞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能进行光合作 用的细胞就含有叶绿体 ,根本原 因还是细胞中有机物不同 ,但都有核糖体 完成的 解析 原核细胞中无多种细胞器。 C 二、非选择题(每小题 10分,共 50分) 过程,① ~⑤ 表示过程,其中单体 1的某种物质是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要的主要能源物质。 请根据图中的信息结合你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 1)单体 单体 单体 3分别是 ;组成大分子物质 4的元素有。 ( 2)过程①、②、③都是。 其中过程②在(一种细胞器)上进行,它与过程 (填④或⑤)可表示同一个过程。 过程④和⑤合称。 ( 3)构成植物细胞壁的是 (填图中的某种大分子物质),该物质的合成与 (一种细胞器)有关。 解析 大分子物质 大分子物质 大分子物质 3分别是多糖、蛋白质和 DNA。 过程④、⑤分别是转录和翻译,合称基因表达;大分子物质 4就是转录的产物 —— mRN。高一生物分子组成和基本结构
相关推荐
cA 调节基因 启动子 操纵基因 结构基因 RNA聚合酶 信使 RNA 转录 翻译 阻抑物与乳糖结合后构象发生了改变, 因而不能与操纵基因结合,使得结构 基因进行转录。 阻抑物 乳糖 转录 半乳糖苷酶 酶 酶 乳糖分解代 谢调控过程 是一个自我 调控过程 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调控 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调控与原核生物基因表达 有哪些异同 真核细胞基因结构和原核细胞基因有哪些异同 原核细胞 真 核 细
良种。 例 2:我国运用返回式运载卫星搭载水稻种子 , 返回地面后种植 , 培育出的水稻穗长粒大 , 亩产达 600kg, 最高达750kg, 蛋白质含量增加 8%20%, 生长期平均缩短 10天。 请回答: ( 1)水稻产生这种变异的来源是 _______,产生变异的原因是 ________。 基因突变 各种宇宙射线和失重及高真空的作用,使基因的分子结构发生改变。 ( 2)
无土栽培: 1.营养液的特点:任何一种营养液都应当具备以下三个特点:第一,包括所有的必需的矿质元素。 对某些植物还可以增加有关的元素。 例如,禾本科植物的营养液中可以加入适量的 Si。 第二,是均衡的营养质元素之间要有适宜的浓度比例。 第三,具有适宜的 pH范围。 2.要不断向培养液中通入空气,增加根部的有氧呼吸作用,以利于矿质元素的吸收,避免因根部无氧呼吸,酒精中毒而烂根。 3.连续培养 ——
素可用于追踪物质的运行和变化规律。 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化合物,化学性质不会发生改变。 科学家通过追踪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化合物,可以弄清化学反应的详细过程。 20世纪 40年代鲁宾和卡门(美)的同位素标记实验 结论: 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全部来自水, 而不是来自 CO2。 1948年,美国 卡尔文 14 C 标记的 CO2追踪了 光合作用的过程中碳元素的行踪。 结论: CO2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
别注人 10mL滤液,再加人 20 mL体积分数为 95%的冷酒精溶液,然后用玻璃棒缓缓地向一个方向搅拌,使絮状物缠绕在玻璃棒上。 第三步:取 6支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 2 mol/ L NaCl溶液溶解上述絮状物。 DNA检测:在上述试管中各加入 4 mL二苯胺试剂。 混合均匀后,置于沸水中加热 5 min,待试管冷却后比较溶液的颜色深浅, 结果如下表 : 材料保存温度 花菜 辣椒 蒜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