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地理的运动内容摘要:
不透明的球体,所以在太阳光照射下,地球就产生了昼夜现象。 因此昼夜现象的产生和地球是否自转没有关系。 • 地球自转是产生昼夜交替的重要原因,但并不表明,没有地球自转,就不会有昼夜交替了。 在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过程中,同样会产生昼夜交替现象,此时,昼夜交替周期将由一天变为一年。 • 诱思探究 • 地球上昼半球与夜半球的分界线称为晨昏线 (圈 ),你能在太阳光照图上判断出晨线和昏线吗。 • 【 解读 】 晨线、昏线的判别应以地球自转方向为依据。 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所经过的晨昏线部分为晨线;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所经过的晨昏线部分为昏线。 如下图中晨线和昏线的判读(图中阴影部分为夜半球 )。 • 有关昼夜交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 ( ) • A.如果地球不自转,地球上就不存在昼夜交替现象 • B.如果地球不自转,地球上就不会有昼半球和夜半球之分 • C.昼夜交替的周期是 1个恒星日 • D.昼夜交替的周期有利于地球上生命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 • [解析 ] A、 B选项逆向提出问题,考查学生对昼夜交替的静态和动态状况的理解。 C、 D选项考查学生对昼夜交替周期及其意义的理解。 目前,地球上昼夜交替的周期是地球自转的结果,如果地球不自转,仅有公转,那么昼夜交替的周期将变长,昼夜温差变大,不利于生命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 • [答案 ] D • 转的原因是什么。 • 【 答案 】 地转偏向力的存在。 • 2. 地转偏向力: 作用范围 水平运动的物体 大小 随着物体水平运动速度 的增加而加大 方向 一般规律 始终垂直于物体的水平 运动方向 北半球 指向运动方向的右侧 南半球 指向运动方向的左侧 赤道 不受影响 • 帮你总结 • 左、右手演示法理解 “ 地球上水平运动物体偏向规律 ” • 观察者必须面向运动方向,并采用物理学科中的 “ 左、。高一地理地理的运动
本资源仅提供20页预览,下载后可查看全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相关推荐
高一地理大气水平运动
线的疏密 : ( 略) : (略) 地面摩擦力: ( 1)概念: ( 2)特点: : : 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取决于摩擦系数,即地面的粗糙度 1010 1008 1006 1004 1002 ( hPa) 气压梯度力 风向 地转偏向力 地转偏向力方向:垂直风向 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 力共同作用下的风 (北半球高空) ( hPa) 1000 1005 1010 1015 气压梯度力 风向
高一地理河流特征的描述思路
期较短、季变较小 汛期较短、季变大 汛期长、季变小 成因 冬季积雪,春天融化,形成春汛,夏季受夏季风影响,形成夏汛 降水季节短 降水多,且季节长 含沙量 特征 小 大 小 成因 森林茂密,水土流失小 河流上、中游植被少,且流经疏松土质的地区,水土流失严重 植被保护
高一地理区域发展差异
经济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结合所学知识和下表的提示,探讨我国区域差异形成的原因。 影响因素 中、西部地带 东部地带 自然因素 地形 海拔较高,地形复杂,对工农业生产和交通建设极为不利 属于我国地势最低的第三级阶梯,低平的丘陵和平原有利于开发利用 气候 多属于半干旱、干旱区和高寒区,对农业发展极为不利 基本上位于东部季风区内,气候湿润,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自然资源
高一地理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颜色也慢慢由黑变黄,个别地方甚至已成为遍布沙石的不毛之地。 从广义上讲黑龙江省全部都处于黑土区。 而在全省现有的 ,发生水土流失的面积已高达 8000万亩。 现在黑龙江省黑土区每年流失,而形成 1厘米表土则需要 400年时间,如果任其流失,再过 50年黑土层将基本消失,黑土区有可能退化成不可逆转、名副其实的 北大荒。 材料 1: 黑土流失触目惊心 代价之一: 黑土流失,肥力降低 材料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