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内容摘要:
的一种提倡研究当前社会政治、经济等实际问题,要求经书研究与当时社会的迫切问题联系起来,并从中提出解决重大问题方案的治学方法。 又称经世致用之学。 其特点是以史为鉴,学术研究和现实结合,解释古代典籍为手段,从中发挥自己的社会政治见解,并用于社会改革。 士大夫面对危机,寻求改革方案 提倡以史为鉴,提倡研究与结合现实,形成经世致用的思想 思考:明末清初思想家什么会提出“经世致用”的思想。 经世致用的主要思想 反对八股取士,主张为学应求真务实,关心国际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 —— 《 天下郡国利病书 》 “八股之害,甚于焚书” 提出拯救时弊的主张 “严以治吏,宽以养民”;“明主治吏,不治民” 主张“工商皆本” “大贾富民者,国之司命也” 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 实事求是,博学考据开考证学术之风,强调切实考察,反对空谈。 立足现实,学以致用提高思想。 是国家和个人融合在一起 三、对君主专制的批判 认识到君主专制是诸多弊端根源,反对君主专制。 “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 “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供我一人之淫乐” 区分“亡国”、“亡天下”的内涵 “易姓改号,谓之亡国。 仁义充塞而至于 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 亡国 :改朝换代, 统治者政权的变更。 亡天下 :民族、文化 的沦亡,关系到整个 民族的命运。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提出限制君权的设想 “一姓之兴亡,私也; 而生民之生死,公也” 倡导言论自由 自下而上的监督机构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思考:中国明末清初的批判思想并没有形成像西欧 启蒙运动波澜壮阔的景象,为什么。 明清之际的资本主义萌芽较为脆弱,早期民主思想的产生、发展缺乏强有力的物质基础。 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 高度强化的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压制使早期民主思想未能形成完整的体系。 对三大思想家思想的评价 构成中国早期启蒙思想的洪流,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 政治 经济 思想 代表作 共同 思想 黄宗羲 顾炎武 王夫之 反对君主专制 独裁、提倡 “ 人民为主 ” 重视手工业 和商业,提 倡 “ 经世致用 ” 批判继承儒 学 ,构筑具时 代特色的新 思想体系 《 明夷待 访录 》 《 天下郡 国利病书 》 《 读通 鉴论 》 激烈批判封建 专制制度 保天下者, 匹夫之贱, 与有责焉 天下土地不能 为。高一历史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
相关推荐
现了农产品的统一价格。 1969年,完全取消了农产品内部关税,实现了主要农产品的共同市场内部自由流通。 为支持农产品出口,欧共体共同农业政策的另一主要内容就是实行出口补贴政策。 用于出口的农产品价格可以低于国际市场价格或低于成本出售,差价部分的损失由欧共体财政支出给予补偿。 1967年欧共体成立后,由于采取一系列推进经济一体化的措施,加速了共同体经济贸易的发展, 50、
;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仅占整个国民经济的 2%,而封建经济则占到 90% ——以上均摘自 《 民国社会经济史 》 材料 3:大战结束不久,列强卷土重来,中国民族工业很快萧条下去。 ——摘自课本 103页 12 从 1922年起,外粉又涌入中国市场,民族资本的面粉业外销几绝,内销也因国内战祸不已和自然灾害迭起而受阻,整个面粉业由盛转衰。 茂新一、二虽然尚能勉强维持生产,但连年亏本,如
根本原因 : 资本主义正处于上升时期,还不具备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条件 掌握革命武装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前提。 要建立工 农联盟,争取广大人民的支持。 革命取得初步胜利后,必须乘胜追击敌人。 必须有一个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革命政党的正确领导。 无产阶级的革命和解放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成功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必须具备成熟的社会条件。 最主要的经验: 用暴力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自己的政权
济政策,耶戈列夫斯克地方农民的积极性迅速提高,这是他们在踊跃交纳粮食税( 1922年)。 新经济政策实施后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情况 年份 项目 1913年 1921年 1923年 1925年 粮食作物耕种面积(万公顷) 9446 6620 7860 8730 粮食作物产量(亿普特) 伟大导师列宁的逝世 ( 1924年 1月 21日) 斯大林 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二、新经济政策 三
: 共产主义 = 苏维埃政权 + 全国电气化 ( 1920) : : 二、列宁 ① 一个政党 ②一个国家 ③一个主义 ④一大政策 ① 缔造俄国共产党 —— 布尔什维克党 ②领导十月革命,创立社会主义国家 ,巩固苏维埃政权 ③发展马克思主义,形成列宁主义 ④实行新经济政策,探索俄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二)列宁对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贡献 二、列宁 中共成立前 ,毛泽东思想发生了怎样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