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平衡图像内容摘要:
V 正 逆 V (C) 0 P 10 C o 100 C o A 转 化 率 (D) 练习: (温度、压强)的变化对下列反应的影响 A(s) + B(g) 2C(g) ,在图中, Y轴是指( ) A. 平衡混合气体中 C的体积分数 B. 平衡混合气体中 B的体积分数 C. B的转化率 D. A的转化率 △ H > 0 B C 的 浓度 0 时间 I 甲 乙 C 的 浓度 0 时间 I I 甲 乙 C 的 浓度 0 时间 I I I 乙 甲 A(g) + 3B(g) 2C(g) △ H < 0,某研究小组研究了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对上述反应的影响,并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下列关系图 所示,下列判断一定错误的是 ( ) I研究的是不同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且乙使用的催化剂效率较高 II研究的是压强对反应的影响,且甲的压强较高 II研究的是温度对反应的影响,且甲的温度较高 III研究的是不同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且甲使用的催化剂效率较高 AB : X(g) + 3Y(g) 2Z(g) △ H﹤ 0,在不同温度和不同压强下 (P1P2)达平衡时,混和气体中 Z的百分含量随温度、压强变化的曲线为 ( ) C 题型 2: 由图像特征判断方程式 例:在下图中, x%为气态反应物在平衡体系中的体积分数,该图表示 x%与温度、压强的关系,符合该曲线的反应是( ) A. N2O3(g) + O2(g) N2O5(g) B. H2(g) + I2(g) 2HI(g) C. 4NH3(g) + 3O2(g) 2N2(g) + 6H2O(g) D. C(s) + H2O(g) H2(g) + CO(g) △ H > 0 △ H > 0 △ H < 0 △ H < 0 D 练习: ,表示平衡混合物中 x的百分含量在不同压强下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在下列平衡体系中,横线表明的物质可代表 x的是( ) A. N2(g) + 3H2(g) 2NH3(g) B. H2(g) + I2(g) 2HI(g) C. 2SO3(g) 2SO2(g) + O2(g) D. 4NH3(g) + 5O2(g) 4NO(g) + 6H2O(g) △ H < 0 △ H < 0 △ H < 0 △ H > 0 D : aA(g) + bB(g) cC(g)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在不同温度 (T1和 T2)及压强 (p1和 p2)下,混合气体中 B的体积分数 (B%)与反应时间 (t)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 T1< T2, p1< p2, a+ b> c,正反应吸热 B T1> T2, p1< p2, a+ b< c,正反应吸热 C T1< T2, p1< p2, a+ b< c,正反应放热 D T1> T2, p1< p2, a+ b> c,正反应放热 B t 0 B% T2 P2 T1 P1 T1 P2 题型 3: 根据图像特征判断物质的状态和反应特征 例:反应 A2 + B2 2AB ,在不同温度和压强改变。高一化学平衡图像
相关推荐
2 a 课 堂 练 习 题 结束 离子晶体 分子晶体 知识归纳 主目录 原子晶体 12 课 堂 练 习 题 • 在氯化钠晶体中,若钠离子与周围最近的氯离子距离为a,那么每个钠离子周围最近且等距离的钠离子有 个,其距离为。 2 a 结束 离子晶体 分子晶体 知识归纳 主目录 原子晶体 课 堂 练 习 题 •金刚石晶体的网状结构中,碳原子通过 键形成许多碳原子环,其中,最小的碳原子环含有 碳原子。
子晶体: 相对分子质量越大, 分子的极性越大 熔沸点越高 组成和结构相似的分子晶体 ④ 金属晶体: 金属阳离子电荷数越高,半径越小 熔沸点越高 四、金属晶体的原子堆积模型 原子 在 二维 平面上的 两种放置方式 - 非密置层和密置层 非密置层 配位数为4 密置层 配位数为6 三维堆积- 四种方式 二、金属晶体的原子堆积模型 简单立方堆积 钾型体心立方 由非密置层一层一层堆积而成 A B A C
47。 16 = ∴ 1mol有机物中含 2molC、 6molH、1molO,即分子式为 C2H6O。 答:有机物的分子式为 C2H6O。 利用实验式和相对分子质量确定分子式 例 2 、见教材 P139例题 1 练习 有机物中含碳 40﹪ 、氢 ﹪ ,其余为氧,又知该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60。 求该有机物的分子式。 解: NC:NH:NO =(40247。 12):( 247。 1):(
氯气时要十分注意安全. 二、氯离子 (Cl)的检验 实验步骤: ① 在 5支试管中分别加入 2mL稀盐酸、NaCl溶液、 Na2CO3溶液、自来水、蒸馏水。 ② 分别滴入 5滴 AgNO3溶液,观察现象。 ③ 再分别滴入 2mL稀硝酸,观察现象。 根据自己所观察到的现象,填写表格。 实验现象 解释或离子方程式 加入AgNO3溶液后 加入 稀硝酸后 稀盐酸 NaCl溶液 Na2CO3溶液 自来水
平衡 逆 —— 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 化学平衡的特征: 动 变。 t(s) ﹍﹍﹍ 2NO2 N2O4 + 放热 V’逆 t1 ﹍﹍﹍ ( T↗ ) ﹍﹍﹍ t2 v’正 = v’逆 旧平衡 0 t0 ﹍﹍﹍ v(mol/) v正 = v逆 化学平衡 v正 = v逆 条件变 ( T、 P、 c) 平衡破坏 v正 = v逆 新条件 新化学平衡 v’正 = v’逆 V’正 化学平衡的移动 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