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内容摘要:

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 专业导论、工程图学、船舶图形学、机械设计基础、电工 学 、船舶技术经济学、船舶动力装置、 船舶振动学、 船舶材料与焊接、船舶设备与系统、造船机械设备、船舶静力学、船舶阻力学、船舶推进、船舶 操纵与耐波 、船舶 电气设备 、船舶设计原理、船舶建造工艺学、海洋平台设计 原理 、海洋平台建造工艺、 造船测量技术 、运输船舶设计概论、 船体型线空间坐标测量与误差分析 、认识实习、生产实习、 毕业实习、 毕业设计。 3)专业前沿的科学理论及相关技术 高性能船 水动力性能优化设计、船舶及海洋工程前沿 技术 、现代造船模式 、 船舶性能实验技术、船舶美学 、有限元在船舶与海洋工程中的应用 、船舶设计制造集成系统的应用。 4)专业领域技术标准 船舶与海洋工程法规。 工程领域关键技术研究与问题解决能力模块 本模块知识能力目标: 通过本模块知识学习和实践,使学生具备 应用适当的理论和实践方法,分析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1)熟悉市场、用户需求以及技术发展的调研方法,具备编制支持产品形成过程的策划和改进方案的能力 ; 以及探索和发现本专业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应用领域的能力; 2)具备整合资源,主持综合性工程任务解决方案的设计、开发,考虑成本、质量、安全性、可靠性、外形、适应性以及对环境的影响的能力,能够创造性地发现、评估和选择完成工程任务所需的方法和技术,确定解决方案; 3)能够在考虑约束条件的前提下,制定实施计划; 4)能够主导实施解决方案,完成工程任务,制定评估解决方案的标准并参与相关评价; 5)具备对实施结果与原定指标进行对比评估的能力; 6)能够主动汲取从结果反馈的信息,进而改进未来的设计方案; 11 7)具有创新性思维和系统性思维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进行产品 开发和设计、技术改造与创新的初步能力以及工程项目集成的基本能力。 本模块构成: 1)系统建模与分析 ( 1)船舶设计制造建模与仿真技术 ( 2)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 2)工程可靠性与安全分析 ( 1)船舶航行安全性 ( 2)船舶结构安全与可靠性 ( 3)船舶设备与系统可靠性分析 3)创新思维与创新设计 ( 1)船舶数字化设计制造技术 ( 2)船舶多学科优化设计技术 ( 3)新型船舶概念设计技术 本模块对应课程 1)系统建模与分析: 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高级语言程序设计 2)工程可 靠性与安全分析: 船舶性能试验技术、船体结构实验技术、船舶设备与系统 3) 创新思维与创新设计: 专业基础与综合创新实验、 创新能力拓展训练、毕业设计 参与大型项目及复杂工程管理实践能力模块 本模块知识能力目标 通过参与大型项目及复杂工程管理,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协调能力和敏锐的市场意识,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锻炼学生制订项目生产计划、任务分解、处理突发事件等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法律观、质量观、大局观和全局观。 本模块构成 1)工程思想、工程标 准及相关法律意识 12 ( 1)建立工程质量、环境安全思想 ( 2)精通工程标准及工程作业程序 ( 3)培养相关法律意识 2)大型项目及复杂工程的管理方法与手段 ( 1)管理计划与预算 ( 2)项目规划及组织协调 ( 3)项目团队管理 3)危机应对及突发事件处理 ( 1)洞察质量标准、程序和预算的变化 ( 2)指导项目或工程 ( 3)制定危机应对措施 ( 4)建立突发事件处理机制 4)指导和主持项目进度控制与评估 ( 1)提出改进建议 ( 2)改进质量管理水平 ( 3)项目评估与总结 本模块对应课程 1)工程思想、工程标准 及相关法律意识 法律、安全工程、工程监理、质量管理与可靠性工程等公选课。 2)大型项目及复杂工程的管理方法与手段 项目管理与运作、生产管理与运作、造船生产工艺流程工程实践、船体车间加工工艺与工艺装备设计工程实践、船坞搭载工程实践等公选课。 3)危机应对及突发事件处理 高等心理学、安全工程、生产设备应用与管理工程实践。 4)指导和主持项目进度控制与评估 项目管理与运作、工程监理、生产管理与运作、现场工程训练、造船生产工艺流程工程实践、船体车间加工工艺与工艺装备设计工程实践、船坞搭载工程实践。 13 有 效沟通与交流能力模块 本模块知识能力目标: 通过 人际关系理论与实务 学习 、参与工程实践环节及毕业论文的撰写 等环节 , 结合船舶设计训练与实践掌握相关技术, 开阔学 生 的视野,帮助学 生 正确地进行思维,使学 生 了解企业的运作规律、调整正确的心态、明确各自的角色,懂得怎样去与人交流沟通、学好岗位工作必备的知识、提升工作质量。 本模块构成: 1)技术语言的使用 ( 1)技术图纸 ( 2)电子和多媒体 ( 3)图表 ( 4)学术论文 ( 5)项目方案 ( 6)专业外语 2)制定工程文件 ( 1)制定可行性分析报告 ( 2)制定项目任务书 ( 3)制定投标书、招标书 ( 4)制定技术报告 ( 5)制定验收报告 ( 6)制定项目合同 3)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 ( 1)自察、自省、自控 ( 2)理解他人需求与意愿 ( 3)在团队中发挥领导作用 4)较强的人际环境适应能力 ( 1)自信灵活的处理人际关系 ( 2)迅速适应变化人际环境 5)团队合作 14 ( 1)高效团队组建 ( 2)较强的团队协调能力 ( 3)较强的团队管理能力 ( 4)团队竞争与合作能力 6)新技术跟踪及掌握能力 ( 1)收集、分析国内外最新技术 ( 2)判断、归纳 ( 3)选择和吸收 ( 4) 国际化视野 本模块对应课程 高等心理学、人文文化课程、大学生学习与生涯指导课程、工程项目管理、国家经济合作等课程、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设计、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包括大学计算机基础)、信息检索。 职业道德、职业素养与社会责任模块 本模块知识能力目标 通过职业道德、职业素养与社会责任的学习与训练, 使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及社会观, 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与素养,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本模块构成: 1)职业道德 ( 1)熟悉职业健康安全标准 ( 2)熟悉环境法 规 ( 3)熟悉职业道德规范 ( 4)遵守职业行为准则 2) 职业素养 ( 1)积极进取和主动精神 ( 2)批判性思维 ( 3)创造性思维 ( 4)时间和资源管理 ( 5)系统思维 15 ( 6)职业规划:保持和增强职业能力,了解社会及自身发展需求,制定、实施职业发展规划。 3)社会责任 ( 1)责任意识 ( 2)社会事务责任 ( 3)工程师的角色 本模块对应课程 1)职业道德 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 2)职业素养 职业与发展规划、知识经济与创新、系统学。 3)社会责任 大学生 学习与生涯指导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课程体系设计及学分要求 本科培养阶段( 3+1 模式) 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本科培养阶段课程设置上突出学生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适当加大工程应用能力培养方面的课程内容,加强实践教学和科技创新活动。 根据专业特点和市场需求,合理设置人文社会科学类课;数学与自然科学类课程结合工程需要进行改革,适当加大与工程关系密切的相关课程内容;加强实践环节和毕业设计(论文)环节的要求,将其占总学分比例从原来的 21%提高至 24%;为学生在校内、企业参与实践活动、科技创新活动设置特别学分。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学校联合相关企业,建立各类教学与实践基地,为学生参与见习、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创新活动提供便利条件;学校各类科研、教学实验室向学生开放,满足学生自主创新实践的需求;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环节,通过 “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 ”、 “大学生创新研究训练计划 ”等活动,为学生搭建科技创新活动平台,要求试点专业学生在校期间每人至少参与一项科技创新训练活动,计为课外学分。 16 学生毕业设计直接使用企业生产实际的课题,由企业导师和校内导师共同指导,在企业内以企业导师为主指导完成。 如果学生毕业后进入实习企业工作,毕业设计可以作为学生岗前培训内容。 船舶与海洋工程 专业卓越工程师本科培养阶段各类课程学分最低要求见表 31。 表 31 各类课程学分最低要求 各类课程学分规定 Credit Criteria of Different Kinds of Courses Total 总学分 Required Courses 必修课学分 Selective Courses 选修课学分 Practice Courses 实践课学分 Study Credit after Class 课外学分 190 21 10 本科阶段培养课程体系由公共基础课程、人文社科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拓展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五大模块构成,其中专业核心课程模块由工程理论和工程实践子模块组成。 1) 理论课程体系 理论课程体系 由公共基础课程、人文社科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拓展课程组成。 公共基础课程 包括数学、物理、英语、计算机课程以及相关基础课程等知识单元;人文社科课程 包括学生必须的人文、社科、经济管理和语言等知识单元; 专业核心课程 中 工程理论子模块课程有理论力学、材料力学 、流体力学、结构力学、船舶静力学、船舶阻力、船舶推进、船舶运动学、工程图学等,工程实践子模块课程有船舶设计原理、船舶建造工艺学、船舶强度与结构设计等;专业拓展课程包括、专业导论,船舶技术经济学、高性能船水动力性能优化设计、造船机械设备、船舶振动学、现代造船模式、船舶材料与焊接、船舶动力装置、船舶设备与系统、船舶与海洋工程法规、海洋平台设计、海洋平台建造工艺等特色课程。 理论课程共计 学分 , 其中必修课 学分,选修课 21 学分。 课程安排见表 32。 教学计划实施时, 结合工程案例,开展数学、计算机 和外语基础课程教学内容改革,加强数学建模能力的培养,通过开设工程概论系列课程,让学生更早了解工程背景和学科前沿信息,为工程能力培养打好基础,同时加强启发式教学;开设创新教育系列课程,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和创新方法、创新工具的掌握,培养学生基础能力;通过将科研成果和学科前沿知识融入课程内容,提升专业教育质量,培养工程师基本素质和熟练的专业能力。 另外聘请外教、企业专家承担与市场或工程结合紧密的相关课程的全部或部分 17 General Education Elective Coures 内容的主讲工作,如 专业导论、 船舶与海洋工程前沿技术 ,造船机械设备、现代造船模式、船舶材料与焊接、 、船舶设备与系统、 船舶设计原理、 船舶与海洋工程法规 、船体强度与结构设计、 船舶技术经济学、 船舶建造工艺学、造船测量技术、造船生产机械化自动化、船舶材料与焊接 等课程,加强国际交流和提高授课质量。 表 32 本科培养阶段理论课程安排 课程 类别 Course Classifi cation 课程 性质 Course Nature 课程编号 Course Number 课 程 名 称 Course Title 学分Crs 学时分配 Including 建议修读学期 Suggested Term 第二专业 Second Major 总学时 Tot hrs. 实验 Exp. 上机Opera tion 实践Prac tice 课外Extracur. 通 识 课 程 Public Basic Courses 必 修 课 Required Courses 422020201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Morals, Ethics and Fundamentals of Law 3 48 8 1 422020211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Outline of Contemporary and Modern Chinese History 2 32 2 4220203111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Introduction to Mao Zedong Thought and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4 96 32 4 422020411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Marxism Philosophy 3 48 8 5 1060001111 军事理论 Military Theory。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