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师资本科专业培养标准、培养方案、核心课程和特色教材开发(郑州轻院内容摘要:

发展能力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制定 人才培养 标准、培养方案 以工程热物理、机械学为主干学科,以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制冷原理与设备、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为主要课程。 培养 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 质高、富有创新精神,具备适应市场经济需求,从事制冷、空调、低温工程的研究开发、设计制造技术,兼备制冷工艺设计、运行管理能力的 职教师资 人才。 在教学计划安排中 有职教 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选修课 (最低课时 )分别安排为 1050、 91 200、 300 学时。 选修课中人文社科类最低为 90 学时,自然科学其他学科类最低为 90 学时。 实践教学环节安排 80 周,其中毕业设计 (含毕业实习 )安排 2 个学期。 通过在校学习,使学生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 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及较好的科技写作 11 和外语应用能力; 2) 掌握工程热物理和机械学的基础理论、机械制造工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3) 掌握本专 业所必需的力学、电工和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掌握热能工程的基本理论,具有分析工程问题、设计和改进工艺流程及设备、工程应 用和维护的能力; 4) 掌握制冷与低温技术的基本理论,具有制冷工程、制冷与低温机械、设备、装置的研究、设计、试验和运行的能力; 5) 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及组织管理能力;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较强的综合素质。 坚持教学和实践两手抓 依照教育部关于 职教师资 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建设的精神,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教学管理, 坚持一手抓 过程控制和督导,严肃教学纪律,提高教师的责任意识和质量意识,保证教学工作规范有序,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另一只手抓生产实践,提高教师的动手能 力。 1)在目前实行的教学质量院长、系 (分院、部 )主任两级负责制,下设院、系 (分院、部 )两级教学质量督导组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 职教 本科教学中心地位,进一步强化教学质量管理。 2)进一步完善由试讲、青年教师教学大奖赛、教学名师示范课,校教学领导听课、系 (分院、部 )主管听课、督导组听课和教研室主任听课、学生评教、听课情况向系 (分院、部 )主管和教研室主任反馈、教学点评、教研室教学研讨所组成的教学质量管理环。 3)加强 职教 教学管理队伍建设,通过业务培训,不断提高 职教 教学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管理创新的 能力。 建设一支 “双师型” 的教学管理队伍,既能够严谨认真地作好教学管理工作,又能够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研究和改进教学管理。 4)进一步通过完善教学过程控制,制度建设和教学过程控制,不断提高教师的责任意识和质量意识,严肃教学纪律,杜绝教学事故。 加大 核心 课程建设 1)重点开发适合职教师资本科专业培养的核心课程 根据 人才培养定位、培养目标和规格要求 和当前科学技术的发展,修 订 人才培 12 养方案 、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 优化课程设置,加强课程群建设。 注重整体优化和系统整合,构筑宽厚基础,强化工程 能力 和注重实践能 力培养的课程体系。 明确各门课程和各教学环节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地位和要求, 避免 不同课程中的重复内容,减少总学时、提高教学效率。 处理好专业与基础、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在保证基础理论教学的同时,通过教学计划的调整和教学内容的融合,加强实践 工程环节,改革传统的教学和考核办法等措施,培养创新精神和能力,突出应用型人才教育的特色。 2)加大“双师型”教师的比例,鼓励教师到企业任职,增加工程实践。 发挥学校优秀课程和优秀教师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加强精品课程建设, 增加职教性课程,提高课程教学的信息化水平,建立丰富的,反 映学科发展前沿和现代工程实践成果的教学资源,提高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发展的能力。 3)正在进行“工程热力学”省级精品课程和“传热学”校级精品课程的建设 ,同时丰富职教师资本科专业的内容。 坚持 特色 教材 开发 和 创建 数字化资源库 1)坚持特色教材 自主开发 参考 国优、部优、 省优, 适合专业特色的统编、 教材,要求 教师 主持或参加 全国 职教 教材的编写,或独立编写高水平的教材 ; 特别鼓励教师结合科研成果、学科专长和教学经验,编写 核心 课程的教 材。 在已有本科核心课程的基础上改进,编写24 门核心课程教材。 2)在优选教材的基础上, 结合 职教的特点,注重 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和办学特色,编写适合 专业 特色的习题库、试题库等教学资料。 3)参考国外 英文 优秀 职教 教材, 翻译成可用教材, 积极建设 国内外优秀系列教材资料 库 ,供师生教学参考。 4)在核心课程和特色教材的基础上,自主开发拥有知识产权的数字化资源库,拥有多媒体教学或者学生查阅资料使用。 以精品 核心 课程建设为龙头,大力 发展 网络教学资源建设 ,建设数字化资源库,进一步申报国家级、省部级精品课程。 工程 实践 1)在现有“电工实训中心”、“电子实验中心”、“机电工程实训中心”等 3 个校内实习、实训基 地,以及 格力电器 ( 郑州 )有限公司、 郑州长城科工贸有限公司、河南三张能源投资有限公司、郑州亨利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郑州 宇通 集团有限 公司、郑州科林车用空调有限责任公司、山东小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 7 个 校外实训 基地 13 的基础上,再增加 35 个校内实训 平台 , 35 个校外实训基地,重点选制冷空调设备制造企业成为基地。 2)整合实验室和实验设备资源,用 3 年时间在 “壳管式换热器、套管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综合系列试验”、“肉类真空预冷系列实验”、“果蔬真空预冷保鲜系列实验”和“果蔬微波真空冻干系列实验”中 再开出 10 个开放实 验。 3)推进热能与动力工程特色优势实验室的建设,在购置新实验设备的同时加强原有教学实验室的台座建设与配套设施建设,专业教学软件建设与技术资料建设。 4)现已将教研室与实验室合为一体,专业课教师全部进入实验室,与实验室人员结合进行实验教学。 5)制定比较完善的实验室开放制度,提高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在实验教学中的比重,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性和开发性实验。 制定培 养 质量评价 方案 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评估分析方法和教师的教学质量考核制度与考核办法,增加对学生实际操作和动手能力的考核比重,使 教学质量评估更科学合理。 及时分析评估教学质量,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加强网络建设,提高教学管理、质量反馈和师生互动的信息化水平。 建设思路和措施 ( 1)发挥专业的传统优势,培养方案自然过度 二十一世纪,中国已经成为世界规模最大的生产国,在当前市场规模快速增长的过程中,也相应的急需专业技术人才。 此次“ 职教师资本科专业 培养计划”对于制冷空调行业来说就是要培养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勇于创新,把中国从目前的家电生产大国变成生产强国,把家电从中国制造变成中国创造。 我校热能与动力工 程专业(制冷与空调方向)从 1983 年开始招生,是河南省最早的制冷专业,在近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特色。 其中重视实践、脚踏实地、认真严谨及强调基本功是我校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制冷与空调方向)的一贯作风,这也与此次国家“ 职教师资本科专业 教育培养计划”初衷不谋而合。 因此我们认为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制冷与空调 师资 方向)的“ 职教师资本科专业教育培养计划”应继承专业原来的培养方案以传承我校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制冷与空调方向)的优良传统和教学经验,同时让现行的培养方案与“ 职教师资本科专业 教育培养计划”培养方 案形成平缓的过度,避免教学过程产生过大的动荡。 14 ( 2)循序渐进,逐步加强工程实践内容,避免培养过程的断裂 “ 职教师资本科专业 ”的培养应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特别是在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方面应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样才更符合教育规律。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大致江培养分为三个阶段: 基本理论:针对刚入校的学生,在低年级主要学习基本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培养专业兴趣,夯实专业基础。 这一培养环节基本以理论课程讲授为主,专业技能的培养也基本由教师承担。 校内实践:针对中高年级学生,专业主干课将由教师和工程师共同指导和教授,工程师从学院签约的共建单位引进,设计的题目主要从企业实际需求出发,针对设计学习的特点,按照教学过程安排设计时间和设计环节,达到学习的目的。 这样一方面能够按照教学要求完成相应的课程内容和理论讲授,另一方面又可以让学生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