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道输送工艺课程设计报告内容摘要:
/( CmW d —— 管内径, m ; iD —— 第 i 层的外径, m ; id —— 第 i 层的内径, m ; wD —— 最外层的管外径, m ; D —— 管径, m;若 21 , D 取外径;若 21 , D取算数平均值;若 21 , D 取内径。 管道最外层至周围介质的放热系数 [1]为: 管道输送工艺课程设计 12 ]1)2(2ln [222wtwtwtDhDhD ( 48) 式中 t —— 土壤导热系数, )/( CmW ; th —— 管中心埋深, m; wD —— 最外层的管外径, m。 管道总传热系数为: LKK D ( 49) 式中 K —— 管道总传热系数, )/( CmW ; LK —— 单位长度的总传热系数, )/( 2 CmW ; D —— 管道 外 径, m。 下面以采油一厂到油流汇合点管段总传热系数计算为例: 采油一厂到油流汇合点管段: 由公式( 48)得: 2222222l n 12 2 2 ) l n 1 ) ) / ( )tttwWwhhDDDW m C (( ( 假设油品流态为紊流区 : 在紊流情况下, 1 对总传热系数影响很小,可忽略不计。 由公式 ( 47) 得: 12211 1 1ln211 21 9. 1 1 25 4. 1 1l n l n2 3. 14 48 21 2. 9 2 3. 14 0. 04 21 9. 1 2. 8 3. 14 0. 21 91 0 .0 35 )0. 96 / ( )Lii i wKDd d DW m C ( 由公式( 49)得: 管道输送工艺课程设计 13 0 . 9 6 1 . 2 / ( )3 . 1 4 0 . 2 1 9 1 0 . 0 3 5 )LKK W m CD ( 由以上算法可分别得出: 采油二厂到油流汇合点管段: / ( )K W m C 采油三厂到油流汇合点管段: / ( )K W m C 油流汇合点到炼油厂管段: / ( )K W m C 比热容的确定 原油的比热容为: 31541 (1 .6 8 7 3 .3 9 1 0 )cTd ( 410) 式中 154d —— 15C 时原油的相对密度; c —— 比热容, )/( CkgkJ ; T —— 原油温度, C。 原油和石油产品的比热容通常在 ~ / ( )kJ kg C之间,本次设计计算取原油比热容为 / ( )kJ kg C。 加热站 布置 热油管道 原油的最高加热温度不应超过其初馏点;对重油,考虑其含水多,其最高加热温度不超过 100℃。 输油生产中,进站温度 ZT 一般控制在所输油品 凝点 以上 3~ 5℃。 本次设计管道允许最高、最低输油温度分别为 60℃和 35℃,并维持进站油温 35ZTC 不变。 由 设计资料,可得管道埋深处平均地温: 0 3 4 4 . 5 5 6 . 5 8 9 1 1 1 0 8 6 . 5 6 . 5 6 . 7 5 ( )12 加热站间距为: 00ln TT TTDKGcLzRR ( 411) 式中 G —— 原油质量流量, skg/ ; K —— 油流至周围介质的 总传热系数, )/( CmW ; D —— 管道 外 径, m ; RT —— 加热站的出站温度, C ; 0T —— 管道周围的自然温度, C ; 管道输送工艺课程设计 14 ZT —— 加热站的进站温度, C ; RL —— 加热站间距, m ; c —— 原油的 比热容, /( )J kg C。 加热站数: RLLn ( 412) 式中 n—— 加热站数,个; L—— 输油管道总长, km; RL —— 加热站间距, km。 每个加 热站热负荷: TGc△Q ( 413) 式中 Q —— 加热站的热负荷, W ; T△ —— 加热站的进 、出 站温度 之差 , C ; —— 加热炉 的效率; 热效率取 80%。 G —— 原油质量流量, skg/ ; c —— 比热容, )/( CkgJ 采油一厂到油流汇合点管段: 加热站间距 由公式( 411)得 : 731 2 1 1 0 2 . 1 1 0 6 0 6 . 7 5l n 8 7 ( ) 8 1 . 3 6 ( )8 4 0 0 3 6 0 0 3 . 1 4 0 . 2 1 9 1 0 . 0 3 5 ) 1 . 2 3 5 6 . 7 5RL k m k m ( 热负荷 由公式( 413)得 : 731 2 1 1 0 2 . 1 1 0 ( 6 0 3 5 )Q = 2 6 2 5 . 8 6 8 ( )8 4 0 0 3 6 0 0 8 0 % KW 同理:可计算出: 采油二厂到油流汇合点管段: 加热站间距: 731 5 6 1 0 2 . 1 1 0 6 0 6 . 7 5l n 8 3 ( ) 8 0 . 7 ( )8 4 0 0 3 6 0 0 3 . 1 4 0 . 2 7 3 1 0 . 0 3 5 ) 1 . 1 6 3 5 6 . 7 5RL k m k m ( 热负荷由公式( 413)得: 731 5 6 1 0 2 . 1 1 0 ( 6 0 3 5 )Q = 3 3 8 5 . 4 1 7 ( )8 4 0 0 3 6 0 0 8 0 % KW 采油三厂到油流汇合点管段: 管道输送工艺课程设计 15 加热站间距: 731 0 7 1 0 2 . 1 1 0 6 0 6 . 7 5l n 1 2 1 ( ) 5 5 . 8 9 ( )8 4 0 0 3 6 0 0 3 . 1 4 0 . 2 1 9 1 0 . 0 3 5 ) 1 . 2 3 5 6 . 7 5RL k m k m ( 热负荷由公式( 413)得: 731 0 7 1 0 2 . 1 1 0 ( 6 0 3 5 )Q = 2 3 2 2 . 0 4 9 ( )8 4 0 0 3 6 0 0 8 0 % KW 以上三个管段,加热间距都大于管道实际长度,所以无需在管线上设 置加热站,只在采油一厂、二厂、三厂分别设置一个加热站就能保证原油 顺利输送 到油流汇合处。 油流汇合点到炼油厂的干线管段( ): 加热站间距: 733 8 4 1 0 2 . 1 1 0 6 0 6 . 7 5l n 9 7 ( )8 4 0 0 3 6 0 0 3 . 1 4 0 . 4 0 6 4 0 . 0 3 5 ) 1 . 0 2 3 5 6 . 7 5RL k m ( 加热站数 : 3 4 8 .6 4 3 .6 ( )97n 个 取 4个加热站 则加热站间距为 : 3 4 8 .6 4 8 7 .1 6 ( )4R LL kmn 由公式( 413)得: 733 8 4 1 0 2 . 1 1 0 ( 6 0 3 5 ) 8 3 3 3 . 3 3 3 ( )8 4 0 0 3 6 0 0 0 . 8Q K W 出站温度计算 : GCDLKZR eTTTT )( 00 ( 414) 式中 G —— 原油质量流量, skg/ ; ZT —— 加热站的进站温度, C ; RT —— 加热站的出站温度, C ; c —— 比热容, /( )J kg C ; L —— 加热站间距, m; K —— 管道总传热系数, )/( CmW ; D —— 管道外 径, m; 0T —— 管道周围的自然温度, C。 管道输送工艺课程设计 16 3731 . 0 2 3 . 1 4 0 . 4 4 1 4 8 7 . 1 6 1 0 8 4 0 0 3 6 0 03 8 4 1 0 2 . 1 1 06 . 7 5 ( 3 5 6 . 7 5 ) 7 5 . 7 1RTe ℃60℃ 则热站的热负荷较大,超出最高输送温度,故需增加热站数,取 n=5 个加热站。 则热站间距为: 3 4 8 .6 4 6 9 .7 3 ( )5R LL kmn 由公式 ( 414) 得: 3731 . 0 2 3 . 1 4 0 . 4 4 1 4 6 9 . 7 3 1 0 8 4 0 0 3 6 0 03 8 4 1 0 2 . 1 1 06 . 7 5 ( 3 5 6 . 7 5 ) 6 4 . 4RTe ℃60℃ 热负荷依然过大,应选择 6 个加热站,则 热站间距为: 3 4 8 .6 4 5 8 .1 1 ( )6R LL kmn 由公式 ( 414) 得: 3731 . 0 2 3 . 1 4 0 . 4 4 1 4 5 8 . 1 1 1 0 8 4 0 0 3 6 0 03 8 4 1 0 2 . 1 1 06 . 7 5 ( 3 5 6 . 7 5 ) 5 8RTe ℃60℃ ,满足设计要求。 每个加热站热负荷 为 : 733 8 4 1 0 2 . 1 1 0 ( 5 8 3 5 ) 7 6 6 6 . 6 6 7 ( )8 4 0 0 3 6 0 0 0 . 8Q K W 因此,油流汇合点到炼油厂的干线管段( )应布置六个加热站,站间距为 ,出站温度为 58RT ℃ ,进站温度为 35ZT ℃。 水力计算 输油平均温度下的原油运动粘度 输送 油品平均温度 : ZRpj TTT 3231 ( 415) 式中 pjT —— 油品 平均温度, C ; ZRTT, —— 加热站的起点、终点温度, C。 则由公式 ( 415) 得: 125 8 3 5 4 3 ( )33pjTC 粘度转换: 管道输送工艺课程设计 17 v ( 416) v —— 运动粘度, sm/2 ; —— 动力粘度, Pa s; —— 油品密度, 3/mkg。 由公式( 416)得: 50℃时, 采油一厂原油运动粘度: 3 621 1 . 1 1 0 1 3 . 0 1 5 1 0 / )8 5 2 . 8 1v m s ( 50℃时, 采油二厂原油运动粘度: 3 621 2 . 1 1 0 1 4 . 1 3 8 1 0 / )8 5 5 . 8 1v m s ( 50℃时, 采油三厂 原油运动粘度: 3 621 0 . 6 1 0 1 2 . 5 1 7 1 0 / )8 4 6 . 8 1v m s ( 混油粘度计算: 6 6 611l g l g ( 1 0 0 . 8 9 ) l g l g ( 1 0 0 . 8 9 ) l g l g ( 1 0 0 . 8 9 )22ABv v v ( 417) 式中 Av ——。管道输送工艺课程设计报告
相关推荐
奈史密斯先生先在麦克杰尔大学攻读牧师学准备做牧师,但读了三年却发现不适合,他的兴趣是体育,但是麦克杰尔大学并没有这一科系,因此忍耐到毕业。 然后到了美国麻省的春田学院谋得一个体育指导员的职位。 奈史密斯 从当地人喜欢用球投 向桃子筐(当地盛产桃子,各户备有桃筐)的游戏中得到启发,创编了篮球游戏。 (教师结合一段动画进行讲解) 起初,奈史密斯将两只桃篮别钉在健身房内看台的栏杆上,桃篮上沿距离地面
这方利润总额的 12%,跟今年很大的差别,今年是所得税 3%,这要注意理解。 利润总额的 12%,是捐赠方的,不是受助方的。 翟燕 :关于税收的问题,在后面我们还会继续的讨论。 徐世元:最后一个问题,第六个问题,就是对实物捐赠的问题。 这个问题我觉得也比较困惑,有几个点:一个就是如果捐赠方将实物与原购物发票同时给受助方,我们是否还要开票据给对方。 第二个捐赠方捐实物,无提供发票,我们怎么处理。
林胶囊为新型半合成青霉素类药,具有吸收快、血药浓度高、杀菌力强、毒性极低、副作用小以及广泛的抗菌谱,对多种细菌的杀菌作用迅速而强等特点。 硬胶囊剂系将一定量的药物加辅料制成均匀的粉末或巫姥茎钡济成巢契矣戌府裙誊锋燕瞩阑尘呕竖金斋幕防掘帐洽糙织绣医 拒啦半捶咀荫缆感稳硫君脱计柑九螟矗眉叹浩弓拿棋氢捞滥积张贼亿戚狱躇 第二章 设计说明书 ...............................
软件,如可口可乐公司、摩托罗拉、大亚湾核电站、东方航空公司等。 库存管理是其中一个组成部分, MAXIMO 能随时掌握现有的库存项目情况,制定合理的库存管理计划,灵活地把握库存、采购、存储、质检等一系列的管理,动态进行库存跟踪管理,合理保留库存,减少库存积压。 库存管理能够对现有的库存项目进行动态统计,从而为每一个库存项目指定安全库存量和经济定购量。 MAXIMO 还能随时掌握库存情况
,闸门计数宽度扩大10倍,重计数,直到满足测量要求为止。 否则,若该位不为 0,测量值直接送入显示模块; d、 16位定时/计数器的计数值最高为 65535,若待测信号的频率较低,则直接计数,否则,进行硬件十分频后再计数。 楚雄师范学院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非师范)本科毕业论文 17 中断服务 测频时 T0工作在定时方式 ,用来产生标准时基秒信号 ,定时为 50ms,每中断 20次为 1秒
基于单片机的光电计数器的设计 (仿真软件 )i i第一章 绪论目 录第一章 绪 论 选题背景 数字单片机的技术发展 以单片机为核心的嵌入式系统 本研究课题的发展趋势 设计研究的要求及主要内容应解决的问题 5第二章 整体设计方案 设计方 案选择 基于单片机的光电计数器的设计 (仿真软件 )i i第一章 绪论目 录第一章 绪 论 选题背景 数字单片机的技术发展 11. 以单片机为核心的嵌入式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