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臂杠杆课程设计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内容摘要:

糙度为 ,采用 采用粗铣→精铣的加工方法,并倒 R3圆角。 216。 30mm 的凸台上下表面 :公差等级为 IT13,表面粗糙度为 ,采用粗铣 → 精铣的加工方法。 钻 Φ 10(H7)内孔:公差等级为 IT7~ IT8,表面粗糙度为 ,平行度为 ( A),采用钻孔 → 粗铰 → 精铰的加工方法。 钻 Φ 25( H9)内孔:公差等级为 IT6~ IT8,表面粗糙度为 ,采用钻孔 → 扩孔钻钻孔 → 精铰的加工方法,并倒1 45176。 内角。 钻 Φ 8( H7)内孔:公差等级为 IT6~ IT8,表面粗糙度为 ,采用钻孔 → 粗铰 → 精铰的加工方法。 (四 )、确定工艺路线 工艺路线方案一: 铸造 时效 涂底漆 工序 Ⅰ : 粗精铣宽度为Ф 40mm 的 上 下平台 和宽度为 30mm 的平台 工序 Ⅱ :粗精铣宽度为 Φ 30mm 的凸台表面 工序 Ⅲ : 钻孔Ф 25( H9)使尺寸 达 到 Ф 23mm。 工序 Ⅳ :扩孔钻钻孔 Ф 25(H9)使尺寸达到 Ф。 工序 Ⅴ :铰孔 Ф 25( H9)使尺寸达到 Ф 25(H9)。 工序 Ⅵ :钻 Φ 10( H7)的内孔使尺寸达到。 工序 Ⅶ :粗铰 Φ 10(H7)内孔使尺寸达到。 工序 Ⅷ :精铰 Φ 10( H7)内孔使尺寸达到 Φ 10( H7) mm。 工序 Ⅸ : 钻 、粗、 精 铰 2 Φ 8( H7)小孔使尺寸达到 Φ 8( H7)。 工序 Ⅹ : 检验入库。 工艺路线方案二 : 铸造 时效 涂底漆 工序 Ⅰ : 粗精铣宽度为Ф 40mm 的 上 下平台 和宽度为 30mm 的平台。 工序 Ⅱ :粗精铣宽度为 Φ 30mm 的凸台表面 工序 Ⅲ : 钻孔Ф 25( H9)使尺寸 达 到 Ф 23mm。 工序 Ⅳ : 钻 2 Ф 8(H7)的小 孔 使尺寸。 工序 Ⅴ : 扩孔钻钻孔 Ф 25(H9)使尺寸达到 Ф。 工序 Ⅵ :铰孔 Ф 25( H9)使尺寸达到 Ф 25(H9)。 工序 Ⅶ :钻 Φ 10( H7)的内孔使尺寸达到。 工序 Ⅷ :粗铰 Φ 10(H7)内孔使尺寸达到。 工序 Ⅸ :精铰 Φ 10( H7)内 孔使尺寸达到 Φ 10( H7) mm。 工序 Ⅹ :粗铰 2 Φ 8( H7)小孔使尺寸达到。 工序 Ⅺ :精铰 2 Φ 8(H7)小孔使尺寸达到 Φ 8( H7)。 工序 Ⅻ :检验入库。 ( 五 ):工艺方案的比较和分析: 上述两种工艺方案的特点是:方案一是根据宽度为 40mm 的上下肩面作为粗基准, Ф 25( H7)孔作为精基准,所以就要加工 Ф 25 孔时期尺寸达到要求的尺寸,那样就保证了 2 Ф 8 小孔的圆跳动误差精度等。 而方案二则先粗加工孔 Ф 25,而不进一步加工就钻 Ф 8( H7),那样就很难保证 2 Ф 8 的圆度跳动误差精度。 所以决定选择方案一 作为加工工艺路线比较合理。 ( 六 ):选择加工设备及刀、量、夹具 由于生产类型为大批生产,故加工设备宜以采用通用机床为主,辅以少量专用机床。 其生产方式为以通用机床加专用夹具为主,辅以少量专用机床的流水生产线。 工件在各级床上的装卸及各机床间的传送均由人工完后。 粗精铣宽度为Ф 40mm 的 上 下平台 和宽度为 30mm 的平台。 考虑到工件的定位夹紧方案及夹具结构设计等问题,采用立铣,选择 X5012 立式铣床(参考文献:机械工艺设计手册,主编:李益民,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社),刀具选 D=2mm的削平型立铣刀 (参考文献:机械工艺设计手册,主编:李益民,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专用夹具、专用量具和游标卡尺。 粗精铣宽度为 Φ 30mm 的凸台表面。 采用 X5021 立式铣床,刀具选 D=2mm 的削平型铣刀,专用夹具、专用量检具和游标卡尺。 钻孔Ф 25( H9)使尺寸 达 到 Ф 23mm。 采用 Z535 型钻床,刀具选莫氏锥柄麻花钻(莫氏锥柄 2 号刀) D=23mm,专用钻夹具,专用检具。 扩孔钻钻孔 Ф 25(H9)使尺寸达到 Ф。 采用立式 Z535 型钻床,刀具选 D= 的锥柄扩孔钻(莫氏锥度 3号刀),专用钻夹具和专用检具。 铰孔 Ф 25( H9)使尺寸达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