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报资料-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内容摘要:

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1) 工程造价咨询企业诚信评价分析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20(06) (2) 中美 MBA教育的对比与思考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 (社科版 ),2020(04) (3) 浅析定额计价制度的改革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 (社科版 ),2020(03) (4) 经济适有房开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基 建优化 ,2020(03) (5) 建筑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研究 .建筑经济 ,2020(09) 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14 2. 主讲教师情况 ⑸ 2⑸ 1 基本 信息 姓 名 张涑贤 性别 女 出生年月 最终学历 硕士 职 称 副教授 电 话 82202249 学 位 工学硕士 职 务 教研室副主任 传 真 所在院系 管理学院 Email 通信地址(邮编) 西安市雁塔路 13 号, 710055 研究方 向 工程管理 2⑸ 2 教学 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 (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 /论文, 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及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 /奖励(不超过五项) ;主编的规划教材( 不超过五项 ) 2⑸ 21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 ( 1)《企业管理》 , 专业课, 4 学时 /周, 5 届本科生, 400 人; ( 2)《工业企业管理》,专业课, 4 学时 /周, 2 届本科生, 60 人; ( 3)《建筑工程招标与投标》,专业课, 4 学时 /周, 1 届本科生, 30 人; ( 4)《施工企业管理》,专业课, 2 学时 /周, 2 届本科生, 180 余人; ( 5)《管理学原理》,专业课, 2 学时 /周, 1 届本科生, 60 人。 2⑸ 22 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 1)指导实习:指导本科生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等,共 4 届 200 余人; ( 2)指导课程设计:指导本科生工程项目管理课程设计,共 4 届 350 人; ( 3)指导毕业设计:指导本科生共 4 届 100 余人。 2⑸ 23 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 ( 1)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网上虚拟教学实验室技术研究, 校 青年基金,负责人 2⑸ 3 学术 研究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 (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 署名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 /奖励(含奖项名称、 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2⑸ 31 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1) 建筑企业组织结构与经营战略的匹配研究 .西建大学报 (社科版 ),2020(03) (2) 陕西省建筑业改革切入点的研究 .长安大学学报 (建环版 ),2020(01) (3) 建筑业战略管理的创新研究 .基建优化 ,2020(04) (4) 陕西省建筑业管理模式创新研究 .基建优化 ,2020(06) 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15 3. 教学队伍情况 31 人员构成 (含外 聘教师)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职称 学科专业 在教学中承担的工作 闫文周 男 教授 工程管理 总负责 ,主讲 ,课程建设 罗福周 男 教授 工程管理 课程建设 , 教学研 究 卢 梅 女 副教授 管理科学 课程建设,课程讲授 刘晓君 女 教授 工程管理 课程指导,教学研究 李 芊 女 副教授 造价管理 课程建设,课程讲授 张涑贤 女 副教授 工程管理 课程建设,课程讲授 刘炳南 男 教授 企业管理 课程讲授,教学研究 刘 桦 女 教授 工程管理 资源建设,专题讲座 韦海民 男 副教授 管理科学 课程讲授 兰 峰 男 副教授 工程管理 课程讲授 徐勇戈 男 副教授 合同管理 课程讲授 廖 阳 男 讲师 工程管理 教学辅助,课件开发 宋金昭 男 讲师 工程管理 教学辅助,课件开发 王碧剑 男 助教 工程管理 教学辅助 来雨 男 助教 工程管理 教学辅助 32 教学队 伍整体 结构 教学队伍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师资配置情况(含辅导教师或实验教师与学生的比例) 教学队伍 目前共有教师 15 人 ,师资配备 得当,结构合理,梯队搭配到位,已形成了具有长期发展潜能的团队。 从知识结构看,以工程 项目管理 为主,兼有 造价管理、信息管理、合同管理、招投标管理、安全管理等多个相关学科领域 ,且多数教师拥有相关领域国家注册执业资格证书。 从职称结构看,教授 5 人,副教授 6 人,讲师 2 人,助教 2 人; 从学历结构看, 5 人具有博士学位, 10 人具有硕士学位,其中 6 人正在在职攻读博士学位; 从年龄结构看, 2535 岁教师 6 人, 3550 岁教师 8 人, 50 岁以上 教师 1 人,老教师教学经验丰富、中青年教师思想活跃、精力充沛、计算机网络技能强,老 中 青结合、以中青年教师为主的教师梯队有利于教学和实践活动的开展。 从学缘结构看,教学队伍中的教师学位分别从 5 所不同学校获取。 教学团队 15 名成员,负责管理学院 工程管理专业 ( 60 人 /年)、学院其他专业本科生( 90 人 /年)以及全校范围通识课的课程教学以及课程设计、生产实践工作 , 课程 配备 了 博士 研究生在 主讲教师指导下参与课程辅导与实验指导, 师资(含辅导教师或实验教师)与学生的比例 约 为 1: 20。 16 33 教学改 革与研 究 近五年来教学改革、教学研究成果及其解决的问题(不超过十项) 近五年来,教学团队承担教育教学改 革项目十余项,包括“ 21 世纪工程管理专业软件与学科前沿研究 ” ( 全国高教研究中心项目 );“ 建筑工程管理及其课件开发研究 ”( 国务院西部办项目 );“工程管理专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育实践”(陕西省教育厅项目);“管理科学与工程系列课程及其主要教学内容的改革研究与实践”(陕西省教育厅项目);“ 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规范化研究 ”( 校教改项目 );“ 工程管理专业现代化教学技术应用研究 ”( 校教改项目 ) 等。 团队成员发表了高质量的教改教研论文数十篇,内容包括人才培养模式及专业方向拓展研究、基于 Inter 技术的教育教学 管理研究、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研究、学生创新能力 培养模式研究,另外发表了大量关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论文。 论文成果对教学工作起到了极大的支持和推进作用。 教学团队荣获各类教学奖励 10 余项,如,“增强工程管理专业核心竞争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荣获省教学成果一等奖;“管理学科大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培养的创新与实践”荣获省教学成果二等奖;“管理科学与工程系列课程及其主要教学内容的改革研究与实践”荣获省教学成果二等奖等。 ,构建工程项目管理 教学 模式 以项目建设程序为主线,以技术知识模块 、经济知识模块、管理知识模块、合同法规模块 、实践知识模块及执业素质模块为核心,以 培养学生在项目管理中的项目决策、 项目组织、招投标、计划与控制、合同管理、风险管理、协调管理、信息管理以及创新能力为目的,构建了工程项目管理教学模式。 参见图 1 所示。 工程项目管理教学模式 17 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内容庞杂,涉及合同管理、技术经济学、管理学基础、施工技术等相关科目较多。 因此,教学内容的 侧重 十分重要。 课程将工程项目管理知识内容概括为范围管理、进度管理、费用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 源管理、信息管理、风险管理、采购管理以及综合管理九大领域, 43 个主要组成内容, 21 种主要方法和工具, 148 个知识点。 工程项目管理教学内容组成 知识领域 组成内容 主要工具和方法 范围管理 项目 启动 , 范围规划 , 范围定义 ,范围控制 , 范围确认 要素分层法 方案比较法 资金的时间价值 评价指标体系 项目财务评价方法 国民经济评价方法 不确定性分析方法 环境影响评价方法 项目融资 模拟技术 里程碑计划 工作分解结构 责任矩阵 网络计划技术 甘特图 资源费用曲线 质量技术文件 并行工程 质量控制的数理统计方法 挣值 法 有无比较法 时间管理 活动定义 , 活动排序 , 持续时间估计 , 进度安排 , 进度控制 费用管理 资源计划 , 费用估计 , 费用预算 ,费用控制 质量管理 质量计划 , 质量保证 , 质量控制 ,质量验收 人力资源管理 组织规划 , 团队组建 , 团队建设 ,团队管理 , 项目经理 信息管理 信息管理规划 , 信息分发 , 进展报告 , 信息归档 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规划 , 风险识别 , 风险评估 , 风险应对计划 , 风险监控 , 安全管理 采购管理 采购规划 , 采购招标 , 合同管理 ,合同收尾 综合管理 项目计划集成 , 生产要素管理工 ,综合变更控制 , 冲 突管理 , 项目监理 , 行政监督 3. 搭建“三基地、两课堂、一计划”实践 与 创新平台,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为了帮助学生激发思维,拓宽学生思路,培养初步科研创新能力,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为此, 以大型工程建设项目、陕西省重点社科基地(陕西省建筑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以及 省内 社会实践基地等 作 为学生主要实践场所,以校内第一课堂为教学基础、校外第二课堂为有效补充,以 “ 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 SSRT) ”为科技创新平台,建立了 “三基地、二课堂、一计划”的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长效机制,全方位 来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18 实践与创新平台示意图 ,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教学方法要服务于教学内容、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一门 实践性比较强的 专业课,学生实践经验少,对知识的接受属于被动形式,在灌输课程内容的基础上,学生只为通过考试而短期记忆,并不能达到课程教学的目的。 教学团队的老师经过多年地努力,总结出适应不同学生、不同内容的教学方法,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使课堂成为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地方。 将以教师讲授为中心的单一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多元化教学模式。 ( 1)教学模式的创新。 由传统的传授 知识为主转变为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系统工程,形成 “理论知识 —实践能力 ”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加强思想品德教育,提高学生从事工程项目管理的业务素质和人文素质。 ( 2)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采用课堂讲授、课外辅导、学生自学和学生选学多种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课程的基本内容,课外辅导及时解决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学生自学和选学作为学生对工程项目管理相关知识的扩展和补充。 ( 3)启发互动式教学方法。 改变注入式、直叙式的教学方式,以引导启发为主,提问、交流、答疑为辅。 培养学生 课后主动查阅工程项目管理相关书籍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4)讨论式教学方法。 通过课堂讨论,加深学生对建筑工程项目基本概念、重点、难点的把握,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 5)加强实践性教学。 在理论教学的同时,注重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实践性环节,培养学生实践的能力,为学生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 提高教学效果 采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和教学手段, 在课件中大量增加图片,实例,直观的反映知识点, 扩大了课堂授课信息 量,使教学内容形象逼真,有利于学生接受概念,理解规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一种积极向上、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解决了教学内容多、教学时数少的矛盾,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另外,教学队伍已利用 Inter 技术建立了《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网上学习平实践与创新平台 三基地 大型工程建设项目 陕西省重点社科基地 省内社会实践基地 二课堂 校内第一课堂 校外第二课堂 一计划 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 19 台,并开发了《建筑工程经济》、《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建设工程法规及相关知识》、《房屋建筑工程管理与实务》、《建设工程监理概论》、《建设工程合同管理》、《建设工程投资控制》、《建设工程进度控制》、《建设工程质量控制》等网络课件 (详细请访问网址: ,学生可随时进行网上学习和网上答疑,既拓宽了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