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工程毕业论文--巩义市城区1:1000数字地形测量技术设计内容摘要:

准观测与记录薄 a 水准观测采用中丝法测高直读视距单程观测 b 水准观测在呈像清晰视线稳定的条件下进行前后视距应≤ 80 米外业条件欠佳时应缩短视距 c 观测时仪器脚架按牢尺台踩实沿公路进行施测时仪器和标尺安在路边土基上 d 采用电子手簿记录各测段均是偶数测站 e 各项限差按表 4 执行 表 4 四等水准限差表 项 目 四 等 项 目 四 等 仪器类型 DS3 观测顺序 后后前前 视线长度 m ≤ 80 路线长 km ≤ 15 前后视距差 m ≤ 3 路线环线闭合差 mm 20 视距差累积 m ≤ 10 间歇检查 mm ≤ 5 红黑面读数差 mm ≤ 3 高差取位 mm 05 红黑面高差之差 mm ≤ 5 每公里高差中数全中差 177。 10 mm 3 水准网平差 在水准网内业平差计算前首先应对外业观测记录手簿进行 100 的检查经核实手簿中的各项数据计算无误后摘取各测段高差绘制水准网 计算略图并计算环附和路线闭合差的大小同时根据附和路线或闭合环线长度检验闭合差是否超限对于超限的测段应及时进行补测 当水准环数多于 20 个时外业观测结束应根据附合路线或闭合环闭合差按下式计算每公里水准测量全中误差 Mw 7 式中 W 水准环闭合差 mm F 水准环线周长 km N 水准环数 内业平差计算采用清华山维编制的《 NASEW95 工程测量控制网平差系统》进行严密平差计算水准环线和附合路线闭合差不大于 20mm00001 米成果取至 0001米水准网平差后最弱点高程中误差相对于起算点不大于177。 2cm 4 四等水准成果提交 1 联测略图计算略图打印和电子数据各一份 2 检定资料 3 原始观测手簿或电子记簿原始数据 4 四等水准计算手册成果表及电子数据其中水准网或水准路线精度统计应包括 a 附合路线或环线闭合差及限差 b 附合路线或环线长度 c 当闭合环超过 20 个时应计算每公里水准测量全中误差 五图根控制测量 一 图根控制布网方案 图根控制点在测区首级控制点的下布设主要分布均匀使用方便可长久保存的原则布设 图根点的密度应以满足测图需要为原则可以根据建筑物密集程 度地形复杂程度布设原则上开阔地区每平方公里图根点数量不少于 50 个并且每幅 100 比例尺的标准幅 0cm 50cm 内有个以上标志的图根点图根点标志可采用比一级点标志略小的标石或钢钉定位图根点不绘点之记 图根点编号采用自然数顺序排列前缀字母为 T 点号在实地用红漆书写一般不得空号和跳号 四图根导线布设 图根导线主要布设形式为结点导线网和附合导线技术指标按表 5 执行 表 5 图根导线技术指标表 级别 导线长度 km 平均边长 m 测距中误差 mm 测角中误差 方位角闭合差 导线全长 相对闭合差 一级 18 150 ≤177。 15 ≤177。 20 177。 40 14000 N为测站数测距 1 测回 2 次读数 1 导线网中结点与高级点或结点与结点间的长度不应大于附合导线长度的07 倍 2 一级图根导线当导线较短由全长相对闭合差折算的绝对闭合差限差小于177。 13cm 时其限差按177。 13cm 计 3 一级图根导线的总长和平均边长可放长至 15 倍但其绝对闭合差应≤177。 26cm 4 当附合导线的边数超过 12 条时其测角精度应提高一个等级 通视困难和难以闭合的地方可采用支导线支导线要求不超过 3 条边总长不超过 500 米测量时水平角测左右角距离往返测 水平角观测使用电子全站仪按方向观测法 观测用电子全站仪实测边长一测回 2 次读数仪器常数棱镜常数等可直接在全站仪中设置水平角观测要求见表 6 表 6 水平角观测技术要求 仪器型号 半测回归零〃 一测回 2C 互差〃 同一方向各测回互差〃 测回数 DJ2 8 13 9 1 DJ6 18 20 24 2 图根控制外业数据记录使用手工记簿方式原始记录和中间计算过 五图根高程测量 图根点高程主要采用用图根水准的方法测定图根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 7 的规定 表 7 图根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路线长度 视线长度 前后视距差 m 附合路线或环线闭合差 附合 路线 km 结点间 km 支线 km 仪器类型 视距 m 平地或丘陵 mm 山地 mm 8 6 4 DS3 ≤ 100 ≤ 30 ≤177。 40 ≤177。 12 注 1 山地是指每千米图根水准测量超过 16 站的路线或环线所在区域 注 2L 为路线长度以 km 计 n 为测站数 注 3 图根水准测量按中丝读数法单程观测黑面一次读数估读至毫米支线按往返测 当用图根光电测距高程导线代替图根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8 的规定 表 8 图根光电测距离高程导线代替图根水准测量技术要求 附合路线 总长 km 平均边长 m 测回数 垂直角指标差之差 垂直角测回差 对向观测高差较差 m 路线闭合差 mm J2 J6 J2 J6 J6 ≤ 5 ≤ 300 1 2 15 〃 25〃 25〃 ≤ 002 S ≤177。 40 注 1S 为边长以 hm百米计不足 1 hm按 1 hm 计算 注 2L 为路线总长以 km 千米计不足 1km 按 1km 计算 注 3 与图根水准交替使用时路线闭合差允许值也为 mm 注 4 当 L 大于 1km 且每 km 超过 16 站时路线闭合差允许值为 mmn 为测站数 注 5 觇标高仪器高量至毫米 注 6 高程计算至毫米取至厘米 六图根导线平差计算 图根控制平差计算可采用清华山维公司的 NASEW95 工程 测量控制网平差系统平面和高程分开平差 1 平面平差 1 画出平面控制网的示意图标上真实点名并标出已知点已知方向和固定边 2 把已知数据观测等级测距仪精度等抄记在示意图上 3 从水平角观测测站平差数据中抄取每个点各个方向的方向观测值写在示意图上 4 从边长改正计算表中抄取各观测边的改正后的平均边长写在示意图上每边的中间 5 按准备好的示意图和数据在 NASEW 中输入已知点和观测数据输入的数据要经过另外一个人核对无误后设置相关参数进行平差计算 2 高程平差 按以上方法准备好的示意图和数据在 NASEW 中输入已知点和观测数据以站水准的方法进行平差计算 六地形测绘 一图幅分幅图幅编号及图名 1 图幅分幅 地形图图幅采用正方形分幅 50cm 50cm 2 图幅编号 图幅编号以图幅的西南角坐标以千米为单位为基础纵坐标 X 在前横坐标 Y在后中间以隔开 3 图幅命名 图幅命名可采用地名山名单位名等有关名称图幅接合表内填图名 二数字地形图测量的数学精度 1 图根点精度要求 图根点相对于图根起算点的点位中误差应小于177。 5 厘米高程中误差应小于测图基本等高距的 110 2 测站点精度要求 测站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平面点位中误差应小于177。 5 厘米 测站点高程中误差平地不应大于 110 基本等高距丘陵地不应大于 18 基本等高距山地不应大于16 基本等高距 3 地物点精度要求 地形图要素的施测精度按照《城市测量规范》中有关地形测图的精度要求执行 三数字地形图碎部点采集 本测区数字地形图碎部点采集采用极坐标法具体作业方法如下 1 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