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高职技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方案-石家庄技术学院内容摘要:

技术,提升网络技术的应用层面,拓宽应用领域,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IT 产业的发展,就业前景好,发展空间大。 ( 三 ) 建立一支善于传授和应用网络技术的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 通过培养与引进相结合的方法,采用到企业挂职锻炼,职业技能培训、国内进修等措施加强专业带 头人和骨干教师队伍建设。 聘请企业技术骨干、工程师参与实践课程的教学,企业兼职教师承担的专业课学时比例达到 50%以上。 全体专业教师须深入到行业企业一线进行实践能力锻炼,形成一支德才兼备、业务优良、老中青结合的优秀网络专业教学团队。 1.专业带头人 大力加强专业带头人的培养工作,争取在建设期内培养校内专业带头人 1 名,带领教师进行专业建设;同时聘请 1 名在 IT 行业具有一定影响力,熟悉本行业最新动态,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实际项目开发能力 ,而且具有本行业高级技术职务 的专家作为带头人。 通过多种途径培养专业带头人:到 国内 大 专院校 、企业学习考察 ,拓宽知识面提高业务水平;主持省级及以上课题的研发工作;发表高质量的专业论文;参与企业工程项目的规划与管理工作;对新入职教师进行培养; 另外 对聘任的专业带头人进行职教能力培养 ,提高其教学水平。 2. 骨干教师 建设期内 培养 4 名校内骨干教师,同时从企业一线聘请 2 名专业 15 技术骨干作为骨干教师。 鼓励骨干教师参与企业实际项目的开发,深入企业一线,掌握最新的技术动态,提高自身的实践技能水平。 把行业的最新动态信息和技术带入课堂中,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到国内先进高职院校考察学习或做访问学者,学习先进的教学 理念和思想。 主 持院级及以上科研 课题的研发,发表高质量论文。 3.兼职教师 聘请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担任专业 课程 教师, 其中 稳定的企业兼职教师 20 余人,企业顶岗指导教师 200 人左右。 实践技能课程由高级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并建立兼职教师的评估与反馈体系,制定兼职教师聘用、管理办法,规范聘用与使用行为。 对兼职教师进行职教理念、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培训,建设一支业务优良、技术过硬、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 4.专任 教师 定期派专职教师深入企业进行调查研究,采用顶岗实习等方式,到企业 学习先进 的 技术 和 经验 ,以 便 更好 地 服务 于 教学。 专业教 师完成 由单一教学 型向教学、科研、实践一体化的“一专多能”型人才转变;鼓励教师考取职业资格证书,把课堂教学与职业技能培训相结合;深入 实习实训基地 一线 ,培养教师的实践 动手 能力和组织能力。 ( 四 ) 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核心,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 1. 构建课程体系 组织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深入行业、企业调研;对往届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深入了解往届毕业生在企业的适应情况和企业对人才 16 能力需求的最新变化,确定专业技术岗位及岗位群;分析岗位工作过程 及 岗 位职业能力;对岗位工作过程及岗位职业能力进行分解,产生知识模块 ,明确 岗位技能,从而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核心,工作过程 系统 化课程体系,如图 32 所示。 图 32 课程体系构建过程 依据“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课程建设思路,全面调查研究计算机网络管理及技术应用类岗位,综合分析各岗位的人才需求状况,确定本专业未来典型工作岗位及岗位群。 进一步 按照 “ 用网 ” 、“ 管网 ” 、 “ 建网 ” 的 能力和 学习过程 进行 课程 模块化的细分 , 构建更为细致 合理的“模块化、组合型、进阶式”课程体系,重点建设优质核心课程, 如图 33 所示。 17 图 33 专业课程体系 专 业 定 位 建网 管网 用网 具备不同规模、不同性质局域网的管理维护能力 具备局域网的安全测评、安全漏洞补救能力 具备网络设备的售前、售后的服务支持能力 具备网站数据库的创建、维护与管理能力 具备管理单位办公信息系统的能力 核心工作能力 组建不同规模,不同需求的网络 网络集成、网络设计规划、网络施工 网络软、硬件产品安装调试 网络验收及网络工程项目管理。 具备网站的规划、设 计能力 网络数据库的应用、维护能力 动态应用程序开发、调试能力 具有网页素材采集与加工能力 具有网站的发布、维护能力  高级 网络安装与调试人员  网络规划设计师  系统集成工程师  网络工程监理  网络设备工程师  网络管理工程师  网络测试 工程师  网络安全工程师  网络数据库工程师  网络技术支持工程师  网站设计管理工程师  网络营销人员  网站编辑  网络运营师 核心工作岗位 对应模块课程  计算机网络  综合布线  路由与交换技术  网络工程设计与实施  网络服务器配置与管理  无线网络规划与设计  网络数据库  网络服务器配 置与管理  网络防御技术  信息安全技术  数据恢复技术  HTMLamp。 XML 技术  网页设计技术  动态 Web 技术  网络数据库  网络营销 通识 课程 公共基础课、职业素质课、社会 amp。 自然科学课 18 校企合作进行 基于 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 ,并考 虑设计导向和综合能力。 探索建立“教师科研下企业,工程项目进课堂,学生在学如上岗”的课程开发模式。 引入企业新技术、新标准 , 对现有课程进行必要的整合 ,调整和 实现岗位核心能力的专业核心课程和教学内容 ,以具体的产品为载体,以行业发展为背景,开设适应工作岗位需要的新课程 , 如图 34 所示。 图 34 课程开发模型 产学研结合、校企互动,由学校教师和企业专家共同开发优质核心课程,突出课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根据企业要求和技术发展变化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将学习过 程、工作过程与学生的能力和个性发展结合起来,注重学生职业竞争力的培养,注重学生多元性智能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其适应生产一线的高技能要求。 2. 建设优质核心课程,推进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 由学院专任教师、企业技术人员和行业 专家组成课程开发团队,共同建设“路由与交换技术”、“网络数据库”、“动态 Web 技术”、“ 网络服务器配置与管理 ” 、 “ 网站综合开发 ” 等 5 门优质核心课程。 课程开发的思路 建网 管网 用网 主要以典型网络设备为学习领域 以典型软件产品为教学载体 主要以各种网站建设案例为学习模板 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习,引入企业新技术、新标准 新课程 互联 网技术 局域网安全技术 物联网应用 „„ 19 大胆进行教学改革, 按照工学结合的要求制订 融入职业标准 的 5门优质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 实现“路由与交换技术”课程内容与 网络工程师 职业标准对接、“网络数据库”课程内容与数据库管理员职业标准对接、“动态 Web技术” 和“ 网站综合开发 ”课程内容与网站设计 工程师 职业标准对接、“网络服务器配置与管理”课程内容与 系统工程师 职业标准对接; 聘请行业专家、企业人员参与编写与优质核心课程相配套、符合工学结合等职业教育特征、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校本教材,并开展网络课程建设。 通过优质核心课程建设带动其他专业基础技术课程建设,制订“计算机组装与调试技术”、“网页设计技术”、“计算机网络”、“ Linux 系统操作与管理”等专业基本技术课程的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实现 “计算机组装与调试技术”课程内容与“计算机 装配调试员 ”职业标准对接、“信息安全技术”课程内容与 网络安全员 职业标准对接,并开展网络课程建设。 校内教师与企业人员、行业专家合作共同制订适应工作岗位的新课程“局域网安全技术”、“物联网应用”的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 3. 以技能大赛为纽带,推进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对接 以技能大赛为纽带,在专业教学的过程中,引入“思科、锐捷、神州数码、趋势科技”等企业 /行业认证,开展双证 书 教学。 通过专业学习,学生可以考取思科网络 CCNA 认证、锐捷 网络 RCNA、 神州数码 DCNE 认证 、趋势科技 TCSP 认证、计算机 调 试 员 以及 网络安全员 等劳动部信息产业部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 “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 20 的获取提高了毕业生的专业技能和就业质量。 引入行业职业标准, 聘请 企业技术人员参与 编写 特色鲜明 的校本教材,能够满足 核心职业能力培养要求及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需要。 在教材内容的组合、编排上,以 学生 易于掌握、教师易于传授、符合企业实际需要为原则,打破 专业 界限,推出模块式、理论 与 实训“ 一体化 ”的 教材。 根据 优质 核心课程建设要求,完成 6 门课程的 特色校本 教材编写 ,如表 31 所示。 表 31 计算 机网络 技术专业特色教材建设一览表 教材名称 负责人 已有基础 完成时间 建设目标 动态网页程序设计 张红瑞、白会肖 张福娥(企业) 相关资料 2020 年度 特色校本教材 Linux 系统管理与配置 张恒杰 孙江海(企业) 相关资料 2020 年度 特色校本教材 网站综合开发 张红瑞、白会肖 张福娥(企业) 相关资料 2020 年度 特色校本教材 信息安全 吕延岗、吕秀鉴 崔洪峰(企业) 相关资料 2020 年度 特色校本教材 路由与交换技术 田文英、任晓鹏 程庆梅(企业) 相关资料 2020 年度 特色校本 教材 网络数据库 何 利 娟、王丽华 牛莉(企业) 相关资料 2020 年度 特色校本教材 建成能支持各种网络教学与学习模式的资源共享平台 — 专业教学资源库,融自主学习、在线考核、技术咨询等多功能于一体 ,实现资源共享。 专业教 学 资源库能为同类专业深化教学改革提供借鉴,为学生自主学习 提供技术咨询服务 , 起到辐射和带动作用。 专业教学资源库 建设 包括: ( 1)专业信息资料库建设: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规格、能 21 力模块、课程体系、已有课程标准、教学内容、教学项目及参考项目等; ( 2)专业教学素材库建设: 1 门校企合作课程教学录像, 3 门核心课程的多媒体课件库、技术文档、图片资料及其文本资料; ( 3)网络课程建设: 3 门核心课程和 4 门专业基本技术课程对应的网络课程建设,包括:教学案例、试题库、作业及网上辅导、答疑等; ( 4)专业特色资源库建设:引入行业、企业标准;收集整理企业真实工作项目及相关资料,构建专业特色资源库; ( 5) 资格 证书资源库建设:计算机操作员、计算机调试员、趋势科技 TCSP、锐捷网络 RCNA 等 资格 证书 的考核标准、训练题库、培训资料、视频资料等; ( 6)技能大赛资源库建设:计算机类技能大赛的组织方案 、参赛名单、训练题库、培训资料、比赛总结等。 ( 五 ) 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 , 注重职业能力培养 实训基 地作为学生综合性职业训练基地和企业(公司)网络工程的实训(验) 场所,按照企业工作真实环境建立校企合作开发项目,师生共同为企业提供服务,校内体验就职。 依据“三个结合、三个适应”设计实训内容,即实训与国家教育教学改革紧密结合,与人才市场的需求紧密结合,与职业技能鉴定的要求紧密结合,坚持做到实训不断适应教改方案的实施进度,不断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变化,不断适应国家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新形势。 校内实训基地以国家职业标 22 准 及职业技能鉴定标准中所要求的“技术能力”为核心,紧密结合IT 企业 (行业 )开发规范、生产流程、质量标准和工具方法,重在培养、训练履行岗位职责所必须的职业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 重点建设的实训室为: (更新) 网络集成实训室采用校企合作共建模式,将公司的实际项目和工程、项目资源和企业文化引入教学,由企业一线工程师和学院教师合作共同设计开发实训项 目、实训指导书和考核标准。 网络集成实训室作为学生综合性职业训练 场所,可以承担中小型网络集成、中小型网站系统开发等实训任务。 随着 NGN 技术快速发展及 其 商用进程的加快,融合通信类人才已经成为市场需求热点。 在 计算机 网络 技术 专业中开设融合通信相关课程,建设与课程教学相配套的融合通信实训室。 实训室建设遵循可靠性、开放性、可扩展性和先进性原则,总体设计符合实际教学要求,学生可以在实训环境中进行应用编程, 掌握 NGN 的新业务开发 及相关技术。 物联网应用技术实训室采用校企合作模式,邀请 企业 一线工程师课堂授课,支持骨干教师参与企业项目合作开发,做到教学信息和市场同步。 在建设过程中,企业全程参与沟 通和指导,选择使用率高、起点高、能体 现物联网应用前景的项目搭建 实训环境,建立符合市场 23 需求的物联网应用技术实训室,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累到最先进的物联网应用技术和开发经验。 为满足实现建网、管网、用网等能力岗位顶岗实习的要求,专业群将充分利用行业企业资源,广泛联系网络系统公司、信息化建设领先的企事业单位,在原来十个校外实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