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工程控制基础修订本_陈康宁_1997年11月第1版_习题解答内容摘要:
得到递推关系如下: 11210211 1 1 1 1()n at n atn at n atat at atnL t e L t esanL t e L t esaL t e L t e L es a s a s a s a s a 所以 1!()n a t nnL t e sa 解法 5: 直接套用教材表 21 中第 9 项结果 1!()n a t nnL t e sa 22 √求下列函数的拉氏变换。 ( 1) 33( ) 2 3 2 tf t t t e ( 2) 3 3 3( ) c os 2 sin 4 ( 0)t t tf t t e e t e t t ( 3) 22( ) 5 1( 2) ( 1) tf t t t e ( 4) si n 0()0 0 ,ttft tt ( 1) 33( ) 2 3 2 tf t t t e 解 : 设 t< 0 时, f(t)= 0 利用拉氏变换的线性特性 33244 3 241 3 ! 1( ) [ ( ) ] 2 [ ] 3 [ ] 2 [ ] 2 3 232 2 6 1 8 5 4( 3 )tF s L f t L t L t L es s ss s s sss ( 2) 3 3 3( ) c os 2 sin 4 ( 0)t t tf t t e e t e t t 解 : 利用拉氏变换的性质:线性性质,复域平移特性 3 3 34 2 27 6 5 4 3 28 7 6 5 4 3 2( ) [ ( ) ] [ ] [ c os 2 ] [ sin 4 ]3 ! 1 4( 3 ) ( 1 ) 4 ( 3 ) 1623 225 122 1 396 3 878 5 849 9 439 520 192 112 4 429 8 110 04 187 92 199 80 101 25t t tF s L f t L t e L e t L e tss s ss s s s s s ss s s s s s s s ( 3) 22( ) 5 1( 2) ( 1) tf t t t e 解 : 设 t< 0 时, f(t)= 0。 利用拉氏变换线性特性、延时特性和复域平移特性 22222 2 2 2232( ) [ ( ) ] 5 [ 1 ( 2) ] [ ( 1 ) ]5 [ 1 ( 2) ] [ ( 2 1 ) ]5 [ 1 ( 2) ] [ ] 2 [ ] [ ]1 2 2 15( 2) ( 2) 2ttt t tsF s L f t L t L t eL t L t t eL t L t e L te L ees s s s 【注】本题不可对第二项 (t‒1)2e2t采用如下方法: 因为 232[]Lt s,利 用时域位移定理得 232[( 1) ] sL t e s,再利用复域平移定理得2 2 ( 2 ) 32[ ( 1 ) ] ( 2 )tsL t e e s 。 这样计算的结果是错误的,原因在于:在利用时域位移定理时,将(t‒1)2的定义域变成了 2( 1) 1()01ttft t ≥<,而原题中 (t‒1)2 的定义域为 2( 1) 0()00ttft t ≥<。 换句话说,这里 (t‒1)2 并不是 t2 的延时函数。 ( 4) si n 0()0 0 ,ttft tt 解法 1: ( ) si n si n( ) 1 ( )f t t t t ,如图 22 所示。 所以 2 2 2( ) [ ( ) ] [ si n ] [ si n( ) 1 ( ) ]1 1 11 1 1 ssF s L f t L t L t tees s s 解法 2:直接按定义求解。 0 0 0( ) ( ) ( ) ( )0000( ) ( )1( ) [ ( ) ] ( ) d si n d ( ) d21 1 1 1dd2 2 2 ( ) 2 ( )1 1 1 12 ( ) 2 ( ) 2 ( ) 2 ( )()st st jt jt stj s t j s t j s t j s tj s j sjsF s L f t f t e t t e t e e e tje t e t e ej j j j s j j seej j s j j s j j s j j ss j ee 2 2 2 222222 2 2( ) ( )2 ( ) 2 ( )( ) ( ) 12 ( 1 ) 12 si n 2 c os 12 ( 1 ) 1111 1 1jj j j jsssss j e s j s jj s j j s js e e j e eej s sj s jej s sees s s 23 √已知 10()( 1)Fs ss ( 1) 利用终值定理, t→∞ 时的 f(t)值。 ( 2) 通过取 F(s)的拉氏反变换,求 t→∞ 时的 f(t)值。 解: ( 1)0 0 01 0 1 0l im ( ) l im ( ) l im l im 1 0( 1 ) 1t s s sf t s F s s s s s ( 2) 1210()( 1) 1KKFs s s s s 根据部分分式法得 1 010 10( 1) sKsss π 2π 3π 4π 5π 6π 1 0 1 t f(t) 图题 22 sin(t) sin(t- π)∙1(t- π) 2 110 ( 1 ) 1 0( 1 ) sKsss 所以 10 10()1Fs ss 所以 1 1 1 11 0 1 0 1 1( ) [ ( ) ] [ ] 1 0 [ ] 1 0 [ ] 1 0 1 ( ) 1 0 011 tf t L F s L L L t e ts s s s ≥ 所以 l im ( ) l im [1 0 1 ( ) 1 0 ] 1 0tttf t t e ,与( 1)中计算结果相同。 【注】本题求拉氏反变换时,可以利用教材表 21 中的第 10 项。 24 √已知21() ( 2)Fs s ( 1) 利用初值定理,求 f(0+ )和 f 39。 (0+ )的值。 ( 2) 通 过取 F(s)的拉氏反变换,求 f(t),再 求 f 39。 (t),然后求 f(0+ )和 f 39。 (0+ )。 解: ( 1)20 1( 0 ) l im ( ) l im ( ) l im 0( 2 )t s sf f t s F s s s 根据拉氏变换的微分特性得知 f 39。 (t)的拉氏变换为 22[ ( ) ] ( ) ( 0 ) 0( 2 ) ( 2 )ssL f t s F s f ss 则再次利用 初值定理 得 20( 0 ) l im ( ) l im 1( 2 )ts sf f t s s ( 2) 1 1 221( ) [ ( ) ] [ ] 0( 2 ) tf t L F s L e t ts ≥ 22( ) 2ttf t e e t 则 200( 0 ) lim ( ) lim 0tttf f t e t 2200( 0 ) l im ( ) l im ( ) 1ttttf f t e e t 结果与( 1)中计算的一致。 25 求图题 2- 5 所示的各种波形所表示的函数的拉氏变换。 图题 2- 5 解:( a) 解法 1: 设110 50() 200t t tftt ≥<,则 11( ) ( ) ( 2) 10 1 ( 2)f t f t f t t (见图 251(a)) 由此得 112222( ) [ ( ) ] [ ( ) ] [ ( 2) ] [ 10 1 ( 2) ]5 5 10ssF s L f t L f t L f t L tees s s 解法 2: 令 ( ) ( ) 5 1 ( ) 5 1 ( 2) 10 ( 2)g t f t t t t 22( ) [ ( ) ] [ ( ) ] [ 5 1 ( ) ] [ 5 1 ( 2) ] [ 10 ( 2) ]5510ssG s L g t L f t L t L t L teess 根据拉氏变换的积分特性得 02222()( ) ( ) d5 5 1 0tssGsF s L g t tsees s s 解法 3:直接利用拉氏变换定义 5 0 2() 0 0 2ttft tt ≤ ≤< , > 则 02 2 2200 0 022 2 202 2 2 22 2 2 2( ) [ ( ) ] ( ) d155 d 5 d d5 1 5 1 1221 0 5 5 5 5 1 0stst st st sts st s ss s s sF s L f t f t e tt e t t e t t e e tsse e e es s s s se e e es s s s s s ( b) 解法 1: 设1 2 1 1() 3 1 2f t t t,则由图 251(b)可知 11( ) 1 ( 1 ) ( 1 ) ( 3 ) 2 1 ( 3 )f t t f t f t t 所以 113322( ) [ ( ) ] [ 1 ( 1 ) ] [ ( 1 ) ] [ ( 3 ) ] [ 2 1 ( 3 ) ]1 1 1 1 1 222s s s sF s L f t L t L f t L f t L te e e es s s s 解法 2: 令 11( ) ( ) ( 1 ) 1 ( 1 ) 1 ( 3 ) 2 ( 3 )22g t f t t t t t 3311( ) [ ( ) ] [ ( ) ] [ ( 1 ) ] [ 1 ( 1 ) ] [ 1 ( 3 ) ] 2 [ ( 3 ) ]221 1 1 1 222s s s sG s L g t L f t L t L t L t L te e e ess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修订本_陈康宁_1997年11月第1版_习题解答
相关推荐
年 月 日 上文已完。 下文为附加公文范文,如不需要,下载后可以编辑删除,谢谢。 全县 2020 年一季度经济形势分析报告 年初以来,全县上下紧紧围绕 “稳中求进、提质增效 ”的总基调,按照中央和省、市的 “四个着力 ”全链条部署,以供给侧结构改革为突破口,统筹做好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主要经济指标处于合理区间,工业运行总体平稳,消费市场稳定增长,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道必须弯道最少,表面光滑,以使空气畅通流出。 ( 2)燃油供给系统 ①增加供油量可通过增加喷油泵柱塞直径即可;②喷雾质量要高,雾化效果好,射程足够。 ( 3)配气系统 ①改变凸轮结构,采用高次方凸轮;②时间断面面积应最大;③开启、关闭时间要适时。 ( 4)减少功率损失,提高机械效率 ①零部件间隙选择要合适;②零部件的材料选择要正确,在保证强度、刚度、硬度的条件下,还要保证其磨合性能最佳
精度等级:采用一般精度 5 级。 脱模斜度:该注塑零件 壁厚 约为 3mm, 塑件外表面 40′ ~1176。 20。 由于该塑件没有特殊狭窄细小部位,所用塑料为 ABS,流动性较好,而且,主要部分有较好的弧 度,可顺势脱模,所以塑件外表面没有放脱模斜度。 ABS 的注射成型过程及工艺参数 注射成型过程 对 ABS 的色泽、细度和均匀度进行检验。 由于 ABS 的吸水率大约为 %~ %,容易吸湿
鉴相器、低通滤波器和压控振荡器组成。 用于检测两个交流电源的相位差并将它变成一个电压信号去控制逆变的输出电压相位与频率,从而保持逆变器与交流电源的同步运行。 锁相电路基本原理图 UPS逆变电源冗余供电 任何设备总有出故障的的时候,为进一步提高整个电源系统的可 靠性,需要采用冗余供电方案。 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冗余供电方式有主备冗余供电方式和全冗余并联方式。 在讨论冗余供电之前,首先应了解在线式
考虑到待测瓯柑 在漏口堵塞情况,设置了如下图所示的振荡器装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10 机自一 .黄建武 9 置: 为了防止料槽中,瓯柑堵塞,本装置使用了如上图所示的解卡振荡器。 本振荡器使用电动机 2 来带动偏心轮 1 转动,由于偏心轮质心偏离转动中心,因此产生振动的效果。 把解卡振荡器安装于料槽壁上带动料槽振动,使料槽中瓯柑的流动性得到加强,很大程度的减小了瓯柑被卡住的几率。 ( 2)送料机构
工艺路线确定如下: 方案一: 工序 1: 铸造。 工序 2: 时效处理。 工序 3: 铣底端面。 工序 4: 钻 4Φ 13mm 孔。 工序 5: 铣 Φ 80 的 2 端面 工序 6: 车 Φ 40H8孔 工序 7: 铣Φ 84 的 2端面。 工序 8: 镗Φ 40H7,Φ 36H8的孔。 工序 9: 铣 M12 孔端面 工序 10: 钻孔并攻丝 M12 工序 11: 钻 Φ 84 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