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建材项目可研10内容摘要:
水泥 t/a 160800 石灰 t/a 196800 石膏 t/a 38400 粉煤灰 t/a 840000 铝粉 t/a 1200 钢筋 t/a 18000 钢筋防腐剂 t/a 2160 3 设备装机容量 Kw 10576 4 年耗电量 万 kwh/a 3920 5 年用水量 m3/a 631360 6 年排水量 m3/a 11404 7 生产用 蒸汽用量 t/a 411808 8 工程 占 地面积 m2 9 建筑物建筑面积 m2 170000 10 劳动定员 人 480 11 建设投资 万元 119200 12 流动资金 万元 1799 13 建设期利息 万元 3632 14 总投资 万元 124631 15 年销售收入(第三年) 万元 67440 16 年 净 利润 (平均 ) 万元 13380 17 投资回收期 税前 年 含建设期 税后 年 含建设期 18 内部收益率( IRR) 税前 % 税后 % 9 可行性研究的结论和建议 可行性研究的结论 加气混凝土是一种高节能的建材产品,它不仅在生产过程中比其它建筑材料节约能源,而且在建筑的应用上,由于它本身特有的保温隔热性能,可达到较高的建筑节能效果,可以节约大量能源。 本项目 采用 国 外 先进工艺技术 、 主要设备 从国外引进,设备先进成熟可靠, 自动化程度较高,是一条一流的生产线。 项目建成后年生产加气混凝土砌块 168 万 m生产板材 72 万 m3。 由于本项目的生产设备 和工艺技术都是成熟和先进的,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指标 均可达到 甚至超过 国家标准,所生产的产品符合质轻、隔音、隔热的节能要求,而且加气混凝土制品在建筑作业中省工、省时、省材料、降低成本,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 我国是一个能源短缺、土地资源不足的国家,加气混凝土产品是一种节能的新型建筑材料,在生产过程中比一般建筑材料的生产节约能源。 又因加气混凝土产品具有很好的保温隔热性能,在建筑节能上也优于其它建筑材料,用加气混凝土砌块代替红砖也可以避免烧砖毁田,保护耕地。 因此该项目社会效益显著。 本项目 建设 投资为 119200 万元人民 币,生产线建成以后,正常年份经济效益如下: 年销售收入 67440 万元 年平均 净 利润 13380 万元 投资回收期 (税后 ) 年 投资内部收益率 (税后 ) % 10 从盈亏平衡计算分析,该项目产量达到设计能力 %以上即可赢利。 综上所述, 本项目符合我国墙体材料的发展政策,项目的建设 不仅可以增强公司的企业后劲,而且必将推进 唐山 市墙体材料改革的进程。 拟建项目工艺先进,生产规模合理,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项目的财务内部收益率和投资回收期等指标良好,具有较好的盈利水平, 建议 本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工艺技术及设备价格是依据供货方提供的报价和资料确定的。 实际价格需待双方签约后才能确定,因此要抓紧技术交流和签约工作。 本项目引进初步选择德国 威翰 公司 ( Wehrhahn)的技术和装备,在项目实施时,还应该 通过国际招标 确定最终引进 哪家公司的技术。 11 第二章 市场预测及建设规模 国内外概况 国外发展概况 加气混凝土制品发展到现在已有七十年历史。 早在 1929 年,瑞典的YTONG(伊通)公司就开始工业化生产加气混凝土制品。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全世界加气混凝土的总产量 不超过 100 万 m3,生产国家主要集中在北欧三国(瑞典、挪威、芬兰)。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东欧、前苏联等国相继引进加气混凝土生产技术,并逐步完善了生产工艺,涌现出一大批专利技术,加气混凝土工业获得了很大的发展,至今已有 50 多个国家和地区在生产和应用加气混凝土制品,年产量约 4500~ 5000 万 m3,分布范围包括寒带、温带、热带地区。 其制品主要应用于墙体、屋面方面。 从发展趋势来看,由于北欧国家住房日趋饱和,因此近年来加气混凝土工业发展缓慢,甚至出现衰落现象;而亚洲东部、东南亚、非洲则正在发展加气混凝土工业。 1990 年后,韩国先后兴建了 8 个工厂,印尼、泰国、非洲南部国家都正在建设加气混凝土工厂。 从产品品种来看,日本引进专利技术后,基本上以生产板材为主,并开发了板材的后加工设备,在板的表面加工各种花纹、图案。 在板材加工方面日本目前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其他国家引进专利技术后,产品多样化,既有混凝土砌块,也有混凝土配筋板材。 从工艺技术来看,德国已成为加气混凝土的技术中心。 伊通技术已在23 个国家建立了 45 条生产线,生产规模达 1222 万 m3/a;求劳克斯技术已 12 在 6 个国家建立了 10 条生产线,生产能力为 万 m3/a; 海勃尔技术在22 个国家建立了 51 条生产线,生产能力约 850 万 m3/a。 德国威翰公司为23 个国家提供了超过 90 条生产线的关键设备,客户生产规模超过 1800 万m3/a,在设备制造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国内发展概况 中国加气混凝土自 20 世纪 60 年代研究开发以来 ,经 70 年代、 80 年代两个较快发展阶段, 90 年代进入了第三个快速发展的阶段。 随着我国墙改力度的加大,特别是限制生产、使用黏土实心砖和第二步节能的实施及向冬冷夏热的长江流域及中南地区扩延 ,进入 21世纪以来 ,加气混凝土进入加速发展时期。 突破了部门界限 、行业界限、所有制界限 , 跨行业、跨部门、多种经济成分并举 ,朝着大规模、多品种、高技术方向发展。 我国是生产和应用加气混凝土较早的国家之一。 据有关部门考证,早在1931~ 1932 年,上海就生产加气混凝土砌块(旧址在上海浦东的国棉六厂),主要用于当时一些高层建筑的内隔墙和外墙,其中有国际饭店、金城银行以及福州大楼等,但大楼建成以后,工厂也停产了。 我国加气混凝土规模化生产始于 1965 年,在这之前,建材研究部门做过一些试验性的研制工作,未形成规模生产。 1965 年从瑞典引进西波列克斯专利的全套设备,在北京建成了我国 第一个加气混凝土工厂,即现在的北京市加气混凝土厂,设计能力为年产 15 万 m3, 1967 年投入生产。 自此我国开始有了加气混凝土工业。 七十年代后期中国建筑东北设计院研制了 6m翻转切割机组,随后用这套机组相继建成了 13 家年产 10 万 m3的加气混凝土生产厂,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西北、中南地区,至今这些工厂中的 13 大部分仍是加气混凝土行业中的骨干企业,为我国的加气混凝土行业打下了基础。 八十年代前后,在上海、常州、四川、北京、陕西等地的有关生产和科研单位又先后研制出预铺钢丝式、分体式、翻转式等类型的加气混凝土切割机组,并用这 些切割机组建成了二十几个年产能力为 5 万 m3的加气混凝土生产厂,使加气混凝土这种新型墙体材料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此外各地还建成了一大批设备简单、手工切割、投资省、年生产能力在 1~ 2 万 m3的加气混凝土小厂。 八十年代,国家建材局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加气混凝土行业的装备技术水平、工艺技术水平,以及充分利用我国电厂的工业废料,相继引进了 3条波兰乌尼伯尔生产线、 3 条罗马尼亚海波尔生产线、 1 条丹麦塞尔孔生产线,使我国的加气混凝土行业的装备技术水平和工艺技术水平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台阶。 进入九十年代后,我国最早建成的北京 市加气混凝土厂,由于引进设备的老化,工艺技术已明显落后, 1990 年进行技术改造,引进了德国多尔斯腾公司生产的翻转切割机组和微机控制配料系统,使该厂的装备达到了国内最高水平。 同时有关生产和科研单位引进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研制和生产出一批具有国外先进技术的国产化切割机组,使国产设备的技术水平又上升了一个新的台阶。 近几年加气混凝土在我国的南方沿海地区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相继用国产设备建成了年产能力为 5~ 10 万 m3的多家加气混凝土生产厂。 2020 年全国新增加气混凝土生产能力 300 万 m3(包括扩建和技改),全行业在连 续 3 年保持高速发展的基础上,继续保持稳定增长。 新建企业大都集中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以上海及周边地区和山东等最为 14 集中。 沪苏浙鲁四省市除了上海伊通、南京旭建两家大型引进技术企业外,还有南通支云、杭加、南京建通、常州等 10 万 m3/年的引进技术企业和近年新发展起来的华鸿、大来、宏源、筑金等一大批 10 万 m3/年规模以上的国产技术企业,企业数已达 90 多家,年生产能力超过 600 万 m3,成为行业的骨干力量。 国家鼓励发展新型墙体材料的优惠政策以及大企业的示范作用,使社会普遍看好加气混凝土,吸引了社会投资,促进了加气混凝土的发 展。 我国的加气混凝土工业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已在全国 31 个省市、自治区生产和应用。 全国各地建成规模不等的加气混凝土生产厂家共约 300余家。 至此,加气混凝土行业在我国已经成为集科研、设计、生产、应用等配套齐全的新型建筑材料行业之一。 我国加气混凝土工业已有良好的基础,现在已有砌块及板材的国家产品标准、应用技术规程、标准图集、施工须知、技术系列丛书等。 但是,大部分国内企业工艺装备水平较低,产品质量不稳定,生产消耗较大。 产品竞争能力 加气混凝土是一种轻质多孔的新型墙体材料,具有容重轻,保温性能 好,具 有一定的强度和可加工等优点,可以制作成墙体砌块、墙板、楼板、屋面板、保温板和保温管等制品。 目前加气混凝土在我国已开始广 泛应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作为承重或非承重的结构材料和围护保温材料,成为新型墙体材料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加气混凝土的优点如下: 原材料来源广泛 加气混凝土的原料来源广泛,原材料主要是石灰、水泥、粉煤灰或砂 等。 加气混凝土生产对主要原材料 —— 粉煤灰 的要求不高,一般 电厂的粉 15 煤灰 都可以使用。 加气混凝土具有重量轻、保温性能好和可加工性 加气混凝土由于它自身的多孔结构,一般 容重为 400- 700kg/m3,而以500- 600 kg/m3居多。 其重量只相当于同体积粘土砖的 1/3,普通混凝土的1/5,它可以降低建筑物的自重,有利于建筑物的抗震性,是高层建筑和大空间结构建筑的理想墙体材料。 加气混凝土的导热系数一般为 -,仅为粘土砖导热系数的 1/4- 1/5,为普通混凝土的 1/5- 1/10。 通常 200毫米厚的加气混凝土墙相当于 760毫米厚普通粘土砖的保温效果。 因此,加气混凝土墙可以提高建筑节能,增加建筑物的平面利用系数。 另外,由于加气混凝土原料不用粗骨料具有良好的 可加工性,可锯、刨、钻、钉,并可用适当的粘结料进行粘接,这给建筑设计中规格多样化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生产效率高,能源消耗低 生产加气混凝土能实现高度机械化、自动化,劳动效率高,一般的加气混凝土厂劳动生产率达 400- 700m3/人 .年。 加气混凝土的生产能量消耗低,从原材料加工到蒸压出釜的总能耗为 兆千焦 /m3,而生产粘土砖的能耗高达 兆千焦 /m3,若按建筑物外墙单位面积计算能耗量分析,则加气混凝土的节能效果更为明显。 下表为几种外墙材料生产总能耗。 几种外墙材料生产能耗比较 墙 体 材 料 墙厚 (cm) 每平方米墙面材料生产能耗 (kg 标煤 ) 制 品 水泥、石灰 钢 筋 合 计 加气混凝土 20 16 混凝土砌块 37 灰砂砖 37 陶粒混凝土 28 粘土砖 37 根据上述特点,加气混凝土目前仍是一种大力发展的新型轻质墙体材料。 从当前的墙改政策来看,能耗 高且消耗土地的粘土砖将被逐步淘汰,墙体材料将以多种新型材料来代替,加气混凝土是一种经过多年应用证明的一种替代粘土砖的最佳墙体材料。 它在各种墙体材料中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 市场预测 我国加气混凝土工业近二十年来得到了迅速发展,到目前为止,加气混凝土工厂遍及全国 31 个省、市。 但是,加气混凝土现有年生产能力仅 1200多万 m3。 现在国家大力提倡使用新型墙体材料,限制和逐步缩小实心粘土砖的使用,因此,对加气混凝土等新型墙体材料的需求越来越大。 据有关部门和专家预测到我国加气混凝土的年需求量约为 4000 万 m3。 目前,全国已经投产或准备建设的生产线尚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 南堡开发 区发展趋势 建设规模及产品 技术性能 生产规模 年产 加气混凝土 制品 240 万 m3, 其中加气混凝土砌块 168 万 m板材 72 万 m3。 17 产品 规格 ( 1)砌块 (优等品) 长度 ,尺寸允差177。 3mm。 宽度 从 起,按 ,尺寸允差177。 1mm。 厚度 从 起,按 ,尺寸允差177。 1mm。 (2) 板材 (优等品) 长度 从 起,按 进位,最长至 6m,尺寸允差177。 4mm。 宽度 ,尺寸允差 +2mm,- 4mm。 厚度 从 起,按 5mm 进位 , 最厚至 ,尺寸允差177。 2mm。 特殊尺寸可按用户订货要求生产。 产品技术性能 加气混凝土制品技术性能和质量标准符合蒸压加气混。新型建材项目可研10
相关推荐
在砌筑过程应对所立之框进行保护;后装门窗框时,应注意固定框的埋件牢固,不可损坏、不可使其松动。 砌体上的设备槽孔以预留为主, 漏埋或未预留时,应采取措施,不因剔凿而损坏砌体的完整性。 拆除施工架子时,注意保护墙体及门窗口角。 各种预留洞、预埋件等,应按设计要求设置,避免后剔凿,凡有穿过砌块墙体的水管,应 严格防止渗漏水。 在墙体内敷设暗管时只能垂直埋设,不得水平开槽,敷在墙体砂浆达到强度后进行
况,这些问题只有主动和上级主管部门沟通才能更加详细地了解。 经营领域的相关政策。 4.行业门坎(1)资本用于购买工厂和设备的资金。 用于营运资本的大小。 开办费的额度。 后续资金能否准时到位。 (2)专有权技术上的。 营销上的。 管理上的。 (3)法律事项许可证。 专卖证。 排他性合同。 版权。 (4)地理位置因素战略位置。 竞争对手经营位置。 可形成市场的 人气 经营位置。 (5)营销品牌名称
大违约行为,无行贿犯罪记录(投标商需办理当地检察机关出具的无行贿犯罪的证明); ,母公司、全资公司及其控股公司,都不得在同一货物招标包件中同时投标; 、税务登记证、企业代码证、法人授权委托书、本人身份证、ISO9000 系列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或产品技术鉴定证书或 CRCC认证证书或(原)铁道部颁发的有效的认定证书、投标物资检测合格报告、近 3
准自行报价。 ( 小数点后保留二位小数,第三位小数四舍五入) 13 投标有效期 90 日历天(从 投标截止之日算起) 14 投标保证金 14 万元人民币投标保证金,要求投标人将投标保证金在 开标前 3工作天即 2020 年 月日的下午 时前 缴纳至 广州建设工程交易中心帐户上。 递交保证金有关事宜,请各投标单位自行联系建设银行天润路分理处 15 踏勘现场 投标人自行现场考察 16 招标答疑
留孔 中心线位移 mm ≤ 5 钢尺检查 水平高差 mm ≤ 3 水平尺检查 钢筋工程 钢筋加工 钢筋下料前,应对料单进行复核,无误后方可下料。 钢筋下料应分品种、规格分别进行,下好的成品料堆放叠码整齐,并做好相应的标识,以防混用,钢筋成型尺寸应符合要求,各种规格尺寸 的半成品钢筋,堆放到事先指定的地点,做好标识。 标识时应注明钢筋规格、形状、数量及使用部位。 钢筋加工的质量应严格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