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架零件工艺工装设计说明书内容摘要:

V 粗 =()/1000=20r/mm, V 精 =()/1000=40r/mm. 切削时间 Tm=La/(vf ap)=()/=5min 切削切除率 Q Q=1000ap f vc=(dn/) = ((32x200)/318)=6mm3/min 加工工序设计 钻 R9 螺纹 孔的加工余量查参考文献 [1]表 Z钻 = 加工余量和工序尺寸及公差 加工表面 加工 余量 公差等级 工序尺寸公差 R9 钻孔 H6 查参考文献 [1]表 1434,并参考 Z3025 机床说明钻取钻φ工序 50钻 R9孔 钻 R9 孔的加工余量查参考文献 [1]表 Z钻 = 加工余量和工序尺寸及公差 加工表面 加工 余量 公差等级 工序尺寸公差 R9 钻孔 H6 查参考文献 [1]表 1434,并参考 Z3025 机床说明钻取钻 的孔的进给量 f=,ap=. 查参考文献 [1]表 1436,用插入法求得钻φ 5 孔的进给量为 V=,由此得出转 8 速为 : n=1000v/π d=1000**=1209r/min 按机床实际转速取 n=1200r/min,则实际求削速度为 : V=**1200/1000=查参考文献 [1]表 : Ff=****1= M=*****1= 查 参考文献 [1]表 1434,他们均小于机床的最大进给力和最大转矩 ,故机床刚度足够 . 8的孔的进给量 f=,ap=. 查参考文献 [1]表 1436,用插入法求得钻φ 5 孔的进给量为 V=,由此得出转速为 : n=1000v/π d=1000**=1209r/min 按机床实际转速取 n=1200r/min,则实际求削速度为 : V=**1200/1000=查参考文献 [1]表 : Ff=****1= M=*****1= 查参考文献 [1]表 1434,他们均小于机床的最大进给力和最大转矩 ,故机床刚度足够 . 第四章 夹具设计 第 一道夹具设计 确定设计方案 9 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 ,保证工件质量 ,降低劳动强度 ,需设计专用夹具。 本次设计的 第一道 夹具为第 50道工序 钻 φ 35H8 的孔 确定设计 方案 : 方案一 : 以 C 面和两个 R6 的孔定位 ,一面两孔定位可以限制 6 个自由度 ,但不能保证夹紧的要求 . 方案二 : 以 C 面和 R6 的孔加 活动 V 形块来定位, C 面限制了 3 个自由度,可采用定位套。 在R6的孔内用圆柱销 ,限制了 2个自由度,加活动 V型块限制 3个自由度 .共限制 6个自由度 . 经分析 比较 :采用 方案一 ,用一个 面和 一个 孔加 活动 V型块 进行定位,总共限制了 6 个自由度。 工件被限制的自由度 为 6个, 保证 了 加工定位要求。 此 定位夹紧方案 ,操作方便 ,安装迅速 ,其通用结构已经标准化 ,系列化 ,可用于大批量生产 .(详 见夹具图 ) 计 算夹紧力 因夹紧力与切削力方向一致,此时只需较小的夹紧力夹紧工件,防止工件在加工过程中产生振动和移动。 第二道夹具设计 设计方案 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 ,保证工件质量 ,降低劳动强度 ,需设计专用夹具。 本次设计的第一道夹具为第 60 道工序 铣端面 B 确定设计方案 : 以 C 面和一个 R6 孔加 φ 35H8 的孔定位 ,一面两孔定位可以限制 6 个自由度 ,保证夹紧的要求 . 10 经分析比较 :采用一个面和两个孔进行定位的方案,总共限制了 6 个自由度。 工件被限制的自由度为 6个,保证了加工定位要求。 此定位夹紧方案 ,操作方便 ,安装迅速 ,其通用结构已经标准化 ,系列化 ,可用于大批量生产 .(详见夹具图 ) 计算夹紧力 因夹紧力与切削力方向一致,此时 只需较小的夹紧力夹紧工件,防止工件在加工过程中产生振动和移动。 11 结 论 这次设计使我能综合运用机械制造工艺学中的基本理论,并结合生产实习中学到的实践经验知识,独立的分析和解决工艺问题,初步具备了设计一个中等复杂程度零件的工艺规程的能力和运用夹具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拟订夹具设计方案,完成夹具结构设计的能力,培养了我的熟悉并运用有关手册、规范、图表等技术资料的能力,进一步培养了我的识图、制图、图表和编写技术文件等基本技能。 忙碌了近几个月时间的毕业设计终于在今天完成了。 在此期间 我亲身经历了设计的全部过程,从调研、收集整理资料到初步确定方案,到毕业设计的全部完成。 这一切让我充分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喝严谨性,更加明确的认识到了自身所存在的不足之处。 在校期间我接触较多的都只是局限于文化课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