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项目工程管理20xx-20xx年江西省余干县旅游总体规划内容摘要:

和草灌木。 初名龙山 , 战国末吴申 徙 居于此,生子吴芮时,天放五彩,环绕山顶,逐改名为五彩峰。 1 2 3 4 二 5 6 7 8 4 李梅岭白云峰(白云峰庙) 余干境内最高的山,面积约 5 平方千米,海拔高度 390 米,有林面积 8, 000 余亩,境内各种珍稀 树种和名贵中草药材星罗棋布,各种野生动物和候鸟栖息繁衍。 山中有白云峰庙、罗汉岩、龙泉井等名胜古迹。 1 2 3 4 二 8 5 6 7 8 4 木溪水库 县东南古埠乡境内,余干县人工水库之一, 1958年始建,库容量 4, 500 万立方米,也是余干县最大的中型水库。 湖水清澈见底,四周被青山环绕,可用作水上观光。 1 2 3 4 二 5 6 7 8 五雷乡烈士陵园 在县东南五雷乡塔尾塘对面山上,临南张公路。 1959 年始建,以纪念第二次国内革命时期在五雷地区牺牲的革命烈士。 台阶两旁护栏处花卉点缀,苍松翠柏。 陵园周围,青松翠柏,红杉修竹。 1 2 3 4 一 5 6 7 8 2 应天 寺 应天寺,西汉朝(刘邦)为千秋纪念梅鋗大将军所造。 现 有按原样雕塑一尊樟木梅王塑像。 1997 年大雄宝殿立三尊大佛(阿弥陀佛、大势至菩萨、观世音菩萨),另增设一整套法器。 现已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 2 3 4 一 5 6 7 8 2 1 东山 岭 雄踞于县城玉亭镇中心的东山岭,东西二峰,状如羊角,古称东岗岭。 历史遗迹众多,有梁萧王恺的别墅,陆羽煮茶的茶灶,朱熹讲学、注《离骚》的东山书院故址,朱子汲水、洗砚的龙池,刘第卿、米芾等 名流题咏的干越名亭,抗金英雄张俊携子登临游览的乘风亭„„ 1 2 3 4 一 6 5 6 7 8 1 琵琶 湖 东山南麓市湖中,形如一把漂溪在市湖中的琵琶,东高、西低,面积 平方千米,系信江支流的一个湖泊,是干越八景之一。 洲与县城南大有大堤相通,堤北有桥为琵琶桥。 东北方有曲堤通东山岭南麓,现为憩园。 1 2 3 4 二 14 12 5 6 7 8 1 渔池湖水产养殖场 位于鄱阳湖南岸,距县城玉亭镇 18 千米,距南昌 70 千米。 全场属平原地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水质肥沃,无霜期长,是天然的优质种养基地。 1 2 3 4 一 5 6 7 8 3 1 中万水库 地处社庚乡,小一型水库,丰水面积400 亩。 周围一面为公路,三面环山,山体植被完好,风景秀丽。 1 2 3 4 一 5 6 7 8 1 小石山石刻 在玉亭镇内,是北宋崇宁年间的遗址。 石刻原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因破坏而取消。 已编入《中国名胜辞典》。 1 2 3 4 一 9 10 5 6 7 8 1 古埠中桥 三孔石拱桥,创建于宋,明嘉靖间圮。 石拱上刻 有“中桥二字”。 整个桥梁完好,已定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 2 3 4 二 6 5 6 7 8 1 黄金埠古镇 黄金埠镇历来是赣东北名镇,至康乾盛世时,已发展成为商贸云集,人文汇萃,繁盛一方的大商埠。 乾隆皇帝 御赐金匾“黄金埠”。 黄金埠镇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其深厚的文化底蕴,独特的人文景观,幽雅的自然风光。 远在清朝中期,黄金埠镇就有了著名的“十二景”。 1 2 3 4 一 5 6 7 8 4 1 1 瑞洪芦苇荡 芦苇,是湿地环境中生长的主要植物之一, 在 净化污水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此处芦苇荡面积很大,远看过去像一大片麦地,气势磅礴,观赏游览,令人震撼。 1 2 3 4 三 10 5 6 7 8 4 5 1 康山十里荷湖 沿康山大堤内湖中有大面积的莲荷,连绵十余里 ,荷塘的周围,或为稻田,或为草场,或为树林。 花季来临之时,景色特别迷人。 1 2 3 4 二 5 6 7 8 4 20 胡居仁墓 胡居仁,明理学家。 先后应聘主讲庐山白鹿洞书院和贵溪洞源书院,以布衣终身。 墓面灌木丛生,保存完好,已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 2 3 4 一 10 5 6 7 8 3 三、旅游资源总体评价 以鄱阳湖为主要载体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和生物景观较丰富 湖泊是余干县最主要的景观资源,西北部宽阔的鄱阳湖水域给此处的风景带来了灵气和活力。 它不仅养育了湖中的鱼类和来此越冬的候鸟,还由于处在古代水路交通要塞而成为当年朱陈大战的重要地点。 康山候鸟自然保护区 和康郎山 忠臣庙及 古战场 等自然和人文景观构成了余干县水域景观的主体,成为吸引本地及外来旅游者的亮点。 区内忠臣庙、锣鼓山、插旗洲、麦黄神洲、落脚湖、古樟群、十里荷湖、大湖候鸟保护区等景点多且组合度很高,使得此处旅游 项目的整体开发具有可行性。 文化与生态资源具有多重性的旅游开发价值,适宜发展休闲旅游业 具有丰富内涵的旅游资源通过提供多层次的旅游供给,才能满足不同的消费群体,使得发展具有广阔的客源市场。 余干有价值的旅游资源涉及到历史文物、宗教文化、军事历史、水域风光和生物多样性等方面。 文物资源和宗教旅游是余干旅游的一大特色,汉高祖刘邦赐封的应天寺至今香火不断,迎来送往着历代文人墨客和熙熙攘攘的善男信女们。 朱陈鄱阳湖之战作为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已载入史册,成为千古绝唱,明太祖朱元璋赐建的忠臣庙,历史悠久。 余干为江南望邑 ,历代人才辈出,素有“文化甲江南”之美称:有西汉长沙王吴芮,南宋丞 相赵汝愚,明代理学家胡居仁,清代才女钟令嘉等。 县域内生物多样性资源十分丰富 : 一眼望不见边的湿地草洲、十里荷湖藕滩、万亩芦苇荡、成群的候鸟、水产养殖场的特种水产、河湖水资源和天然水产资源, 野生中药材 和李梅岭山林生态及动植物资源。 文化与生态资源具有多重性的旅游开发价值,适宜发展休闲旅游业。 高品位的游客感知丰富、观赏度高的旅游资源不突出 从以上代表性旅游资源可以看出,余干县较高品位的旅游资源较少,拥有一个省级候鸟自然保护区,十个县级文物保护单 位。 鄱阳湖湖区面积大,水域广阔,候鸟众多,但除了冬季候鸟具有较高的观赏性之外,其他资源虽然内涵较为丰富,但可观性不强,这不仅不利于与周边那些起步早、发展相对成熟的旅游区进行市场竞争,而且为初期的开发工作也带来了困难。 当然,我们要看到余干县域内的旅游产品经过有效的组合和包装是很有市场潜力和前景的,如重建鄱阳湖景区内已毁但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景点;对忠臣庙进行修饰和扩建,向省文物局申报建立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加强保护和提高知名度。 四、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战略 (一)旅游资源的保护 旅游资源与绿色生态环境是 旅游业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和物质基础,保护余干县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绿色生态环境不仅是旅游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大事。 由于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尚处在开发的起步阶段,加上各级政府部门具有一定的保护意识,现有旅游资源保存总体较好,但因自然的风化剥蚀,资金及管理维护的不足,建设开发中的科学规划意识的缺乏等问题,旅游资源的保护既没有做到有法可依,也没有做到严格的监管和控制。 1.文物的保护 文物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 文化旅游资源的核心和主体是文物,以忠臣庙等古建筑为载体的文化旅游能否开展得好并且做到可持 续发展,关键在于正确处理文物保护和利用的关系。 各有关部门应当重视文物保护,正确处理经济建设、 社会发展以及旅游发展与文物保护的关系,严格遵守《文物保护法》,其活动不得对文物造成损害。 文化(文物)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全县文物资源的调查研究,对确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要做好“四有”工作,即有保护标志、有保护范围、有保护档案、有保护组织;未被确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要登记造册并公布,进行有效的保护和管理。 2.动物的保护 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应定期组织对野生动物资源的调查,建立野生动物资源档案。 保护野生动 物及其生存环境,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非法捕杀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依照关于惩治捕杀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犯罪的补充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在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科学研究和驯养繁殖方面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 ,由政府给予奖励。 对康山自然保护区候鸟资源及其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要制定专门的条例、组织专门的机构、给予专门的人员、拨出专门的经费、从事专门的保护和研究工作。 3.水体的保护 不准将垃圾和废弃物抛入各类水体。 景区、森林的各类生活污水需严格处理,达到国家允许的排放标准后,综合利用和排放。 在旅游线路上合适的地方配置洁净厕所,并设指示引导,避免游客随地大、小便,污染环境和水域。 建设工业企业和利用水面从事水产养殖业要有环境影响和评估报告,并作到达标排放污水和不影响生态环境的要求,方能批准。 4.植被的保护 禁止在森林内开山采矿、采石,严禁在森林及周围建设有污染的工程项目。 分等级划分保护区进行封山育林,严禁随意采伐。 需进行抚育采伐和更新改造的,先规划设计,经上级管理机构批准,并做到伐一补一,保证森林面积不减,保持生态平衡。 安排好森林区内及周边居民点居民的生产生活。 设立专职护林机构和防火带,配置专职防火专业人员和通讯灭火器材。 (二)旅游资源开发策略 1.注重生态性 经济欠发达地区,给人的印象往往是交通闭塞;但从另一方面看,那儿往往有着青山绿水,没有工业化带来的环境污染负担。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压力也随之增大,作为一种短暂的逃避和释放压力的方式,人们越来越多地开始追求绿色生态旅游,“生态”两字也就成为时尚热点。 余干县应在旅游开发过程中突出生态优势,处理好三个关系和五个生态要素,即景区客流量与景区承受度的关系,功能布局、项目安排和开发强度、环境协调的关系,文物的利用和保护的关系。 另外,在旅游产品设 计和经营中也需注意五个“生态要素”,即:旅游资源的生态性;旅游产品的生态化;旅游软、硬件的生态化;旅游活动的生态性;对游客的生态教育。 否则就难以达到旅游业可持续性发展的目的。 2.讲究阶段性 旅游资源的开发期与资源现状、对外影响、投资效益等方面都有密切的关系。 从资源与产品可持续开发利用的角度出发,近中期应该首先开发条件比较成熟、基础好、见效快的旅游资源。 开发条件成熟的资源往往是对外宣传的招牌,这类资源具有投资力度小、回收周期短的特点。 只有对这类资源优先开发,才能保证长远开发目标的实现。 余干县 康山候鸟自然保护 区、 康郎山 忠臣庙、 东山岭、 琵琶湖和木溪湖等 各方面条件均好,可列入近中期开发重点。 根据旅游开发的系统性原则,在实现资源开发精品化的同时,有必要开发其他类型的资源,以提高旅游目的地景观结构的丰富度。 远期要选择互补性较强的旅游资源如应天寺、李梅岭白云峰、五彩山吴芮故里进行有序开发,使之成为余干旅游业新的增长点。 第三章 旅游发展战略 一、战略思想 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旅游事业大有文章可做,要突出地搞,加快地搞”的旅游经济思想为指针,认真贯彻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紧紧围绕中共江西省委、省政府 有关“三个基地、一个后花园”的发展构想和中共上饶市委、市人民政府确定的“融入长三角,挺进江浙沪,发展大旅游”的发展思路,并结合上饶市旅游业总体规划制定的“鲲鹏战略”的部署,发挥余干县居于鄱阳湖流域和位于省会南昌经济圈的两大优势,以资源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力创文化与生态观光休闲旅游精品为核心,以县城玉亭镇和西来南昌第一镇 瑞洪镇为依托,以环境和生态保护为根本,以提高管理水平为保证,以余干县社会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为支撑,大力促进自然生态和人文旅游资源优势向综合性观光与休闲度假旅游产品优势转化,合理布 局,突出重点,滚动开发,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紧密结合,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确立余干县旅游在省会南昌都市旅游圈中的“前庭和门户”地位,逐步把余干县建设成为鄱阳湖旅游新亮点。 二、战略目标 总体目标 以鄱阳湖优良的湿地自然生态、丰富的水资源和历史名人文化相结合,打出“鄱阳湖水乡生态文化”牌,以“三湖二峰二镇(康山鄱阳湖、玉亭琵琶湖、白马桥木溪湖;李梅岭白云峰、五彩峰;瑞洪镇、黄金埠镇)为主要依托,打造余干县“鄱湖东岸余干,国人梦里水乡”的旅游整体形象,带动其他旅游资源的开发。 把康山鄱阳湖 游览区建设成为依托南昌的近城型观光休闲旅游热点,玉亭琵琶湖休闲区建设成为旅游集散和购物休闲中心,白马桥木溪湖建设成为湖库生态休闲度假地,白云峰和五彩峰建设成为特色文化与森林生态观光休闲苑。 到 2020 年,旅游业成为余干县第三产业的主体产业和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余干县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