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十首北师大版内容摘要:

钱 塘 湖 春 行 白居易 孤山 /寺北 /贾亭 /西,水面 /初平 /云脚 /低。 几处 /早莺 /争 /暖树,谁家 /新燕 /啄 /春泥。 乱花 /渐欲 /迷 /人眼 , 浅草 /才能 /没 /马蹄。 最爱 /湖东 /行 /不足 , 绿杨 /阴里 /白 /沙堤。 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 提起西湖,人们就会联想到苏轼诗中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 《 饮湖上初晴后雨 》 ),西湖美景人人赞颂,我们来看白居易是怎样赞美它的。 这首诗写的是春天什么时候的景象,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早 春 早 莺、 新 燕、乱花、 浅 草 初 平、几处、谁家、渐欲、才能 景物 现象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诗歌的第一句是地点,第二句是远景。 孤山坐落在西湖的后湖与外湖之间,峰峦叠翠,上有孤山寺,登山观景,美不胜收。 白居易一开始来到了孤山寺的北面,贾公亭的西畔,放眼望去,只见春水荡漾,云幕低垂,湖光山色,尽收眼底。 “初平”所表达的是白居易对春日里西湖的一种特有的感受。 由于连绵不断的春雨,使得如今的湖面看上去比起冬日来上升了不少,似乎眼看着就要与视线持平了,这种水面与视线持平的感觉只有人面对广大的水域才可能有的感觉,也是一个对西湖有着深刻了解和喜爱的人才能写出的感受。 此刻,脚下平静的水面与天上低垂的云幕构成了一副宁静的水墨西湖图,而正当诗人默默地观赏西湖那静如处子的神韵时,耳边却传来了阵阵清脆的鸟鸣声,打破了他的沉思,于是他把视线从水云交界处收了回来,从而发现了自己实际上是早已置身于一个春意盎然的美好世界中了。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乳燕啄新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野草才能没马蹄。 ”这四句是白居易此诗的核心部分,也就是最为抢眼的句子,同时也是白诗描写春光特别是描写西湖春光的点睛之笔。 几处,是好几处,甚至也可以是多处的意思。 用“早”来形容黄莺,体现了白居易对这些充满生机的小生命的由衷的喜爱:树上的黄莺一大早就忙着抢占最先见到阳光的“暖树”,生怕一会儿就会赶不上了。 一个“争”字,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 而不知是谁家檐下的燕子,此时也正忙个不停地衔泥做窝,用一个“啄”字,来描写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似乎把小燕子也写活了。 这两句着意描绘出莺莺燕燕的动态,从而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 黄莺是公认的春天歌唱家,听着她们那婉转的歌喉,使人感到春天的妩媚;燕子是候鸟,她们随着春天一起回到了家乡,忙着重建家园,迎接崭新的生活,看着她们飞进飞出地搭窝,使人们倍加感到生命的美好。 钱塘湖 春 行 水平、云低 早莺、新燕 乱花、浅草 孤山寺北贾公亭西 湖东、白堤 春光明媚 流连忘返 鹧鸪天 代人赋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冈细草鸣黄椟,歇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这首写农村风光的词,看上去好象是随意下笔,但细细体会,便感觉情味盎然,意蕴深厚。 词的上阕主要是写近处的自然风光,下阕则将镜头拉远,进而涉及人事。 “山远近,路横斜”,一笔就将视线拉开了,在山区这种路成为村落与村落之间联系的纽带,也成为与外面世界联系的桥梁,生活在山间的人们,时常觉得那路会给他们带来新的东西,所以词人对眼前蜿蜒于山间的路有一种特殊的感情。 “青旗沽酒有人家”,横斜的路,去向不止一处,但词人的注意力却集中在有青旗标志的酒家上。 山村酒店,这是很有特色的一处地方风景。 词人在一首 《 丑奴儿近 》 中就写过:“青旗卖酒,山那畔别有人家。 只消山水光中,无事过这一夏。 ”只写出酒家青旗,意思便不言而喻了,一个“有”字透露出词人欣喜的心情。 眼前的农村美景使他悟出了一种道理,在结尾两句中翻出了新意:“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那散见在田野溪边的荠莱花,繁密而又显眼,像天上的群星,一朵接一朵地迎着风雨开放,生命力是那样顽强,好像春天是属于它们的“相反城中的桃李则忧风愁雨,春意阑珊。 这两句,上句宕开,借”城中桃李“憔悴伤残的景象为下句作衬,虽只点桃李而可以使人自然联想到城中的人事;末句则收归眼前现境,”在“字稳重而有力,显然带有强调的意味。 这首词通过写景和抒情,表达了作者在罢官乡居期间对农村生活的欣赏流连和对城市上层社会的鄙弃,并由此把词的思想意义向纵深方向拓展。 联系作者篇首的目注“代人赋”,当时很可能是朋辈中有人为作者罢官后的生活担忧,因而词人便风趣地以代友人填词的方式回答对方,一方面借荠菜花的形象自我写照,一方面又隐隐流露出自己不做愁风雨的城中桃李,而做坚强的荠菜花,以此与友人共勉。 这首词把深刻的思想乃至哲理,与新鲜生动的艺术形象有机地结合起来,给人多方面的启迪。 鹧鸪天 代人赋 柔桑 嫩芽 蚕种 细草 黄椟 寒林 暮鸦 山 路 青旗 荠菜花 桃李 农村生活气息勃勃生机 粗线条勾勒 祝英台近 晚春 辛弃疾 宝钗分,桃叶渡,烟柳暗南浦。 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