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案例-双星企业的战略选择(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大量免费资源共享 ) 第 7 页 共 15 页 至今令欧洲鞋商记忆犹新;第一个被世界著名的鞋类经销商 ——美国PSS公司认定为中国惟一的国有制鞋 “核心工厂 ”;并在 1995 年成为第一个年出口 创汇突破 5000 万美元的制鞋企业,成为世界鞋业公认的规模一流、管理一流、品质一流的特大制鞋企业。 在吸引国外客户 “走进来 ”的同时,双星开始自己 “走出去 ”拓展市场,先后建立了美国、德国、俄罗 斯、阿联酋等 10 个海外分公司,产品远销美国、日本、俄罗斯等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先后有 200 多家国外客户与双星建立了贸易伙伴关系,年出口创汇 8000 万美元,始终坚持着内外销两条腿走路的经营战略方针。 以下是双星创建鞋城之路: 1987 年,双星人跨过胶州湾,在当时尚未建起来的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起了自己的第一座鞋城 —— 它一直是 开发区工业经济的支柱之一。 1989 年,第二座鞋城 —— 双星工业园在即墨市落成。 借助当地丰富的劳力资源和低廉的成本,企业迅速上规模,上水平,上档次。 1993 年,双星又抢先进入贫困山区,移师山东腹地沂蒙山,凑响了西进序曲,在沂源县组建了鲁中公司,建起了第三座鞋城。 3 年来,双星鲁中公司累计实现销售收入 亿元,利税 1700 万元。 1996 年,刚刚投产的翰海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双星的第四座鞋城,预计年产值可达 亿,利税过千万。 在翰海公司,昨天的农家“识字班”(当地人对未婚女的称呼),今天已成为流水线上的熟练 工人。 向内陆转移的战略,使双星一下子天宽地阔。 它既解决了双星继续发展的出路问题、后劲问题,又振兴了当地经济,带动十几万人脱贫致富。 当时,双星集团总裁汪海以其产业扶贫的独特贡献当选全国十大“扶贫状元”。 20xx 年,双星又 在武侯区建立经营生产指挥中心。 20xx 年 ,双星西部生产基地在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工业集中开发区奠基,这标志着青岛双星集团挺进大西南的战略进一步深化。 双星集团总裁汪海介绍,近年来,随着双星连锁店在我国西南地区的迅猛扩张,双星再次挥师大西南,在成都市大邑县工业集中开发区内投资 亿元,兴建双星 西部生产基地。 该基地占地 200 亩,一期工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大量免费资源共享 ) 第 8 页 共 15 页 程投资 1 亿元,将建成 2 个制衣厂、 1 个制鞋厂、 1 个包装制品厂、 1 个线带厂、 1个超市,预计于 20xx 年 7 月投产。 将年产热硫化鞋、运动鞋、皮鞋 1000 万双,生产各类运动休闲服装 300 万套,解决当地 1500 人的就业问题。 二期工程投资 亿元,将对双星 “ 树百年品牌,建百年老店 ” ,打造综合性制造加工业大集团,起到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目前在同行业的低档鞋类市场份额当中,双星能占到50% — 60%,绝对是行业中的 “ 老大 ”。 同时,在成都的基地建成,将成都作为双星西南的物流大平台后,其经济 增长速度也将达到20% — 30%。 三)多角化经营战略 —— 向多业转移,确立多元战略 鞋业是低附加值的加工行业,单一经营有很大风险。 进入 90 年代以后,双星开始了产业扩张:向以鞋为主,多业并举转移;而后又开拓了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融合的新田地。 双星的产业扩张首先从自己熟悉的运动产品开始:在运动鞋的基础上,发展了运动装、运动包、运动袜;开发生产了运动饮料、健身食品和运动器械。 目前双星已成为国内生产运动产品最成系统、品种最多的企业。 双星的第三产业已形成开放经营的格局。 随着位于青岛市内黄金地段的老厂外迁,双星商品城、 商业街在老厂原址出现,每日游客如织。 一个集旅游、疗养、娱乐为一体的双星度假村生意红火。 餐饮休闲、别具风格的双星城也成为岛城新景。 而后,双星又向更高的产业进军:房地产、证券、旅游、广告、影视传播等均被涉及。 正如有人所说: “企业并购是一个战场,而不是铺满了玫瑰的温床 ”。 作为一个国有制鞋企业,双星集团进入市场 20 多年来,从最初的横向经济联合,到 “出城、上山、下乡 ”,再到今天的品牌、资金、文化运作,可谓一步一个脚印,尤其是在企业并购,跨行业发展方面走出了一条成功之道,企业实现了由单一制鞋业向鞋业、轮胎、服装、机 械、热电五大支柱产业以及包括印刷、绣品、三产配套在内的八大行业的跨越,成为目前年销售收入 80 亿元、出口创汇达 亿美元的综合性制造加工业特大集团。 双星是如何走好并购之路的呢 ? 1) 快速创造早期整合成功的样板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大量免费资源共享 ) 第 9 页 共 15 页 在并购的过程中要让双方员工接受并购,并相信这次并购是调动他们积极性和士气的关键。 并购会给两个企业的领导和员工带来许多变化和压力,大家对并购的结果都没有把握,而一些快速、能够量化的早期整合成功会给大家带来信心,开始相信并购是正确的,开始一起朝着公司的新愿景共同努力。 双星的并购战略是建立 在成功尝试 ,积累经验的基础上实现的。 1997 年,与有着 40 余年制鞋历史的国有制鞋老厂 ——— 成都红旗橡胶厂合作成立了双星成都股份有限公司,使负债累累的 “ 红旗 ” 短短时间内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1998 年,作为北方重要的制鞋企业 —— 河北张家口的五环制鞋有限公司陷入了举步维艰的困难境地。 经与双星合作成立双星张家口股份公司,投入运行第二年,便在全国胶鞋行业效益下滑的形势下,完成的工业总产值比同期增长了 70%,再次成为当地主要企业。 1999年,河南最大的国有通达鞋业公司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关门停产。 双星挺进中原,建立的中原 鞋业有限公司,使该厂迎来了新的曙光。 这些并购单位通过学习领悟双星文化,而很快走上正规化,并迅速展露生机,发展壮大,成为双星一颗颗耀眼的 “ 明星 ”。 在迈出鞋类企业成功并购的步子后 ,双星进行品牌、文化、资金运作的信心更大。 20xx 年 “ 双星 ” 正式吸收合并原 “ 华青 ” 轮胎。 双星将自己在市场实践中构建起来的企业文化理念、市场管理理论融入其中,在短短两年时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