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送教下乡、扶贫支教”项目申报材料内容摘要:
修学院教育科研发展部主任) 李 红(北碚区教师进修学院教育技术部主任) 潘 刚(北碚区教师进修学院教育研训部教师) 谭 文(北碚区教师进修学院教育研训部教师) (二)巫山县项目领导小组 组 长: 沈善华 (巫山县教育委员会副主任) 副组长: 邝尔安(巫山县中小学教研室主任) 叶启明(巫山县教师培训中心主任) 成员由巫山县教师进修学校和中小学教研室相关业务科室组成。 负责提供培训需求,建议培训方案,考核参加培训教师的培训效果,管理各片区参加培训 17 教师,保障北碚区教师进修学院送教下乡教师的后勤服务。 (三)健全项目管理制度 按照《项目培训管理制度》,与巫山县一起,按照分工合作的原则,负责培训教师、参培教师、培训课程、培训评价的管理。 八、经费预算 北碚区项目培训办公室根据“项目合作协议书” 的要求,对项目培训经费设立专门帐户,做到专款专用,经费开支由市、区项目管理领导小组审核。 (一)经费节约原则。 在保证送教基本后勤支出的条件下,尽可能扩大参加培训教师的面。 (二)义务奉献原则。 把送教任务当作一项光荣的教育活动,从服务库区,支援库区的角度,为送教专家、教师提供基本报酬,尽可能提高送课质量。 (三)人本取向原则。 在有限经费中,安排部分资金,为 巫山县中小学参加培训教师提供培训条件。 北碚区教师进修学院 二○一○年六 月八日 对以上实施方案的意见 —— 巫山县教育委员会: 盖章 巫山县中小学教研室: 盖章 巫山县教师培训中心: 盖章 18 附件一: 北碚区教师进修学院巫山“送教下乡”主题讲座计划 根据项目实施方案,结合巫山教育改革和发展现状,经考察调研,制定本计划。 一、培训目标 1.提高巫山县中小学骨干教师教育理论水平; 2. 更新巫山县教师教育观念,提高教育管理与指导 质量; 3. 帮助巫山县优化教师教育资源,形成教师教育有效机制。 二、送教人员 (一)北碚区 朱福荣(北碚区教师进修学院院长、重庆市名师) 邓志勇(北碚区教师进修学院副院长、中学高级教师) 杨 蔚(北碚区教师进修学院教育研训部副主任、重庆市特级教师、重庆市名师) 张仕维(重庆市特级教师、中学研究员, 北碚区名师工作室名师 ) 胡明盛(重庆市特级教师、 北碚区名师工作室名师 ) 高启荣 (北碚区水土小学校长、重庆市特级教师、 北碚区名师工作室名师 ) 饶 英(重庆市特级教师、重庆市朝阳中学副校长) 陈晓琳(重庆市优 秀班主任,重庆市北碚区朝阳小学高级教师 ) 陈居奎(重庆市骨干校长,重庆市江北中学校长) 陈维礼(重庆市特级教师、重庆市北碚区朝阳小学校长) (二) CR团队 从西南大学、重庆教育学院、重庆教育科学研究院等市级培训机构聘请 4名 CR团队专家学者随队参加教学指导研修工作。 三、送教时间: 2020年 10月。 19 四、课程 (一)讲座 1.两个主题:“如何开展小课题研究”“提高课堂教学的实践能力” 2.两个讲座:原则上围绕主题开展讲座 2个。 时 间 内 容 形 式 主讲 人 2020年 10月 教育问题的发 现与解决:以小 课题为载体的校本行动研修 专题讲座 互动研讨 朱福荣 2020年 10月 基于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 专题讲座 互动研讨 西南大学CR团队专家 (二)校本研修。 建立名师与校点长效联系机制,与之保持长期沟通,根据巫山县教育行政部门的建议,每位名师定点到两县各一校点参加校本研修活动,指导校本研修活动;重点带培一名骨干教师,指导教师专业提升;调研校点教育教学情况,提出一项学校发展策略建议。 五、实施办法 1.本课程为我院与巫山县初步商定讲座菜单,根据 巫山县的情况及听课教师需求可以另外选择主题进行。 2.主题讲座以集中进行形式,讲座的地点由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确定,以容纳最大数量的听众及其方便为原则。 2020年 6月 8日 20 附件二: 北碚区教师进修学院送教巫山课例研修及校本研修计划 一、培训目标 (一)通过课例研修,促进教师课程观念的进一步转变,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自我反思能力,提升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推动教师领会新课程,把握新课 程和实施新课程的能力的发展。 (二)通过参与指导校本研修活动,探索创新校本研修模式,增强巫山、潼南教师校本研修的实效性。 二、送教学科及人员 (一)小学 1.小学各学科教研员 杨 蔚(北碚区教师进修学院小语教研员) 廖 静(北碚区教师进修学院小语教研员) 陈晓林(北碚区教师进修学院小数教研员) 吴 平(北碚区教师进修学院小数教研员) 王大芬(北碚区教师进修学院小学英语教研员) 杨承莉(北碚区教师进修学院小学科学教研员) 刘 莉(北碚区教师进修学院小学思品教研员) 吴相兰(北碚区教师进修学院音乐教研员 ) 杨 明(北碚区教师进修学院美术教研员) 2.献课教师:根据巫山县的具体要求,提前一月确定,原则上必须是北碚区小学各学科市级骨干教师、名师工作室学员。 (二)中学 1.中学各学科教研员 21 郭建华(北碚区教师进修学院中学语文教研员) 陈家尧(北碚区教师进修学院中学语文教研员) 王乔明(北碚区教师进修学院中学数学教研员) 李友惠(北碚区教师进修学院中学数学教研员) 胡友明(北碚区教师进修学院中学英语教研员) 曾 萍(北碚区教师进修学院中学英语教研员) 雷 鸣(北碚区教师进修学院中学政治教研员) 崔炳中(北 碚区教师进修学院中学地理教研员) 张修文(北碚区教师进修学院中学物理教研员) 陈 静(北碚区教师进修学院中学化学教研员) 谭兴云(北碚区教师进修学院中学生物教研员) 2.献课教师:根据巫山县的具体要求,提前一月确定,原则上必须是北碚区中学各学科市级骨干教师、名师工作室学员。 三、送教时间。 2020年秋季送教工作拟于 10月 7— 10日进行。 四、课程内容 (一)同题异构 1.一堂“同题异构”研究课:①每个校点,北碚区中小学各学科各提供一堂课(其中小学语文、小学数学、小学英语、中学语文、中学数学、中学英语提供两 堂课); 献课小学年级为语文 3年级、数学 1年级、英语 6年级、思想品德 4 年级、科学 4 年级、音乐 2 年级、美术 2 年级,初中除化学为九年级外,其余学科均为八年级; 其课题 来源为精品优质示范课和根据巫山校点教学进程随堂课备课交流。 ②巫山地校点教师提供一堂对应学科同主题交流课。 2.一个主题:北碚区各学科提供的研究课围绕巫山县开展的小课题研究凸现的主题而设计,体现两地不同教学风格和教学模式,在教学设计上呈现差异性,体现“共享、导引、研究”思想。 22 (二)课例研修 以“围绕开展小课题研究,提高课堂的实践能力”为主题,结合北碚区 和巫山县的课堂教学案例,展开互动研修。 1.一次三课活动:献课教师说课,教研员评课,听课教师评课。 2.一个主题引领:教研员主题发言:《如何开展学科中的小课题研究》或者《如何提高学科课堂教学实践能力》 3.一次卷入式互动讨论:全体教师互动参与讨论,围绕主题,学科课堂教学中的教学关键事件充分讨论。 4.一个主题观点:在充分讨论基础上,形成一个主题观点。 (三) 校本研修 1.根据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安排,以学科为单位,到其他农村学校进行听课调研。 2.参加当地校点校本研修活动,介绍我区及其他地区校本研修模式。 3. 根据校点学科教师发展情况,提出校本研修工作的策略建议。 4.每位献课教师与巫山县 10 名教师保持长期有效的联系,指导教师读 1本教学参考书籍,指导教师撰写 1 个教学设计,指导教师撰写 1 篇教学反思,指导教师撰写 1篇教学论文,指导教师组织 1次教学研讨活动,促进专业成长,并将教师的发展情况与我区骨干教师的考评挂钩。 五、献课地点。 采取城 区与乡镇结合方式, 在城区选一个点进行,在乡镇选 3— 4个点,深入乡镇,做到以一个校点辐射周边学校,真正发挥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 六、课程管理 (一)提前一个月与当地校点联系,掌握 课程准确进度。 (二)组织骨干教师群体集体备课,提高课堂质量。 要求以常态教学媒体设计与现代教育媒体设计相结合,以常态教学媒体为主,在课程实施中体现现代 23 教育思想。 (三)项目办公室根据管理手册进行评估,听课教师根据评课表进行打分评价,献课教师根据意见调整课程设计。 七、课程表 (根据巫山具体需求,提前一月确定) 2020年 4月 8日 24 北碚区教师进修学院 关于 2020— 2020学 年 酉阳县 送教的实施 方案 为进一步充分利用区级教师进修学院的资源优势,整体发挥优秀教师群体的辐射示范作用,促进对口县区域教师与我区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 酉阳县 需求分析 我院在总结 2020年、 20 2020年三年送教的经验上,对 2020— 2020学年送教工作进行了调研,并进行 了基本需求分析。 1.送教形式。 酉阳县 希望我院 在 坚持“深入镇乡 —— 片区辐射 —— 以点带片”的送教基本组织形式 的同时,又 提出了 三项具体要求:一是骨干代培,他们希望分批组织教研员到我院跟踪学习半个月;二是希望我院到酉阳县举办一个校长提高培训班,时间 35 天;三是版主酉阳县举办小学骨干教师提高培训班,时间 5天。 2.送教时间。 酉阳县 建议,中小学于 2020 秋 季分别开展集中送教, 2020年 春 季到酉阳分班举办校长提高班、和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培训。 3.送教课程。 酉阳县 建议 围绕 课堂激活、 课程整合和 课堂教学环节设计、教育 资源的 利用三个主题来 组织送教活动。 对于我院在调研中建议的 专题讲座、同课异构 、校本研修、挂职带培、 网络研修、 互动交流、 课题研究 等培训课程表示认同,而且在一些具体课程上提出了建议,建议课程内容上更加 贴近 农村中小学课堂教学 实际 ,关注农村教师的自我发展能力。 二、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25 以 促进教育共同均衡发展为宗旨,充分发挥区级教师进修学院的示范辐射作用,开展对口县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 促进对口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专业化成长。 (一)和谐性。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送教下 乡,合作互动,资源共享,以提升农村教师的专业素养。 (二)特色性。 依托北碚区新课程改革实验经验,推动对口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依托西南大学教师教育资源和“ CR”团队力量,以特级教师、骨干教师、名师工程研修学员为主体送教到乡,送培到校,促进骨干教师、名师工程研修学员与对口支教县教师教育共成长。 (三)针对性。 从对口县区域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出发,以“课堂教学效能”为主题,着力解决新课程理念与新课程实施的差距问题。 (四)发展性。 总结提升 近两 年送教工作经验,对口支教,与我区教师教育互动,探索教师教育新模 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谐教育事业的研训文化。 (五)长效性。 每项培训活动均要求建立长效机制,保证培训活动的持续高效。 三、培训目标 (一)利用北碚区及有关教育单位教育资源的优势,以点带面,资源共享,形成区域教育合作新机制。 (二)抓住课堂教学主阵地,通过专题讲座、优质课示范 、“同课异构”式的 课例研修,提升 酉阳县 中小学教师领会新课程理念和实践新课程的核心教学能力。 (三)指导校本研修,提升酉阳 县中小学教师教学反思、教育研究等教师专业发展能力。 (四)带培骨干教师,实施校际交流与定向培养,提高酉阳 县学科骨干教 26 师的综合素质。 (五)利用北碚区教师进修学院网络资源和北碚区网络教研平台,指导 酉阳县 中小学教师开展网络研修活动,增强校本研修的实效性。 四、培训内容 送教培训的主要内容是教师实践新课程的专业理念、专业技能和教师实现持续发展的自我发。年度“送教下乡、扶贫支教”项目申报材料
相关推荐
风建设多次受到上级的表彰 ,受到广大群众的好评 . 五、突出重点 ,强化措施 ,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工作再收成 效 几年来 ,在行风建设上我院始终以整治群众反应强烈的药品采购和销售上的不正之风为重点 ,以解决收红包、吃请、收礼、生冷、硬、顶等热点为重点 ,建全制度 ,强化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并以此带动全院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工作全面展开 ,并取得了成效 . 第一 ,就医环境得到了改善 .今年初
的项目管理 费 的 预算、结算上给其他同事和个人增加了工作量。 第四 、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自身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知识水平,要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 明确自己的工作目标,深刻反思,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工 作目标以及自己的成长规划。 第五 、端正自己的心态,在工作、学习以及生活中对自己的期望不高, 在 群众 中的 表率作用不够强 , 主动工作、规范开展工作的意识不够 强 ,有时存在“
力的贫困户,通过创业实现脱贫。 从 2020 年起,实现产业扶贫贷款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产业扶贫贷款规模占各项贷款比重逐年攀升,到 2020 年,计划累计投放产业扶贫信贷资金不低于 2 亿元。 (二)实施创业就业扶贫。 继续加大信贷支持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下岗职工、返乡农民工、进城务工人员、残疾人、妇女以及因结构调整、过剩产能化解中失业人员等困难群体创业就业,帮助解决创业资金瓶颈问题。
在师生关系方面,我能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公平、公正的对待每一位学生,与学生建立民主、和谐、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 在课下,我非常注意和学生谈心、交朋友,及时地了解他们的心声和愿望。 [课堂上,我时时和学生用亲切、商量的语气交流,每每与学生换位思考,我给学生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表扬的话语、一缕亲切的目光,孩子们都能感觉到 \,真正达到了师生之间心灵的沟,不排斥顽皮的学生,不讽刺
了优质服务意识,防微杜渐。 我院今年医疗纠纷呈明显下降趋势,全年发生医疗纠纷内科二起、外科二起、皮肤科一起、妇产科一起,经医院积极协调,均已妥善解决,全年无医疗事故发生。 附: 三起医疗纠纷情况如下: 一、刘泽祥医疗纠纷: 患者,刘泽祥,男, 67 岁。 诊断为“蛛网膜下腔出血”,于 2020 年 4 月 14 日入院治疗, 2020 年 5 月 7 日凌晨 1 时40 分经抢救无效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