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及保证措施内容摘要:

工序不合格不承接 , 本道工序不合格不出手。 4 接受技术、质检人员的检查指导 , 为检查人员提供相应的数据 , 对技术和质检人员提出的工程质量问题 , 按要求整改。 5. 如实向上级报告施 工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和质量事故 , 提供真实情况和数据 , 配合事故调查处理。 6. 落实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保护措施。 质量管理体系及保证措施 9 第四章 阶段质量控制要点 第 二十四 条 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 一、项目总工程师应组织有关施工技术人员学习、熟悉合同文件,认真审核施工图纸,并组织质量培训,进行技术交底。 二、项目进场后,应对施工现场和工程所需工、料、机进行实地考察,依据合同工期的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方案要执行逐级审查审批制度,未经审批不能实施。 三 、针对项目的具体情况进行质量预 控: 制定质量目标实施计划。 对本项目涉及到的公路工程质量通病制定预防措施。 对关键过程、特殊过程制定质量保证措施。 制定质量检验工作程序。 创优项目要有创优规划和保证措施。 第 二十五 条 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 一、项目管理层应对施工过程进行合理的资源配备,以保证满足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的要求。 二、工程施工前要进行技术交底,技术交底应按不同层次、不同要求有针对性的进行二次交底,交底内容要包括质量、安全、环保等内容,交底记录要妥善保管。 三、项目施工过程实行三级质量控制,即工班实行质量自控 自检,工段 (分部 )实行专控互检和工序交接检,项目经理部实行专控专检。 工班是施工的基层单位,应按规定要求进行施工操作,当一道工序结束时,工班质检员组织质量自检,自检合格后,向工段 (分部 )申报互检和交接检。 工班未进行自检或自检资料不齐全,不准申报互检和交接检。 工序完工后,工段 (分部 )技术负责人在自检的基础上,组织上下工序进行互检和交接检,检查合格后向项目质检工程师申报专职检。 工段未进行互检和交接检或检验资料不齐全,不准报专职检。 项目质检工程师在互检和交接检的基础上进行专职检查和验收,检查合格后 ,方 质量管理体系及保证措施 10 可报监理工程师进行检验和确认。 发生下列情况之一时,在 驻地 监理 检验 之前, 质检工程师有 行使纠正、停工、返工等质量否决权。 ⑴ 不按图纸施工,变更设计未经审批的工程。 ⑵ 不按批准的施工工艺和操作规程作业。 ⑶ 工程原材料、半成品、成品未经检验或不符合规范图纸要求。 ⑷ 未经检查的工序交接和施工质量不合格。 ⑸ 隐蔽工程未经检查签认。 ⑹ 临时工程未经检查签认。 四、项目每月进行一次全面质量检查,把检查的结果真实的向 各单位 报告,对检查的情况进行分析评价,对出现的质量问题及时加以纠正。 五、关 键过程和特殊过程的控制 关键过程是对工程质量和工期有重大影响,施工难度大、工艺新、质量易波动并起关键作用的过程,如 钻孔灌注桩 、 大体积混凝土、连续梁悬浇、 台背回填等。 特殊过程是指该过程的施工不易或不能通过其后的检验或试验而得到充分验证的过程。 常见的有预应力张拉、孔道压浆(后张法)、钻孔灌注桩等。 关键、特殊过程确定后,必须组织有关施工技术人员和工班负责人对过程进行分析、研讨,确定整个过程的施工方法,人、机、料、环境等配备要求,确定人员在过程控制中的职责,编制其作业指导书。 作业指导书的主要内容: ⑴ 目的 ⑵ 质量标准 ⑶ 适用的过程 ⑷ 施工操作的作业步骤及作业依据 ⑸ 需要配备的资源和要求 ⑹ 检查和监控人员或部门的职责 ⑺ 规定各项工作完成后的记录格式和要求 项目 部相关部门 可根据以上内容,结合过程复杂程度和特殊要求进行编写。 作业指导书必须经主管领导审批方可实施,必要时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以确保 质量管理体系及保证措施 11 文件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项目在施工前必须组织对作业指导书进行书面交底,发到操作层,并跟踪指导实施,使作业班组准确理解施工方法、操作工艺、质量要求等内容。 对于特殊过程,在施工前必须对管理人员、 操作人员的资格,以及设备的过程能力进行鉴定,以确保人员的技术技能满足岗位要求,确保设备能持续满足生产过程的需要。 鉴定后必须保存其记录。 关键、特殊过程施工中,要设立质量控制点,对控制点定期采样检查或连续监控,在控制中可选用合适的统计技术,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异常情况时应及时处理。 明确关键、特殊过程控制点负责人的职责和要求,确保各项技术要求和施工质量满足规定。 参加特殊过程的施工作业人员必须经岗位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项目必须派人对操作班组进行施工过程监督检查,确保操作层正确理解 、准确执行作业指导书,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保证过程控制达到预期要求。 六、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应加强质量信息的管理 从工程开工到交 (竣 )工验收的全过程保留以下资料 ⑴ 工程概况; ⑵ 每月质量检查情况、工程进展情况,并附有特色工程照片; ⑶ 业主、监理各种检查评比情况; ⑷ 主要关键过程的施工要有影像资料; ⑸ 工程交 (竣 )工验收情况,工程全貌的照片。 按要求及时向公司报告各种质量资料 ⑴每月报工程质量月报; ⑵工程质量事故 (或质量问题 )报告; ⑶当地工程部门、业主联合检查的信息;工程交、竣工验收结论; ⑷ 工程获奖证书; ⑸ 质量目标实施计划:项目签约后 1 个月内; ⑹ 工程质量季度报表、工程照片:每个季度 25 日前;质量管理 年度 工作总结: 12 月30 日前。 第 二十六 条 交竣工阶段的质量控制 一、 项目应按项目有关规定,组织有关人员及时编制竣工资料和施工总结。 质量管理体系及保证措施 12 二、工程已按施工合同和设计文件要求建成,且具备交工验收条件后,项目总工程师应组织工程质量自检,并完成自检报告。 三、自检合格后,向监理工程师、业主提出交工申请。 四、项目应积极配合交竣工验收工作,项目总工程师应参加验收活动,并进行有关联系和协调工作。 五、 对交工验收中发现的质量问题,项目应尽快提出整改措施,经验收认可后实施。 六、竣工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应在施工初期就着手进行,并贯穿于施工全过程。 在各分项工程施工完成后,即将有关资料分类装订,妥善保管。 七、项目应对已交工工程定期进行工程质量回访,并在工程缺陷责任期内对工程进行认真的保护、维修、管理,保证竣工验收时工程处于优良状态。 八、项目应定专人负责及时收集交竣工验收报告及质量评价结论。 第 二 十 七 条 质量工作总结 一、工程在施工完成后,项目总工程师应组织技术人员对工程质量、工期、成本、技术方案的实施情 况等进行分析评价,对好的经验进行推广,对出现问题的总结原因,引以为戒。 二、对质量事故台帐及返工损失台帐进行分析总结,对易发生问题的环节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为以后施工提供借鉴。 三、 收集各种有关资料,为申报各级优质工程做好充分准备。 四、对 QC 小组活动情况进行总结,撰写 QC 成果。 质量管理体系及保证措施 13 第 五 章 项目质量管理制度 第二十八条 教育、培训、持证上岗制度 参加本工程施工的所有员工必须认真学习施工规范、规则、规定和验标,熟悉施工的程序和质量要求,了解工程特点。 特殊工种操作人员必须进行岗前培训,经考 核合格后,方可持证上岗。 第二十九条 坚持质量标准,进行质量策划制度 坚持各项质量标准,严格执行施工规范和验收规范,认真落实质量方针和目标,积极开展创优规划,确保本工程项目质量目标的实现。 第 三十 条 图纸审核制度 接到设计图纸后,由项目部总工程师组织参建有关技术、质量管理人员认真熟悉审核图区组织施工。 各工区应进行施工纸,领会设计意图,确保施工设计图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施工图纸会审无误后方能下发至各工图的核对、完善工作,发现缺陷应及时向项目部、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反馈信息,未经核对并确认签章的图纸, 不准开工使用。 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送审确认后,由 工区 主管工程师组织全体人员认真学习,找出质量重点监控部位和监控点,按照施工任务划分,各分管的主管工程师负责对所担负的工程任务,向作业班组分项进行经过复核的书面交底,施工过程中全程实行技术指导。 第 三十一 条 技术交底制度 经理部负责交底人员由图纸会审负责人担任,负责交底人员要编制交底文件资料和必须的图表,做到资料齐全、讲解清晰;接收方应彻底弄清交底内容和施工操作方法。 技术交底要认真填写交底记录,参加交底人员要逐一签名。 因交接不清造成质量事故的,要追究相关人 员的责任。 第三十二条 测量复核制度 加强施工技术管理,坚持施工测量复核制。 各工区设现场测量组,配备专职测量工程师和测量工,以精密导线网控制管段内桥涵工程,确保建筑物定位准确无误。 现场工程测量坚持闭合复核和换手测量复核制,测量放样资料必须由技术主管审核后方能交付施工。 测量记录必须真实、整洁、标准,并按规范其测量误差在允许范围内。 测量、计算、复核人员必须在测量记录簿上签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