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综合素质评价方案内容摘要:

惯、学习方法、情感态度和合作学习等方面的具体表现,给以及时的肯定、表扬、鼓励或纠正。 ( 2)单元测试评价:以各学科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单元学习内容,采用书面、口试或实践活动等方式来检测学生对每单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情况。 终结性评价,是对学生一学期学习的综合性评价,包括形成性评价成绩、期末学科测试成绩、总结性评价成绩三者相加,最后形成终 结性评价并以等级形式呈现。 (二)评价方法 重视日常评价。 班主任、学科教师要在教育活动的全过程中,坚持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采用多样的、开放式的评价方法,了解每位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习惯、学习状况与发展、学习特点与潜能等情况,对学生达到的学科和学段目标进行随机评价,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建立学生成长记录。 成长记录中要收集能够反映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资料,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最佳作品、社会实践记录、体育与文艺活动记录,教师、同学的观察和评价,来自家长的信息,期末考试和单元测试的信息等。 成长记录要典 型、客观、真实。 五、评价结果 (一)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给予客观、公正的整体描述。 评语应在教师对搜集到的学生资料进行分析并与同学、家长、交流和沟通的基础上产生。 评语应采用激励性的语言,注意积极鼓励,正面肯定成绩为主。 评价等级分为 A、 B、 C、 D、 E 五级,依次对应优秀、良好、中等、一般、不合格,描述小学生综合素质不同方面的发展状况。 对学生某一方面表现评价为 “ 不合格 ” 时,应极其慎重。 (二)小学生毕业标准由小学生毕业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两部分组成。 学生学业考试成绩及格以上和综合素质评价一般以上,准予毕业。 小学生升入初中时,综合素质评价的结果作为重要依据之一。 小学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单和成长手册应一并装入学生个人档案带到初中。 黄茅 完小 2020 年综合素质评价与考核 方 案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推进课改进程,促进学生全面、和谐、持续发展和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结合校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实施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全面反映小学生的发展状况和衡量学生是否达到综合素质标准的重要举措。 按照素质教育与新课程理念的要求,以学校评价为主体,因校制 宜,充分发挥师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以学生的实际表现为依据,关注学生的均衡发展和潜能发展。 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力求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状况,使评价过程成为促进学生、教师及学校进步与发展的过程。 在对学生实施综合素质评价时,力求内容全面、客观,程序科学、规范,关注学生全面协调发展,关注学生的特长和潜能;遵循导向性、可操作性、公平性和发展性原则。 二、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 主 要内容有:从情感与态度、行为与习惯、交流与合作、身心与健康和审美与表现等方面培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等综合素 质,促进学生自。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