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线测量技术要求内容摘要:
维约束平差或二维约束平差法。 约束平差时,约束点的坐标、距离或方位均可作用强制约束的固定值,也可作为加权观测值。 当采用三维约束平差时,可只假定一个点的大地高作为高程起算数据。 当采用二维约束平差时,应先将三维 GPS 基 线向量转换为二维基线向量。 ( 5)当 GPS 控制网分为多个投影带,且在分带交界附近联测国家控制点时,可分片进行平差。 平差时应有定数量的重合点,重合点位互差不得大于两倍的点位中误差。 ( 6)平差结果应输出所选直角坐标系的三维或二维坐标、基线向量改正数、基线长、方位、点位精度、转换参数及其精度,并财时输出单位权中误差及其它要求输出的内容。 ( 7)为计算 GPS 控制网点的正常高,先利用已联测高程的 GPS 点正常高和经 GPS 控制网平差得到的大地高,求其高程异常值,然后采用拟合或插值等方法求其它 GPS 点的高程异常值和正常高。 六、平面控制网的设计 ,应收集公路沿线已有的测量资料,在现场踏勘和周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 ; ( 1)相邻点之间必须通视,点位能长期保存; ( 2)便于加密、扩展和寻找; ( 3)观测视线超越(或旁离)障碍物应在 .; ( 4)平面控制点位置应沿路线布设,距路中心的位置宜大于 50m 且小于300m,同时应便于测角、测距及地形测量和定测放线; ( 5)路线平面控制点的设计,应考虑沿用线桥梁、隧道等构造物布设控制网的要求。 在大型构造物的两侧应分别布 设一对控制点。 七、水平角观测 水平角观测应采用不低于 DJ6型经纬仪,使用前应进行下列检验: ( 1)照准部旋转轴正常,各位置气泡读数较差, DJ1 型经纬仪不得超过两格; DJ2型不得超过一格; ( 2)光学测微器行差与隙动差, DJ1 型经纬仪不得大于 1”; DJ2 型不得大于 2”; ( 3)垂直微动螺旋使用时,视准轴在水平方向上不得产生偏移; ( 4)照准部旋转时,仪器底座位移所产生的系统误差, DJ1 型经纬仪不得大于 ”; DJ6型不得大于 ”; ( 5)水平轴不垂直于垂直轴之差, DJ1型经 纬仪不得大于 10”; DJ2型不得大于 15”; DJ6型不得大于 20”; ( 6)光学对点器的对中误差不得大于 1mm。 ( 1)水平角观测方向数不多于 3 个时可不归零,各测回应均匀地分配在度盘和测微器的不同位置上; ( 2)水平角方向观测应在通视良好、成像清晰稳定时进行,全部测回宜在一个时间段内完成; ( 3)观测过程中,气泡中心位置偏离不得超过 1 格;气泡偏离接近 1 格时,应在测回间重新整置仪器; ( 4)在观测过程中,两倍照准差( 2c)的绝对值, DJ1 型经纬仪不得大于20”; DJ2型不得 大于 30”; ( 5)当方向总数不超过 6 个时,可分两组观测,每组方向数应大致相等,且包括两个共同方向(其中一个为共同零方向)。 其共同方向之间的角互差应不超过本等级测角中误差的两倍; ( 6)当观测方向超过 3 个时,在观测过程中某些方向的目标不清晰,可以先放弃,待清晰时补测。 在测回中放弃的方向数不得超过应观测方向数的 1/3,放弃方向补测时,应在原基本测回测完后进行,可只联测零方向;如全部基本测回测完,右的方向一直没有观测过,对这些方向的观测应按分组观测处理。 四等以上导线水平观测,应在总测回以奇数测 回和偶数测回分别观测导线前进方向的左角和右角。 左角平均值与右角平均值之和应等于 360176。 ,其误差值不应大于测角中误差的两倍,一级以下导线可只测右角。 当联测高标架或不稳固的控制点时,应测定归心元素。 测定时,投影示误三角形的最长边,对于标石,仪器中心的投影不应大于 5mm;对于照准圆筒中心的投影不应大于 10mm。 投影完毕后,除标石中心外,其他各投影中心均应描绘两个测回方向。 角度元素应量至 15’,长度元素应量至 1mm。 水平角观测法各项限差,应符合表 的规定。 水平方向观测法的各项限差 表 等级 经纬仪型号 光学测微器两次重合读数差( ’’) 半测回归零差( ’’) 一测回中两倍照准差( 2c)较差( ’’) 同一方向各测回间交差 ( ’’) 四等以上 DJ1 1 6 9 6 DJ2 3 8 13 9 一级以下 DJ2 — 12 18 12 DJ6 — 18 — 24 注:当观测方向的垂直角超过177。 3176。 时,该方向的 2c 较差可按同一时间段内相邻测回进行比较。 当水平角的观测不符合表 要求时,应进行重测,并应遵守下列规 定: ( 1) 2c 较差呈同一方向各测回较差超限时,应重测超限方向,并联测零方向。 ( 2)零方向的 2c 较差或下半测回的归零并超限时,该测回应重测。 ( 3)若一测回中重测方向数超过本站方向数的 1/3 时,该测回应重测。 重测的测回数超过总测回数的 1/3 时,该站应重测。 ( 4)因三角形的闭合差、极条件、基线条件、方位角条件自由项等超限而重测时,应进行认真分析,择取测站整站重测。 水平角观测结束后,测角中误差应按公式( ~15)计算: ( 1)三角网测角中误差 mβ = [W]3n ( ) 式中: mβ —— 测角中误差( ”); W—— 三角形闭合差( ’’); n—— 三角形的个数。 ( 2)导线测角中误差 按方位角闭合差计算测角中误差: mβ = 1N ( ) 式中: mβ —— 附和导线或闭合导线环的方位角闭合差( ’’); n—— 计算 时的测测站数; N—— 附和导线或闭合导线环的个数。 按 左、右角观测的导线测角中误差: mβ =177。 2n△△ ( ) 式中:△△ —— 测站圆周角闭合差( ’’); n—— 三角形的个数。 八、距离测量 三角网的基线边、测边网及导线网的边长,应采用光电测距仪施测。 一、二级小三角的基线边或二、三级导线的边长测量,受设备限制时,可采用普通钢尺进行测量。 光电测距仪按精度分级如表 638。 光电测距精度规定 表638 测距仪精度等级 每公里测距中误差 mD( mm) Ⅰ级 mD≤ 5 Ⅱ级 5〈 mD≤ 10 Ⅲ级 10〈 mD≤ 20 仪器的标称精度 mD表达式为: mD=177。 ( A+BD) ( ) 式中: mD—— 测距中误差( mm); A—— 标称精度中的固定误差( mm); B—— 标称精度中的比例误差系数( mm/km); D—— 测距长度( km)。 光电测距仪及辅助工具的检校,应符合下列规定: ( 1)新购置的仪器或大修后,应进行全面检校; ( 2)测距 仪使用的气象仪表,应送气象部门检测。 当在高海拔地区使用空盒气压计时,宜送当地气象台(站)校准。 ( 3)已经用于生产的测距仪,其周期误差的检验及加常数、乘常数的检验至少每年应进行一次。 选择测距边应符合下列要求: ( 1)测距边应选在覆盖物相同的地段,不宜选在烟囱、散热塔、散热池等发热体的上空。 ( 2)测线上不应有树枝、电线等障碍物,测线应离开地面或障碍物 上。 ( 3)测线应避开高压电线等强电磁场的干扰,并宜避开视线后方的反射体。 ( 4)测距边的测线倾角不宜太大。 当采用水准测量测定高差 时,高差的大小可不受限制。 若采用对向三角高程测定,则高差的限值按式( )计算: h≤ 8D T 103 ( ) 式中: h—— 测距边两端点的高差( m); D—— 测距边边长( m); T—— 测距边要求的相对误差分母。 ( 1)测边时应在成像清晰、气象条件稳定时进行,雨、雪和大风天气不宜作业,不宜顺光或逆光且与太阳呈小角度观测,严禁将仪器照准头对准太阳; ( 2)当反光镜背景有反射物时,应在反光镜 后遮上黑布; ( 3)测距过程中,当视线被遮挡出现粗差时,应重新启动测量; ( 4)当观测数据超限时,应重测整个测回;当观测数据出现分群时,应分析原因,采取相应措施重新观测。 ( 5)温度计应采用通风干湿温度计,气压表宜采用高原型空盒气压表; ( 6)当测四级及其以上的边时,应量取两端的测边始末的气象数据,计算时应取平均值;测量温度时应量取空气温度,通风干湿温度计应悬挂于距地面和人体 15m以外的地方;气压表应置平,指针不应受阻; ( 7)当测距边用三角高程测定的高差进行倾斜修正时,垂直角的观测和对向观测较差要求,可按 本章第 4节中五等三角高程测量的有关规定放宽 1倍执行。 光电测距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 的规定。 光电测距的技术要求 表 平面控制网等级 测距仪精度等级 观测次数 总测回数 一测回读数较差 ( mm) 单程各测回较差( mm) 往返较差 往 返 二、三等 Ⅰ 1 1 6 ≤ 5 ≤ 7 177。 2 (a+bD) Ⅱ 8 ≤ 10 ≤ 15 Ⅰ 1 1 46 ≤ 5 ≤ 7 Ⅱ 48 ≤ 10 ≤ 15 Ⅱ 1 — 2 ≤ 10 ≤ 15 Ⅲ 4 ≤ 20 ≤ 30 Ⅱ 1 — 12 ≤ 10 ≤ 15 Ⅲ 2 ≤ 20 ≤ 30 注:测回是指照准目标一次,读数 24 次的过程。 测距边的水平距离计算,应符合下列要求: ( 1)气象改正,应按所给定的图表或公式进行; ( 2)加、乘常数的改正,应根据仪器检测结果进行; ( 3)测距仪与反光镜的平均高程面上的水平距离应按式( )计算: 用测定两点间的高差计算: Dp= ( ) 用观测垂直角计算: Dp=s178。 cos(a+f) ( ) F=(1K)ρ ’’ 2R ( ) 式中: Dp—— 测距边两端点仪器与棱镜平均高程面上的水平距离( m); s—— 经气象及加、乘常数等改正后 的斜距( m); f—— 地球曲率与大气折光对垂直角的改正值,不论仰角或俯角, f 恒为正值; K—— 当地的平均大气折光系数; R—— 地球平均曲率半径。 ( 1)往返测距单位权误差 μ = [Pdd]2n () 式中:μ —— 往返测距单位权中误差 (mm); d—— 各边往返距离的较差( mm); n—— 测距的边数; p—— 各边距离测量的先验权,其值为 1/б 2D,б D 为测距的先验中误差,可按测距仪的 标称精度计算。 ( 2)任一边的实际测距中误差 mDi=μ 1pi () 式中: mDi—— 第 I 边的实际测距误差( mm); pi—— 第 I 边距离测量的先验权。 采用普通钢尺丈量基线长度时,应符合表 的规定。 普通钢尺丈量基线的技术要求 表 等级 定向偏向(cm) 最大 高差 ( m) 每尺段往返高差之差( mm) 最小 读数 ( mm) 三组读数 之差 ( mm) 同段尺长差( mm) 全长各尺之差( mm) 外业手簿计算单位( mm) 30m 50 m 30m 50 m 尺长 改正 高差 一级 二级 5 4 4 5 30K 注:表中 k 为基线全长的公里数。 、二级导线量测技术要求 对于一级、二级导线,采用普通钢尺丈量导线长度时,其技术要求应符合表 的规定。 普通钢尺丈量民导线 边长的技术要求 表 等级 定向偏差 (cm) 每尺段往返高差之差( mm) 最小读数 ( mm) 三组读数 之差 ( mm) 同段尺长差 ( mm) 外业手簿计算单位( mm) 尺长 各项改正 高差 一级 5 1 1 2 3 1 1 1 二级 5 1 1 3 4 1 1 1 注:每尺段指两根同向丈量或单尺往返丈量。 九、成果的记录、整理和计算 ( 1)观测工作结束后,应及时整理和检查外业观测手簿,确认观测成果全部符合 规定后,方可进行计算; ( 2)一级以上 的平面控制网的计算,应采用严密平差法,二级以下平面控制网可采用近似平差法; ( 3)三角网条件方程式自由项的限值应按公式( ~)计算; ①极条件自由项的限值 Wj=177。 2ρ, Σctg2β ( ) ②基线条件自由项的限值 Wb=177。 2 Σctg2β+(。导线测量技术要求
相关推荐
相关税费和相关的其他支出(含相关的借款费用)。 (二)投资者投入的无形资产的成本,应当按照评估价值和相关税费确定。 (三)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的成本,由符合资本化条件后至达到预定用途前发生的支出(含 相关的借款费用)构成。 第四十条 小企业自行开发无形资产发生的支出,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确认为无形资产: (一)完成该无形资产以使其能够使用或出售在技术上具有可行性;
疾患,凝血功能正常,洗手 6 对床号、姓名, 助手协助固定患儿取仰卧位,头肩部稍垫高。 4 颌下铺巾 ,撕胶布备用 2 用湿棉签清洁检查鼻腔 4 打开胃管插管包,置注射器与胃管于包内 4 戴手套 4 弯盘置于患者口角旁 4 检查胃管的型号及有无破损,用注射器抽空气注入胃管,检查胃管的通畅 4 用纱布包裹胃管后端,比量长度(耳垂至鼻尖再到
防雨措施:为了保证施工工期,考虑在施工期间可能遇到突降暴或长时间降雨,在施工区域周边开挖临时排水沟、设置集水井,积水达到一定深度影响施工时,安排潜水泵将承台积水抽至集水井再统一排出场外。 保护措施: 12 ①承台开挖前应根据打桩记录熟悉承台桩的位置及具体标高,挖掘机操作时注意桩的保护。 ②承台周边板下桩桩顶标高与地面标高接近,挖机行走时注意桩的保护。 ③挖掘机旋转半径内严禁站人,安排专人指挥挖机
三日 10 队 导师带徒 登记明细表 导师 职务 职称 年龄 徒弟 工种 带徒期限 备注 11 说明: 导师聘任、师徒关系解除、出师情况在备注栏内注明。 队 导师带徒学员管理年度规划 12 队 2020 年度上半年专题会议记录 会议时间 主持人 记录人 参加人员 会议内容 13 队一季度导师带徒工作规划 14 1 月份导师带徒 工作安排 培训计划 工作安排 15 1 月份导师带徒 考核 汇总 表
导师团针对学校导师制推进过程中 存在的问题 和学生及导师提出的问题,定期召开议事议生会议,会前深入调查研究, 广泛听取学生 意见 ,针对发生的典型事件和 特殊 学 生, 集体讨论研究, 提出应对的措施和办法,统一思想和认识,明确 解决问题和指导学生的思路和方法。 每个 学习 小组出一名成员加入学科科研 小组, 本班学科导师是学科科研团队的一员, 每周召开学科导师与学科 科研小组会议。 学科导师
中随时观察并了解 患者感受 6 操 作 后 8 协助患者穿裤 整理床单位,清理用物 标本送检 洗手,记录 2 2 2 2 整体 印象 12 操作熟练正确,注意节力 3 一项不合格 扣 2分 贯彻无菌操作原则 6 一次污染扣 3分 与患者及时交流沟通 3 总分 100 (男病人)导尿术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级 班 姓名 学号 项 目 总分 技 术 操 作 要 求 分值 扣 分 细 则 扣分 准 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