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集中管理后的思考内容摘要:

社应设置专门的法律咨询机构,配备既懂法律,又懂金融业务的骨干为法律顾问。 同时明确规定:县联社大额贷款必须经过法律顾问签字同意后,方能正式发放贷款。 (二)、改进信贷管理方法,建立和完善信贷管理体制 目前,多数农村信用社传统的信贷管理方法是对信贷人员下达考核指标,过分注重结果。 而对贷款的风险环节缺乏必要的分析、控制和防 范。 必须从传统的结果管理转到过程管理上来,通过对合理产品和服务的控制,从内部机制上建立先进的管理制度,防范信贷风险的发生。 一是按照“预防为主”的思想,构筑信贷风险防范多道“防火墙”。 要建立全员参与,全体相关人员监督的内控机制,使信贷业务的上下部门或上下岗位的接口得到有效控制,确认并掌握业务部门或流程中的风险控制点,建立风险预警机制,以便能够迅速进行风险的识别、衡量、防范、处置。 二是实行信息化管理,建立完整、真实、灵敏的信息数据与统计分析系统,提高信贷决策的科学性。 现在运行的信贷管理系统就是一个很 好的查询平台,我们在受理每笔贷款前,先在人民银行个人征信系统中查询一下贷款人在其它行有没有违约行为,再通过信贷管理系统的“全数据库检索”功能确定一下贷款人在本系统中有没有违约行为,这样即可以防止多头贷款和垒大户贷款,又能有效的对有不良贷款记录的客户实行信贷制裁,将不良贷款的发生控制在萌芽状态。 三是建立纠正和预防、控制程序,确保信贷管理的持续改进。 建立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立经常性的稽核审查制度,采取具体的纠正、预防措施,以不断评价、发现、改进信贷流程,推进信贷管理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 (三)、进一步完善和创新信贷管理机制 创新信贷管理制度。 创新信贷管理制度,关键是要找出贷款流程的各个风险点,然后合理确定制约措施,最大限度地规范、控制、约束易产生风险的操作行为,明确各岗位的职责。 一旦风险产生,谁承担什么样的责任一目了然。 创新责任信贷员薪酬管理办法。 首先,通过笔试和民主测试使一些业务素质强,思相作风过硬的人员走上责任信贷员岗位,(每社最少一名,否则取消其放贷权限)对他们的绩效工资区别对待,让他们感受到责任和收益是对等的,再对他们今后的工作收取适当的贷款发放保证金,其次要建立 真正意义上的收入与业绩挂钩制度,有效的调动责任信贷员的责任心。 信贷人员的主要收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基本生活保障工资。 另一部分要与其经手的贷款质量和收贷收息情况挂钩。 (四)、以人为本,加强对责任信贷人员的管理,提高信贷队伍的整体素质 人的素质是企业素质的集中体现,提高责任信贷人员整体素质是改善农村信用社信贷质量的关键。 一是要合理核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