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学生德育与管理工作制度内容摘要:

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建立学习制度,引导教职工不断提高思想素质和德育工作能力。 (六) 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 班级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最基本单位,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是学校领导者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的得力助手,要选配好班主任。 1. 要明确班主任的工作职责:一是要做好学生的教育引导工作。 二是要做好班级的管理工作。 三是要组织好班集体活动。 四是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 班主任要在学生全面健康成长起导师作用,在本班各学科教育中起协调作用,在沟通学校和家庭、社会教育之间起联系作用,全面教育、管理指导学生。 2. 要建立并落实班主任工作常 规;要建立并落实班主任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制度,班主任津贴标准应由班级规模管理津贴、每月班级目标管理考核奖励津贴、重大团体竞赛与评比活动奖励津贴三部分构成。 3. 要大力提高班主任待遇。 班主任在津贴、外出学习与培训等方面享受最惠待遇。 4. 要鼓励教师参加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已取得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教师证书;要建立见习班主任制度。 (七) 要探索建立学生辅导员制度。 要根据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和中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在实行班主任工作制度的同时建立辅导员制度,实施管教管导、全员育人的工作机制。 (八) 建立家长委员会和 家校联系制度。 班主任和学生辅导员要定期与家长联系,汇报学生在校成长与发展情况。 第四条:学校德育的基本内容。 德育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传统美德教育、行为规范教育、爱国主义和国情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素质教育、安全与法制教育、国防教育、环境教育、人口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的主旋律,行为规范教育是学校德育的基础工程,职业素质教育是学校德育的重心,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德育的中心,具体内容要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需要作出安排,激励学生为“成人成才”,和谐发展。 第五条:学校德育的主要途径 (一) 课堂教学是德育工作的主渠道。 按课程计划开足和上好德育课,要充分挖掘各学科教材中的德育内容,备课要务“教育点”,评课要评“渗透”的深度和效果。 在评课和教学常规检查中没有明确和体现“教育点”的课不能评为优质课。 (二) 按照《国旗法》和国家教委规定坚持升降国旗制度。 周一和重大节日举行全校性升旗仪式,按仪式的要求立正、行注目礼、唱国歌、听取国旗下的讲话,在国旗下讲话是一种荣誉,由学 生科 安排,各行政领导、优秀教师和优秀学生代表负责。 (三) 有计划地利用班团活动和科技活动的课时,开设法制、环保、人口、科教兴国、 职业素质、心理康健等讲座。 (四) 各班每 月至少 举行 两 次主题班会。 主题班会要有方案设计。 (五) 每天上午、下午的第一节课前和晚自习前开展 10 分钟的唱歌活动。 ( 六) 认真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课外活动,搞好自我服务和一日三 小扫,每周 二 大扫的环境卫生活动。 (七) 认真组织好每班每学期一周的校内综合能力实践周活动。 ( 八) 注重社会调查与实践活动,利用重要纪念日、节庆日、寒暑假等时机,集中开展各类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每年寒暑假为社会实践活动时间,放假前印发《社会实践活动提纲》和《毕业生跟踪调查表》,搞好活动指导。 第六条:搞 好校园文化建设,使这成为德育隐性课堂。 (一) 建立固定的宣传报栏,校园之声广播站,在适当位置布置固定学校校风( 文明 、 健康 、 团结 、 拼搏 );教风( 修身 、 博学 、善教 、奉献);学风( 乐学、善思、合作、进取 );以及各种激励鞭策性的文字标语和各项制度纪律。 (二) 搞好校园绿化、美化、净化; (三) 做好教室、实训室、寝室文化建设。 校园环境建设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同时又是学校日常德育的载体。 优美的环境氛围,高雅的校园文化,给人以奋进向上的力量,学校应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创设一个 时时爱教育,处处受感染 的德育环境。 第七条:全面实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