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型-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内容摘要: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y2020600214 电力系统无功补偿与优化控制 32 2 考查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y2020600217 电力系统网络 化 控制(双语) 32 2 考查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y2020600211 模糊辨识与模糊自适应控制 ( 双语 ) 32 2 考查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y2020600215 虚拟仪器技术 32 2 考查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y2020600218 直 流电源的软开关技术 32 2 考查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12 y2020600220 专业写作(电力电子 与电 力 传动学科) 32 2 考查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补 修 课 1 或 2 B130600080 现代电力电子及变流技术 48 3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备注 4 B130600301 电机原理及拖动㈠ 60 4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备注 1:硕士外语语种与研究生入学考试语种一致,硕士外语的语种包括:英、日、俄、德、法等语种;第一学期英语 A 班的学生,在第二学期可选择“硕士英语 D 班” ,学院在第一 学期末公布选课条件。 备注 2:①“学术道德与论文写作”包括学术道德与科研诚信、专利与知识产权保护、学术论文与学位论文写作规范、论文写作实践四个专题,各占 4 个学时,学生根据公布的各专题时间安排上课。 ②“ 学术报告与讲座 ” 包括参加学术会议、听专题学术报告、做学术报告等内容。 学院不组织统一授课,学生需 填写《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学术报告与讲座打分表》 , 在第二学期 5 月前完成课程。 备注 3:第一外国语为非英语的硕士研究生必修二外英语。 备注 4:研究生专业与本科专业不同的硕士、非本科毕业的硕士须补修研究生专业所对应的本科专 业的主干专业课两门以上。 备注 5: 导师可根据硕士生具体课题研究需要 , 指导学生选择其他学科培养方案中课程 , 作为跨学科选修课,选择合计不能超过 6 学分,修课通过后计入总学分。 五、学位论文工作 (一)文献综述报告 文献综述报告是针对 电力电子与电气传动 某一研究方向的理论和技术专题,本学科硕士生通过阅读国内外相关文献,搜一定量的情报资料后经综合分析而写成的一种学术报告。 文献综述报告要反映当前 电力电子与电气传动 领域中某一研究方向的理论和技术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要求能反映出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 和新技术。 撰写要求: 文献综述 报告 不应是对已有文献的重复、罗列和一般性介绍,而应是对以往研究的优点、不足和贡献的批判性分析与评论 ; 文献综述 报告 要文字简洁,尽量避免大量引用原文,要用自己的语言把作者的观点说清楚,从原始文献中得出一般性结论 ;文献综述报告要紧紧围绕课题研究的问题,确保所述的已有研究成果与 所从事 课题研究直接相关,其内容是围绕课题紧密组织在一起,既能系统全面地反映研究对象的历史、现状和趋势,又能反映研究内容的各个方面; 文献综述的综述要全面、准确、客观,尽量避免使用别人对原始文献的解释或综述。 文献综述 报告一般字数 一般 在 3000 字左右 ;以评述为主,不可 简单 罗列文献 原文 ;基本格式通常包括题目、作者、摘要、关键词、前言、正文、结语和参考文献等几个部分;中文参考 1520 篇,英文参考 20 篇左右,文献要新, 50% 80%最好为 近 3 年内的文献。 文献综述报告在学位论文开题答辩过程中进行考核,按百分制打分。 (二)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以文献综述报告为基础,基本内容一般包括课题来源、主要参考文献、课题的国内外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课题的技术路线和实施方案、论 13 文工作计划安排、预期 成果 等。 硕士论文选题应 是针对 电力电子与电气传动 学科的某一研究方向提出的对电力系统科学技术的发展或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或理论意义的课题。 选题应尽量为实际课题,即纵向课题或横向课题。 如无合适的实际课题,也可选择有理论或实际意义的自选课题。 硕士生的学位论文 选题 应与研究所承担的科研任务、科研方向和导师专长相结合,并充分考虑可能的物质条件。 学位论文开题在第二学期末进行,由学院统一组织,以各 二级学科为单位组成开题评审组 , 实行导师回避原则。 开题主要对前期工作、选题、研究内容、预期成果、开题报告写作质量及开题答辩情况等方面进行考核。 论文答 辩过程中,需将论文内容与开题预期成果进行对照。 (三)中期检查 中期检查内容一般包括课程学习、文献综述、开题报告的完成情况及学术研究成果、学位论文研究进展等情况。 具体要求包括:论文开题时间:从开题通过之日算起;论文选题来源: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部、委)项目、厅(局)级项目、横向课题等;课题属性:指论文所选课题是纵向课题或横向课题;论文工作内容:根据论文实际工作内容,将下列项中与自己论文有关的项选出,进行组合后填表,例如实验 +现场收集资料 +计算机处理 +理论分析、研究。 论文工作内容选项:实验;现场收 集资料;计算机处理;计算机软件编制;现场测试;理论分析、研究等。 预计学位论文完成时间:该项填写时应注意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时间。 打印要求:双面打印。 字数 要求: 在 40006000 字左右。 中期检查应在第四学期的 4 月底前完成,由研究所负责组织。 (四)学术研究成果要求 鼓励硕士生在读期间取得具备一定理论深度的 研究成果。 认定的 学术 成果包括: (或导师为第一作者、本人为第二作者)在国内核心期刊及以上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或硕士生本人为第一作者(或导师为第一作者、本人为第二作者)发表的被 SCI、 EI 检索的学术论文; ,且硕士生位列发明人前三名申请的发明专利 ; ,以获奖证书为准(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 ; ,以证书为准。 具体要求及鼓励方法详见《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术成果计算办法 》。 (五) 学位论文撰写、评阅与答辩 硕士生完成并通过文献综述、开题报告、中期检查、学术研究成果要求等培养方案规定的所有环节,课程成绩合格,达到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要求,方可申请参加学位论文答 14 辩。 硕士学位论文应在导师的指导 下,由研究生本人完成。 论文应有一定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有自己的新见解,表明作者具有从事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论文应力求在理论上或实际上对电力系统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国家经济建设有一定的意义。 为保证论文质量,论文工作必须有一定工作量。 学位论文撰写、评阅与答辩要求按照《东北大学关于研究生学位论文书写格式与提交归档论文的基本要求》、《东北大学授予研究生学位的工作细则》的规定执行。 15 电工理论与新技术 ( 080805) 一、培养目标 培养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遵纪守法,品德良 好,具有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管理等工作能力的高层次学术型专门人才。 培养具备坚实的电工理论与新技术学科基本理论知识,能在电气工程、 电工与电磁场新技术、电工电子新技术、信号检测和处理与智能仪器仪表 及其他行业从事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的研究、设计、 开发 和管理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具体包括:在电工理论与新技术领域内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熟悉所从事研究方向的科学发展动向;在电工理论与新技术 领域内 具有从事科学 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及教学工作的能力;具有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工作作风;能比较熟练地运用一种外国语阅读本学科的外文资料,并能撰写论文,具有初步的听说能力。 有较强的运用计算机的能力。 该专业毕业生可在电气工程相关部门的机关、企业、公司、设计院、研究所和高校从事技术开发、科学研究及管理等工作。 二、研究方向 (一) 电气设备故障诊断 及控制技术 主要 研究内容包括: 电力系统在线监 测和故障诊断、电能质量分析、电气设备故障诊断及控制技术、 无功功率 补偿 、电流谐波补偿等。 (二) 新型电能变换技术 主要 研究内 容包括: 新型低污染 和 高效电能变换理论与应用技术 、 新型电源技术 、储能元件充电控制、 高频开关 技术、 脉冲功率技术 等。 (三) 电网络理论及应用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电网络图论 理论 、 现代电网络分析方法、电网络综合理论和优化设计、电路故障监测与诊断方法、大规模电路分解诊断技术 、有源滤波器设计 等。 (四) 生物电磁工程技术 主要 研究 内容包括: 电磁场(波)的生物学效应 及其机理 、生物电磁特性和电磁信号的检测与分析 、 生物电磁成像技术。 (五) 电磁场理论与电磁兼容技术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电磁场中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及其空间分布和时间变 化理论 、 工程电磁场理论和电磁场的数值分析、 电磁兼容技术及 应用 、 电器电磁场或磁路的分析与设计、 无线电能传输技术。 三、学制与学习年限 16 本学科学制为 年,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 4 年。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硕士生修课总学分不低于 30 学分,其中必修课不低于 20 学分。 课程 类别 开课 学期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考核 方式 授课 /组织单位 备注 必 修 课 1 y2020670001 自然辩证法概论 18 1 文法学院 y202067000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2 文 法学院 y20206800012020680005 硕士外语(一学期) 64 4 外国语学院 备注 1 2 y20206800062020680010 硕士外语(二学期) 32 2 外国语学院 1 y2020600001 学术道德与论文写作 16 1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备注 2 2 y2020600002 学术报告与讲座 1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1 y2020620201 应用数理统计 48 3 理学院 三选二 y2020620202 数值分析 48 3 理 学院 y2020620205 矩阵分析 32 2 理学院 y2020600205 电 网络分析与综合 32 2 考试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y2020600204 DSP 控制技术 32 2 考试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选 修 课 1 y2020680011 二外英语 64 4 外国语学院 备注 3 1或 2 y2020600203 现代电力电子学与交流传动 32 2 考查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y2020600215 虚拟仪器技术 32 2 考查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y2020600815 MATLAB 语言与科学运算 32 2 考查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y2020600214 电力系统无功补偿与优化控制 32 2 考查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y2020600218 直流电源的软开关技术 32 2 考查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y2020600211 模糊辨识与模糊自适应控制(双语) 32 2 考查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17 y2020600217 电力系统网络化控制(双语) 32 2 考查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y2020600221 专业写 作(电工理论与新技术学科) 32 2 考查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补 修 课 1或 2 B130600080 现代电力电子及变流技术 48 3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备注 4 B130700290 电磁场及其数值计算 48 3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备注 1:硕士外语语种与研究生入学考试语种一致,硕士外语的语种包括:英、日、俄、德、法等语种;第一学期英语 A 班的学生,在第二学期可选择“硕士英语 D 班” ,学院在第一学期末公布选课条件。 备注 2:①“学术道德与论文写作”包括学术道德与科研诚信、专利与知识产权保 护、学术论文与学位论文写作规范、论文写作实践四个专题,各占 4 个学时,学生根据公布的各专题时间安排上课。 ②“ 学术报告与讲座 ” 包括参加学术会议、听专题学术报告、做学术报告等内容。 学院不组织统一授课,学生需 填写《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学术报告与讲座打分表》 , 在第二学期 5 月前完成课程。 备注 3:第一外国语为非英语的硕士研究生必修二外英语。 备注 4:研究生专业与本科专业不同的硕士、非本科毕业的硕士须补修研究生专业所对应的本科专业的主干专业课两门以上。 备注 5: 导师可根据硕士生具体课题研究需要 , 指导学生选择其他学科培养方 案中课程 , 作为跨学科选修课,选择合计不能超过 6 学分,修课通过后计入总学分。 五、学位论文工作 (一)文献综述报告 文献综述报告是针对 电工理论与新技术 某一研究方向的理论和技术专题,本学科硕士生通过阅读国内外相关文献,搜一定量的情报资料后经综合分析而写成的一种学术报告。 文献综述报告要反映当前 电工理论与新技术 领域中某一研究方向的理论和技术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要求能反映出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 撰写要求: 文献综述 报告 不应是对已有文献的重复、罗列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