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职业大学“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项目”内容摘要:

科研成果二等奖 1 项;天津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2 项,天津市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 2 项,天津市市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2 项、二等奖4 项,天津市市级精品课 9 门,天津市第八届优秀调研成果三等奖 1 项。 “十五”期间全校共发表学术论文 758 篇 ; 完成科研成果 116 项、科研立项 138 项(省部级 52 项),国家专利 11 项。 学校在“十五 ”期间为社会培养输送了近万名合格毕业生,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天津市所有高校的前列。 据市教委统计,学校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连续三年获得全市高职院校的第一名, 20 20 2020 年的一次就业率分别为 %、 %、 %。 2020 年,学校被天津市更多精品文档下载尽在我的主页 专业打造 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等四个单位联合授予“天津市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单位。 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在学生诸方面取得的突出成效中得以充分体现:在天津市高职院校数控大赛中,连续三年获得团体大赛数控车理论、操作、综合和团体四项第一,谢学浩同学获得全国首届数控大 赛数控车学生组第五名(北方院校第一名)并在人民大会堂接受劳动与社会保障部授予的技师称号;还有很多同学在全国或天津市的各项赛事活动中获奖:在全国第一、二届电子商务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师生连续两次取得天津赛区第一名和包揽前三名的优秀成绩;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中连续两届获得 2 个二等奖、 1 个三等奖和 1 个优秀奖的成绩;在 202020 年高等职业院校英语口语竞赛中获得第一名;全国第二届网络小姐大赛(天津赛区)中荣获冠军并作为天津市惟一代表参加全国竞赛获得优秀成绩; ??。 学校通过面向需求办学、坚持特色培养、打造 发展潜能、依靠社会评价的办学实践,为天津市特别是滨海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一大批生产、管理、建设、服务一线的高技能人才,他们工作在技术操作、工艺开发、技术应用、现场管理、产品营销、社会服务等不同的职业岗位,他们之中出现了众多的优秀代表:有获得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市优秀新产品一等奖、市“科技兴工”产学研联合突出贡献奖的生产一线工程师 孟继红同学 ,有担任天津保税区控股有限公司总经理的 吕金洲同学、 天津渤海化工集团总经理的赵志立等同学,有参加天津市第七届美容美发形象设计大赛并获“津城最佳人气造型师奖”的职业学校教 师、服装专业毕业生姜心同学 ,有天津电视台新闻节目著名主持人鲍天宇同学,有在《大宅门》、《重案六组》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演艺界著名演员、眼视光技术专业毕业生王茜同学 ??。 同时,学校从教育部确定“全国高职高专示范性学校重点建设单位”( 2020 年开始实施)的辐射功能出发,开展了多种培训、服务活动: 6 学校积极开展行业职业培训活动,仅眼视光技术专业就为我国眼镜行业举办了 35期中级、高级与技师的验光配镜培训,培养技术人员 10000余名,并接受全国 27 个省 8000 人次进行技能训练和职业资格鉴定活动;进行了为天津高职院校教师 的职业技能培训与认证;开展了为海关加工贸易企业、南开创元信息有限公司等企业培训员工的活动;受天津冈谷物流公司等多家企业委托,组成联合开发培训团队,对员工进行专题培训;开展为下岗职工家电维修等再就业培训活动;参加劳动与社会保障部远程教育培训中心对全国眼镜行业的职业培训活动;开展全国性的高职教育专题研究和课题研讨活动;接受区域性的高职院校各种技能赛事活动;承办全国性的专题工作会议;承揽为天津美术学院等高等院校教学管理软件系统的开发活动;承接与新疆职业大学等对口支援西部高职院校的服务项目;承担境外高职教育考察等项 目与活动。 学校积极开展技术开发与技术服务活动,与阿尔斯通公司合作研制的“ 400 吨冲床自动生产线”项目获天津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为轻工集团研制的“高印份小胶印用纸基印刷版的规模化生产”项目获新产品优秀项目奖;为鸿起顺餐饮公司开发了“曙光高性能计算机应用工程管理系统”;教师与学生研制的“马口铁镀锡量自动测厚仪”和“铁路桥梁振幅测量仪”转化为产品销售到中国食品发酵研究院、北京铁路局等单位;包装模切版 CAD 软件技术转让并为包装印刷企业进行技术培训活动;与天 津亿创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的 5 寸黑白电视实验教学系统,占 据了国内同类设备 80%以上的市场;与企业合作开发的“智能节能器”首批 3000 台已销往国内与加拿大市场;与企业合作开发“现代电视实验系统”(实验箱)项目占据了国内同类市场的三分之二。 作为天津市与教育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提出重点建设的高水平高职院校,天津职业大学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在为天津市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滨海新区的服更多精品文档下载尽在我的主页 专业打造 务中,主动适应滨海新区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国际物流中心、包装印刷业、石油化工、海洋 化工和精细化工等不同方面的发展需要,有针对性地设置相关专业,调整教学内容,先后与天津滨海新区、天津保税区、中国石化集团天津石化公司、天津渤海化工集团公司、北辰国家级科技园区、天津市包装技术协会等企业集团和管理部门签订了产学研合作协议,在培养企业急需的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的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科研成果转化、企业员工培训等方面进行了有效合作,推进了突出高职特色与坚持培养质量并举、形成辐射功能与发挥带动作用并重的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办学实践。 (三)学校的特色与改革实践 24 年来,天津职业大学在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探索和 发展实践进程中,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立足天津,服务全国,面向需求,积极探索,突出特色,强化实践,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和天津特点的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探索之路,形成了以“ 1145”为实施载体进行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推进高职教育改革实践的发展途径,并在多年的探索中,在服务滨海新区及华苑高科技园区、北辰科技园区等区域性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进一步凝聚了办学理念,凸显了办学特色,奠定了发展基础,形成了辐射功能,发挥了带动作用。 “ 1145”实施载体 ——— 开辟了一条天津市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路,搭建了一 个全国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与合作的平台,确立了科学发展理念指导下的四个办学根据,实施了产学研结合的五种培养模式。 1.开辟了一条天津市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路 天津职业大学的发展进程,是从天津市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先行先试”开始,闯出了天津市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进程中的“多个第一”,为天津职业教育改革实验区的形成与建立,进行了实践探索与理论积淀: ——— 天津市首个高等院校校董会。 1992 年学校在天津高校率先建立校董会,试行行业、企业、区域及政府多渠道参与学校办学的体制。 8 ——— 天津市首个高等院校全国性学术研究团 体。 1998 年学校担任全国高职研究会会长。 这是天津高校第一个出任会长的全国性学术团体。 ——— 天津市首个高职院校职业技能鉴定机构。 1996 年学校组建劳动部职业技能鉴定第 28 所,在天津高职院校建立首个职业技能鉴定机构。 ——— 天津市首家高职院校学术刊物。 1992 年创刊、 1998 年正式出版的《天津职业大学学报》,是天津市高职院校中第一个学术研究刊物。 ——— 天津市首个高职院校在企业全程办学的合作项目。 1994 年,学校与山东潍坊柴油机厂合作培养机电一体化学生,项目全部在企业内进行。 ——— 天津市首个高职院校引进的 国际优质教学模式。 1999 年学校与英国 BTEC 中心合作举办“天津职业大学 BTEC 教学中心”。 这是中国大陆首个引进的国际优质教学模式开发项目。 ——— 天津市首批高职院校的国家级改革试点专业。 1999 年化工工艺专业被原国家教委命名为全国“高工专教学改革有特色专业”; 2020年视光眼镜技术、网络与信息处理技术专业被教育部确定为 国家级 教学改革试点专业。 ——— 天津市首个高职院校的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20 2020 年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的项目:《高等职业教育以能力为基础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创建“三三分 段”教学模式,校企合作培养软件人才》。 ——— 天津市首家引进外籍教师和留学生的高职院校。 自 1995 年引进外教至今,学校已接受了 6 个国家的外教来校任教并承担留学生教育。 ——— 天津市市属高校“十一五” 国家级 规划教材数量排名首位。 22 种教材被列入“十一五” 国家级 规划教材,数量位居天津市市属高校首位。 更多精品文档下载尽在我的主页 专业打造 2.搭建了一个全国性的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与合作平台 作为高职教育领域最大规模、最有影响、最具活力的学术团体 ——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会长单位,天津职业大学自 1998 年至今的8 年里,组织带领全国 30 个省的 370 所高 职院校会员单位,积极承担了高职教育战线代言人的重要使命,通过理论研究与学术实践活动,为教育部高职高专发展决策提供了服务,为全国高职理论研究与学术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平台,为全国高职院校改革与发展的信息交流提供了资源,为搭建产学研结合的院校和社会互动提供了渠道,受到教育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和社会各方面的充分认可。 3.确立了科学办学理念指导下的四个办学“根据” 根据“服务为本,应用为根;质量立身,卓而不群”的办学理念,学校办学定位:以工为主,化工见长,经、管、文等多专业门类协调发展的综合 型应用性高职院校;培养目标:培养“规格 +特色”、“素质 +能力”的技术应用性人才,并实施“一专多证”培养方式。 学校办学理念延伸为指导办学实践的四个“根据”(根据市场需求设专业、根据企业要求定课程、根据岗位标准练技能、根据社会评价验质量),突出了社会需求引导办学实践的原则,把市场、企业、岗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