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求职就业防骗指导手册内容摘要:

自称销售化妆品的公司相中,对方答应他 先到单位实习,等毕业后可进入该公司工作。 后来,这名学生和学校失去联系,直到他主动邀请同院系的几名同学到河南就业才引起学校的注意,这名学生向同学描述他的工作时说: “所有人互帮互助,虽然现在每天上课自学,但用不了几年就能成为百万、千万富翁。 ”“今天睡地板,明天做老板,成功就在眼前。 ” 学校发觉异常后,最终将学生家长请到学校,一起跟这名学生取得联系,该学生很干脆地告诉老师和父母,他正在“和别人做大事,已经不想再回到学校上学,因为目前的工作让他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 学校调查得知,这名学生已经和该校二三十名即将毕业的学生联系过,拉拢他们入伙,其中多是他的高中同学或者老乡。 而且有些学生在他的鼓动下,也准备到河南找这名 “已经发达 ”的同学一起发财。 于是学校立即安排专门教师,做这些学生的思想工作,最终防止了更多学生被骗入非法传销团伙设下的圈套。 省工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高校学生面临较大的就业压力,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非法传销组织频频利用 “高薪招聘业务经理 ”、 “创业基地为毕业生提供岗位 ”、 “大学生就业联盟 ”等多种名堂骗取大学毕业生的信任,最终让这些孩子误入歧途 频换 “马甲 ”的传销骗术 据介绍,有的传销团伙本身就由大学生组成,还有一些传销组织在网络的聊天室或者论坛上寻找猎物,而且目标多数都锁定在即将毕业或者刚毕业还没有落实工作的年轻人身上。 【案例一】通过就业信息网发招聘信息 2020 年,烟台工商部门曾打掉一大学生传销团伙,这些大学生是由一名来自南昌某学院的大学生邓某以提供实习机会、招聘 “香港正华国际名义公司 ”业务员的名义诱骗而来。 每人交纳 2900元保证金成为公司业务员,通过发展下线成员、推销无厂名厂址,又无生产日期、批准文号的美白系列化妆品层层提成。 邓某通过同学发展同学,甚至 在高校就业信息网站发布招聘信息诱骗学生加入。 一名张姓女大学生就是通过重庆一家高校的就业信息找到这家 “公司 ”。 这批传销人员涉及青岛、重庆、泰安等地十多名在校学生,大都是同学关系,多数处于实习期,通过同学关系链发展新成员。 【案例二】网上聊天以 “介绍工作 ”为诱饵 2020 年 8 月 10 日,聊城市工商、公安机关对市区南郊 3处涉嫌传销的地点进行突击检查,当场抓获聚集在两间民房内 “洗脑 ”的传销人员 109 人。 这是一个典型的 “拉人头 ”传销组织,参与传销被骗的人员多为 20 多岁的年轻人,分别来自陕西、四川、河南、河北等地。 多数人 员都是被以高额回报为诱饵,以 “介绍工作 ”或 “招聘 ”为名义,通过亲属、朋友、同学、战友等各种关系骗来的。 据其中一名被骗女孩说,她7 月份刚毕业,准备找工作,在网上聊天时碰到一个老乡,对方称可以帮忙找工作,便乘火车来到聊城;刚到这里身份证、手机就被扣留,还被迫交了 2800 元买 “露娜卡诗 ”化妆品,但是交钱后,根本没有见到过任何化妆品。 传销者最爱拉拢七种人 省工商局公平交易局的负责人 介绍 ,传销组织之所以这样顽固,是因为这些人将学生骗入伙后,要对这些学生进行反复和深入地 “洗脑 ”,这对这些涉世未深的大学毕业生来说,几乎 是难以抗拒的。 据介绍,曾有不少媒体记者卧底进入传销组织,听过几次课后,也有些相信那些所谓 “讲师 ”的话,不得不提前退出来。 很多记者感叹,传销组织者的 “忽悠 ”能力确实太强了,他们反复描绘加入传销团伙后的美好前景,而且通过各种方式让听者最终心甘情愿地相信他所讲述的东西是真的。 但省工商局相关人士也透露,作为社会高素质群体,大学生尽管社会经验不足,随着与传销团伙的接触,他们中很多人会意识到传销团伙这一套都是骗人的,却不甘心就这样轻易离开这个地方,于是他们就通过各种方式骗取更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