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建工程作业指导书内容摘要:

求时,不大于。 ,标识完好,避免锈浊和油污。 21 、种类和直径应按设计要求采用,需要代换时,应征得设计单位同意,或执行 GB50204— 92 中有关规定。 砂石(砼骨料) 1/4,且不超过钢筋最小间距的 3/4。 砼实心板,骨料内径小于板厚 1/2;且不超过 50mm。 、规格分别堆放,不得混杂,骨料强度符合规定。 水泥 水泥进场时应对其品种、级别、包装或散装仓号、出厂日期等进行检查,并应对其强度、安定性及其其它必要的性能指标进行复检,其质量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 GB 175等的规定: ,并对其品种、标号、包装或出厂日期等检查验收。 ,应复查试验,按试验结果使用。 水 拌制混凝土宜采用饮用水,或其它符合国家现行标 准,《混凝土搅拌于用水标准》 JGJ 63 的规定。 缓凝剂或添加物按设计要求使用。 设备 计量器具、台秤、容器:用于检定配合比。 冷拔机:用于使钢筋直径符合要求。 22 调直机:调直钢筋。 钢筋焊接设备:包括电弧焊、闪光对焊等。 钢筋弯曲设备。 混凝土搅拌机:自落式或强制式,混凝土运输设备,包括手推车、机运翻斗车、搅拌运输车、塔式起重机、井架、龙门架等按要求备置。 震捣设备:包括震动板、震动棒等按要求备置。 模板的自制与安装 模板 的自制 以木制模板为主,用板条钉拼而成,并根据施工部位和砼构件的要求解决强度平直度和粗糙度等问题。 模板的安装 模板及其支架应根据工程结构形式、荷载大小、地基土的类别、施工设备和材料供应等条件进行设计。 模板及其支架应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钢度和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浇筑混凝土的重量、侧压力以及施工荷载。 安装现浇结构的上层模板及其支架时,下层楼板应具有承受上层荷载的承载能力,或加设支架;上、下层支架的立柱应对准,并铺设垫板。 在涂刷模板隔离剂时,不得沾污钢筋和混凝土的接槎处。 现浇钢筋混 凝土梁、板在跨度大于 4m 时,模板应拱起,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起拱高度宜为全跨长度的 1/1000~3000。 固定在模板上的预埋件和预留孔洞均不得遗漏,安装必须牢固、位置准确。 小型预制件采用随时浇筑,随时脱模的方法。 23 模板拆除 现浇结构的模板及其支架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a. 侧模,应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而损坏后,方可拆除。 b. 底模,在混凝土强度符合下表时方可拆除:表 10: 预制砼构件模板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a. 侧模在混凝土强度保证构件不变形,棱角完整时,方可拆除。 b. 芯模或预留孔洞的内模,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构件和孔洞 不发生坍陷和裂缝时,方可拆除。 c. 底模跨度 ≤ 4m 时,混凝土强度达到 50%,跨度 4m 时,强度 达到 75%方可拆除。 结构类型 结构跨度( m) 按设计混凝土强度标准 值的百 分率 板 ≤2 50 8≥ L 2 75 8 100 梁 ≤8 75 8 100 悬臂构件 — 100 24 钢筋加工 钢筋应平直,调直钢筋应符合 下列规定: , Ⅰ 级钢筋冷拉率不大于 4%, Ⅱ、Ⅲ级不大于 1%。 ,表面不得有明显擦痕,抗拉强度不底低于设计要求。 钢筋的弯钩或弯拆应符合下列规定: a.Ⅰ 级钢筋需用 180186。 弯钩,其圆弧直径( D)不应小于直径( d)的 倍,平直长度不小于 3d,用于轻骨料混凝土结构时, D≥ d。 b.Ⅱ、Ⅲ级钢筋末端需作 90186。 或 130186。 弯折时,Ⅱ级钢筋弯曲直径 D≥ 4 d,Ⅲ级钢筋 D≥ 5d,平直部分长度应按设计要求确定。 d. 弯起钢筋中间部位弯 折处 D≥ 5d。 箍筋末端应按设计要求作弯钩。 钢筋的接头宜设置在受力较小处。 同一纵向受力钢筋不宜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接头。 接头末端至钢筋弯起点的距离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 10倍。 钢筋焊接前,必须根据施工条件进行试焊,合格后方可施焊,焊工必须有考试合格证,并在规定的范围内施焊。 轴心受拉和小偏心受拉杆中的钢筋弯头,均应焊接,普通混凝土中的直径大于 22mm 的钢筋和轻骨料混凝土中直径大于 20mm 的 Ⅰ级钢筋及直径大于 25mm 的 Ⅱ、Ⅲ级钢筋的接头,均应焊接。 对轴心受压和偏心受压柱中受压钢筋的接头,当直径大于 32mm 时,应采用焊接。 当受力钢筋采用焊接接头时,设置在同一构件内的焊接接头应相 25 互错开。 在任一焊接接头中心长度为钢筋直径 d 的 35 倍且不小于 500mm的区段内同一根钢筋不得有两个接头。 焊接缝牢固,高度应符合要求,无气孔、咬肉等缺陷。 焊接接头搭接长度为: Ⅰ级钢筋双面绷条焊 2d,单面绷条焊 4d,搭接焊 8d, Ⅱ双面绷条焊 ,单面绷条焊 5d,搭接焊 10d。 钢筋的绑扎与安装 钢筋的绑 扎应做到绑扎牢固、尺寸准确、相互间位置正确,有利于砼的浇捣。 钢筋的交叉点应采用铁丝绑扎牢固,保证浇捣时不位移。 各受力钢筋的绑扎接头应相互错开。 绑扎钢筋截面积和受拉钢筋总面积的百分比:≤ 25%,受力区 ≤ 50%。 焊接骨架和焊接网的绑扎应符合下列规定: ,不宜位于构件的最大弯短处。 ,宜为 100mm。 ,应符合 GB50204— 92 中的的规定,受压焊接骨架和焊接网在受力钢筋方 向上的搭接长度,可取受拉情况下搭接长度的 倍。 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不应小于受拉钢筋的直径。 安装钢筋时,配置的钢筋级别、直径、根数和间距均应符合设计要求。 混凝土 26 配料 结构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用于检查结构构件混凝土强度的试件,应在混凝土的浇筑地点随机取样与试件留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00 盘且不超过 100m179。 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100 盘时,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100m179。 时,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每 200m179。 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同条件养护试件的留置组数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拌料 ,常用“干三遍、湿三遍”的拌合方法。 10%,以搅拌机正常运行和发挥效能为原则。 混凝土的运输 ,不产生 严重的离折现象。 ,不得超过 120 分钟。 混凝土浇筑 ,进行安全与技术交底,对基底按设计标高和轴线加以校正并清理干净,保持基底湿润但不积水。 ,检查模板的标高,位置和尺寸; 27 起拱高度;支架的稳定性,支柱、支撑和模板的牢固性,组合模板的连接和支撑是否按规定设置,模板接缝是否严密,预埋件、预留孔洞用的塞子和框子是否齐全,安装位置是否正确;钢筋安装是否按要求执行,检查无误后,清洗模板面但不得 有积水。 ,保证良好的整体性,如必须间歇,间歇时间在低于 25C186。 的环境中, C30 以下强度的砼少于 210 分钟, C30 以上少于 180分钟,环境温度高于 25C186。 时, C30 以下砼少于 180 分钟, C30 以上少于 150分钟,施工缝的处理严格按规定进行。 差,掺适当的缓凝剂、扶石等,降低浇筑速度,防止裂缝。 养护 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按施工技术方案及时采取有效的养护措施,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a. 应在浇筑完 毕后的 12h 以内对混凝土加以覆盖并保湿养护; b. 混凝土浇水养护的时间:对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不得少于 7d;对掺用缓凝型外加剂或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不得少于 14d。 c. 浇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处于湿润状态;混凝土养护用水应与拌制用水相同; d. 采用塑料布覆盖养护的混凝土,其敞露的全部表面应覆盖严密,并保持塑料布内有凝结水; e. 混凝土强度达到 178。 前,不得在其上踩踏或安装模板及支架。 28 产品质量检查 拌制和浇筑过程检查 检查混凝土组成 材料的质量,按入场批次检查。 检查混凝土在搅拌和浇筑时的坍落度,每班至少一次。 砼试块 试件的取样应符合 GB50204 中的规定。 每组三个按下列规定确定该组试件的强度代表值:。 的 15%时,取中间值。 c. 当三个试件强度中的最大值或最小值与中间值之差超过中间值的15%时,该组试件不能作为评定强度的依据。 地面抹灰工程 水泥砂浆地面的操作程序 : 准备工作→清理基层面→洒水湿润→抹踢脚线→刷素水泥浆结合层→贴灰饼冲筋→铺水泥砂浆进行头遍压光→第二遍压光→第三遍压光→养护 水泥砂浆地面操作工艺要点和要求: 地面应根据设计要求的标高,钉好标高控制桩和在墙壁四周弹好地面标高水平控制线,根据控制桩及水平线结合地面做法。 水泥砂浆地面铺抹时,其配合比为 1: 2~1: , 其稠度不大于 ,水泥砂浆地面面层应在刷水泥浆结合层后紧接着进行铺抹。 如果基层刷水泥浆结合层过早,铺抹面层时,结合层水泥浆已结硬,则会造成地面空鼓。 29 地面面层铺抹方法是在标 筋之间铺砂浆,随铺随用小抹子拍实,以标筋为准,用木刮杠刮平,刮好之后,用木抹子搓平,再用钢皮抹子压头遍。 这一遍要求压的轻些,但要把脚印压平,待水泥砂浆开始初凝,人踩上去虽有脚印,但不至下陷时,开始用钢皮抹子压第二遍。 第二遍要求把死坑、砂眼全部压平,不得漏压。 待水泥砂浆进一步凝固,踩上去稍有脚印,抹压不再有抹纹时,开始抹压第三遍。 第三遍用劲稍大,应把地面压实压光并在终凝前完成,若采用地面压光机压光,在压第三遍时,砂浆的干硬度比手工压光应稍干一些。 水泥地面三遍压光非常重要,要按要求并根据砂浆的凝固情况选择,适当 时间进行分次压光,才能保证工程质量。 水泥砂浆地面质量标准: 保证项目 a 水泥、砂的材质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 b 砂浆配合比要准确; c 地面面层与基层的结合必须牢固,无空鼓。 允许偏差项目见表 表 11: 水泥砂浆地面的允许偏差 项目 允许偏差( mm) 检查方法 表面平整度 4 用 2m 靠尺和塞尺检查 踢脚板上口平直 4 拉 5m 线和尺检查 分格缝平直 3 应注意的问题: 地面起砂。 地面起砂的原因:水泥过期或标号 不够,水泥砂浆搅 30 拌不均匀,配合比掌握不准确,压光不适时等,因此,在抹地面施工时,应保证材料符合要求,严格控制配合比,压光应在终凝前完成。 空鼓裂纹。 地面发生空鼓和裂纹的原因:基层清理不干净或没有处理好,没有提前浇水湿润,或洒水不认真,不均匀,涂刷素水泥浆后与铺砂浆的间隔时间过长。 因此,在抹灰施工中要保证材料符合设计要求,基层处理要认真,必须按要求清理干净,然后浇水湿润,抹灰,压光必须掌握好时间,同时保证垫层砂浆和面层砂浆有一定的厚度。 地面不平和漏压。 地面不平和漏压的原因:水 砂浆铺好后,边角和管根处刮杠不到头,搓平不到边,从而出现漏压或不平。 因此,在抹灰操作时必须认真按操作顺序压实抹光。 倒泛水。 倒泛水的原因:有垫层的地面在垫层时没有将坡度找准,从而产生了道泛水的问题。 因此,早抹灰前,首先要检查泛水是否符合要求,在冲符时先找好泛水坡度。 地面抹灰施工时应注意的事项。 地 面抹灰施工时要注意保护好已完成项目,如门框要防护好,推小车运灰时不得碰门框和墙角。 地面皮砂浆时要保护电线管和其他设备的管线位置。 保护地 漏、出水口等部位的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