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毕业设计计算书正文-605rc内容摘要:
结构类型采用,并按较低房屋高度确定缝宽。 伸缩缝的设置,主要与结构的长度有关。 本设计是根据最新的 10规范设计的,其中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规定框架结构中对于现浇式钢筋混凝土结构混凝土结构伸缩缝最大间距为 55m。 本图书馆建筑是框架结构是现浇式,长边方向长度为 ,超出规范规定大约百分之十,如果不设缝,必须采取其他措施来减小结构中出现的内力。 伸缩缝的设置主要是因为结构太长时,由于结构内力太大导致结构开裂,其中在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收缩产生的内力导致开裂是不 可忽视的一个方面,但可以通过设后浇带来基 山东科技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15 本解决,其中后浇带还可以解决当层高不同或地质条件不同时产生不同沉降。 后浇带是如今比较常用的替代缝的方法。 设缝就必须考虑到抗震,同时也加大了结构防水处理和里面外观处理的难度也增加了造价。 后浇带大可以一定程度上代替沉降缝和一定程度上代替伸缩缝,但不能完全替代。 在使用过程中外部温度变化产生的温度应力是后浇带所无法解决的。 但设置了伸缩缝就必须考虑防震缝的问题。 本图书馆建筑为四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综合考虑以上种种因素设缝本图书馆建筑设缝的宽度为100mm,起到伸缩缝和抗 震缝的作用。 建筑平面设计 建筑平面是表示建筑物在水平方向房屋各个部分的组织关系。 在平面设计中,始终需要从建筑整体空间组合的效应来考虑,紧密联系建筑剖面和建筑立面,分析剖面、立面的可能性和合理性;也就是说,我们从平面设计入手,但是要着眼于建筑空间的组合。 各种类型的民用建筑,从组合平面各部分面积的使用性质来分析,主要可归纳为使用部分和交通联系部分两大类:使用部分是指主要使用活动和辅助使用活动的面积,即各类建筑物中的使用房间和辅助房间。 交通联系部分是指建筑物中各个房间之间、楼层之间和房间内外之间联系通 行的面积,即各类建筑物中的走廊、门厅、过道、楼梯、电梯等占的面积。 建筑设计依据:图书馆建筑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同样必须满足任何建筑物的建筑设计依据,具体内容如下: ( 1)使用功能 1)人体尺度即人体活动所需的空间尺度,它是确定民用建筑内部各种空间尺度的主要依据之一。 2)设备尺寸和使用他们所需的必要空间,它是确定房间内部使用面积的重要依据。 ( 2)自然条件 1)气象条件。 它直接影响建筑体形的选择、建筑物的朝向、间距及屋顶形式、屋面排水方案、屋面防水构造以及建筑处理等方面。 2)地形、地址及地震烈度。 基地地形、 地质构成对建筑物的平面组合、 山东科技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16 结构布置、建筑构造处理和建筑体型等都有明显的影响。 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J1189)中有关规定及《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的规定,地震烈度为 6度、 7 度、 8度、 9 度地区均需进行抗震设计。 3)水文。 水文条件直接影响建筑物基础。 ( 3)模数 建筑设计必须考虑模数的要求。 设计指导思想及本方案平面特点 图书馆功能区域的规划和平面布局在建筑设计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也是在建设中参与最多的一个环节。 合理地划分馆内功能区域可以使图书馆在建成之后更有效地发挥其服务功能,同时更好地 体现图书馆的办馆理念。 图书馆在进行功能分区和平面布局时主要遵循了以下原则: ( 1)塑造人性化图书馆,强调“人 —— 建筑 —— 环境”的对话与交流 坚持以人为主、以用为主的指导思想,为读者提供方便、高效、舒适的阅览环境;力求使中心图书馆不仅是一个藏书、借书与阅览的容器,同时也是一个人与人交流的场所,体现对人的关怀。 ( 2)塑造生态化图书馆,强调高科技手段与生态设计相结合 考虑了建筑节能、环保的措施,中间庭院,既有利于利用自然风力加强夏季通风,改善小气候,有效地促进节能环保,并为大进深空间提供了充分的光线;采用 天窗、遮阳装置,尽量采用自然采光、通风,提供舒适的室内气候;屋顶绿化的引入,也可起到增氧、增湿,降温作用。 ( 3)塑造网络化图书馆,强调实体建筑空间与虚拟网络空间的有机结合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使用,使整个图书馆形成高度整合的网络,这一网络系统功能的发挥和正常运转是图书馆工作开展的关键。 ( 4)塑造便捷化图书馆,强调空间流线设计及“静”“闹”隔离、“重” “轻”的结合。 图书馆内的流线可以分成读者流线、图书资料流线和馆员流线,总起来为人流物流。 流线设计的原则是不交叉、不迂回、不重叠。 应该以读者流线为中心,谋求 馆员流线和资料流线的最佳组合。 在考虑读者流线时,应该以读者到图书馆后的阅览行为为依据,让读者在服务空间内移动的距 山东科技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17 离越短越好。 因此,读者流量大的阅览区域应靠近主入口。 分析中同时考虑“静”与“闹”的隔离以及“重”与“轻”的结合。 儿童书库放在一层,并可以避免儿童喧哗影响其他人员的阅览,其它书库及阅览室在二三层。 主体结构的部分靠近交通主干道,交通和疏散较为方便;主体结构外部为广场和露天停车场。 ( 5)塑造开放式图书馆,强调多种空间的穿插与组合 藏、借、阅、咨询及检索五大功能合一、全面开放式的管理模式是现代图书馆服 务的发展方向。 这种模式充分体现了以读者为中心的服务原则,功能分区与布局也要充分配合这种模式。 在每个阅览区域内,都设计咨询服务台,都有电子阅览座位,读者可以在同一阅览区内阅读不同载体类型的文献。 馆内没有设计专门的自习室,但是读者可以在书刊阅览区内学习,营造“人在书中,书在人旁”的氛围。 本方案建筑平面主要采用 米的柱网,在走廊处采用 米的柱距,统一层高、荷载,各阅览空间内藏、借、阅合一,仅从网络布线及空间使用上进行必要的分区,这种开放式的空间布局能在多层次上满足现代数字化图书馆的实体要求。 基于上述指导思想,本图书馆平面设计特点为:基本采用模数式设计,即通过统一层高、统一载荷、统一柱网,将固定功能变为动态功能;同时在不影响图书馆建筑的灵活性,对功能空间作深入分析的基础上,为节约建设投资,提升图书馆建筑的艺术形象,在中间设置一个小庭院,以达到其适用性、灵活性,功能划分上,延续书库、阅览、办公三大功能分区;室内环境,力求趋向自然,强调节能。 功能分区 现代化图书馆,既要具备最新的技术和情报处理等专业性很强的设施,又是市民自由交流、活动同时激发他们对新知识的好奇心的平台。 在两种功能并存 、融合的空间中产生的建筑,不单纯是图书馆,它将成为众人热爱的知识主题公园 基于上述理念,本图书馆分为多功能会议室、阅览区、行政管理区。 三个区既分又合,既有各自独立的出入口,又有内走廊相互联系,阅览区和多功能会议室是读者活动的主要场所,多功能会议室是属于图书馆功能分区中“动”的一部分,因而布局上与其它两区保持一定距离,座位超过 山东科技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18 了 300 座,因此将报告厅部分设置在顶层,以避免干扰。 对图书馆来说,阅览区的布置是重中之重,对阅览区的要求是: 包含能够自由舒适阅览的场所、相对集中的阅览空间及学术性高的阅览、交流空间等各 种功能并存、融合。 因此图书馆内部功能采用了垂直分区的设计原则,根据实际需求将使用率高的大众化阅览室(如报刊阅览室和普通阅览室等)布置在低层部,便于市民交流;而专业性强、使用率低的阅览室(舆图阅览室和微缩阅览室等)、研究室及技术含量高的古籍修缮、保存空间则被移到了顶层。 再根据各种阅览室对 采光、照明和通风 的要求进行细化布置。 普通报刊阅览室应与借阅厅有便捷的联系。 为了适应阅览室改变布置和增设开架的需要,阅览室宜选用较大的楼面荷载 ; 儿童图书馆的理想位置在底层,应有单独的出入口和室外活动场地 ;专业期刊阅览室应临近专业 期刊库,并设置单独借阅台,或开架管理;微缩阅览室以北向为宜,避免西晒,避免在房屋最上层; 基本书库要与目录室、出纳台、阅览室等保持便捷的联系 , 各开架阅览室的藏书则可分散存放,使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借阅图书资料 ,书库应满足提书距离短,造价经济的要求,同时 要考虑防火、防晒、防潮、防虫、保温和通风等因素。 再根据房间的主要使用功能和对采光、通风的要求进行功能分区,如图书馆的门厅是读者进出图书馆的必经之地,兼有验证、咨询、收发、寄存和监理值班等多种功能,应与借阅部分和阅览室有方便的联系 ,故 将浏览性读者用房和公共活动用房 靠近门厅布置,使之出入方便和不影响阅览室的安静 ; 读者休息处供读者饮水、吸烟、进餐用。 位置亦 临 近入口,其使用面积每阅览座位不宜小于 m2;中心借阅处的借阅台应毗连书库设置,借阅台与书库之间的联系通道不应设置踏步;独立的新书或专题陈列室(厅、廊)要求采光均匀,避免眩光等。 图书馆的具体功能分区如下: 其中底层作为图书馆的入口层,地面以上 1~ 3层为开架阅览部分, 4层为会议室及特殊要求书库 (珍善本书库、古籍线装图书书库及其他特种文献书库 )。 在首层南侧以两个开放的大型入口与南侧广场和北侧城市空间相互联通,人 们可以自由进入图书馆。 主要入口大厅部分设置在了图书馆南部主入口一侧布置,设有与阅览相关的功能,包括入口大厅、总接待台、采编 山东科技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19 室、办公室、信息查询中心,目录处、借阅区以及阅览室(报刊阅览室和普通阅览室在南侧左右布置;儿童阅览室在西北侧单独设置,和可上到 1~4层的垂直交通区等。 在紧临外墙的阅览桌前,读者可以一边享受柔和的自然光,一边读书。 会议室位于图书馆顶层,由各个楼梯均可到达。 功能包括会议室极休息室。 整个建筑的交通流线明确、便捷。 位于建筑南侧的大厅可进入整个图书馆,简约方便快捷,中间的小庭院提供了良好的天然 采光通风,通过墙面、地板、楼梯的材料、颜色变化,刻画出不同特色的空间。 房间的布置 ( 1)房间形状的确定 在具体的设计中,房间的形状应从使用要求、结构形式与结构布置、经济条件美观等方面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房间形状。 该文化娱乐建筑房间采用矩形,其主要原因介绍如下: A、矩形平面体型简单,墙体平直,便于设备的安排,使用上能充分利用室内有效面积,有较大灵活性。 B、结构布置简单,便于施工。 C、矩形平面便于统一开间、进深,有利于平面以及空间的组合。 对有特殊功能和视听要求的房间,如:多功能厅、餐厅等,它 们的形状则首先应满足这类建筑的单个使用房间的功能要求。 总之,房间形状的确定,不仅仅取决于功能、结构和施工条件,也要考虑房间的空间艺术效果,使其形状有一定的变化,具有独特的风格。 在本设计中,这些有特殊要求的房间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都采用矩形。 ( 2)房间尺寸的确定 根据现代图书馆建筑理念,采用大柱距从而 可以 取得大空间, 藏阅空间合一者结构宜采用。 柱距为 6000mm6000mm,层高为。 房间的开间和进深在初步确定房间的面积和形状之后进行,图书馆的主要使用房间有书库和阅 览室,其尺寸主要考虑柱距和书柜、阅览桌尺寸来确定。 报告厅综合考虑以下方面 :人流比较集中, 应临近 出入口 及厕所 ,报告厅的厅堂面积,每座不应小于 m2。 座位布置决定于疏散和视听要求, 山东科技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20 以安全、方便和优良视区多设座席的原则进行分区和布置走道。 座席以中间偏前为优,坐席可分短排法和长排法。 每排座被线可为直线、曲线或混合形式。 设计视点应取画面下边缘中点。 第一排观众地面至设计视点高差不小于 大于。 视距应根据银幕宽度而定,但最大视距宜小于 36m大于 40m。 ( 3)房间的门窗设置 1)门的设置 房间门 的作用是供人出入和各方间的交通联系,有时也兼采光和通风。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有关规定: 公共建筑和通廊式居住建筑安全出口的数目不应少于 2个,但符合下列要求的可做一个。 一个房间的面积不超过 60 ㎡,且人数不超过 50 人时,可设一个门;位于走道尽端的房间内有最远一点到房门口的直线距离不超过 14 米且人数不超过 80人时,也可设一个向外开启的门,但门的净宽不应小于。 民用建筑的疏散门还有以下要求: 建筑中的疏散走道、安全出口、疏散楼梯以及房间疏散门的各自总宽度应经计算确定。 安全出口、房间疏散门的净宽度不应小 于 ,疏散走道和疏散楼梯的净宽度不应小于。 对于有特殊用途的房间门的数量和总宽度应按每 100人 600mm宽计算,并结合人流通行方便分别设双扇外开门于通道外,且每扇门的宽度不应小于 1400mm。 双扇门的宽度可为 1200— 1800mm,四扇门的宽度可为 2400—3600mm。 2)窗的设置 为获得良好的天然采光,保证房间足够的照度值,房间必须开窗。 窗口面积大小主要根据房间的使用要求、房间面积、及当地日照情况等因素来考虑。 设计时可根据窗地面积比(窗洞口面积之和与房间地面面积比)进行窗口面积的估算。 其具体步骤为: 1)查窗地面积比 (普通阅览室、开架书库、行政办公业务用房及出纳厅的为 51 ;目录厅、电子阅览室、报告厅、复印室及读者 山东科技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21 休息室的为71;闭架书库、门厅、走廊、楼梯间及厕所为121) ; 2)根据房间面积计算窗洞口面积; 3)确定洞口尺寸(考虑模数的要求)。 本 建筑 采用 多 种不同尺寸的窗户 :阅览室主要采用 2400mm 3000mm 的大面积窗 , 并在靠走廊一侧设高窗,楼梯采用外挂的上下相通的玻璃窗,以增加立面效果, 厕。图书馆毕业设计计算书正文-605rc
相关推荐
为弦长,并平分弦线,过中点画垂线,在垂线上依据拱高 D1 用尺在实地上画出圆弧的 1/2 加密点 P1;连接放样点 A、加密点 P1 为弦长,并平分弦线,过中点画垂线,在垂线上依据拱高 D2 用尺在实地上画出圆弧的 1/4 加密点 P2。 重复上述步骤,可得到圆弧的 1/8, 1/16…各加密点,直到圆弧的精度满足要求为此。 然后用线把放样点和加密点按位置依次连接起来。 拱高的计算方法和要求同上
,单击鼠标左键确定标注位置。 可连续重复上述操作即可。 保存文件 11 运行文件菜单下保存命令,选择保存位置和名称确定即可。 167。 三维设计 导入三维 运行平面设计软件里三维场景菜单下生成三维场景命令,将建好的房间导入到三维当中。 设置房间风格 浏览导入模板文件界面里选择装修风格近似客户房间的模板。 选择单个要生成的房间,在要生成三维的房间内部单击,单击“确定”。 3 选择门板款式 12 5
时炉堵和临时补心,上好放气嘴,联接试压泵;各种成组散热器可直接联接试压泵。 ②、试压时打开进水截门,往散热器内充水,同时打开放气嘴,排净空气,待水满后关闭放气嘴。 ③、加压到规定的压力值时,关闭进水截门,持续 5分钟,观察每 个接口是否有渗漏,不渗漏为合格。 ④、如有渗漏用铅笔做出记号,将水放尽,卸下炉堵或炉补心,用长杆钥匙从散热器外部比试,量到漏水接口的长度,在钥匙杆上做标记
5.行政办公及业务用房 700 m2 6.公共及辅助用房 900 m2 7. 多功能厅 1000 m2(能容纳 1000 人兼具文化功能) 五、各类用房面积及设计要求 1. 文献借阅 用房( 6400m2) 该区是读者在馆内的主要活动场所,其面积最大,应具备光线充足、空气清新、桌椅舒适、色调明快、相对肃静、卫生清洁等良好的学习环境与学术氛围区,包括工作人员物品存放间、洗手池等。
管理人员应及时清扫,整理书架,共同保持整洁 的阅读环境。 8.管理人员负责本室期刊的登记、整理上架、 年度清理装订、加工等一系列工作。 新期刊及装订回馆期刊,应尽快上架,供读者利用。 9.管理人员应耐心解答读者咨询,主动为教学、科研人员查找文献资料服务。 10.做好上下班交接工作,下班时关好电源及窗户, 关门落锁,确保安全。 六 、流通服务部规章制度 (一)借还书制度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