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油体系文件操作文件9——地质灾害敏感地区监测技术规定内容摘要:

坏。 泥石流 1) 产生于山区沟谷中或山坡地上的,含有大量松散固体碎屑的、不均质的特殊洪流。 2) 具有突然暴发、历时短暂、来势凶猛、破坏力大等特点,是山区常 见的一种 地质 灾害。 3) 根据固体物质成分的不同可分为泥流、泥石流和水石流三种。 4) 泥石流的形成必须同时具备 3个条件: ① 流域内有丰富的、松散的固体物质。 ② 流域内谷坡陡、沟床比降大。 ③ 沟谷的中、上游区有暴雨洪水或冰雪融水和湖泊、水库决溃等提供充分的水源。 5) 在断裂构造发育、地震频发、降水集中、水土流失严重的山区,以及古冰川发育、现代冰川活跃的高山地区易形成泥石流。 在时间上,泥石流多产生于数年干旱后,或人类不合理开发山地后的多雨暴雨年份,或气候转暖、冰川衰退、积雪消融、冻土解冻的年份。 泥石流 是高浓度的固、液两相流。 固体物质含 30%~ 80%,流体容重 ~ /米 3。 固体物质的多少、成分、补给方式决定了泥石流的性质、类型和规模。 6) 泥石流有多种分类: ① 按形成特点可分为冰川型、降雨型泥石流。 ② 按沟谷形态分为沟谷型、山坡型泥石流。 ③ 按物质组成分为泥石流、泥流、水石流。 ④ 按结构 流变分类,可分为 : 稀性泥石流(容重 ~ /米 3,含沙量 800~ 1200千克 /米 3) , 紊动强 ; 粘性泥石流(容重> /米 3,含沙量> 1600千克 /米 3),以层流为主 ; 过渡性泥石流,介于以上二者之间。 ⑤ 按规模可分为 : 小型(一次物质总方量< 10万立方米 ) 中型(一次物质总方量 10~ 50万立方米 ) 大型(一次物质总方量为 50~ 100万立方米 ) 10 特大型(一次物质总方量> 100 万立方米) 7) 对管道危害: 泥石流对管道具有很大的破坏性,可以冲刷覆盖层而使管道暴露,对管道产生很大的冲击力,造成管道变形破损。 地表冲蚀 由于洪水导致河流暴涨,或山区河水汇集径流而下,造成包括侧向和垂向的河床冲刷,以及管道通过带地表冲蚀和塌陷,引起管道露管、悬管或漂移,往往夹带巨石等 重物,在洪水的冲击、涡击振动影响下导致疲劳断裂,这是中国石油管道典型的失效模式。 11 地震 1) 地震对管道的影响主要是造成地层断裂和土壤液化(引起地层塌陷和大滑坡)。 地震造成地层错动而导致管道断裂失效。 2) 地震造成土壤液化是由于在振动状态下,孔隙水压力不断上升,有效应力下降,直至为零,土壤表现为完全的液体行为所造成的。 3) 地层液化判别: A、确定地下水位和地层岩性 B、 采用标准贯入法对地下水位以下的地层进行液化判别。 当饱和土标贯实测值 Ncr时可判 为液化,反之为不液化。 其判别式如下: Ncr=No[ +(dsdw)] 3/c 式中: Ncr—— 液化判别标贯锤击临界值; —— 饱和土标贯锤击实测值; No—— 液化判别标贯击数基准值; ds—— 饱和土标贯点深度 (m); dw—— 地下水位 (m); ρ c—— 粘粒含量,当小于 3或为砂土时,均采用 3。 震陷是地震引起的土地竖向残余变形。 因形成的机制不同,可以分为构造震陷、液化震陷、软土震陷、黄土及其它震陷。 震动作用下的主要效果是使土层变 软,模量降低,因而产生震陷。 地质灾害识别的要求 (1) 公司 所属管道每年汛期前,应进 行管道地质灾害的识别工作,并将识别到的管道地质灾害进行分类,并 备案。 (2) 每年汛期前,将预防性维护水工保护工程全面检查,并将当年水工工程严格限制工期在汛期前完成。 (3) 公司应提出具体的灾害识别的方案和标准。 (4) 线路维护巡线人员应进行培训,并将地质灾害识别作为重要内容之一。 12 (5) 每年汛期结束后, 公 司应组织专家对全线进行管道地质调查,形成调查报告,并以此作为 公司第二年地质灾害防护的重点工作。 地质灾害识别的管理 水土流失 A、应采取水工 保护和植被恢复的办法防止管道所处环境的水土流失。 B、植被恢复的技术、要求见 Q/SY《长输气(油)工程管线建设施工干扰区域生态恢复技术规范》 C、公司在 5 月下旬汛期到来之前应与当地气象部门联系取得当年汛期天气预报,在 6月 15 日到 9月 15 日期间取得每周(或旬)、每月天气预报。 根据预报有针对性地做好防汛准备和部署,减少水土流失对管道的影响。 D、水工保护一般做法: 顺冲沟、河床管道应合理确保管道埋深并应做好沟内淤土坝、排水沟以及管道的稳管措施。 河流区域 ,管道穿越常采用大开挖方式,穿基岩性河床时,宜采用现浇混 凝土稳管;穿越沙卵石河床宜采用混凝土加重块连续安装的稳管形式,为避免河流冲刷防止动水作用对管道安全的影响,应将管道沟埋敷设于河床稳定层下一定深度,确保安全。 山地管道应采取护坡、挡土墙等措施保护管道,管道下沟前后应对管沟进行细土回填,防止破坏涂层。 E、各单位应建立所辖管线的水工保护工程档案,记录工程及其维护情况。 F、管道维护工应掌握责任管段水工保护工程的分布情况和完好情况,在每日巡线过程中进行检查,汛期重点检查。 G、管道维护工在巡线过程中发现水工保护工程轻微损坏应就地取材进行维修,严重损坏应在 24小时 内汇报 公司;汛期发现水保工程损坏要在发现后 4小时汇报公司(站),各单位 到汇报后要在 24小时内制定整治方案报批,对于已经威胁管道安全运行的情况,应作为汛期应急水工保护工程处理。 H、汛期应急水工保护工程由 公司 (站 )负责制定方案并组织实施,实施前应将方案及施工图报公 司主管部门备案,施工队伍原则上为公司确定的汛期保驾队伍。 公 司 需 做好质量、工期和投资控制;遇特殊情况需要对原审批方案变更时,应重新向公司主管部门申报并备案;如无特殊原因,同一地点维护、整改的项目,三年内出现损坏 (毁 )的,均由 站场或整改维护单位 自行返工,费用自理。 凡未得到公司主管部门审批的变更方案或项目,公司主管部门不予认可。 13 A、 公司应建立管道三穿档案,详细记录所辖管道的河流穿、跨越情况。 B、 公司应在汛期过后结合水害调查和埋深测量工作对所辖管道河流穿越进行年检,并填写河流穿越年检表。 对于年检发现穿河管道护岸破损、埋深不足或稳管措施不充分等问题,要制定水工保护整治方案,于次年汛期到来之前整改完毕。 C、公司在 5 月下旬汛期到来之前,应与当地气象部门联系取得当年汛期天气预报,在6 月 15 日到 9 月 15 日期间取得每周(或旬)、每月 天气预报。 根据预报有针对性地做好防汛准备和部署。 D、公司在 5 月上旬汛期到来之前,应与沿线有关水利部门联系,掌握河流行洪能力及上游水源、水库情况,如发现对管道安全渡汛存在不利影响应及时与有关部门沟通并对穿河管道采取加固保护。 E、管道维护工在汛期巡线时,应重点检查穿河段管道,发现管道裸露、漂浮、位移要立即汇报公司。 公司接到汇报后要立即启动相应应急预案。 F、公司、 各 站应在线路完整性管理报告中汇报当月河流穿越管道调查、维护等管理情况。 A、地震断裂带所在区域的管道维护工日常巡线应重点检 查,管道沿线地形地貌有无变化,发现问题立即汇报。 B、公司应注意收集沿线地震信息,一旦发生地震要立即汇报 公司 调控中心,并安排管道维护工对地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