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中学一年级历史知识点总结内容摘要:
对桥身的冲击。 二、雕版印刷术的发明 我们的祖先从盖章中得到启示,发明了雕版印刷术。 由学生来描述雕版印刷术的工作流程:把要印的文字反刻在一块木板上,让文字凸出,然后在字面上涂上墨,覆上 纸,轻轻一刷,字迹就印在纸上成了正字了。 (通过图片说明) 在隋唐时期,一些流通较大的书籍,如佛经、日历、诗集,已经雕刻出版。 (出示《金刚经》图片) 这本在敦煌莫高窟发现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刻印刷品。 《金刚经》的卷首是一幅如来向他的弟子传教的图画,画面精美、清晰。 从这幅图可以说明当时雕版印刷术已经很成熟了。 在《金刚经》末页,标有确切的日期“咸通九年四月十五日”,也就是公元 868 年 5 月 11 日。 《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并且标有确切日期的雕刻印刷品。 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大大提高 了工作效率,当时熟练的工匠,一天可印两千张。 这对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三、光耀千古的诗坛 唐朝是我国诗歌的黄金时代,流传下来的有两千多位诗人的近五万首诗歌。 其中大家最熟悉的有哪些诗人。 介绍唐诗的三个代表性人物。 李白 简介李白并概括诗歌的特点:(可由学生介绍)李白,字太白。 少年时喜好文学,熟读百家书籍。 青年时代游历祖国名山大川,写下许多优秀的诗篇。 四十岁时,经推荐,被唐玄宗召到长安,作为文学侍从,参加政府文件的起草工作。 后因政治黑暗,李白愤而离开朝廷,继续游历各地,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 李白一生爱酒,许多优秀的诗篇都是李白在酒席上写成的,所以有李白“斗酒诗百篇”。 李白存诗九百多首,他的诗有的歌唱祖国山川的壮丽,有的抒写目睹国家浩劫的痛苦和恢复河山的壮志,有的表达他对人民命运的关心和同情。 从学生列举的李白的诗歌中,总结李白诗歌的特点:豪迈奔放,想象丰富。 杜甫 简介杜甫并概括诗歌的特点:杜甫,字子美。 7 岁开始写诗, 15 岁时他的诗文就引起洛阳名士的重视。 20 岁时,杜甫进行了 10 年的游历生活,扩展了视野,丰富了见识。 公元 736 年,杜甫到长安参加科举考试,当时李林甫当权,政治腐败,杜甫不幸落 榜。 安史之乱时,杜甫全家走在难民的行列里,饱尝战乱之苦。 杜甫存诗 1400 多首,他的诗记载了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生活的困苦。 反映了唐朝由强盛走向衰落的历史时代,被人们称为“诗史”。 从学生列举的杜甫的诗歌中,总结杜甫诗歌的特点:反映社会现实。 白居易 简介白居易并概括诗歌的特点:字乐天,五六开始作诗,他刻苦读书,以致口舌生疮。 白居易年轻时,家里贫困,又逢战乱,他长期流浪,对人民的疾苦有较深的了解,他的诗,通俗易懂。 据说他写诗,常常先念给老婆婆听,修改到老婆婆听懂为止。 从学生列举的白居易的诗歌中,总结白居易诗 歌的特点:通俗时易懂 ,反映社会现实。 四、灿烂夺目的书法和绘画(略讲) 书法 隋唐时期,我国书法艺术达到了高峰。 回忆“书圣” —— 王羲之。 列举这一时期出现了哪些大书法家及其代表作。 顔体 顔真卿 《多宝塔碑》 柳体 柳宗元 《玄秘塔碑》 通过《唐代书法》的录像让学生了解唐代书法取得的成就。 四、绘画(略讲) 隋唐时期,绘画大放光彩。 其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画家有哪两位,他们的代表作是什么。 阎立本 《步辇图》 画圣 吴道子 《送子天王图》 吴道子的画,神情生动,衣带飘飘若飞,人称“吴带当风”,由 于吴道子在绘画上成就,被誉为“画圣”。 通过《唐代绘画》的录像让学生了解唐代绘画取得的成就。 五、世界艺术宝库莫高窟 石窟艺术在隋唐时期有了很大发展。 代表性的是敦煌莫高窟,这是世界上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 通过观看《莫高窟》的录像和相关的图片了解莫高窟在艺术上取得的成就。 六、盛大欢腾的乐舞 介绍《霓裳羽衣曲》 总结: 六、盛大欢腾的乐舞 著名的歌舞大曲有歌颂唐太宗的《秦王破阵乐》、唐太宗参与编创的《霓裳羽衣曲》。 总结(略) 第 9 课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这一时 期民族政权并立的基本史实,把握民族政权并立这一特殊时代的基本脉络。 通过学习和思考本课所叙述的各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和战关系,认识到民族友好、民族融合始终是我国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正确认识澶渊之盟、宋金议和对民族和平与发展所起的作用,培养学生辩证地认识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通过学习民族战争,对战争性质形成正确的认识,不能用异族、侵略的说法,只能从正义和非正义的角度来分析,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即中国历史上所出现的任何民族都属于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从而更正确地看待历史上的民族关系。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从 10 世纪初 契丹国建立到 12 世纪中叶宋金和议,大约二百多年的历史,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民族政权关系相对比较复杂的历史时期。 可分两个阶段去把握,第一个阶段:辽、西夏和北宋的并立时期;第二个阶段:金与南宋的对峙时期。 契丹的兴起和与北宋的关系是本课的重点。 如何正确评价澶渊之盟是本课的难点之一。 【教学过程】 导入:联系唐末藩镇割据到五代十国分裂动荡,导入本课辽、宋、夏、金等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利用《辽、北宋、西夏形势图》,对这一时期总的形势有一个认识,让学生明确从本课开始,中国古代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其特点是民族融合的进一 步加强、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和经济重心的南移。 一、辽宋西夏的并立 契丹的兴起 ( 1)契丹的生活习俗:游牧为主,唐末开始逐渐有了农耕生活。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契丹族兴起和逐渐强大的原因,使学生明确接受汉族文化、重视农耕对于契丹族发展和进步的重要意义。 ( 2)契丹国的建立 北宋的建立 ( 1)北宋的建立 北宋虽然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局面,但随之而来的是几个民族政权并存的局面,要认识到北宋政权并不是一个统一了全中国的王朝。 ( 2)杯酒释兵权:用设酒宴的方法解除了统兵大将的兵权。 西夏的建立 北宋与 辽的和战 ( 1)宋初,对辽用兵失败,只好采取防御政策 ( 2)宋真宗时,辽宋澶渊之盟:辽撤兵,宋朝给辽岁币。 思考:我们应如何评价澶渊之盟。 对于北宋来说,澶渊之盟是一个屈辱的和约,“岁币”成为北宋人民沉重的负担。 但是,从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史看,澶渊之盟的订立有其积极的一面:它结束了辽宋之间几十年的战争,使此后的辽宋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双方展开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边境地区的生产发展,从长远看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统一。 北宋与西夏的和战 宋与西夏的和议:①元昊向宋称臣;②宋给西夏岁 币;③双方在边界开放贸易。 二、金与南宋的对峙 金的建立 金灭辽和北宋 南宋的建立 岳飞抗金 通过以下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宋金战争的性质以及对岳飞抗金的评价:“岳家军打胜仗的原因是什么 ?”“在朝廷下令班师回朝时,如果你是岳飞你会怎么办 ?”“岳飞的事迹能够流传至今,这是为什么 ?” 绍兴和议 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河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 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利用地图让学生明确双方划定的分界线,古代历史上大多数南北分裂以淮河为界。 宋金对峙局面形成,“对峙”是什么意思 ?就是并存相对而 立之意,双方敌对状态并未解除,只是没有大的战争,反映了宋金双方政治、军事力量基本处于均衡状态。 小结: 政权 建立民族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辽 契丹 10 世纪初 辽太祖阿保机 上京 北宋 汉族 960 年 宋太祖赵匡胤 东京(今开封) 西夏 党项 11 世纪前期 李元昊 兴庆 金 女真 12 世纪初期 金太祖阿骨打 会宁,后迁到中都 南宋 汉族 1127 年 宋高宗赵构 临安(今杭州) 第 10 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自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经济的发 展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情况,包括农业生产的发展、手工业水平的提高和商业的繁荣及对外贸易发展的主要史实,进而明确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完成于南宋之时。 通过思考和概括唐朝中晚期至宋朝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培养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通过思考和总结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提高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我国的农业、手工业生产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商业和对外贸易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居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对外贸易的发展为传播中国古代文明、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 感。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讲述自唐朝晚期至两宋时期南方经济的发展及其对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南方商业的繁荣”是本课的重点。 本课的难点是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教学过程】 导入:复习辽、北宋、西夏、金、南宋的建立。 北宋与辽、西夏,南宋与金都发生过战争,战场主要在北方。 这时,南方相对安定,在这种有利的环境下,南方经济迅速发展,并逐渐超过了北方。 一、南方农业的发展 出示《耕获图》 指导学生看图,并回答: 仔细观察《耕获图》,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宋朝农业生产的情况。 ①图画上有哪些人,他们在做什么。 — — 这幅图反映了宋代南方地区田庄里的农民繁忙劳动的景象。 图中的农民在从事犁地、车水、挑送、插秧、扬场、舂米、磨粉等劳动。 ②种植的主要作物是什么 ?—— 稻谷 ③插秧和扬场的场面同时出现,说明什么问题。 —— 证明宋代已有了双季稻了。 ④为什么在宋朝时能够由一年一熟变为一年两熟。 新引进的品种占城稻耕作周期短;南方气候温暖。 总结南方农业的发展的表现: 农作物品种的引进(占城稻) 以水稻为主的粮食产量的大幅提高(“苏湖熟、天下足”) 茶叶、棉花等经济作物种植的推广(棉花:从两广、福建到长江流域) 学生思 考:江南农业迅速发展的原因。 经济因素:大量中原人口的南迁,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生产经验; 自然因素:宋代南北气候变冷,南方相对适宜农作物的生长;南方自然条件保持较好。 政治因素:南方战乱较少,为经济发展提供较为稳定的社会环境。 二、南方手工业的兴旺 思考“宋代南方手工业与前代相比有哪些发展 ?” 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归纳:丝织业水平超过北方;棉织业首先在南方兴起并初步发展;江南地区成为制瓷业的重心,制瓷工艺取得新的突破;造船业发达,居世界首位。 丝织业水平的提高(蜀地、江浙) 棉织业的兴起(海南岛发展到东南沿海) 制瓷业的成就(哥窑的冰裂纹瓷器,瓷都:景德镇) 造船业的发展(广州、泉州) (通过图片展示说明南方手工业的水平) 三、南方商业的繁荣 南方商业都市的发展(商业都市:开封、杭州) 强调杭州改为都城临安后,繁荣程度远远超过了北宋时的开封。 海外贸易的发展 ( 1)外贸港口:广州、泉州; ( 2)市舶司的设立 货币制度的变化(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两宋时期,南方经济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已经超过了北方,对朝廷的财政收入起着重要作用,表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 移的进程最终完成。 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以前学过的知识,对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进程进行归纳、总结,对历史发展的脉络形成较为完整的认识。 小结: 类别 发展成就 农业的发展 粮食作物 占城稻的引进与推广;苏湖成为粮仓;水稻产量居粮食首位 经济作物 棉花、茶树的种植和栽培得到推广 手工业的发展 纺织业 南方丝织业胜过北方;棉织业发展到东南沿海地区 制瓷业 江南地区成为制瓷业重心;浙江哥窑烧制冰裂纹瓷;景德镇成为瓷都 造船业 居世界首位,广州、泉州造船业发达 商业的繁荣 商业都市 杭州是南宋 时最大的商业都市 对外贸易 在当时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广州、泉州是大商港;对外贸易范围扩大;外贸收入是朝廷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货币 四川地区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第 11 课 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宋朝社会生活大概的风貌,包括当时流行的穿着打扮、饮食的主要特点,居住条件和房屋建筑的样式;交通旅行的条件;文化娱乐活动、节庆风俗等方面。 通过了解过去的社会生活史,提高认识和改进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了解历史上物质文化生活的条件和特点,有助于更好地认识我 们现在的物质文化生活,提高创造性地改进物质文化生活的能力。 通过对于过去日常生活的了解,使学生对于历史有更加生动直观的认识,拉近学生与历史之间的距离,加深学生与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的亲和力。 【教材分析】 本课的教学内容,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物质生活方面,包括衣、食、住、行四项内容,一是精神生活方面,包括娱乐活动和节庆活动两项内容。 从教材叙述展开的程度来看,服饰和瓦子可以视为重点内容。 同时,服饰问题涉及到国内各民族间在文化上和生活方式上的相互影响;瓦子属城市商业繁荣的问题,也可以视为本课的难点。 【教学 过程】 导入:提问和引导学生回顾和概括已经学过的宋朝农业生产、手工业生产发展和商业发展的史实,导入本课的教学内容,阐释社会生产的进步促使人民的日常生活发生新的变化,使学生认。初级中学一年级历史知识点总结
相关推荐
生的留意力,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 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 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留意引发学生学数学的爱好,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课外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 7.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初二学生爱动、好玩,难管,经常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就要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
一。 (3)“特殊疑问词 +be+the+最高级 +甲,乙, or 丙。 ”用于三者以上的比较。 例如, Which country is the largest, China, Brazil or Canada。 哪一个国家最大,中国,巴西还是加拿大。 “特殊疑问词 +be+the+副词最高级 +甲,乙, or 丙。 ”用于三者以上的比较 例如, Which season do you
计凭证 、 会计账簿 、 财产清查 、 财务会计报告 、 账务处理程序 、 会计工作组织 等 内容 组成。 教学内容在结构上 包含了 会计学的 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应用四个模块。 基本理论 主要强调内容的理论性、系统性,如 会计对象、会计假设和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等;基本知识 主要 强调内容的基础性,如 会计科目、复式记账等 ;基本技能 主要 强调内容的技术性、实用性,如 会计凭证
)51八年级信息技术教案段国芸 2020. 9 姓名所任年级课程初二年级信息技术周课时 1【教材分析】初二年级《信息技术》上册,全书介绍 了利用 Flash8创建、制作、生成动画的方法,茁竹蚜轩蒋秩棱赖肉脚讫默万解振高祷白假瘫泣疵撬暗嘲近中谩荫蝶撰滋占滑祟樱直沿迎幕椰汝母疼小掏妈肥鬃两掉殴壕瓣术村金打牡轴青坚慈频 1.掌握 Flash 的启动与退出,了解 Flash窗口的组成。
90 周年活动中,我为学生布置系列作业:一是写调查报告。 让学生调查身边的人,去了解党在我心中的巨变。 二是开展体验教育活动。 在条件尽可能允许的条件下,试着用柴火做饭、用蜡烛度过夜晚等,来感受祖国今昔昔比的巨变。 三是写作活动。 有许多同学写出了文章,反映出祖国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抒发了对党的热爱。 四、在语文课外活动中渗透德育。 由于语文课外活动具有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