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工程质量通病监理控制要点内容摘要:

: A 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应少于 7d; B 对掺用缓凝型外加剂或有抗渗性能要求的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应少于14d。 ③ 为防止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在现浇板养护期间,当混凝土强度小于 时,不应进行后续 施工。 当混凝土强度小于 10Mpa 时,不应在现浇板上吊运、堆放重物。 吊运、堆放重物时,不应在现浇板上集中堆放,应采取保护措施,减轻对现浇板的冲击影响。 五、楼地面工程 施工前的监理控制要点 ① 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A 宜采用早强型的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 B 选用中、粗砂,含泥量≤ 3%; C 面层为细石混凝土时,细石粒径不大于 15,石子含泥量应≤ %。 ② 厨卫间和有防水要求的建筑地面必须设置防水隔离层; ③ 厨卫间和有防水要求的楼板周边除门洞外,应做一道高度不小于 200 的混凝土 止水带,并应与楼面一同浇筑; ④ 软弱基土厚度不大时,宜采用换填土;当软弱土层较厚时,宜采用石灰桩加固,或表层土夯实后铺设 200 厚毛石,再铺碎石。 ⑤ 软弱基土上的混凝土垫层厚度不宜小于 100,并应配置Ф 6 及以上双向钢筋网片,钢筋间距不应大于 200。 施工中的监理控制要点 ① 基层处理。 浇筑面层混凝土或铺设水泥砂浆前,基层应清理干净并湿润,消除积水;基层处于面干内湿时,应均匀涂刷水泥素浆,随刷随铺水泥砂浆或细石混凝土面层; ② 严格控制水灰比,用于面层的水泥砂浆稠度应≤ 35,用于铺设地面的混凝 土坍落度应≤ 30; ③ 应严格掌握和控制压光时间,压光次数不少于 2 遍,分遍压实; ④ 楼梯踏步平、立面的施工顺序应先抹立面,后抹平面,使平立面的接缝在水平方向,并应将接缝搓压紧密; ⑤ 现浇板预留洞口填塞前,应将洞口清洗干净、毛化处理、涂刷加胶水泥浆作粘结层。 洞口填塞分二次浇筑,先用掺入抗裂防渗剂的微膨胀细石混凝土浇筑至楼板厚度的 2/3 处,待混凝土凝固后进行 4 小时蓄水试验;无渗漏后,用掺入抗裂防渗剂的水泥砂浆填塞。 管道安装后,应在管周围进行 24 小时蓄水试验,不渗不漏后再做防水层; ⑥ 防水层施工前, 应先将楼板四周清理干净,阴角处粉成小圆弧。 防水层的泛水高度不得小于 300; ⑦ 烟道根部向上 300 范围内宜采用聚合物防水砂浆粉刷或采用柔性防水层; ⑧ 回填土内不得含有有机物及腐质土;地面基土回填应分层夯实,分层厚度应符合规范要求; 填土施工的分层厚度及压实遍数 压实机具 分层厚度( mm) 每层压实遍数 平碾 250— 300 6— 8 振动压实机 250— 350 3— 4 人工打夯 < 200 3— 4 ⑨ 回填土应按规范要求分层取样做密实度试验,压实系数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当设计无要求时,压实系数不应小于。 施工完成后的监理控制要点 ① 地面面层施工 24 小时后,应进行养护,并加强对成品的保护,连续养护时间不应少于 7d;当环境温度低于 5℃时,应采取防冻施工技术措施; ② 楼梯抹面(或底糙)完成后应加强养护。 养护天数为 7— 14d。 养护期间应禁止行人上下。 正式验收前,宜用木板或角钢置于踏步阳角处,以防被碰撞损坏; ③ 有防水要求的地面施工完毕后,应进行 24 小时蓄水试验,蓄水高度为20— 30,不渗不漏为合格。 六、装饰装修工程 施工前的监理控制要点 ① 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A 外墙抹灰用砂含泥量应低于 2%,细度模数不小于 ,严禁使用石粉和混合粉; B 铝合金窗的型材壁厚不得小于 ,门的型材壁厚不得小于 ; C 塑钢门窗型材必须选用与其相匹配的热镀锌增强型钢,型钢壁厚不小于; D 外门窗 1— 6 层的抗风压性能和气密性不低于 3 级,水密性不低于 2 级;7 层及以上的抗风压性能和气密性不低于 4 级,水密性不低于 3 级; E 金属栏杆的型材壁厚应符合以下要求: 1)不锈钢:主要受力构件壁厚不应小于 ,一般构件不宜小于。 2)型钢:主 要受力构件壁厚不应小于 ,一般构件不宜小于。 3)铝合金:主要受力构件壁厚不应小于 ,一般构件不宜小于。 F 必须使用安全玻璃的门窗: 1)无框玻璃门,且厚度不小于 10; 2)有框门玻璃面积大于 ㎡; 3)单块玻璃大于 ㎡; 4)沿街单块玻璃大于 ㎡; 5) 7 层及 7 层以上建筑物外开窗; 6)玻璃底边离最终装饰面小于 500 的落地窗。 G 外墙饰面砖的质量 ② 外墙抹灰前的基层处理: A 混凝土面凹凸明显部位应事先剔平或 1: 3 聚合物水泥砂浆补平; B 粉刷或化学毛化前,应清除 墙面污物,并提前浇水湿润(内湿面干); C 混凝土基层应采用人工凿毛或进行化学毛化处理;轻质砌块基层应采取化学毛化或满铺钢丝网等措施来增强基层粘结力; D 外墙脚手孔及洞眼应分层塞实,并在洞口外侧先加刷一道防水增强层; E 不同材料基体交接处,必须铺设抗裂钢丝网或玻纤网,与各基体间的搭接宽度不应小于 150。 施工中的监理控制要点 ① 外墙抹灰 A 刮糙不少于两遍,每遍厚度宜为 7— 8,但不应超过 10,面层宜为 7— 10;抹灰层总厚度≥ 35 且≤ 50(含基层修补厚度)时,必须采用大孔钢丝网片 的措施,且固定钢丝网片的固定件锚入混凝土基体的深度不应小于 25,其他基体的深度不应小于 50;抹灰层总厚度超过 50 时,应由设计单位提出加强措施; B 混凝土或烧结砖基体上的刮糙层应为 1: 3 水泥防水砂浆,轻质砌体上轻质 1: 1: 6 防水混合砂浆; C 每一遍抹灰前,必须对前一遍的抹灰质量(空鼓、裂缝)进行检查处理(空鼓应重粉,只裂不空应用水泥素浆封闭),两层间的间隔时间不应少于 2— 7d,达到冬季施工条件时,不应进行外墙抹灰施工;各抹灰层接缝位置应错开,并应设置在混凝土梁、柱中部; D 外窗台、腰线、外挑板等部 位必须粉出不小于 2%的排水坡度,且靠墙根处应粉成圆角;滴水线宽度应为 15— 25,厚度不小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