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磨铁路12标成本预控方案内容摘要:

开挖采用全层纵向开挖法施工;石方开挖采用潜孔钻机钻孔,预裂爆破,分层、分段开挖;路基填筑分层作业,一次成型。 3 桥涵工程 本标段本标段桥梁 5座,那苏河大桥悬灌梁( 60+104+60),盖板涵 1座 /横延米,拟安排 2个桥涵施工架子队。 单位桥梁施工顺序:基础→承台→墩台身→梁体→桥面系。 基础下部施工:按照先桥台后桥墩、先水中墩后陆地墩、先连续梁墩后简支梁墩的原则,每个施工队安排多个施工作业面平行施工,各作业面均分桩基础、承台、墩台身流水线进行流水作业。 上部结构有悬臂浇筑。 涵洞:涵洞工程必须尽早开工,以便为路基填筑创造有利条件。 4 隧道工程 本标段有隧道 6座 /,根据隧道分布情况,拟安排 10个隧道施工架子队进行施工。 根据喷锚构筑法原理,隧道 特殊衬砌段采用三台阶法,Ⅴ级围岩采用三台阶加临时施工措施法,Ⅳ级围岩采用台阶法,Ⅲ级围岩采用全断面法施工;特殊地段根据围岩情况进行处理。 隧道开挖采用光面爆破,凿岩台车或风动凿岩机钻孔,出渣采用挖装机或装载机装渣,自卸车出渣,严格控制超欠挖,初期支护喷射混凝土采用湿喷工艺,出碴采用无轨运输。 二次衬砌采用整体式模板台车、泵送混凝土浇筑,仰拱先期施作并整体灌注。 通风方案:本线隧道施工通风采用压入式通风,利用大功率射流风机经风管吹至掌子面,使掌子面附近的空气指标满足施工作业卫生标准。 排水 :洞内采取顺坡及反坡排水方式,可根据坡度、水量和设备情况布臵管路和泵站,一次或分段接力排出洞外。 集水坑的容积应按实际排水量确定,其位臵确定应考虑减少施工干扰。 配备抽水机的能力应大于预计排水量 20%以 第 13 页 序号 项目 主要方案 上,并应有备用台数。 上坡地段通过边沟自然排水。 5 轨道 本标段轨道工程只包含无砟道床施工( ),拟安排 1个轨道施工架子队负责全标段的无砟道床施工。 无砟道床施工通过进出口分左右线共 4个工作面组织施工,采用轨排支架法,加强专业施工队伍和设备的投入。 根据本标段的工程内容与工程特点,大尖山隧道为本标段的线下控制工程,重难点工程为那苏河双线大桥和太达村隧道。 控制工程施工方案 大尖山隧道工程概况 大尖山隧道为本标段的控制工程,隧道全长 14197m,起讫里程为DK246+026~ DK260+223,本隧道为双线隧道,为满足工期、施工排水及通风、防灾救援与弃碴需要并兼顾地质探测,本隧道设置 3 座无轨双车道斜井辅助施工。 洞身围岩为 III 级围岩 9430m, IV 级围岩 3700m, V 级围岩1067m,本隧道设进口、出口、 1斜井 , 2斜井, 3斜井, 5 个施工单元。 施工方案 大尖山隧道全长 14197m,起讫里程为 DK246+026~ DK260+223,本隧道为双线隧道,洞身围岩为 III 级围岩 9430m, IV 级围岩 3700m, V 级围岩 1067m。 III 级围岩采用全断面法施工, IV 级围岩采用台阶法施工, V级围岩采用三台阶法加临时横撑(或临时仰拱)施工。 本隧道设进口、出口、 1斜井(里程: DK249+200,斜井长为: 1189m) , 2斜井(里程: DK251+700,斜井长为: 1570m) , 3斜井(里程: DK257+000,斜井长为: 676m), 5 个施工单元,按 8 个工作面掘进,拟安排 5 个隧道 第 14 页 施工架子队分别进行 8 个工作面的施工,各施工单元间平行作业。 隧道贯通后经过沉降监测后施工无砟道床。 大尖山隧道分区划分见下图。 大尖山隧道进口DK246+026大尖山隧道出口DK260+2231 斜井D K 2 4 9 + 2 0 0 3 斜井D K 2 5 7 + 0 0 0DK250+600DK254+060DK258+601DK247+745贯通里程大尖山隧道进口工区,长度1719米。 大尖山隧道1斜井施工工区,小里程正洞长度1455米;大里程正洞长度1400米;1斜 井长度1189米。 大尖山隧道2斜井施工工区,小里程正洞长度1100米;大里程正洞长度2360米;2斜 井长度1570米。 大尖山隧道3斜井施工工区,小里程正洞长度2940米;大里程正洞长度1601米;3斜井长 度676米。 大尖山隧道出口工区,长度1622米。 2 斜井D K 2 5 1 + 7 0 0贯通里程 贯通里程 贯通里程 图 大尖山隧道 分 区划分示意图 全隧除明洞段采用明挖法施工外,其余各段按新奥法原理组织施工,光面爆破,喷锚网初期支护,仰拱超前,拱墙一次衬砌。 ( 1)洞口掘进方案 洞口采用挖掘机开挖,自卸车运土,人工配合刷坡。 ( 2)洞身掘进方案 本线隧道开挖采用凿岩台车或凿岩机钻眼,光面爆破,软弱围岩段采用机械配合人工开挖或人工持风镐开挖。 根据隧道的围岩条件,不同的围岩等级采用不同的施工方法,隧道进、出口各 10 米范围内采用明挖法施工,后 25 米采用φ 108 大管棚 +三台阶法 +临时仰拱,后 95 米采用φ 76 中管棚 +三台阶法 +临时仰拱,其余采用φ 42 小导管超前小导管预注浆超前支 第 15 页 护,台阶法施工。 Ⅳ级围岩采取φ 42 超前小导管预注浆超前支护,台阶法施工。 Ⅴ级围岩采取φ 42 超前小导管预注浆超前支护三台阶法加临时横撑(或临时仰拱)施工。 ( 3)超前支护 本线隧道进、出 口地段进洞之前设一排长 15mΦ 108 大管棚超前支护,确保进洞安全。 Ⅳ、Ⅴ级围岩拱部设置超前小导管预注浆加固;采用型钢钢架,并适当缩短钢架间距。 施工中结合超前钻孔限量排水,降低围岩含水率,并对围岩进行注浆加固处理。 ( 4)衬砌支护方案 本隧道按喷锚构筑法设计与施工,隧底结构超前施作,拱墙衬砌一次性立模灌注,混凝土为气密性混凝土,衬砌采用 10m 液压钢模整体衬砌台车,仰拱施工采用仰拱栈桥。 ( 5)施工排水方案 进口工区 DK246+026~ DK247+745 段 1719m、出口工区DK258+601DK260+223段 1622m 为顺坡施工,拟采用排水沟顺坡排出;其余工区共计 10856m 均为反坡施工,拟采用抽水泵排至洞外。 ( 6)通风方案 大尖山隧道通风示意图见下图。 第 16 页 大尖山隧道通风示意图 本隧道分进口、 1斜井、 2斜井、 3斜井、出口 5 个工区, 5 个工区均采用压入式通风,各工区施工过程中均采用不间断通风,加强风机维护保养和风管检测,保障通风质量。 ( 7)不良地质处理方案 根据地质调查,对本隧道影响较大的不良地质为那苏河 1 号滑坡,该滑坡分布于进口端 DK245+856~ DK246+020段,滑坡呈舌状,滑坡主轴轴向 9176。 ,长轴长约 160m,横向宽约 170m,据勘探揭示,滑体厚 5~ 15m,滑体主要物质为块石土和硬塑粉质黏土,局部含碎石及角砾土,下伏基岩为泥岩、砂岩,体积约 27 104m3,属于中型覆盖层滑坡,滑坡轴线与沿线路方向基本一致,并向小里程方向滑动。 目前处于稳定,施工扰动后可 第 17 页 能产生再次滑坡,视对工程影响程度进行锚杆加固处理,必要时采用加固桩进行坡体加固,确保工程安全。 ( 8)供水方案 洞内高压水采取在洞口山腰设高位水池,设置地点高差满足施工用水压力的要求,容量依据施工需要修建。 当隧道洞顶标高不足时,采用变频恒压供水方式。 洞内高压水管采用φ 80~φ 100 的无缝钢管。 ( 9)供电方案 本标段隧道供电由附近的变电所引入高压电,并接入隧道洞口的高压配电站,变压后供洞内施工用电。 另配发电机作为应急电源。 ( 10)运输出碴方案 隧道出碴采用无轨运输方式。 台阶法施工采用挖掘机扒碴至下部,再用装载机装碴。 ( 11)弃碴场方案 全隧道共弃碴约 万方(实方),其中井口工区弃碴约 万方(实方),弃于 DK247+800 线路前进方向左侧 1200m 处, 1 号斜井工区弃碴约 万方(实方),弃于 DK248+100 线路前进方向左侧约 1600m处, 2 号斜井工区弃碴约 万方(实方),弃于 DK252+000 线路前进方向左侧约 1900m 处, 3 号斜井工区弃碴约 万方(实方),弃于 257+300线路前进方向右侧约 1200m 处,出口工区弃碴约 万方(实方),弃于 260+240 线路前进方向右侧 1400m 处。 弃碴坡脚采用 C20 砼拦碴墙挡护,坝身混凝土优先选用矿渣硅酸盐水泥。 拦碴墙基底置于同一 地层中,避免产生不均匀沉降;若拦碴墙基础承载力不满足要求,根据情况采取注浆加固等措施对地基进行加固。 拦碴墙坝高小于 8m 时,拦碴墙基底设置为 : 1 的倒坡;坝高在 8m 及以上时, 第 18 页 拦碴墙基底设置为水平并在基础下设两排钢轨桩,桩长 4m,尺寸 *,横向间距 ,纵向间距 ,采取挖孔桩,桩内布置钢轨,布置与堆碴一侧,钢轨的两侧采用Φ 22 钢筋焊接连为整体,Φ 22 钢筋间距为 25cm,两侧交错布置。 同时拦碴墙预留泄水孔。 为了防止弃碴流失,污染环境,需做好碴场排水系统。 碴场端部设置引水渠、泄洪渠和截水 天沟以保证碴场水流及时归槽排泄。 施工中产生的废碴按照环保要求进行处理,避免随意弃置、排放,施工完毕后,碴场按照相关要求进行绿化或复垦。 施工进度安排 本隧道按进口、出口、斜井组织施工,共 5 个作业区 8 个工作面。 进、出口施工准备 3 个月, 1斜井施工准备 4 个月, 2斜井施工准备 3 个月,3斜井施工准备 2 个月。 主体工程贯通工期 个月(含二次衬砌及相关工程 1 个月),贯通里程 DK254+060。 具体见综合进度指标见下表。 综合进度指标表( m/月) 项目 施工进度 Ⅲ级 Ⅳ级 Ⅴ 级 ( m/月) ( m/月) ( m/月) 隧道正洞 90 55 35 各工序施工持续时间见下表。 各工区施工持续时间表 工区名称 长度 ( m) 施工工期 (月) 准备工期 正洞工期 斜井 工期 总工期 进口 工区 施工 1719 3 第 19 页 1斜井工区 施工 1455/1400 4 2斜井工区 施工 1100/2360 3 3斜井工区 施工 2940/1601 2 出口工区 施工 1622 3 沉降观测 / / / / / 3 无砟道床 施工 28314 / / / 大尖山隧道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见下图。 第 20 页 大尖山隧道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 第 21 页 主要机械设备配备 大尖山隧道全隧分为进口、 3斜井、出口五个工区,进、出口工区包含一个工作面,其余三个斜井工区各包含两个工作面,根据设计文件要求本隧道进口、 1斜井、出口工区为无轨运输双线段机械设备 III型配置, 2斜井工区为无轨运输双线段机械设备 II 型配置, 3斜井工区为无轨运输双线段机械设备 I 型配置。 主要机械设备配备详见表 1 无轨运输双线段机械设备 I 型配置表(一个工作面)、表 2 无轨运输双线段机械设备 II 型配置表(一个工作面)和 3 无轨运输双线段机械设备 III 型配置表(一个工作面)。 表 1 无轨运输双线段机械设备 I 型配置表(一个工作面) 序号 机械名称 规格 数量(台套) 备注 一、超前地质预报 1 地震波反射法( TSP、HSP) TSP200 1 可调配使用 2 红外探水仪 HW305 1 与其他隧道共用 3 地质雷达 SIR3000 1 与其他隧道共用 4 常规超前探孔 MK- 5 2 与管棚、注浆钻孔共用 C6多功能钻机 1 二、开挖 1 三臂凿岩台车 353E 2 2 多功能作业台架 1 2 挖掘机 ) 2 3 风钻 YT28 13 4 移动式空压机 4L22/7( 18~ 5m3/min) 7 5 炮泥机 PNJ1 1 三、出碴运输 1 装载机 ZLC50( 2~ 6m3) 2 备用 1台 2 自卸汽车 斯太尔 10 根据需要 第 22 页 ( 15~ 40T) 四、超前支护、初期支护及二衬 1 锚杆台车 9~ 12m 2 2 钻注一体多功能钻机 C6 1 与超前地质预报共用 3 注浆泵 单、双液浆 3 4 锚孔注浆泵 砂浆泵 3 5 湿喷机械手 CHP25A(≥20m3/h) 2 6 拱架拼装机 1 7 搅拌机 500~ 1000L 1 8 配料机 30~ 60m3/h 1 9 全自动拌和站 120m3/h 1 10 混凝土输送泵 HBT60 2 11 模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