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监控系统管理制度汇编(定稿)内容摘要:
停用或对数据进行调整。 3安全监测工下井时应携带便携式甲烷检测报警仪或便携式光学甲烷检测仪。 第一百七十四条使用监测装置断电的工作面、井巷等地点,严禁自动复电,只有当瓦斯浓度降 到《规程》规定以下,方可人工复电。 3微机值班组长必须对当日获得的信息进行分析整理,写出主要情况、问题及处理的书面报告 (日报 )。 通风队值班队长或技术主管签定后,报送矿长和总工程师审阅。 通风队值班干部必须每班认真审阅中心站运行日志,对出现的问题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重大问题要向矿调度汇报。 3每年在本安体系建设验收前矿长和总工程师组织制定购置监测装置所需设备、材料、配件的资金计划,每年核实一次,并编制通风安全监测装置核定报告。 3监测监控管理必须建立以下帐卡及报表: ⑴ 、设备仪表台帐。 ⑵ 、传感 器使用管理卡片。 ⑶ 、监测装置故障登记表。 ⑷ 、检修记录。 ⑸ 、矿井通风安全监测装置使用情况月、季报表。 ⑹ 、矿井安全监测日报表。 3矿井安全监测系统必须设置可靠的防雷电装置,并定期检查,确保正常使用。 3安全监控设备的供电电源必须取自被控开关的电源侧,严禁接在被控开关负荷侧。 3安全监控设备的声光报警器应设置在经常有人工作的便于观察的地点。 井下监测系统的主、分站,应设置在便于人员观察、调试、检验及支护完好、无滴水的巷道中,距底板不小于 300mm。 安全监控仪器设备必须定期调试校正 ,校正包括零点、灵敏度、报警浓 8 度、断电点、复电点、指示值、控制逻辑等,监测气体的安全检控仪器及设备用空气样和标准或校准气样进行调试和校准,风速传感器用风速计校对,温度传感器用温度计校对。 每隔 7天必须由专业人员使用标准气样和空气样对传感器进行标校,并做好标校记录。 4甲烷传感器的吊挂方法:甲烷传感器应垂直吊挂,距顶板(顶梁)不得大于 300mm,距巷邦不得小于 200mm,并应设在安装维护方便,不影响行人和行车的地点。 4 监测 组应在以下地点增设甲烷传感器: ⑴ 瓦斯异常点和采煤工作面上隅角,其位置距巷 帮和切顶线不大于 800mm,距顶板不大于 300 mm。 ⑵ 长距离巷道掘进( 500m),经检测容易积聚瓦斯处。 ⑶ 正在施工、抽放钻孔的钻场。 ⑷ 灌浆巷正头处。 4采煤工作面的瓦斯检查工,每班至少检查 3次负责地区的安全监测装置的运行和完好情况,并将监测仪器所显示的瓦斯浓度记入瓦斯巡回检查图表,填写探头对照牌,并向通风调度汇报。 4安全监测装置必须按要求安装、使用。 安装后经运行调试合格方可交付使用。 严禁使用不合格的仪器仪表。 综采工作面瓦斯监测系统正常运行后,方可投入生产。 4安全监 测中心站应有专职人员 24h值班,业务必须由 通风科 管理。 值班人员发现井下瓦斯超限时,必须在 5分钟内向值班矿领导汇报,同时汇报矿总工程师、 通风科 长,矿值班领导必须及时作出处理意见;发现井下大面积瓦斯超限时,必须立即通知切断超限区域的所有非本质安全型电器设备的电源,撤出人员,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4 井下安设瓦斯传感器处必须设置瓦斯检查对照牌板。 4必须每天检查安全监控设备及电缆否正常,使用便携式甲烷报警仪或便携式光学甲烷检测仪与甲烷传感器进行对照并将检查结果报监测值班人员。 两者误差大于允许误差时, 应以读数较大者为依据。 采取安全措施并必须在 8小时内对 2种设备同时调校完毕或更换。 4瓦检员、采掘班组长每班至少对所管辖内监测装置和电缆进行一次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汇报通风调度并协助处理。 4严禁擅自停用或移动各种传感器、声光箱及电缆。 停用监测装置必须经矿总工程师批准,否则严肃追究责任。 50、管理区或的划分: ( 1)、安装在采煤工作面运顺、回顺、上隅角、的传感器以及由分站到传感器之间的监测信号线,由该采区的综采队负责管理。 9 ( 2)、在掘进巷道的传感器以及分站到传感器之间的监测信号线, 由该掘进工作面的生产区队负责管理。 ( 3)、安装在机电峒室的传感器及监测信号线由机电车间负责管理。 ( 4)、安装在上述地点以外的传感器及监测信号线全部由监测组负责管理。 5监测组必须根据 矿、集团公司及国家行业标准 安装各类传感器。 安装监测及断电系统时,各单位必须安排专人配合安装调试工作。 5安装在各管理区域内的监测分站,传感器及信号线各单位必须安排专人管理,实行现场交接班,保证不丢失、不损坏。 损坏传感器一台按价值( 2020元/台)的 2- 5倍罚款,分站按价值( /台)的 1- 2倍罚款 ,缆线按丢失的数量多少赔偿。 5对传感器、分站,每隔 7- 10天用标准气样校正一次。 凡因传感器、声光箱位置安设不对,罚责任人 50元。 监测信号线悬挂不齐,每处罚责任者 10元、传感器不及时维护,不定期校正、调式不及时延长信号线和移动传感器,每次罚包机人员 50元。 5井下分站值班人员,必须认真负责本区域内监测及断电系统的维护、调试工作,并做到一班三汇报,少汇报一次罚款 10元,脱岗一次罚款 50元。 5对于各区域安设的监测及断电系统,任何单位未经 通风科 批准,严禁随意搬运和拆除,否则, 每发现一次,罚使用单位 2020- 3000元,凡造成监测系统失爆由动力部门按失爆处罚。 5井下装置发生故障时,先由瓦检员就地代替传感器进行检查,但断电装置必须在 8小时内修好,投入使用,否则必须停产修复。 入井的安全监测装置必须先在地面试运行 48小时,对甲烷超限断电功能进行测试,确无问题方准下井。 在井下处理故障时,必须严格执行规程规定,严禁擅自甩掉装置不用,确需暂时停止装置运行时,必须经矿总工程师批准。 5使用监测装置断电的工作面、井巷等地点,严禁自动复电,只有瓦斯浓度降到《安全规程》规定 以下,方可人工复电工作。 5监测装置的供电设备、电源线、控制线均由管辖范围内的监测人员连接或拆除,因检修电器设备,需要停止运行时,须编制安全措施,经矿总工程师批准后,在监测人员配合下进行。 5地面机房严格执行来客登记制度,对外来检查、参观学习人员,必须有本矿领导带领方可入内,并填写来客登记表,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入内,每发现一次罚值班人员 20元。 60、认真监测井下各工作地点瓦斯、温度、一氧化碳等参数的变化,出现异常,及时报告对领导及通风调度室,重大异常情况要立既报矿工程师,并 填写好 10 记录。 6监测中心所获取的各种技术资料均需保存不少于 2年,对井下事故的记录,应长期保存。 6凡发生区队解脱或破坏监测装置的,必须坚持先停产后追查分析的制度。 责任者给予开除留矿察看处分。 无责任者,对使用的区队处 3000— 5000元罚款。 对单位的区(队)长或班组长处 300元罚款。 第三章 网络设备及运行管理 安全监控系统网络 系统是用于 对 全矿瓦斯 、一氧化碳、温度、风机开停、风速等参数监测的 多级监管的专用 系统 ,必须保证网络畅通, 24小时正常可靠运行,未经许可不得变更设置和参数,更不 得挪作他用。 矿安全监控系统必须设置专职机构及 监测监控技术人员及专门队伍。 建立健全监控系统运行管理制度、值班制度、操作规范等管理制度,认真填写运行日志,并定期进行检查。 各类井下传感器、探头等检查、调校的责任制度,并按照有关规定定期校验。 保证网络机房信息安全、防火、防盗、防静电、防雷、 UPS电源系统等相关设施的完好及运行正常 第四章 网络安全管理 1. 煤矿 安全监控系统网络 系统是一封闭专用内部网络,严禁和其它网络(如:国际互联网 、矿局域网 )相接。 2. 监测系统专用计算机不 得运行与监测系统无关的任何程序,严禁打字、上国际互联网、玩游戏等,上述现象一经发生,必须严肃处理。 3. 网络中心必须配备指定防火墙设备 或通过安全策略进行安全设置 ,最大限度保证封闭网络漏洞,不受黑客攻击。 4. 监控系统主机必须配备防病毒服务器及指定网络版防病毒系统,各应用服务器、网络工作站安装相应客户端防病毒软件,确保系统正常运行。 5. 实时监测网络病毒及时更新病毒库和客户端防病毒软件、系统升级。 6. 监控系统机房要定期用本机硬盘或活动硬盘备份监测数据库信息。 7. 机房监控系统管理人员根据需要为运行 操作人员和用户设置密码,密码要注意保密,定期更换。 用户按照各自的权限进行工作,不得越权操作。 11 第五章 故障处理 1. 通信线路出现故障要立即与线路运营商取得联系,积极配合检修人员进行修复工作。 2. 系统出现故障应立即向单位负责人报告,超过 1小时矿调度室,超过 2小时应向 集团公司主管部门报告。 有关部门接到报告后要按照规定立即采取措施,有故障不报告者 ,视为系统无故障停止运行。 3. 网络出现故障要立即报告,积极组织处理,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恢复正常,并将发生故障的时间、现象、原因等及处理办法、恢复时间等做 好记录。 第六章 应急措施 当监测系统井下设备发生故障后监测电工必须在 3小时内将故障处理正常。 监测系统传感器、分站、断电器、电源箱发生故障后监测座机员应立即汇报通风调度,由通风调度汇报值班电工,队长, 通风科 ,值班电工立即下井进行检查,汝发现设备线断导致监测主机无法接收到信息时,监测电工查明原因立即进行处理,并通知通风队进行追查处理。 监测主机发生故障后立即切换至备机,并自动打开或手动打开上传程序将实时数据上传至集团公司。 发生一路交流电源停电后立即自动或手动切换至二路交流电源,如两路电源均断电,立即自动或手动打开备用电源,并在 2小时内将交流电源恢复供电。 主、备监控主机发生故障无法正常监测时,立即通知技术人员进行处理,在短时间内处理不好的应通知矿调度、通风调度,由通风调度通知当班瓦斯检查员加强人工监测,并立即联系系统供应厂家进行处理维护。 发生网络故障,监测数据无法上传集团公司时,立即联系技术人员进行处理,并联系信息化办公司检查网络情况。 第七章 矿井通风安全仪器仪表管理制度 矿井每年由总工程师组织按规定对通风安全仪器、仪表装备数量核定一次,并编制核定报告。 矿通风队 (队 )应有专人对所有通风仪器仪表实行统一保管。 应健全矿井通风仪器仪表维修人员岗位责任制,发放登记制,管理台帐和检修调试记录。 凡到货的仪器仪表应当进行登记。 包括仪器名称、规格型号、出厂、到货、开始使用时间、生产厂以及仪器随带的说明书和图纸等,建立档案,妥善保 12 管。 仪器仪表及说明书的借出要限期收回。 仪器仪表如有丢失或损坏的,可依据情节轻重,由 通风科 对使用者进行处罚。 仪器仪表在存放过程中,应放在通风良好、不受日光直射、不受灰尘污染地点,并要上架、统一分类,保持干燥,避免受潮。 长期不用的 仪器仪表,应将里面的电池或溶液等及时取下和放出。 以免电池泄漏腐蚀和溶液沉淀堵塞。 对需要充电的仪器仪表应每月进行一次保护性充电,确保其不过放电。 仪器仪表应按规定进行调试、校正。 特殊情况下随时进行校准。 仪器仪表维修人员应经过培训,考试合格方可独立工作。 仪器仪表按检定周期检定。 过期和检定不合格者一律不得继续使用。 1各类通风安全仪器仪表在使用中,若发现有异常征状时,应立即进行检修、校正合格后方可继续使用,不得带病工作。 严禁使用不合格的仪器仪表。 1根据需要矿每年年初编制配件计划,报矿总 工程师予以落实,确保仪器有足够的配件。 1仪器仪表按规定定期进行清洗、加油和保养等工作。 第 八 章 安全监控设备的设置 一、安全监控设备的设置 采掘作业规程和安全技术措施时,必须对安全监测系统做出设计,内容包括:设备的种类、数量和位置、动力开关和被控开关的安设地点、控制电缆和电源的敷设、控制区域、各类传感器的报警、断电复电、停止报警等参数等,做出明确规定,煤矿的采区设计、采掘作业规程和安全技术措施,必须对安全测控仪器的种类、数量和位置,信号电缆和电源电缆的敷设,断电区域等做出明确规定,并绘制布置图和断 电控制图。 安装前,使用单位必须根据已批准的作业规程或安全技术措施提出《安装申请单》,分别送通风和机电部门。 安装断电控制系统时,使用单位或机电部门必须根据断电范围要求,提供断电条件,并接通井下电源及控制线,在连接时必须有安全监测工在场监护;为防止甲烷超限断电时切断安全测控仪器的供电电源,安全测控仪器的供电电源必须取自被控开关的电源侧,严禁接在被控开关的负荷侧;模拟量传感器应设置在能正确反映被测物理量的位置。 开关量传感器应设置在能正确反映被监测状态的位置。 声光报警器应设置在经常有人工作便于观察的地点;井下分站, 应设置在便于人员观察、调试、检验 13 及支护良好、无滴水、无杂物的进风巷道或硐室中,安设时应垫支架,使其距巷道底板不小于 300mm,或吊挂在巷道中;隔爆兼本质安全型等防爆电源,宜设置在采区变电所,严禁设置在断电范围内。 隔爆兼本质安全型防。安全监控系统管理制度汇编(定稿)
相关推荐
代末、 80 年代初以来的对国有企业“放权让利”的改革以及财政“分灶吃饭”的改革(林毅夫,蔡 日 方,李周, 1994 年;张军, 1998 ① 本文为了简便期间,将各个省份名称用字母表示,其中, ZJ、 GOD、 JSU、 ANH 分别代表浙江、广东、江苏、安徽; GAS、 SIC、 GUZ、 SX 分别代表甘肃、四川(包括现在的重庆)、贵州、陕西。 8 年;贾康,阎坤, 1999 年)。 但
12 12 RO/UF 膜元件到现场 —— 2020630 13 设备就位及管道安装 202065 2020715 预计 14 设备调试 2020716 2020815 预计 15 竣工验收 2020816 2020823 预计 项目 设计计划 项目设计内容 ( 1)总平面图纸 : ( 2)工艺图纸 及提资 : ( 3)电气图纸 及提资 : ( 4)控制图纸 : 设计进度 序号 节点名称
( 5)完成总监和主管工程师交办的其它工作。 18 第七章、监理工作制度 工程建设监理必须实行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管理,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提高监理工作质量,最终实现工程监理目标。 根据本工程特点,难点和监理工作重点,以及国家和省市有关监理法规的要求,为确保监理工作目标的顺利实现,特制定如下监理工作制度,并在日常监理活动中,严格遵照执行。 一、协助业主组织施工招标工作制度 ( 1)
工组织设计,指导助理施工员作业和管理,填写施工日志。 质量员:参与施工组织设计(技术),主持量化验收、技术质量要求交底,施工期间进行指导和监督,安排各分部进行评定等。 安全员:参与施工组织设计(安全技术、安全防护、安全措施),执行安全管理条例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安全技术交底,并进行监督和指导,珠海陆达生物细胞治疗技术研发中心制备厂房、门卫工程 安全文明生产专项施方案 中城建第六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
插桩 沉桩 接桩 继续沉桩 桩平面位移测量 送桩 桩顶标高测量 打桩至设计标高 沉桩垂直度检测 沉桩垂直度检测 校正垂直度 管桩的起吊、运输和堆放 合格 桩身质量检验 桩身混凝土达到 100% 设计强度且蒸汽养护 后在常温下静停 3 天后 的桩运至压桩点 移位 宁波钢铁 2高炉公辅(Ⅲ标段)工程 施工组织设计 17 局部磕损 不允许 磕损深度不大于 5mm,每处面积不大于 20cm2,且应修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