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tgf80-20xx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内容摘要:
0m 测 2 处 1 外观鉴定 砌体内侧及沟底应平顺。 不符合要求时,减 1~ 2 分。 沟底不得有杂物。 不符合要求时,减 1~ 2 分。 盲 沟 基本要求 盲沟的设置及材料规格、质量等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规定。 反滤层应用筛选过的中砂、粗砂、砾石等渗水性材料分层填筑。 排水层应采用石质坚硬的较大粒料填筑,以保证排水孔隙度。 实测项目 见表。 16 表 盲沟实测项目 项 次 检 查 项 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和频率 权值 1 沟底高程 (mm) 15 水准仪:每 10~ 20m 测 1 处 1 2 断面尺寸 (mm) 不小于设计 尺量:每 20m 测 1 处 1 外观鉴定 反滤层应层次分明。 不符合要求时,减 1~ 2 分。 进出水口应排水通畅。 不符合要求时,减 1~ 2 分。 排水泵站 基本要求 地基应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不应扰动基底土壤。 井壁 混凝土 应 密实,混凝土强度达到合格标准后方可进行下沉。 沉井下沉过程中,应随时注意正位,发现偏位及倾斜时须及时纠正。 沉井封底应密实不漏水。 水泵、管及管件 应 安装牢固 , 位置正确。 实测项目 见表。 表 排水泵站(沉井)实测项目 项 次 检 查 项 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和频率 权值 1△ 混凝土强度 (MPa) 在合格标准内 按附录 D 检查 2 2 轴线平面偏位 (mm) 1%井深 经纬仪:纵 、横向各 2 处 1 3 垂直度 (mm) 1%井深 用垂线检查:纵、横向各1 处 1 4 底板高程 (mm) 50 水准仪 测 4 处 2 外观鉴定 泵站轮廓线条清晰,表面平整。 不符合要求时,减 1~ 2 分。 17 6 挡土墙、防护及其 它 砌筑工程 一般规定 对砌体挡土墙,当平均墙高小于 6m 或墙身面积小于 1200m2 时,每处可作为分项工程进行评定;当平均墙高达到或超过 6m 且墙身面积不小于 1200m2 时,为大型挡土墙,每处应作为分部工程进行评定。 悬臂式和扶臂式 挡土墙,桩板式、锚杆、锚碇板和加筋土挡土墙应作为 子 分部工程进行评定。 丁坝、护岸可参照挡土墙的标准进行评定。 本章 第 节可用于 本标准 第 8 章及本章未列出名称的其它砌石构造物的评定。 钢筋混凝土结构或构件,均应包含钢筋加工及安装分项工程,其评定见 本标准第 节。 砌体挡土墙 基本要求 石料或混凝土预制块的强度、规格和质量应符合有关规范和设计要求。 砂浆所用的水泥、砂、水的质量应符合有关规范的要求,按规定的配合比施工。 地基承载力必须满足设计要求,基础埋置深度应满足施工规范要求。 砌 筑应 分层错缝。 浆砌时坐浆挤紧,嵌填饱满密实,不得有空洞;干砌时不得松动、叠砌和浮塞。 沉降缝、泄水孔、反滤层的设置 位置、质量 和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实测项目 见表 及。 表 砌 体挡土墙实测项目 项次 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和频率 权值 1△ 砂浆强度 (MPa) 在合格标准内 按附录 F 检查 3 2 平面位置 (mm) 50 经纬仪 : 每 20m 检查墙顶外边线 3 点 1 3 顶面高程 (mm) 177。 20 水准仪 : 每 20m 检查 1 点 1 4 竖直度或坡度 (%) 吊垂线 : 每 20m 检查 2 点 1 5△ 断面尺寸 (mm) 不小于设计 尺量 : 每 20m 量 2 个断面 3 6 底面高程 (mm) 177。 50 水准仪 : 每 20m 检查 1 点 1 18 7 表面平整度(mm) 块石 20 2m 直尺 : 每 20m 检查 3 处 3尺 1 片石 30 混凝土块、 料石 10 表 干砌挡土墙实测项目 项次 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和频率 权值 1 平面位置 (mm) 50 经纬仪 : 每 20m 检查 3 点 2 2 顶面高程 (mm) 177。 30 水准仪 : 每 20m 测 3 点 2 3 竖直度或坡度 (%) 尺量 : 每 20m 吊垂线检查 3 点 1 4△ 断面尺寸 (mm) 不小于设计 尺量 : 每 20m 检查 2 处 2 5 底面高程 (mm) 177。 50 水准仪 : 每 20m 测 1 点 2 6 表面平整度 (mm) 50 2m 直尺 : 每 20m 检查 3 处 3尺 1 外观鉴定 砌体 表面平整, 砌缝完好、无开裂现象 , 勾缝平顺 、 无脱落现象。 不符合 要求时减 1~ 3 分。 泄水孔坡度向外,无堵塞现象。 不符合要求时必须进行处理,并减 1~ 3 分。 沉降缝整齐垂直,上下贯通。 不符合要求时必须进行处理,并减 1~ 3 分。 悬臂式和扶臂式挡土墙 基本要求 混凝土所用的水泥、石、砂、水和 外掺 剂的规格和质量应符合有关规范的要求,按规定的配合比施工。 地基强度必须满足设计要求。 不得有露筋和空洞现象。 沉降缝、泄水孔的设置 位置、质量 和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实测项目 见表。 表 悬臂式和扶臂式挡土墙实测项目 项次 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和频率 权值 19 1△ 混凝土强度 (MPa) 在合格标准内 按附录 D 检查 3 2 平面位置 (mm) 30 经纬仪 : 每 20m 检查 3 点 1 3 顶面高程 (mm) 177。 20 水准仪 : 每 20m 检查 1 点 1 4 竖直度或坡度 (%) 吊垂线 : 每 20m 检查 2 点 1 5△ 断面尺寸 (mm) 不小于设计 尺量 : 每 20m 检查 2 个断面,抽查扶臂 2 个 2 6 底面高程 (mm) 177。 30 水准仪 : 每 20m 检查 1 点 1 7 表面平整度 (mm) 5 2m 直尺 : 每 20m 检查 2 处 3 尺 1 外观鉴定 混凝土施工缝平顺。 不符合要求时减 1~2 分。 蜂窝 、 麻面面积不得超过该面面积的 %,不符合要求时,每超过 %减 3分;深度超过 1cm 的必须处理。 混凝土表面出现非受力裂缝,减 1~3 分。 裂 缝宽 度 超过 设计规定或设计未规定时超过 必须处理。 泄水孔坡度向外,无堵塞现象。 不符合要求时必须进行处理,并减 1~3 分。 沉 降缝整齐垂直,上下贯通。 不符合要求时应进行处理,并减 1~3 分。 锚杆、锚碇板和加筋土挡土墙 基本要求 混凝土所用的水泥、砂、石、水和 外掺 剂的规格和质量必须符合有关规范的要求,按 规定的 配合比施工。 地基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锚杆、拉杆或筋带的强度、质量和规格,必须满足设计和有关规范的要求,根数不得少于设计数量。 筋带须理顺,放平拉直,筋带与面板、筋带与筋带连接牢固。 混凝土不 得 出现露筋和空洞现象。 实测项目 基础和肋柱预制分别按 本标准第 、 节 有关规定检查。 其它实测项目见表 至。 表 筋带实测项目 项次 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和频率 权值 1 筋带长度 不小于设计 尺量 : 每 20m 检查 5 根 (束 ) 2 20 2 筋带与面板连接 符合设计 要求 目测: 每 20m 检查 5 处 2 3 筋带与筋带连接 符合设计 要求 目测: 每 20m 检查 5 处 2 4 筋带铺设 符合设计 要求 目测: 每 20m 检查 5 处 1 表 锚杆、拉杆实测项目 项次 检查项 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和频率 权值 1 锚杆、 拉杆长度 符合设计要求 尺量 : 每 20m 检查 5根 2 2 锚杆、 拉杆间距(mm) 177。 20 尺量 : 每 20m 检查 5根 1 3 锚杆、 拉杆与面板连接 符合设计要求 目测: 每 20m 检查 5处 2 4 锚杆、 拉杆防护 符合设计要求 目测: 每 20m 检查 10处 2 5△ 锚杆抗拔力 抗拔力平均值 ≥设计值 最小抗拔力 ≥ 设计值 拔力试验 : 锚杆数 1%,且不少于 3 根 3 表 面板预制实测项目 项次 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和频率 权值 1△ 混凝土强度(MPa) 在合格标准内 按附录 D 检查 3 2 边 长 (mm) 177。 5 或 %边长 尺量 : 长宽各 量 1 次,每批抽查 10% 2 3 两对角线差 (mm) 10 或 %最大对角线长 尺量 : 每批抽查 10% 1 4△ 厚 度 (mm) +5, 3 尺量 :检查 2 处 , 每批抽查 10% 2 5 表面平整度 (mm) 4 或 %边长 2m 直尺 : 长、宽 方向 各 测 1次 , 每批抽查 10% 1 6 预埋件位置 (mm) 5 尺量 :检查每件, 每批抽查 10% 1 表 面板安装实测项目 项 次 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和频率 权值 1 每层面板顶高程(mm) 177。 10 水准仪 : 每 20m 抽查 3 组板 1 2 轴线偏位 (mm) 10 挂线 、 尺量 : 每 20m 量 3 处 2 3 面板竖直度或坡度 +0, % 吊垂线或坡度板 : 每 20m 检查3 处 1 21 4 相邻面板 错台 5 尺量 : 每 20m 检 面板交界处 查3 处 1 注:面板安装以同层相邻两板为一组。 表 锚杆、锚碇板和加筋土挡土墙总体实测项目 项次 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和频率 权值 1 墙顶和肋柱平面位置 (mm) 路堤式 +50, 100 经纬仪 : 每 20m 检查 3 处 2 路肩式 177。 50 2 墙顶和柱顶高程 (mm) 路堤式 177。 50 水准仪 : 每 20m 测 3 点 2 路肩式 177。 30 3 肋柱间距 177。 15 尺量 : 每柱间 1 4 墙面倾斜度 (mm) +%H 且不大于+50, 1%H 且不小于 100 吊垂线或坡度板 : 每 20m测 2 处 2 5 面板缝宽 (mm) 10 尺量 : 每 20m 至少检查 5 条 1 6 墙面平整度 (mm) 15 2m 直尺 : 每 20m 测 3 处 3尺 1 注: ① 平面位置 和倾斜 度 “+”指 向外, “- ”指向内。 ② H 为墙高。 外观鉴定 预制面板表面平整光洁,线条顺直美观,不得有破损翘曲、掉角啃边等现象。 不符合要求时减 1~2 分。 蜂窝 、 麻面面积不得超过该面面积的 %,不符合要求时,每超过 %减 2分;深度超过 1cm 的必须处理。 混凝土表面出现非受力裂缝减 1~3 分。 裂 缝宽 度 超过 设计规定或设计未规定时超过 必须进行处理。 墙面直顺,线 形 顺适,板缝均匀,伸缩缝贯通垂直,不符合要求时减 1~3 分。 露在面板外的锚头应封闭密实、牢固,整齐美观。 不符合要求时减 1~5 分。 桩板式挡土墙 桩按 本标准第 规定评 定, 面板预制 及 总体 按本标准第 节相关 规定评定。 墙背填土 22 基本要求 墙背填土应采用透水性材料或设计规定的填料,严禁采用膨胀土、高液限粘土、腐植土、盐渍土、淤泥和冻土块 等不良填料。 填料中不应含有机物、冰块、草皮、树根等杂物或生活垃圾。 墙背填土必须和挖方路基、填方路基有效搭接,纵向接缝必须设台 阶。 必须分层填 筑压实,每层表面平整,路拱合适。 墙身强度达到设计强度 75%以上时方可开始填土。 实测项目 除距面板 1m 范围以内压实度实测项目见表 外,其它部分填土 和其它类型挡土墙填土的 压实度要求均与路基相同。 表 锚杆、锚碇板和加筋土挡土墙墙背填土实测项目 项次 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和频率 权 值 1△ 距面板 1m 范围以内 压实度 (%) 90 按附录 B 检查, 每 100m每压实层测 1 处 ,并不得少于 1 处 1 外观鉴定 填土表面应平 整,边线直顺。 不符合要求时减 1~3 分。 边坡坡面平顺稳定,不得亏坡,曲线圆滑。 不符合要求时减 1~3 分。 抗 滑 桩 基本要求 混凝土所用的水泥、砂、石、水和 外掺 剂的质量和规格必须符合设计和有关规范的要求,按规定的配合比施工。 施工中应核对滑动面位置,如图纸与实际。jtgf80-20xx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相关推荐
J051 93 小于 颗粒> 30%时应经过工程师同意 每料源 5000m3试验一次 塑性指数 同上 塑性指数< 26,液限< 50 每料源 5000m3试验一次 有机物含量 同上 含量 5%~ 10%只能用于路基顶面2m 以下 每料源 5000m3试验一次 重型击实 同上 求出干密度 — 含水量关系曲线 每料源 5000m3试验一次 CBR 值 同上 求出土的“ CBR”值 每料源试验一次
2 下料 用砂轮切割机下料 ,下料长度为: L=L 固 +L张拉 +L 墩 +L 余 其中 L—— 锚索的总长度( m) L固 —— 内锚固段总长度( m) L张拉 —— 张拉段总长度( m) L墩 —— 张拉蹲座长度( m) L余 —— 外露余长( m)、 ○3 预应力锚索的组装 A、 将钢绞线顺直排列在制作平台上,保持长度一致。 B、 顺直装置灌浆管和内锚固段排气管 C、 锚索位于锚孔中心
( 2) 桩身混凝土各项性能指标需满足验 标要求。 桩基用钢筋原材和钢筋笼尺寸应满足设计要求。 ( 3) 挖 孔施工时需对地质情况进行复核,需与设计相符。 地质情况需设计地质工程师代表现场复核签认。 ( 4) 桩基施工完成后,砼达到要求的强度后,按设计和验标要求进行桩基检测,符合要求方能进入下道工序施工。 4. 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 钻孔桩施工流程见图 41。 — 12 — 5. 施工要求
工作我强调几点。 一要突出一个主题。 这个主题就是科学发展。 换届的关键是围绕科学发展,要把换届工作放到实现 “ 十三五 ” 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中去谋划,围绕推动科学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目标去落实。 要认真分析乡镇实情,全面系统地总结过去五年的成绩和经验,实事求是地分析面临的发展机遇和挑战,进一步理清科学发展思路,科学规划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
查管路; 同厂家协商解决; 同厂家协商解决; 1重新按程序排气; 1重新配管; 1重新接线。 石药集团中润 制药(内蒙古)公司 602 车间设备维护保养手册 14 产生气蚀 吸入阻力过大; 净正压头不够; 排出压力太小; 排气不良; 配管不良。 通知机修人员进行调整; 对吸入液面的高度进行调整; 重新检查管路; 重新按程序排气; 重新配管。 震动大 轴弯曲; 平衡不良; 异物堵塞; 吸入阻力大;
超过允许偏差时应重测。 4)当水准路线跨越江河 (或湖塘、宽沟、洼地、山谷等 )时,应采用跨河水准测量方法校测。 跨河水准测量方法可按照《公路勘 测规范》 (JTJ061)执行。 4 明挖地基 基 坑 1基坑顶面应设置防止地面水流入基坑的设施,基坑顶有动荷载时,坑顶边与动荷载间应留有不小于 1m 宽的护道,如动荷载过大宜增宽护道。 如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不良,应采取加固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