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模式及苏联社会主义改革历程内容摘要:
首先把改革重点放在意识形态和政治体制方面 , 提出了 “ 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 思想 , 突出强调 “ 全人类的利益和价值高于一切 ” , 要 “ 全面充实人权 ”。 在戈尔巴乔夫的主导下 , 苏联于 1990年 3月和 12月对宪法进行了重大修改。 修改后的苏联宪法取消了苏共的领导地位 , 允许多党制和政治多元化 , 实行三权分立的政体和议会民主 , 确立了总统制。 戈尔巴乔夫在重大政治问题上的急转弯 , 引起了苏共党内和苏联国内的政治分化。 整个社会陷于失控和混乱状态 , 民族分裂运动愈演愈烈。 1991年 8月 , 戈尔巴乔夫公布了 《 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 》 , 并准备在 8月 20日签字。 这个新联盟条约一旦签署 , 至少有 5个加盟共和国不再属于苏联 , 这涉及苏联国家的完整和统一。 这样 , 关于苏联的前途 、 苏共的命运和社会发展等重大问题 , 都以尖锐的形式提到各种政治力量面前 ,激烈的较量在所难免。 苏联党内一些高级干部对于于戈尔巴乔夫改革造成的混乱和失控强烈不满 , 发 动了 “ 八一九 ” 事件。 “ 八一九 ” 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在于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导致局势的混乱 , 其导火线是 1991年 8月《 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 》 的签署。 这一条约的签署不仅意味着苏联国家体制将发生重大变化 —— 由统一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变为一个松散的邦联 , 而且意味着对民族分离活动的让步和对苏联开始瓦解的认可。 事件结局反映了其发起者无力应付事件发生后的国内外局势 , 最终使扭转事态发展趋势的努力归于失败。 【 运用提升 】 就苏联改革 , 有人评述说: “ 赫鲁晓夫把苏联改乱了 , 勃列日涅夫把苏联改死了 , 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 ”。 说 “ 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 ”的主要论据可能涉及戈氏 ( ) A. 实行政治多元化和意识形态多元化将改革引向了歧途 B. 与美国进行激烈的军备竞赛加剧了国内的经济危机 C. 没有在经济领域进行消除斯大林模式弊端的改革 D. 缺乏丰富的从政经验 , 灵活的应对政策 , 个人独断专行 【 解析 】 分析材料结合所学 , “ 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 ” 主要指戈尔巴乔夫政治上的改革使苏联陷入混乱。 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在政治领域提出用 “ 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 思想代替 “ 科学社会主义 ” , 而且逐渐背离了社会主义改革道路 , 他推出 “ 民主化 ” 和“ 公开性 ” , 纵容自由化思想 , 使党内外各种反对势力趁机崛起 , 成为难以控制的政治力量。 1990年 , 又推行政治多元化 , 实行多党制 , 从根本上动摇了共产党在国家政治体系中的领导地位。 本题选 A项 , 其他几项与材料无直接关联。 1.(2020重庆卷 )右图是一幅苏联宣传画。 当时的苏联( ) A. 对外国资本的依赖性比较强 B. 已顺利完成第三个五年计划 C. 受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严重 D. 工业生产增长的速度明显下降 【 解析 】 注意宣传画中 “ 保卫莫斯科 ” 的字样 , 这是莫斯科保卫战时期 , 二战期间 , 苏联的工业生产增长速度明显下降了。 苏联建设对外资本的依赖不大 , 因为二战的爆发 , 苏联没有顺利完成第三个五年计划 ,苏联没有融入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 , 世界经济危机对苏联的冲击不大。斯大林模式及苏联社会主义改革历程
相关推荐
助组 C、人民公社 D、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6年,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土地 A、从农民所有转变为集体所有 B、从国有转变为农民所有 C、从集体所有转变为国家所有 D、从集体所有转变为农民所有 B D A 中共八大的召开( 1956年,北京) 主要矛盾 :人民对于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求 ,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人民经济文化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水平的矛盾 . 当前任务
) 象以上的这些事件,在实验过程中是必然会发 生的。 我们称之为必然事件。 问题 2:在活动一领取体育器材过程中,想在体育室领 取新添的球类(篮球、乒乓球、足球、羽毛球)中, 可以领到排球吗。 在活动二抽签过程中,能抽到 0号的签吗。 在活动三掷骼子过程中,能掷出大于 7的点数吗。 探究: (不能,都不可能发生 .) 象这样的事件,在实验过程中是不可能发生的。 我们称之为不可能事件。 问题 3
(4) (2) (a+3)(a3)=a29 (3) x23x+1=x(x3)+1 (1) a2+a=a(a+1) 填空: ( 1) ∵ m(a+b)=ma+mb ∴ ma+mb= ( )( )。 ( 2) ∵ (a+4)(a3) = a2+a12 ∴ a2+a12 = ( )( )。 m a+b a+4 a3 你能利用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之间的关系,举出几个因式分解的例子吗。 例 :
构助词 的 以 丛草为林 徐喷 以 烟 何不试之 以 足 以 先自度 其 足 而置之 其 坐 其 剑自舟中坠于水 遽契 其 舟 必细察 其 纹理 使 其 冲烟飞鸣 常蹲 其 身 神游 其 中 其 解释下列通假字 •反 归取之 同 •而置之其 坐 同 •项为之 强 同 •以土砾凸者为 邱 同 词性活用 • 明 察秋毫 •
“和谐社会”体现了传统文化中的“和”、“合”思想,使“和”、“合”思想顺应社会生活的变化,同时去掉了其天神化的糟粕内容,强调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需要辩证分析其双重作用) 顺应社会发展的传统文化,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积极作用) 一成不变的传统文化会阻碍社会进步、妨碍人的发展。 (消极作用) ⑵ 传统文化的作用 ⑴为什么要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意义、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