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物理探测射线的方法内容摘要:

粮食 复习回顾: 什么是原子核的衰变。 原子核的衰变有什么样的规律 原子核放出 a粒子或 223。 粒子,由于核电荷数变了,而变成另一种原子核。 1)、衰变时电荷数和质量数都守恒 2)、衰变过程不可逆,所以用箭头,不用等号 3)、 由实验决定,不凭空编造 卢瑟福在实验中发现,往容器C中通入氮气后,在荧光屏S上出现了闪光,这表明,有一种新的能量比 α粒子大的粒子穿过铝箔,撞击在S屏上,这种粒子肯定是在 α粒子击中某个氮核而使该核发生变化时放出的。 这样,卢瑟福通过人工方法实现了原子核的转变,人类第一次打开了原子核的大门。 核反应 为了认定新粒子,把新粒子引进电场和磁场,测出了它的质量和电量,确认与氢核相同: 带有一个单位的正电量,质量是电子质量的 1800 多倍。 卢瑟福把它叫做质子.质子的符号是 H 或 P 在云室里做卢瑟福实验,还可以根据径迹了解整个人工转变的过程.英国物理学家布拉凯特在所拍摄的两万多张照片的 40多万条 α粒子径迹中,发现了8条产生分叉的记录. 分叉情况表明, α粒子击中氮核后,生成一个新核,同时放出质子。 新核的电量较大速度较慢,径迹短而粗;质子速度大,电量小,故径迹细而长. 根据核反应中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可以写出这个发现质子的核反应方程并得知氮核放出质子后变成了氧核. 用 α粒子、质子、中子等去轰击其它元素的原子核,也都产生类似的转变,并产生质子,说明质子是各种原子核里都有的成分,质子是人类继电子、光子后发现的第三个基本粒子。 HOHeN 1117 84214 7 ++原子核在其他粒子的轰击下产生新原子核的过程, 核反应 在核反应中,质量数和电荷数都守恒 1930年,德国科学家玻特和贝克用 α粒子轰击轻元素铍核,发现并未发射出质子,而放出了一种新的射线.这种射线几乎不能使气体电离,在电场和磁场中也不发生偏转,是不带电的,射线的贯穿能力强,他们认为这是 γ射线.经检测,射线的能量在 10M eV左右,远大于天然放射物质衰变时发出的 γ射线的能量. 1931年,约里奥夫妇重复了玻特和贝克的实验,并用这种未知射线去轰击石蜡。 结果竟从中打出能量约 MeV的质子.这是异常惊人的新发现,因为其行为完全不同于 γ射线, γ射线只能打出电子而打不出质子, γ光子的质量近乎0,电子也很轻,光子撞击电子,使它动起来是合乎常理的,但质子质量是电子的 1800倍,一颗子弹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