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子物理学简介内容摘要:
须处在几百万摄氏度下才有这样的能量,这样高的温度通常利用原子弹爆炸获得,故 B 、 C 正确;在太阳内部或其他恒星内部都进行着热核反应, D 错误. 【答案】 ABC 2 . ( 多选 ) 如图 3 6 1 所示 , 托卡马克 (T okam ak ) 是研究受控核聚变的一种装置 , 这个词是 tor oidal( 环形的 ) 、 k am er a( 真空室 ) 、 m agni t( 磁 ) 的头两个字母以及kat ushka ( 线圈 ) 的第一个字母组成的缩写词.根据以上信息 , 下述判断中可能正确的是 ( ) 图 3 6 1 A .这种装置的核反应原理是轻核的聚变 , 同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 和太阳发光的原理类似 B . 线圈的作用是通电产生磁场使带电粒子在磁场中旋转而不溢出 C . 这种装置同我国秦山 、 大亚湾核电站所使用核装置的核反应原理相同 D . 这种装置可以控制热核反应速度 , 使聚变能缓慢而稳定地进行 【解析】 聚变反应原料在装置中发生聚变,放出能量,故 A 正确;线圈通电时产生磁场,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受洛伦兹力作用不飞出,故 B 正确;核电站的原理是裂变,托卡马克的原理是聚 变,故 C 错误;该装置使人们可以在实验中控制反应速度,平稳释放核能,故 D 正确. 【答案】 ABD 3 . 氘核 (21H) 和氚核 (31H) 结合成氦核 (42He) 的核反应方程如下:21H +31H →42He +10n + MeV (1) 这个核反应称为 ________ . (2) 要发生这样的核反应 , 需要将反应物质的温度加热到几百万开尔文.式中 MeV 是核反应中 ________( 选填 “ 放出 ” 或 “ 吸收 ” ) 的能量 , 核反应后生成物的总质量比核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 ______ __( 选填 “ 增加 ” 或 “ 减少 ” )了 ________kg( 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 . 【解析】 在轻核聚变反应中,由于质量亏损,放出核能,由 Δ E = Δ mc 2 ,可以求得 Δ m =Δ Ec 2 ≈ 3 10- 29 kg. 【答案】 (1) 核聚变 (2) 放出 减少 3 10 - 29 1 核聚变反应和一般的核反应一样 , 也遵循电荷数 和质量数守恒 , 这是书写核反应方程式的重要依据 . , 2 核能的计算关键是要求出核反应过程中的质量亏损 , 然后代入 Δ E = Δ mc2进行计算 . 粒 子 物 理 学 简 介 [ 先填空 ] 1 . 基本粒子 (1) 1897 年汤姆孙发现了 后 , 人们又陆续发现了 、 , 认为电子 、中子 、 质子是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2) 1932 年 , 安德森发现了 , 它的质量 、 电荷量与电子 , 电荷符号与电子。粒子物理学简介
相关推荐
属( H前 ) + 酸( HCl和稀硫酸 ) ( 2)金属 +盐( 金属排在盐中金属元素的前面 ) Mg + 2HCl == MgCl2 + H2 Fe + 2HCl == FeCl2 + H2 Zn+ H2SO4 == ZnCl2 + H2 2Al + 3CuSO4 == Al2(SO4)3 + 3Cu 单质 + 化合物 单质 + 化合物 Cu + 2AgNO3==Cu(NO3)2 + 2Ag
选项 内容指向 联系分析 结论 A 第 2列元素、 He及多数过渡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2 B 碳元素 (在第 14列 )形成的化合物种类最多 √ C 第 3列中含镧系和锕系元素,元素 种类最多 √ D 第 17列全为非金属元素,第 16列中钋为金属元素 【 答案 】 AD 【 误区警示 】 因对元素周期表结构不熟悉 ,误认为:最外层有 2个电子的元素只有 Ⅱ A族且为金属元素 , 事实上 2号
螺线管和铁心 电磁铁的磁性有无可以通过 ———— 的通断来控制,而电磁铁的强弱与螺线管的 ———————————————— 有关。 电流 线圈匝数、电流大小 电磁继电器的主要构造包括衔铁、电磁铁、动触点、静触点弹簧等。 电磁继电器利用电磁继电器可以实现低压电路间接控制高压电路,可以进行温度自动控制,光自动控制等。 请归纳 电磁继电器的主要构造包括衔铁、电磁铁、动触点、静触点弹簧等。
Mv0mv0=(M+m)v1, 210102M g x m v 2011 m23 ;mvxMg即 设平板车从第一次与墙壁碰撞后向左运动的最大距离处到再加速到速度 v1所发生的位移大小为 x1′,由动能定理 得 有 01 m / sM m vvMm 222011 222MmmvmvxM g M g Mm ,21112M g x m v
阅读书本 98页 (1)箭头都标在生成物的哪 一边 ? (2)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 一样吗 ? (以反应“ 氯酸钾 氯化钾+氧气”为例) 二氧化锰 加热 KClO3 KCl+ O2 2 2 3 MnO2 △ 书写步骤 2KClO3 2KCl+ 3O2 2KClO3 2KC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