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内容摘要:
优先发展的战略 地位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 坚持教育的 社会主义方向 从基本 国情出发 ; 教育必须为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服务。 扫盲教育: 概况: ( 1) 1950年,全国工农教育工作会议,决定以识字教育 为主, “ 开展识字教育,逐步减少文盲 ” ; ( 2)扫盲写入 1982年宪法; ( 3) 1993年 《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 提出 20世纪末扫盲目标; 成就: 2020年,我国实现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目标,共扫除文盲 2亿多人,摘掉了 “ 文盲大国 ” 的帽子。 意义: 提高国民素质,有利于社会主义建设 (三) 现代中国教育概况、成就、意义 (三) 现代中国教育概况、成就、意义 义务教育: 概况: ( 1) 1986年,全国人大六届四次会议通过了 《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 ( 2) 9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进一步把教育事业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 1995年提出了 “ 科教兴国 ” 的战略。 义务教育成为其中的重要环节。 ( 3)为解决偏远贫困地区教育困难,国家实施了 “ 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 ” ,中国青少年基金会发起 “ 希望工程 ”。 成就: 2020年 1月 1日,我国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意义: 标志我国教育发展到新阶段;有利于提高国民素质 (三) 现代中国教育概况、成就、意义 高等教育: 概况: ( 1)建国后 ——文革前 建国初 :照搬苏联模式; 1958年 “ 大跃进 ” 时: “ 教育大革命 ” 1961年按八字方针 开始调整,高等教育进入稳步发展轨道。 ( 2)文革时期: 遭到严重破坏 表现:停招;批斗专家、教授; “ 读书无用 ” ( 3)文革后: 1977年恢复高考; 80年代后,迅速发展 表现:招生增;资源配置、专业结构渐合理、学位制度建立等 成就: 2020年 1月 1日,我国实现了比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意义: 标志我国教育发展到新阶段。 (四)教育与科技与现代化建设的关系 • 发展 教育 为科学研究 提供人才 ; 科学和教育的发展 是现代化建设的 基础。 • 科技进步,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都离不开教育,要 优先发展教育。 • 把发展 教育 看成实现现代化的 关键环节。 (五)当代教育面临挑战的原因和对策 面临挑战的原因: 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背景下,只有提高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和培养大批人才,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迎接国际竞争的挑战。 对策 : ( 1)首先是基础教育放在更加重要的战略地位。 ( 2)推动高等教育持续发展 ( 3)加大对西部地区教育发展的力度。 三、“双百”方针及贯彻过程中的经验教训 • “双百”方针 提出 贯彻 活力初。高一历史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相关推荐
方向自发地进行,但是向相反的方向却不能自发地进行。 • 要实现相反方向的过程,必须借助外界的帮助,因而产生其它影响或引起其它变化。 一个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由于克服摩擦力做功,最后要停下来。 在这个过程中, 物体的动能转化成为内能, 使物体和地面的温度升高。 降温 我们能不能看到这样的现象:一个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靠降低温度,可以把内能自发地转化为动能,使这个物体运动起来.
/16 15 (5)相互间置换: 置换能力: F2Cl2Br2I2 Cl2+2Br- = Br2 + 2Cl- Cl2+2I- = I2 + 2Cl- Br2+2I- = I2 + 2Br- (I2+S2- = S + 2I- ) (卤化氢与活泼卤素间也可置换 ) 2HBr+Cl 2 =Br 2 +2HCl 2020/12/16 16 最高价含氧酸酸性 HClO4HBrO4HIO4
实现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需要 ( 4)综合国力的增强,特别是 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 爆炸成功, 1967年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1970年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的发射成功。 (一)试探、初步接触阶段 (1)1971年 4月 ,美国乒乓球队访华 ,打开了中美友好交往的 大门 (2)1971年 7月 ,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华 (二)重大突破阶段 1972年 2月 ,尼克松访华
不会引入杂质 ,发生反应 :2Fe2++H2O2+2H+ 2Fe3++2H2O(溶液 A呈酸性 ),c选项正确。 若加入 KSCN溶液 ,不能氧化亚铁离子 ,它结合三价铁离子 :Fe3++3SCN Fe(SCN)3,d项不正确 。 (2)硫酸铜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 ,从硫酸铜溶液中分离出硫酸铜晶体 ,采用的实验操作是①蒸发 :蒸发溶剂制成饱和硫酸铜溶液。 ② 结晶 :降温结晶
热条件下能否被氧化铁氧化,如果能进行,则乙醇被氧化成乙醛,红棕色氧化铁粉末被还原成黑色的铁粉;而验证乙醛的方法是通过银镜反应,故补充加热装置的位置是用水浴加热烧杯,C 中盛放银氨溶液。 对点训练 题组一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氧化铜、稀硫酸为原料制备铜,有下列两种途径: (1)Fe H2 Cu (2)CuO CuSO4 Cu 若用这两种方法制得等量的铜,则下列有关说法 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