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烯烃和炔烃复习内容摘要:
甲烷 C.一定没有乙烷 解析: 依题意,两种烃的平均分子组成为 ,故混合气 体中一定有 CH4,由于平均氢原子数为 4,因而另一烃的氢原子 数为 4。 答案: A C 【 例 3】 (2020 嘉兴统考 )下列有机分子中,所有的原子不可能 处于同一平面的是 ( ) A. CH2=CH2 =CHCH=CH2 C. CH2=CHCN =C(CH3)CH=CH2 解析: A是乙烯,所有的原子都共面; B、 C可以看作是乙烯中的一 个氢原子分别被 CH=CH2和 — CN所取代,所以 B、 C中两种物质中所 有的原子可能处在同一平面上 (由乙烯中的碳原子、氢原子所决定 的那个平面 ); D中化学式可以看作甲烷 (正四面体 )中的一个氢原子 被 CH2CCHCH2所取代 ,所以该分子中所有的原子不可能共面。 答案: D | 22C H C C H C H 所 取 代变 式 练 习 3.研究发现,烯烃在合适的催化剂作用下可发生双键断裂, 两端基团重新组合为新的烯烃。 若 CH2=C(CH3)CH2CH3 与 CH2=CHCH2CH3的混合物发生该类反应,则新生成的 烯烃中一定共平面的碳原子数可能为 ( ) 、 4 、 5 、 6 、 7 解析: CH2=C(CH3)CH2CH3与 CH2=CHCH2CH3发生烯烃 复分解反应生成的烯烃为 CH2=CH CH3CH2C(CH3)=C(CH3)CH2CH CH3CH2C(CH3)=CHCH2CH3和 CH3CH2CH=CHCH2CH3,它们肯定在同一平面的碳原子 数分别为: 2个、 6个、 5个、 4个。 答案: C 考点 2 乙烯和乙炔的实验室制作法 要 点 深 化 1.实验室制乙烯的注意问题 (1)浓硫酸起催化剂和脱水剂的作用;加沸石或碎瓷片的作用 是防止反应混合物受热暴沸。 (2)浓硫酸与乙醇按 3∶1 的体积比混合,浓硫酸过量的原因是 促使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 (3)温度要迅速上升至 170℃, 防止在 140℃ 时生成副产物乙醚 . CH3CH2OH+ HOCH2CH3浓硫酸 140℃ CH3CH2OCH2CH3+ H2O 此反应属于取代反应而非消去反应。 (4)制乙烯时反应液变黑的原因是乙醇与浓硫酸发生氧化还原 反应: C2H5OH+ 2H2SO4(浓 ) 2C+ 2SO2↑ + 5H2O C+ 2H2SO4(浓 ) CO2↑ + 2SO2↑ + 2H2O 所以,实验室制取的乙烯中还可能混有 CO SO2等杂质气体。 140浓 硫 酸℃2.实验室制乙炔的注意问题 (1)乙炔的反应原理虽是 “ 固+液 → 气 ” 型,但制取乙炔不能 用启普发生器,原因是:①电石跟水反应生成的 Ca(OH)2的溶解 度比较小,容易沉积在容器底部而堵塞球形漏斗下端管口;②反 应放出大量热,会使启普发生器炸裂;③电石遇水后不能继续保 持块状。 (2)制取乙炔时,由于 CaC2和水反应剧烈,并产生泡沫,为防止 产生的泡沫进入导管,应在导气管口附近塞入少量棉花。 (3)为减小 CaC2与水反应的速率,需用饱和食盐水代替水,用块 状电石而不用粉末状电石,这样可以得到平稳的乙炔气流。 (4)工业上制备电石的反应为: CaO+ 3C2 200℃ 电弧 CaC2+ CO↑ 这样制得的电石中往往含有 CaS、 Ca3P2, 因此制得的乙炔气体中往往含有 H2S、 PH3而有特殊的臭味。 CaS+ 2H2O=Ca(OH)2+ H2S↑ Ca3P2+ 6H2O=3Ca(OH)2+ 2PH3↑ (5)反应原理: CaC2+ 2H2O→Ca(OH) 2+ C2H2↑ 由该反应可类推出离子型碳化物 (如 ZnC Mg2C Li2C2等 ) 与水反应的产物。 22200C a O 3 C C a C C O℃ 电 弧+ +(1)写出该实验中生成乙烯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同学认为:考虑到该混合液体反应的复杂性,溴水褪色的现象不能 证明反应中有乙烯生成且乙烯具有不饱和性,其理由正确的是 ( ) A.乙烯与溴水易发生取代反应 B.使溴水褪色的反应,未必是加成反应 C.使溴水褪色的物质,未必是乙烯 ,也会使溴水褪色 (3)乙同学经过细致观察后认为试管中另一现象可证明反应中有乙烯生成, 这个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例 4】 某化学兴趣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实 验,以验证产物中有乙烯生成且乙烯具有不饱和性。 当温度迅速上升后,可观察到试管中溴水褪色,烧瓶 中浓 H2SO4与乙醇的混合液体变为棕黑色。 3 2 2 2 2H SO24170C H C H O H C H C H H O浓 ℃ +BC 液体分层,油状液体在下。高三化学烯烃和炔烃复习
相关推荐
因素: ( 1)实践经验: ①炼丹制药;②冶金实践:广泛使用木炭 ( 2)知识积累: ①春秋战国时期,制作火药的原料硫磺、硝石已经为人们所熟知。 ② 《 神农本草经 》 中,硫磺、硝石都被列为重要的药材,对炭、硫、硝三种物质性能的认识,为火药的发明准备了条件。 ③东晋葛洪的 《 抱朴子 仙药 》 中已提到 “ 火药 ” 2.火药的应用 (1)唐末至宋初的战争中,已经开始使用火药箭、火炮。
) 近期 , 福建省对从事 个体经营且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给予免收行 政事业性收费 、 税收优惠 、 小额担保贷款和贴 息等政策扶持。 这表明 ( ) 解析 材料主旨在于说明政府对自主创业的高校毕业生给予多方面的政府扶持,因此 C项当选。 A、B项不符合题意;职业选择时,个人兴趣专长只是依据之一,还应考虑社会需求等因素, D项说法片面。 答案 C 命题角度 2 如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iMiMMMuvvv dd提高速度的途径 : 提高气体 喷射速度 u; 增大 Mi /Mf ( 受限制 ) , 采用多级火箭 ,终速度为 设火箭质量比 fi MMN , 火箭增加的速度为 Nuvv if ln 332211 lnlnln NuNuNuv20 火箭体对喷射的气体的推力: tdddd mutvuvm ])[(【 思考 】 自由空间火箭质量随时间变化 ,
质与 类似 , 可以发生 、 和 等。 • 烯烃 使酸性 KMnO4溶液退色。 乙烯 加成 氧化 加聚 能 • 2. 乙炔和炔烃 • (1)乙炔的分子组成和结构 • 乙炔的分子式为 , 电子式为 , 结构式为 • 结构简式为 , 分子构型为 , (填 “ 极性 ”或 “ 非极性 ” )分子 , 键角 180176。 C2H2 H—C≡C—H CH≡CH 直线形分子 非极性 •(2)乙炔的物理性质
固态物质吸热后不经过液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 利用某些物质具有升华的特性,将这种物质和其它受热不升华的物质分离开来,例如加热使碘升华,来分离 I2和 SiO2的混合物。 1渗析 利用半透膜(如膀胱膜、羊皮纸、玻璃纸等),使胶体跟混在其中的分子、离子分离的方法。 常用渗析的方法来提纯、精制胶体溶液。 以提纯 Fe(OH)3 胶体为例,说明如何证明胶体中已无杂质。 取烧杯中的少量溶液加入到一个试管中
/17 15 (5)相互间置换: 置换能力: F2Cl2Br2I2 Cl2+2Br- = Br2 + 2Cl- Cl2+2I- = I2 + 2Cl- Br2+2I- = I2 + 2Br- (I2+S2- = S + 2I- ) (卤化氢与活泼卤素间也可置换 ) 2HBr+Cl 2 =Br 2 +2HCl 2020/12/17 16 最高价含氧酸酸性 HClO4HBrO4HIO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