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钠及其重要化内容摘要:

, , ,( ) :,          2 3 3 32 3 322 2 23 3 2 3 323N a C O N a HC O N a HC ON a C O A B N a HC OBa OHHC O OH C O H O C O Ba Ba C O CN a C O N a OH D显 然 等 质 量 的 、 分 别 与 盐 酸 反 应 产 生的 二 氧 化 碳 多 消 耗 盐 酸 多 故 正 确 不 正 确 。 向溶 液 中 滴 加 有 如 下 反 应。 选 项 不正 确 。 溶 液 不 能 与 反 应 选 项 不 正 确 。热点 4 碱金属元素 (1)相同点 :碱金属除 Cs略带金色光泽外 ,都是银白色 ,有金属光泽的固体 ,密度都比较小 ,硬度也都比较小 ,熔 、沸点较低 ,导电 、导热性较强 。 (2)递变性 :从 Li→Cs密度逐渐增大 (Na、K反常 ),熔 、沸点逐渐降低 。 .( ) :( ) : ,2112 L i CsL i Cs原 子 结 构 与 性 质 推 断相 同 点 最 外 层 上 都 只 有 个 电 子 推 测 具 有 相 似 的 化 学 性 质 。不 同 点 从 电 子 层 数 逐 渐 增 多 原 子 半 径 逐 渐 增 大 推 测从 到 金 属 性 逐 渐 增 强 。 (1)与 O2等非金属的反应 碱金属都能与氧气等非金属反应 ,化学方程式 : K、Rb、Cs与 O2反应生成比过氧化物结构更复杂的氧化物 。 (2)与 H2O的反应 碱金属单质与水均能发生反应 ,生成氢氧化物和氢气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2M+2H2O===2MOH+H2↑,但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 :由 Li→Cs反应越来越剧烈 ,证明它们的金属性逐渐增强 。 ,。 2 2 2 2 24 Li O 2 Li O 2 N a O N a O点 燃 点 燃例 4下列对碱金属性质的叙述中 ,正确的是 ( ) ,能像钠一样与水反应时浮在水面上 [答案 ] D [解析 ]碱金属单质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与碱金属的活泼性有关 ,活泼性不同 ,燃烧产物也不同 。Li生成 Li2O,Na生成 Na2O2、K、Rb、Cs生成更复杂的氧化物 ,A错。 铯的密度比水大 ,不会像钠一样与水反应时浮在水面上 ,B错。 锂的密度比煤油小 ,会浮在煤油上 ,不能浸没在煤油里 ,应保存在密度更小的石蜡油里 ,C错 。 [点评 ] 金属钠 、钾密度比煤油略大 ,故可保存在煤油中 ,而锂的密度比煤油小 ,若置于煤油中会浮于煤油上 ,故应保存在石蜡油中 。 变式 4以下各项叙述中错误的是 ( ) LiNaKRbCs LiKNaRb Li+Na+K+Rb+ 答案 :D 解析 :选项 A,同族元素核电荷数越大 ,原子半径越大 ,正确。 选项 B,金属原子失去电子后 ,半径减小 ,正确。 选项 C,K的性质出现反常现象 ,其密度比钠小 ,正确。 选项 D,随核电荷数的增大 ,碱金属原子的还原性逐渐增强 ,对应阳离子的氧化性逐渐减弱 ,错误 。 热点 5 焰色反应 焰色反应是指多种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灼烧时使火焰呈现特殊颜色的现象 。在此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 ,只是电子能量的变化产生不同波长的光 ,是金属或它们化合物的特征颜色 ,属于物理性质 。 (1)焰色反应所用火焰本身应为无色火焰 ,否则会干扰实验的观察 。采用酒精喷灯较理想 ,若用酒精灯焰 ,则要使用其外焰 。 (2)蘸取待测物的金属丝本身在火焰上灼烧时应无颜色 ,同时熔点要高 、不易被氧化 。用铂丝效果最好 ,也可用铁丝 、镍丝 、钨丝来代替 。 (3)金属丝在使用前要用稀盐酸将其表面的氧化物洗净 ,然后在火焰上灼烧至无颜色 ,这是因为金属氯化物灼烧时易气化而挥发 ,以除去能起焰色反应的少量杂质 。 (4)观察钾的焰色时 ,要透过蓝色的钴玻璃片 。因为钾的化合物中常混有含钠的化合物 ,蓝色钴玻璃可以滤去黄光 ,以看清钾的浅紫色火焰 。 (1)洗。 (2)烧。 (3)蘸。 (4)烧。 (5)观 。 (1)检验离子。 (2)焰火 ,烟花 。 钠元素 —— 黄色 钾元素 —— 紫色 (隔蓝色钴玻璃观察 ) 例 5(2020 湖北模拟 )下列对进行焰色反应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说明 ,正确的是 ( ) ① 钾的火焰颜色 ,要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 ② 先把铂丝灼烧到与原来火焰颜色相同 ,再蘸被检物质。 ③ 每次实验后 ,要用盐酸把铂丝洗净。 ④ 实验时最好选择本身无颜色的火焰。 ⑤ 没有铂丝 ,也可用光洁无锈的铁丝代替 。 ③不正确 ④不正确 ⑤不正确 [答案 ] D [解析 ]焰色反应成功的关键是避免杂质和其他颜色的干扰 。这就必须有①滤去黄光。 ②③ 除去铂丝上的杂质。 ④ 本身颜色越微弱的火焰焰色反应时干扰越小 ,被检验物质的火焰颜色越明显。 ⑤ 焰色反应除用铂丝外 ,还可用光洁无锈的铁丝 、镍丝、铬丝 、钨丝等 。 [点评 ]若被鉴别的试样是水溶液 ,应是浓溶液 ,对稀溶液要先进行浓缩 。金属丝使用前要用稀盐酸 (不宜用其他酸 )洗净 ,然后在火焰上灼烧至与原来的火焰颜色相同 ,这是因为金属氯化物灼烧时易挥发 ,若用硫酸洗涤金属丝 ,则由于硫酸盐的熔 、沸点较高而难以挥发 ,对后一个实验产生干扰 。 变式 5用纯净的铂丝蘸取某无色溶液在无色火焰上灼烧 ,火焰呈黄色 ,说明该溶液中含有的金属离子是 ( ) Na+ Na+、也可能有 K+ K+ Na+、也可能有 K+ 答案 :D 解析 :钠的焰色反应为黄色 ,钾的焰色反应为淡紫色 ,在观察钾的焰色时必须排除黄光的干扰 。 能力关 过氧化钠与 CO2、H2O反应的计算 有关 Na2O2与 CO2、H2O反应的几个重要关系 2CO2+2Na2O2===2Na2CO3+O2① 2H2O+2Na2O2===4NaOH+O2↑② (1)物质的量关系 无论是 CO2或 H2O的单一物质还是二者的混合物 ,通过足量的Na2O2时 ,CO2或 H2O与放出 O2的物质的量之比都为 2∶ 1。 (2)电子转移关系 当 Na2O2与 CO2、H2O反应时 ,每产生 1 mol O2转移 2 mol e。 (3)先后顺序关系 Na2O2与一定量 CO2和 H2O(g)的混合物的反应 ,可视作 Na2O2先与 CO2反应 ,待 CO2反应完成后 ,Na2O2再与 H2O发生反应 。 (4)气体体积关系 —— 气体体积差量法 2Na2O2+2CO2===2Na2CO3+O2 气体体积差 ΔV 2 1 1 2Na2O2+2H2O(g)===4NaOH+O2 气体体积差 ΔV 2 1 1 由此可见 ,气体体积关系 :CO2和水蒸气的混合气体或单一气体通过足量 Na2O2时 ,气体的体积变为原来的 1/2,即为生成 O2的体积 。ΔV= V(CO2)=V(O2)。ΔV= V(H2O)=V(O2)。 12 12(5)固体质量关系 —— 固体质量差量法 2Na2O2+2CO2===2Na2CO3+O2 固体质量差 Δm 156 g 212 g 212 g156 g=56 g 2Na2O2+2H2O===4NaOH+O2↑ 固体质量差 Δm 156 g 160 g 160 g156 g=4 g 由此可见 ,每有 2 mol CO2参与反应 ,固体增重为 56 g,相当于 2 mol CO的质量。 每有 2 mol H2O参与反应 ,固体增重为 4 g,相当于 2 mol H2的质量 。即 CO2、H2O(g)分别与足量 Na2O2反应 ,固体增重分别相当于等物质的量的 CO、H2的质量 。  , . . ,. 23 .2 g / m ol. 5 m ol.  2223223 2 3222320 0 11 6 g CONa O 3 6 gNa H COS O AlO COAB Na OC S O AlO考 例 ℃ 时 和 水 蒸 气 的 混 合 气 体 与过 量 的 充 分 反 应 后 固 体 质 量 增 加 了 再将 反 应 后 剩 余 固 体 冷 却 后 加 入 含 有 、 、 、 等 离 子 的 水 溶 液 中 若 溶 液 体 积保 持 不 变 则 下 列 说 法 中 正 确 的 是原 混 合 气 体 的 平 均 摩 尔 质 量 为混 合 气 体 与 反 应 过 程 中 电 子 转 移 的 物 质 的 量 为溶 液 中 和. , ,2233233D H CO COH CO CO的 物 质 的 量 浓 度 基 本 保 持 不 变溶 液 中 的 物 质 的 量 浓 度 减 小 的 物 质 的 量 浓 度 增 大但 是 和 的 物 质 的 量 浓 度 之 和 基 本 保 持 不 变[答案 ] A [解析 ]CO2和 H2O(g)与过量的 Na2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2Na2O2+2CO2==2Na2CO3+O2,2Na2O2+2H2O(g)==4NaOH+O2,反应后固体为 Na2O NaOH、 Na2CO3的混合物 。固体质量增加了 g,即生成 O2的质量为 g=8 g,物质的量为 8 g247。 32 g/mol= mol,2 mol CO2与 Na2O2反应生成 1 mol O2,2 mol H2O与 Na2O2反应生成 1 mol O2,所以CO2和 H2O的总物质的量为 O2的总物质的量的 2倍 ,即 mol 2= mol。 课 堂 练 习 1.(2020 武汉模拟 )钾一钠合金 (含 50%~ 80%钾 )可用作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 ,以下所述该合金的事实跟此项应用无关的是 ( ) K 答案 :D 解析 :此项应用为作导热剂 ,能作导热剂的条件应该为液态 ,有很高的比热等 ,故 A、B、C项与此有关。 D项与此无关 。 ,观察到下列实验现象 : ① 金属先熔化。 ② 在空气中燃烧 ,产生黄色火花。 ③ 燃烧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